雨,落在鹿欄晴沙
雨落在一粒沙子柔軟的聽覺里
是一粒黃昏,最先感知到了你的腳步
你把海塞入一個幻聽的藍牙耳機
陪一段中年的沙灘散步
雨落在鹿欄晴沙
那沙沙的聲音,是雨在數(shù)著東海沙數(shù)
是沙子在雨中開花的聲音
你品嘖著雨絲,欲追趕沙子的靜默
便像一只鷗鷺,用去了半生起落
雨落在鹿欄晴沙
雨落在群島,島與島之間蔚藍的空白
天空像個透明的漂流瓶
海岸線是迷人的耳環(huán),你用流沙灌耳
你說,一粒沙子就是一枚雨中的落日
(選自本刊2025年第三期“星空”欄目)
萊明品讀:
簡·赫斯菲爾德在談論有關(guān)詩歌的觀看時,曾說到一種立場:詩人成為一種媒介,借助它,人類意識之外的物質(zhì)世界和自然可以言說;通過詩歌詩歌透明和積極的轉(zhuǎn)錄,語言本身成為一種感知器官。
在《雨,落在鹿欄晴沙》這首詩里,即是如此。詩人通過語言通感打破了感官的壁壘,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感知維度——我們不是在感受雨,而是通過每一滴雨的聽覺、視覺、觸覺在感知自然世界。因此,我們可以聽見“沙子在雨中開花的聲音”,看見“一粒沙子就是一枚雨中的落日”,也“像一只鷗鷺”“品嘖著雨絲”。而作為詩中每一節(jié)的開端,“雨落在鹿欄晴沙”具有節(jié)奏的韻律,反復詠嘆,營造出如雨落下時沙沙般的音樂性與節(jié)奏感。
語言已不再是描述的工具與載體,而成為了我們感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