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船山的復卦詮釋及其人道意識

        2025-07-30 00:00:00陳吉旭
        船山學刊 2025年3期
        關(guān)鍵詞:人道人者周易

        復卦的闡釋歷程大體反映出中國哲學的總體流變,這一流變在船山那里得到總結(jié)。歷代學人基本都把“復”理解為“反復”“回復”,歧異處主要表現(xiàn)在對“天地之心”及動靜關(guān)系的不同理解上。船山詮釋復卦時說,“乾始交坤而得復,人之位也”[1]882,又說,“豫與復同道,而豫動于上,天道也;復動于下,人道也。以天道治人事,必審其幾,故嘆其‘時義'之大;以人道合天德,必察其微,故嘆其‘見天地之心'也”[2]177,這兩點都指向其人道意識。本文的焦點在于,船山是如何通過復卦詮釋來闡述其人道思想的。

        一、天人實有的人道之基

        歷代易學家往往通過易學詮釋來表達其哲學主張。復卦以其獨特的內(nèi)涵吸引了眾多關(guān)注,對復卦的詮釋經(jīng)歷了從漢代象數(shù)化到魏晉玄學化再到宋明義理化的歷程。漢易注重從象數(shù)出發(fā)來闡述陰陽二氣的往來、天地自然的運行,這是一種宇宙論思維。漢儒何妥認為,“復者,歸本之名”[3]260,是用“歸本\"來說明陰陽二氣的“復反”。王弼與漢儒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常被忽視,但對復卦的詮釋卻反映了王弼對漢儒的繼承。雖然王弼也重視“本”,但已從宇宙論思維轉(zhuǎn)變?yōu)楸倔w論思維,他將“復”理解為“反本”,與漢易不同的是,王弼將“本\"解釋為“寂然至無”,[4]92這種以老解易的玄學化理解,表達了其以虛無、寂靜為世界萬物根本的貴無論。宋儒繼承了王弼以來的本體論思維,聚焦于對“性與天道”的思考,在對復卦的詮釋中展開了義理化的理學詮釋,其新的意蘊在于宋儒將世界本體理解為一個生生不息的“仁體”,表達了仁體論、道體論及實體論的主張。[519被熊十力稱為“骨子里自是宋學精神”的船山,對易學史有所整合,并從其“陰陽向背”說展開,論證了一個實有、動態(tài)、生生的世界。這成為船山探討人道意識的思想基礎。

        (一)天人實有

        “陰陽向背”說是船山的創(chuàng)造性觀點,他用“陰陽向背”說來說明世界“實有”。具體來說,乾為六陽爻,坤為六陰爻,但陰陽并非單獨出現(xiàn),而是有隱有顯,恒有十二爻。對乾卦來說,六陽爻為顯,六陰爻隱而不顯;對坤卦來說,六陰爻為顯,六陽爻隱而不顯。各卦都有十二位,隱顯各半,其他類此?!瓣庩栂虮场闭f被運用到對復卦的詮釋時,十二位中所顯示的六位體現(xiàn)為復卦,所隱而不見的另外六位并不是不存在,而是通過看得見的六位來實現(xiàn)其“發(fā)用”?;诖?,船山對“復”的理解就有了新的內(nèi)容,“天之運行恒半隱半見。周而復出于地,于此可想陰陽具足,屈伸于幽明,而非有無也”[2]227。由此看來,世界是“屈伸于幽明”“周而復出”的,而“無”是不存在的,這就肯定了整個世界是實有的。并且,船山認為是“幽明”在“屈伸”,“周而復出”,這即為“復”。在復卦中,以復(循環(huán)往復)為體,以亨(通暢和諧)為用,這是一個健全的機制。6]43與以往觀點相比,船山不言有無而言幽明的說法多了一些哲學意味。

        世界的“實有”決定了人道的“實有”。在這個“實有”的世界里,天道人事都是“實有”,即“體之充實,所謂誠也”[2]225。天理、人事、情理都在“誠”的自我展開之“際”顯現(xiàn)出來,這個“際”的征兆就是“幾”。對“幾”的把握意味著對“誠”的感知,以及人對自身、人事的感知與掌控,這體現(xiàn)為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實有”世界的自我展開,也是人乘“幾”而動的過程。船山在《周易外傳》中明確反對將“圣人”說成“與太虛同體”。

        如果“人事”中的“耳目心思”“是非得失”“明暗枉直”“親疏厚薄”都被認為是“虛”的,那就“無形無色,無仁無義,無禮無學”了,也就沒有“圣人”了,于是就成了老子“滌除玄覽”之說。船山說:“若夫其有象者,氣成而天,形成而地,火有其爇,水有其濡,草木有其根莖,人物有其父子,所統(tǒng)者為之君,所合者為之類,有是故有非,有欲斯有理,仁有其澤,義有其制,禮有其經(jīng),學有其效,則固不可以‘太虛’名之者也?!盵1]88-882天地自然萬物都是“實有”,是非仁義也是“實有”,這反映了船山所持之自然世界與人倫世界均為“實有”的觀點。

        (二)人道亨通

        船山在復卦與其他卦的對比中凸顯了其人道亨通的內(nèi)容。首先,對比屯卦,凸顯復卦側(cè)重人事的詮釋重心。復卦為一陽起于群陰之下,那為何是屯卦而不是復卦為“天地始交\"呢?船山解釋道:“屯之為卦,陽一交而處乎下,以震動乎陰之藏?!盵2]92屯雖“難生”,卻是“陰陽相雜之始”,是“天道不息之自然”[2]92-93故船山說:“乾坤初立,天道方興,非陰極陽生之謂,是故不以復為始交而以屯也。”[2]93而復卦“乾始交坤而得復,人之位也”[1]882,“人之位”是指“《復卦》之德為‘人’\"[7]228,著重體現(xiàn)“人事之變”。這就說明,相對于屯卦之側(cè)重于說明“天道”,復卦側(cè)重于說明“人事”,也就是“人道”。

        其次,對比姤卦,凸顯“復”之“亨通”。在船山的詮釋體系中,陰陽雖有往來,但只有陽能稱為“復”。原因在于,姤卦是“陽位乎明,陰位乎幽,陽以發(fā),陰以居,道之大經(jīng)也,則六位本皆陽位,陰有時踐其位,而固非其位,故陽曰復,而陰不可曰復”[2]225。在船山看來,一卦之六位都屬于陽,陰只是偶爾占據(jù),并非固有。作為復卦的錯卦,姤卦一陰下見,上承群陽,也就談不上是“復”。復卦的一陽承五陰,得其所居,符合“復”的本意。復卦的象辭之所以說“亨”,原因就在于陽的“剛反”。船山解易有剛健、主動的特點,其復卦詮釋就側(cè)重闡發(fā)人道有為的內(nèi)涵。

        再次,船山對比了剝卦與復卦兩個綜卦,闡述了復卦之本意在于“復,因得所而歸”[2]648“還歸其故曰‘復’”[2]225。剝卦與復卦體現(xiàn)為“剝”為“爛”,“復”為“反”。具體說來,“陽迫而之幽,先自潰爛,而后陰乘之。復歸于明,陰雖盛,不足為憂也”[2]642。這說明“復”是陽排眾陰而“復歸于明”。船山認為陽的復歸不可遏制,表現(xiàn)出強大的動能,反映在人道中,就是剛健不已、一往無前的態(tài)勢。

        復卦反映出“天道”對“人事”的積極影響?!暗馈北赜衅洹胺础庇衅洹皬汀?,這是“誠”本身所固有的,而“反”“復”作為一種周期的動態(tài),也必然呈現(xiàn)為“幾”,船山稱之為“誠之所固有、幾之所必動”。復卦一陽復歸,“由此以往,愈引愈出,而陽益生”,把握這個“幾”,推而行之,“世無不可治,而人無不可為堯舜也”。這反映出“天道之固然,即人事之大順”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2]226

        二、“天地之心”的人道意蘊

        歷代易學家對復卦詮釋的異同,源于他們對“天地之心”和動靜關(guān)系的理解不同,這些爭論濃縮了中國哲學史的演變形態(tài)和理論交鋒。

        (一)“人者天地之心”

        關(guān)于“天地之心”的內(nèi)涵,有兩種主流解釋。復卦的象辭說“復其見天地之心”,《禮記》講“人者天地之心”。這反映了自然主義與人文主義兩種不同的哲學意識,前者突出天地自然運行的生機和規(guī)律,后者凸顯人在宇宙中的價值和意義。[5]12反映在宋明理學中,張載、程頤、朱熹主張“天地以生物為心”,楊簡、陽明及其后學主張“人者天地之心”。自然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哲學意識也延續(xù)至此。如果將“天地之心”理解為“天地生物之心”,人的作用就凸顯不出來。但從“人者天地之心”的觀點來看,人的問題就不可避免了,故而彰顯人的主體性的心學多主張這種闡釋。在陸九淵之后,楊簡以心為易,主張“天地之心”即“人之心”,將復卦放到人心上來說,彰顯了“天地之心”與人心的重要關(guān)聯(lián)。[8]3在王陽明那里良知作為“天地之心”獲得了本體的意義。在此,陽明注重的是心之靈明,如果心之靈明被遮蔽,人與天地萬物就不能一體了。陽明“良知即是易”的主張影響了陽明后學的易學理解,王畿、羅汝芳詮釋“天地之心”表現(xiàn)出本體主體化的趨勢,對陽明以主體本體化建構(gòu)“人為天地之心”的路徑進行了方向性扭轉(zhuǎn)。9]17

        宗師橫渠、修正朱熹、批判陽明的船山并未接著張載等宋儒“天地以生物為心”的詮釋往下走,而是與陽明及其后學“人者天地之心”的進路相同。原因在于,程朱理學被官方認定為科舉科目后,逐漸喪失了理論的活力,陽明學由此而生。但陽明后學出現(xiàn)了“情熾而肆”“虛玄而蕩”的問題,明清之際的學者多認為陽明后學應當為明亡負一定責任。因此,船山的詮釋又與陽明及其后學大不相同。船山的時代關(guān)切在于反思整個宋明理學,重建“正學”,故而其對復卦“人者天地之心”的詮釋,需要批判性地整合以往的觀點,這也反映出船山濃厚的人道意識。

        船山對復卦“人者天地之心”中的人道意識的闡述,是從挖掘“人”在天地中的獨特性開始的。

        天地之生,以人為始。故其吊靈而聚美,首物以克家,聰明睿哲,流動以入物之藏,而顯天地之妙用,人實任之。人者,天地之心也。故日:“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圣人者,亦人也;反本自立而體天地之生,則全乎人矣;何事墮其已生,淪于未有,以求肖于所謂“太虛”也哉?[1]882

        在船山看來,人能從自然世界脫穎而出,建立人倫社會以及道德秩序,從而參贊化育、品物流形,彰顯天地的妙用,可見人是極為可貴的?!耙娞斓刂摹钡娜耍軌颉胺幢咀粤⒍w天地之生”以全人道,這就是人道之“實”。換句話說,人道之“實”就是要人參贊化育,繼天立極。

        而船山在其晚年的《周易內(nèi)傳》中對“人者天地之心”的表述稍有不同:“此推全體大用而言之,則作圣合天之功,于復而可見也?!斓刂牟灰滓?,于吾心之復幾見之爾。天地無心而成化,而資始資生于形氣方營之際,若有所必然而不容已者,擬之于人,則心也。”[2]227-228這是從全體大用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復卦展示的是“作圣合天之功”,也就是“以人道合天德”。船山認為,“天地之心”是天地自有的一種自然而然的化成活動,由一種\"若有所必然而不容已”的力量所推動。這種力量用人來比擬,就是“心”。船山對“天地之心”的理解,從早年的《周易外傳》側(cè)重人能夠“反本自立而體天地之生”,到晚年的《周易內(nèi)傳》強調(diào)“天地之心不易見”,要從“人心之復”體察“天地之心”,從這一思想變化可以看出,船山對如何實現(xiàn)人道這一問題的詮釋更為細致了。

        雖然船山主張“人者天地之心”,但他沒有放棄“天地生物之心”,只是與宋儒的解釋路數(shù)產(chǎn)生了一定的離合。張載用“以生物為本”來解釋“天地之心”,程頤也講“生物之心”,朱熹將“天地生物之心”說成“本心”,而船山不僅講“生”,還解釋了天地之“生”如何成就人的“生”。

        船山首先說明了“天地之際”?!疤斓刂H,間不容發(fā),而陰陽無畔者謂之沖;其清濁異用,多少分劑之不齊,而同功無忤者謂之和。沖和者,行乎天地而天地俱有之,相會以廣所生,非離天地而別為一物也?!盵1]882船山認為,天地是陰陽“沖和”的過程與狀態(tài)。陰陽二氣充實、運行于天地之間,沒有遺留空蕩之處,而與天地為一體,在這種廣漠無際而又相互融洽的“保合則為沖和”狀態(tài)里,天地能夠“廣生”。

        船山進而說明了“天人之際”與“性情之際”。就“天人之際”來看,乾“少”坤“多”,“以少化多,而人生焉”,而后有了人的“性”和“形”,因其各自的特點,也就有了其發(fā)揮作用的領域。陽清為“性”,專門與道相感應;陰濁為“形”,能夠與萬物交接。但“性”與“形”不能割裂,如果“形”追逐外物,“性”不能做主,就會“人心惟危”;如果“性”不能致用于日用倫常,就會“道心惟微”。“天人之際”在人身上體現(xiàn)為“性情之際”。“陰陽均有其沖和,而逮其各致于人,因性情而分貴賤者,亦甚不容已于區(qū)別矣。然若此者,非陰陽之咎也。陰陽者,初不授人以危微,而使失天地之心者也?!盵1]882陰陽稟賦于人,于是有性情之分。陰陽雖無意于此,但人的性情不能不有所區(qū)別。面對“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可能,船山提出“存人道以配天地,保天心以立人極”[1]883。

        由上可見,船山在其早年的《周易外傳》中說明了天人與性情的“際”,闡述了“天地之心”與“人心”的關(guān)聯(lián);而在其晚年的《周易內(nèi)傳》中,強調(diào)通過“知生”“知性”“知情”等步驟來實現(xiàn)“以人道合天德”,以求達到“作圣合天”的目的。船山說:“人之所以生者,非天地之心乎?見之而后可以知生;知生而后可以體天地之德;體德而后可以達化。知生者,知性者也。知性而后可以善用吾情;知用吾情,而后可以動物。故圣功雖謹于下學,而必以‘見天地之心’為入德之門。天地之心不易見,于吾心之復幾見之爾?!盵2]227-228人的出生,是天地之心作用的結(jié)果。從“人心之復”的端倪處能夠體察天地之心,人由此可以體會天地的生生之德,然后可以窮神知化。此處人的“生”就是來源于“天地之心”的人之“性”,“知性”而后“用情”,而后“動物”,這就是作圣之功的入手處。而“天地之心”不容易看見,只能從人心之復幾看見。故此,“復見天地之心”實際上就提出了“作圣合天”的要求,這也是船山的人道要求。

        (二)“動之端乃天地之心”

        關(guān)于“天地之心”的動靜問題,歷來有兩種詮釋路向。王弼、孔穎達主“靜”為“天地之心”,程頤主“動”為“天地之心”。這兩種路向反映的是對本體的認識,而船山認可后者。船山的詮釋既認可《禮記》主張的“人者天地之心”,又贊成《系辭》“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的精神以及“動之端乃天地之心”的論斷,其特色可以視為對宋明儒詮釋的一種整合,也可以視為船山跳出宋明理學、返回先秦六經(jīng)的一個例證。從船山對歷代易學詮釋的接受與再詮釋來看,船山對“天地之心”的各路詮釋有所綰合、有所創(chuàng)造,反映出船山對人之主體性和能動性的闡發(fā)與其具有時代關(guān)切的人道重建密切相關(guān)。

        動靜問題往往貫穿在辟佛老的爭論中,這也是宋明理學自我展開的一條線索。就復卦詮釋來講,張載講氣之聚散,以區(qū)別于佛家輪回說,但程頤、朱熹卻認為張載的主張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大輪回”,進而對其展開批評。“宗師橫渠”的船山在整合宋明易學的基礎上對佛老展開批評,不可避免地涉及對張載、程頤、朱熹、邵雍觀點的態(tài)度。船山在其《周易內(nèi)傳》中提出的“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主張,既是對《周易外傳》中“人者天地之心”觀點的進一步說明,也是其晚年思想轉(zhuǎn)變的一個重要維度。船山早年不局限于《周易》文本,通過《周易外傳》來闡發(fā)義理;晚年則緊貼《周易》文本,嚴守矩,無絲毫逾越,進而更加系統(tǒng)深刻地批判佛老、顯豁“正學”。

        首先,船山批評了“廢然之靜”,認為佛老的錯誤在于將“天地之體”理解為不動的、不生的。

        故所貴于靜者,以動之已亟,則流于偏而忘其全,故不如息動而使不流,而動豈可終息者哉!使終息之,而槁木死灰之下,心已喪盡。心喪而形存,莊周所謂“雖謂之不死也奚益”,而不知自陷其中也。程子日:“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非知道孰能識之!”卓哉其言之乎![2]228在船山看來,佛老以靜為貴,想要阻止“動”的流變,但“動”不能遏止。如果沒有了“動”,就會一片槁木死灰,“心”的動能也就喪失殆盡了。故而,船山贊成程頤的說法,認為“動”為“天地之心”。

        船山認為佛老的主張是逆扼生機,不符合“天地之心”。如果天地之間“物自為物,己自為己”,人與物靜止在各自領域,互不相關(guān),不僅自然世界的生機被遏制了,甚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等人倫社會上的接觸與交往也全然斷絕,整個世界從自然到社會全是死寂一片。船山還認為,流于利欲也不符合“天地之心”。如果人的耳目口體向外追逐,被利欲和見聞所牽扯而奔馳不息,其內(nèi)心也必然不是真正的“靜”。從本體論來講,船山批評異端將虛寂的“天地之體”當成“天地之心”。天地本來清寧不動,形神忽然在無聲無臭中出現(xiàn),人不能窺見其神妙,佛老因為耳目有所局限就不相信全體大用的“妙用”,異端的愚妄就在于此。船山指出,佛老之為異端,其“以惑世誣民,而為天地之所棄,久矣”[2]228

        船山還對邵雍的“主靜”說進行了批判。船山解復卦“出入無疾,朋來無咎”時,認為“以動而行乎順之中,則于己無患其孤,而物雖賾,不足以相礙。故特患其不動耳,無憂物之不順也”[2]227,船山擔心的不是“不順”,而是“不動”。在船山的詮釋中,“動”的分量更重。“天地之心”與“不忍人之心”都是“無一息而不動,無一息而非復,不恬其已然,不聽其自然”,在動靜關(guān)系上,不但佛老走向了異端,“而豈大死涅槃、歸根復命、無轉(zhuǎn)無移之邪說所得與知哉”[2]229。船山批評邵雍,實際上也針對朱熹的詮釋[10]255。船山批評二人,“其曰:‘天心無轉(zhuǎn)移’,則顯與‘反復其道'之旨相違矣”[2]29。船山將邵雍與佛老相提并論,也就不足為怪了。

        其次,船山在辟佛老的同時,彰顯了人心之動。船山展示了“天地之心”與人心(也就是“側(cè)隱之心”)的關(guān)聯(lián)。船山認為,“天地之心”的“動”在于一陽復歸,反映在人心就是一念發(fā)動。物我交接之際,符合情理之正的才是“側(cè)隱之心”。船山解釋道:

        側(cè)者,旁發(fā)于物感相蒙之下;隱者,微動而不可以名言舉似,如痛癢之自知,人莫能喻也。此幾之動,利害不能搖,好惡不能違,生死不能亂,為體微而為用至大;擴而充之,則忠孝友恭、禮樂刑政,皆利于攸往而莫之能御。則夫天地之所以行四時、生百物,亙古今而不息者,皆此動之一幾,相續(xù)不舍,而非窅然而清、塊然而寧之為天地也,審矣。[2]229

        人的“側(cè)隱之心”發(fā)動,就是“此幾之動”。“此幾之動”相續(xù)不斷,能夠安頓人倫物理使其各在其位,各正性命,是真正的參贊造化。正是此不息之“動”,保證了“天地之心”貫徹為人的“惻隱之心”。

        “天地之心”常常作為一個宇宙本體論問題出現(xiàn)。船山的詮釋在繼承宋明儒宇宙觀的基礎上,強調(diào)天地生生不息之道,這更加明確了人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人從最初由天地所生、被天地所決定的參與者,逐漸變?yōu)樘斓氐闹鞒终摺_@不但在宋明儒的基礎上將人的能動性往前推了一步,賦予人以極大的自主,也將天人關(guān)系的內(nèi)涵進行了極大的擴充,體現(xiàn)為對人的地位的提升。船山對宋明理學的整合,對張載、程頤、朱熹、陽明思想的不同程度的接受和超越,都意在凸顯其人道意識。不同于程朱后學天理“沉重”人的作用被壓制,以及陽明后學流于虛懸放蕩,船山的人道是實實在在、大有可為的。

        三、主持天地的人道之教

        宋明理學復卦詮釋的總體傾向是在本體詮釋的基礎上,不斷挖掘其工夫意蘊。復卦中關(guān)注道德修養(yǎng)的內(nèi)容早已有之,漢儒侯果就曾說“覺非遠復以此修身,顏子之分矣”[3]265。這就將復卦與修身聯(lián)系在一起了,“復”會讓人聯(lián)想到顏淵的“克已復禮”。王弼將復卦解為“幾悔而反,以此修身,患難遠矣”[4]92。宋儒在王弼的基礎上向前推進一步,將“天地之心”與人心結(jié)合,奠定了修養(yǎng)工夫的道德基礎,這就順理成章地從本體論談到了工夫論。宋儒重視復卦中“反”與“復”的內(nèi)涵,延伸出知善改過的修養(yǎng)方式;也重視艮卦中“靜”與“止”的內(nèi)涵,發(fā)揮出知止存養(yǎng)的修養(yǎng)觀念。11]155朱熹以復卦的主旨為靜中養(yǎng)陽,艮卦的主旨為各止其所,他將二者對應已發(fā)與未發(fā)、靜中之動的存養(yǎng)工夫與動中之靜的省察工夫[8]33,但其中的靜中存養(yǎng)具有優(yōu)先地位[12]49。船山在解讀《論語》時也曾說:“此其為功,靜存為主,動察為輔。動察者,以復見天地之心;靜存者,以反身而誠,萬物皆備;于是而天之所以與我,我之所得于天,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經(jīng)綸條理,粲然現(xiàn)前而無有妄矣。”[13]824其中的“靜存為主,動察為輔”可以看作靜中之動與動中之靜的工夫,而前者為優(yōu)先。此處可以看出船山與朱熹在工夫論上的相同之處,但船山對復卦的工夫論解讀與朱熹仍有很大差別。

        不同于宋儒對復卦與艮卦的提倡,船山以復卦與泰卦對舉來說明工夫。船山為何舍艮卦不談?這源于其對艮卦的理解。宋儒多將艮卦的主旨理解為“知止”,但船山認為其主旨是“通論行止之道”,個人的行止并非出于私意,“而天下皆見其心”,即以止為意,有“忘已絕人\"之嫌。2]419-420這反映了船山的時代關(guān)切和豪杰擔當。那為何又標舉泰卦呢?虞翻提到了復卦與泰卦的關(guān)聯(lián),認為從乾坤到既濟、未濟的變化,以剝、復為始,因此,剝、復二卦是乾坤的樞紐。從復卦開始,陽爻一直增長到既濟卦,既濟為“體離互坎”,離為見,坎為心,陽長的過程會經(jīng)過泰卦,泰卦中乾為天,坤為地,“合以離見坎心,故‘見天地之心'也”[3]264。虞翻又用泰卦的象辭“小人道消,君子道長”來說明復卦卦辭中的“利有攸往”,反映出二者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而王弼、程頤、張載、朱熹在解釋復卦與泰卦時,并未展示出二者的關(guān)系,也未將泰卦與修養(yǎng)相聯(lián)系。船山標舉復卦與泰卦,并用此來說明修養(yǎng)工夫,與其陰陽氣化的宇宙論有關(guān),這也表明船山哲學確實獨具特色。

        (一)人道之教

        “天地之心”發(fā)為性情,因而需要“修道之謂教”。“天地之心”在人之性情上的表現(xiàn),“發(fā)于智之端,則為好學;發(fā)于仁之端,則為力行;發(fā)于勇之端,則為知恥;其實一也”[2]230。從性情的角度來看復卦,就是“人欲繁興而天理流行乎中”,故而需“以剛直擴充之,而與天地合其德矣”,但“作圣合天之功在下學,而必于此見之也”[2]230為了閑邪存誠,圣人因弟子資質(zhì)不同而分科立教,以示“天地之心”。

        船山區(qū)分復卦與泰卦作為“教”的“同功而異用”,意謂卦之不同造成了教之不同。就“異用”來看,“人自未生以有生,自有生以盡乎生,其得陽少而內(nèi),得陰多而外,翕專辟動以為生始,蓋相若也,復道也。陰氣善感,感陽而變,既變而分陽之功,交起其用,則多少齊量而功效無殊者,亦相若也,泰道也”[1]883。復卦為一陽初生而主于五陰,陽少而在內(nèi),表現(xiàn)為翕聚凝合。從修養(yǎng)上講,復卦有專精致一之能,陰多而在外,表現(xiàn)為辟廓開放,有交接萬物之能。以內(nèi)主外,以“性”主“形”,以“道心”主“人心”,就是復道之教。復卦陽長,而成泰卦。泰卦為陰陽相若,陽來陰往,而陰能感陽,能夠上下交通,相得益彰,使陰陽之化達于盛治之境,這就是泰道之教。兩科之教,作用不同,動靜也不同?!皬偷乐卦谝魂栒鹌?,動動不息;泰道重在三陽居下,靜而不躁。”[14]85二者之道不同,“從其性之所近”而“擇德”也就有所不同。就“同功”來看,兩科之教在繼善成性、以性御情、以陽健陰順來尋求陰陽和順這個目的上并沒有差別。在船山看來,孔子在此分別立教,顏淵之學與曾子之學也由此分別開來。

        就復卦來看,初九的《象傳》為“不遠之復,以修身也”,蘊含了修身的內(nèi)涵?!断缔o》中說“復以自知”,又說“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論語》載顏淵問仁,孔子告以“克己復禮”,這與復卦“不遠復\"之復意義相合[14]8漢儒侯果也將“覺非遠復”當成顏子的修身之道。程頤用“過既未形而改”來說明“不遠復”[15]136,是將“復”與顏子聯(lián)系在一起。船山認為,復卦一陽震起于內(nèi),有“見天地之心”之意,天命在人為“性”,表現(xiàn)為“禮”。性即為禮,需要“克已復禮”,而“復”之不難。五陰在外,在人為“形”為“己”,而又多私欲,“與禮相對之己,怕他隨物而化,喪失自性,所以克己最為重要。與己相對之人,怕他誘性以遷,隨情而流,所以由人最當警戒”[14]87。復道之教的關(guān)鍵在于有生之始的天命之性須隨時戒懼,這也符合舜傳給禹的“十六字心傳”。船山由此說,“此其教,尊之以有生之始。舜昉之,孔子述之,顏子承之”[1]883

        就泰卦來看,《論語》載曾子說孔子之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故曾子之學為泰道之教。在船山看來,既然禮與己并無分離,因而可以于形見性;既然人與己并無分離,也就可以于動見靜;但這并不是贊成陰與陽為敵。人之初生,具備天的貞常之“理”,人的生成資賴于天的生化不窮之“氣”,“凝其初生之理而為‘復禮’,善其方生之氣而為‘養(yǎng)氣‘”[1]884。復道對應前者,因其孤微可慮,必須克已復禮,重在以養(yǎng)陽而治陰,以養(yǎng)其太和之體。泰道對應后者,形色可為天性,重在用陰而齊致,以建大中至正之道。泰道先立乎己而后安頓萬物,秩序井然,正與佛老劃開界限。泰道的關(guān)鍵在于“守身以為體,正物以為用”,體用一貫。船山認為,“此其教,謹之于方生之成??鬃訒P之,曾子述之,孟子著之。程子固將守之”[1]884。

        復與泰均為船山的人道之教。復卦所見,為“靈一而蠢萬,性一而情萬”[1]884,養(yǎng)護一陽震起之理,裁制后起萬變之情。復道之教側(cè)重體會“天地之心”,以人道彰顯天道。泰卦所見,為陰感陽而變,變與陽同功,性與情互藏其宅,性中有情,情中有性,性情一致,各有其用;理與氣交善其用,理中有氣,氣中有理,理氣一致,各顯其能。泰道之教側(cè)重裁成輔相,以天地之大化為“人德之門”,以盡其人道。從“天人之際”來說,復為以人道體天道,泰為相天道以盡人道,都是要為功于天地,以促進天地的生生不息之道。正是這生生不息之道,方可說明天地之“實”。若以“心如太虛”否認生生不息,那就逆扼了生機,流入虛無了。復卦“養(yǎng)陽”,泰卦“用陰”,反映出船山“乾坤并建”的基底。從工夫論角度說,復道所見之“克己復禮”,是小程、朱子之工夫所以立;泰道所見之“圣人踐形”,是橫渠、船山之工夫所以行。但總的來說,二者都是繼善成性而為君子之道。[16]119從教的角度來說,雖然二者落腳點不同,但都是人道之教,不過是孔子“隨處指點為仁”,顏子得其“禮”,曾子得其“孝”而已。

        (二)主持天地

        船山借復卦強調(diào)“人”的作用,凸顯“人”在天地之間的主體性與能動性。船山首先說明了天地是一個生生不息、動動不已的生化過程。未生的將來,從今天開始;已生的過去,歸止于今天。今天作為過去與未來的樞紐,,是繼往開來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天地是日生日新的,過去與將來都是一息不停,永無不生不繼之時。天地“沖和”,然后生生不息之功才能極廣極大,這一“沖和”在復卦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船山看來,這個生生不息之道反映在人身上,因而人能夠主持天地。船山說:“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人者天地之心?!盵1]885人對天地的意義重大,沒有人不成其為天地。船山又說:“是故以我為子而乃有父,以我為臣而乃有君,以我為己而乃有人,以我為人而乃有物,則亦以我為人而乃有天地?!盵1]905天地萬物只有關(guān)聯(lián)于人,才具有其真實的意義。換句話說,只有在人的意義上,天地萬物才有價值。天地生生之道在人身上表現(xiàn)為不息之誠,人的一念之復可以主持天地的造化,“其所賴于賢人君子者大矣”[1]885。君子所學,即為體會“天地之心”“一陽來復”而后“主持”天地,裁成輔相天地生生不息之道??梢姡綄θ说莱錆M了擔當和期待。

        充天地之位,皆我性也;試天地之化,皆我時也。是故歷憂患而不窮,處死生而不亂,故人極立而道術(shù)正。《傳》日“茍非其人,道不虛行”。圣人贊《易》以俟后之君子,豈有妄哉!豈有妄哉![1]14

        船山承認人道要遵循天道,但不主張直接用天道來指導人道,而是強調(diào)人道有“人道之獨”[17]23。船山提出“依人建極”“人極立而道術(shù)正”,將“道”從天理拉回到具體的人事活動中。在天、地、人三才中,要靠人來統(tǒng)一三者。在具體的社會活動中,人事有為,天地依賴人來充實和推動造化,這就是船山的“人道”。

        船山這種濃郁的“人道”意識源于其時代關(guān)切。船山親歷明清鼎革之變,認為這不僅是普通的改朝換代,而是自堯舜以來華夏之道的淪亡。基于此,船山對整個華夏之道進行了反思和批評,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哲學品格。船山的復卦詮釋所反映的時代關(guān)切,與其所處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相呼應。復卦一陽起于積陰之下,象征著南明朝廷雖然偏安一隅,處于清朝鐵蹄之下,但一陽不息,“天地之心”所蘊藏的生生之道不滅,這使船山堅信即便是積陰之下,乾坤仍能光復。船山認為,南明朝廷的內(nèi)憂外患,需對禮進行安頓以整頓秩序。五陰反映為私欲旺盛,有賴君子的振作。復卦反映在王者創(chuàng)業(yè)上,雖多士多方,但要注意團結(jié);反映在為學上,君子重視一念隱微之動,要閑邪存誠。對人事和學術(shù)的關(guān)注,源于船山所經(jīng)歷的鼎革之痛,也反映出他對時代的反思和現(xiàn)實的關(guān)切。

        【參考文獻】

        [1]周易外傳//王夫之.船山全書:第1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

        [2]周易內(nèi)傳//王夫之.船山全書:第1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

        [3]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潘雨廷,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4.

        [4]王弼.周易注校釋.樓宇烈,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2.

        [5]陳來.宋明儒學的“天地之心”論及其意義.江海學刊,2015(3).

        [6]趙建永.《周易·復卦》初爻的詮釋進路.周易研究,2004(2).

        [7]王夫之.周易外傳鏡詮.陳玉森,陳憲猷,注釋.北京:中華書局,2000.

        [8]賴區(qū)平.理學視野中的復卦.周易研究,2016(1).

        [9]孫德仁.陽明后學的復卦詮釋進路及其走向:以王畿、顏鈞、羅汝芳為中心.周易研究,2021(6).

        [10]王夫之.周易內(nèi)傳校注:上.谷繼明,孟澤宇,校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

        [11]黃黎星.復見天地心,艮止圣賢境:《復》《艮》二卦義理與宋儒心性之學.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2).

        [12]李健蕓.朱子“復見天地之心”闡釋中的未發(fā)已發(fā)問題:兼論“靜中存養(yǎng)”工夫的優(yōu)先地位.哲學動態(tài),2021(5) .

        [13]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船山全書:第6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

        [14]王孝魚.周易外傳選要譯解.北京:中華書局,2014.

        [15]程頤.周易程氏傳.王孝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1.

        [16]王夫之.周易外傳校注.谷繼明,校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

        [17]吳根友.《周易外傳》的詮釋體式及其詮釋的創(chuàng)造性.學術(shù)月刊,2016(8).

        (編校:龔江蘭)

        猜你喜歡
        人道人者周易
        “5·8人道公益日”:匯聚人道力量, 點亮希望之光
        社會與公益(2025年9期)2025-08-08 00:00:00
        多思無益,不如學
        下之所以為 惟上是視
        黨課參考(2025年13期)2025-08-01 00:00:00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草逼视频污的网站免费| 91成人自拍国语对白|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最新网站| 国产99精品精品久久免费| av在线高清观看亚洲| 日本大骚b视频在线|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韩国av| 男女做爰高清免费视频网站|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亚洲AV无码AV色| av天堂免费在线播放|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青青| 看黄网站在线| 日本无吗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午夜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av不卡电影在线网址最新| av中文字幕性女高清在线|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片| 久久久久久一本大道无码| 六月婷婷亚洲性色av蜜桃|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吃药 | 久久久久欧洲AV成人无码国产| 蜜桃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人色黄网站久久| 欧美最猛性xxxx| 好男人日本社区www| 亚洲欧美变态另类综合|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国产尻逼视频| 青青草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日本熟妇高潮爽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