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在美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54年23名塞法迪猶太人在巴西被葡萄牙征服者驅逐后,乘坐圣凱瑟琳號于當年9月1日抵達荷蘭的北美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紐約)。他們于1655 年4月26日從荷蘭西印度公司獲得定居權,建立了以色列余民公會(Congregation Shearith Israel),這標志著北美第一個有組織的猶太社區(qū)的出現(xiàn)。①為紀念這一歷史時刻,美國猶太人于1905年舉行了主題為“猶太人定居美國250周年”的盛大慶?;顒?,被稱為“禧年慶?!保↗ubileeCelebration),成為當時美國猶太人舉辦的最為隆重的盛會。
20世紀末,在美國猶太人籌備“猶太人定居美國350 周年”慶典活動前后,美國猶太裔學者基于現(xiàn)實需要,曾對1905年禧年慶祝活動進行了有限的專題研究,② 國內學界則尚未涉足這一主題。本文擬在簡析禧年理念和實踐的希伯來根源及其世俗化的基礎上,剖析1905 年禧年慶?;顒拥慕M織力量、思想基礎及始末,詮釋投身其中的猶太精英及其組織的話語與思想,以窺見20 世紀初美國猶太人如何用公共歷史敘事的方式論證其在美國定居的歷史悠久性,表達他們作為美國人和猶太人之雙重身份的獨特性與正當性,并解讀禧年慶祝的現(xiàn)代意義。
一、禧年慶祝的希伯來起源與世俗化
禧年理念源自希伯來圣經《利未記》第25章。禧年是上帝為以色列人所定立的每隔49年一次的圣年,第50年為大喜之年。①在宣告禧年開始的贖罪日,以色列人要長時間大聲吹響羊角號,宣告禧年與平常的新年(Rosh Hashanna)不同——禧年慶祝既是以色列人之間歡樂的聚會,又是以色列人與上帝相聚的最盛大的、持續(xù)一年的盛會。②
根據《希伯來圣經》,禧年律法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三項:第一,釋放財產,包括土地歸還給原主,原主可以贖回被賣的土地和房產(《利未記》25:10,13),免除債務人的債務(《利未記》25:28);第二,奴隸獲得自由(《利未記》25:39—41);第三,土地休耕和人民安息(《利未記》25:11)。從猶太教神學的角度看,禧年律法體現(xiàn)了對上帝主權的承認和對社會正義的要求。③從經濟角度看,禧年律法與土地密切相關:一方面,禧年的執(zhí)行需要穩(wěn)定的農業(yè)社會和自主的土地管理體系;另一方面,禧年律法通過制度化的方式,試圖防止在以色列人中出現(xiàn)貧富分化與土地壟斷,從而實現(xiàn)社會的長期穩(wěn)定。英國社會史學家馬爾科姆·蔡斯認為,“《利未記》中的禧年可以被解讀為一個基于正義、公共所有權、自由和勞動權利的社會更新”。④禧年的象征意義在于,猶太人以集體的方式,從世俗生活轉向與上帝和解、與上帝相會,意味著救贖、生命更新和喜樂。
根據猶太教經典《巴比倫塔木德》中的描述,“禧年與猶太國在約旦河兩岸的領土完整息息相關;因此,隨著希伯來政體的終結,對它的遵守也隨之中止”。③公元70年,在羅馬摧毀耶路撒冷第二圣殿后,猶太人徹底失去了巴勒斯坦,進入全面離散狀態(tài),成為猶太人完全停止禧年律法實踐的重要轉折點。此后,盡管禧年的象征意義依然保留在希伯來圣經和以色列人的觀念中,但是2000 多年來,吹奏號角成為猶太人禧年慶典活動中唯一得以保留的禮儀。
基督教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禧年\"始于1300年,羅馬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宣布自基督誕生以來每100 年都有為期一年的\"寬恕”,被稱為“圣年”。由于很多羅馬人和旅居者用拉丁語\"Annus Jubileus”(英文譯為JubileeYear)表示“令人歡欣鼓舞的一年”,羅馬教廷遂正式將“圣年”命名為拉丁語“Iubilaeum”,亦即“禧年\"(Jubi-lee)。在禧年期間,教皇向教徒發(fā)行特殊的禧年贖罪券(Jubilee Indulgences)。羅馬教會使禧年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和現(xiàn)實特征并完全脫離了希伯來傳統(tǒng),為其世俗化打下了基礎。
19世紀中后期,歐美興起了一股世俗化的民族主義浪潮,各國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回溯歷史,慶祝某些重要和特殊的歷史時刻,以建構國家歷史敘事和塑造國家認同,使禧年成為愛國主義言語的組成部分。美國人將1876年美國獨立100周年稱為“世紀禧年”(Centennial Jubilee)和“國家禧年\"(NationalJubilee),為此費城舉辦了美國獨立百年博覽會,①具有濃厚的商業(yè)氛圍和對美國人進行愛國主義教化的目的。1888年9月至10月,俄亥俄、印第安納、伊利諾伊、密歇根和威斯康星五個州的非裔美國人,在俄亥俄州州府哥倫布市舉行了紀念《1787年土地法令》和《1863 年解放宣言》的活動,并將俄亥俄州建立100 周年稱為“偉大的世紀禧年”(Grand Centennial Jubilee)和“自由禧年”(JubileeofFreedom) o② 1898年10月,費城也組織了“和平禧年”(PeaceJubilee)活動,慶祝美西戰(zhàn)爭的勝利。③世俗化的禧年慶?;顒邮撬茉旒w記憶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成為各國彰顯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經典公共歷史活動之一。
19 世紀美國的猶太社群和所有離散的猶太社群一樣,沒有用禧年律法約束會眾,但是經常組織周年慶祝儀式,以紀念其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時刻。例如,來自波西米亞的猶太人于1846年建立了慈悲之愛公會(Ahawath Chesed Congregation)。為紀念建堂50周年,該組織于1896年11月舉行了主題為“慈悲之愛會堂禧年\"(Temple Ahawath Chesed's Jubilee)的慶?;顒?。④由德裔猶太移民建立的紐約第一座改革派公會——以馬內利會堂(Temple Emanu-El)也于1895年4月舉行了建堂50 周年紀念活動,并冠之以美國猶太教改革運動\"金色禧年\"(Golden Jubilee)之名。③猶太學者阿瑟·戈倫認為,盡管與漫長的猶太歷史相比,猶太人在美國的歷史仍非常短暫,但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的\"公民儀式\"(civic ceremonials),各類猶太會堂落成典禮表達了猶太人渴望講述自身在美國經歷的愿望。③猶太史學家黛博拉·摩爾贊同戈倫的觀察,認為這類慶?;顒訉嶋H上成為猶太移民融入美國社會的一種\"公民儀式”。政府官員出席此類活動,媒體進行詳細且正面的報道,凸顯了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公共文化,其中歷史是宣揚“美國理想”和猶太“公會理想”的共同媒介。③這些禧年活動皆由猶太公會和猶太會堂組織,其希伯來根源不言而喻。
在禧年慶祝世俗化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雙重背景下,美國猶太人于1905年舉行了“猶太人定居美國250周年”盛大禧年慶祝活動,其以紐約市為中心輻射全國。對美國猶太人而言,一方面禧年有著數(shù)千年的希伯來淵源和宗教意義,另一方面1905年禧年慶?;顒右驖夂竦拿褡逯髁x時代背景而具有了現(xiàn)代性。有美國猶太裔學者認為,1905年禧年慶祝是“現(xiàn)代發(fā)展”的產物。③通過這次禧年活動,美國猶太人集體回顧和反思了他們的歷史,強調他們在美國定居的歷史悠久性和正當性,及其美國人和猶太人雙重身份的重要意義。
二、禧年活動的組織、人員與思想基礎: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
1880—1905年,約125萬歐洲猶太人移居美國東、西海岸和中西部、南部邊界城市。③紐約猶太人口由1877年的7.3萬增加到1905年的77.2萬,其聚集了美國 40% 以上的猶太人,成為全球猶太人口最多的城市。在此背景下,1892年6月7日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American Jewish HistoricalSociety)于紐約成立,成為美國最早的全國性族裔歷史研究組織。①在該協(xié)會的倡導和組織工作的基礎上,1905年“猶太人定居美國250 周年\"禧年慶典也以紐約市為中心展開。
美國史學界有一個基本共識,即美國的猶太史研究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源自業(yè)余的美國猶太裔歷史愛好者。美國猶太裔歷史學家哈西亞·迪納指出,19世紀90年代,美國猶太社群中富裕的、文化適應能力較強的猶太精英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東歐猶太移民涌入美國,在數(shù)量上超過國內原有的猶太人,吸引美國民眾越來越多地對猶太人、猶太教及猶太人的“猶太性”和“外國性”(for-eignness)加以關注;另一方面,作為公共輿論的一部分,反猶主義在美國愈演愈烈,猶太人不得不面對新的丑化猶太人的社會話題。《排華法案》通過后,美國社會限制移民的聲浪讓猶太社群的領袖們更感憂慮,因為俄國猶太人正遭受日益嚴重的貧困和不斷升級的迫害,而限制移民的政策意味著他們不能移民到美國,從而失去一個寶貴的“避難所”②在此背景下,猶太精英階層試圖通過建立全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出版美國猶太史研究成果和組織1905年禧年慶典等途徑,主導對美國猶太歷史記憶的建構,將自身塑造為美國建國與發(fā)展的積極參與者,并以此強化猶太群體的集體正當性。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不僅成為防御反猶主義的文化工具,更成為精英階層行使話語權、引導社群認同與爭取社會接納的重要平臺。他們以“研究”為名,實際上承擔著建構“美國—猶太”雙重身份敘事的責任。
從成員構成看,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在創(chuàng)立之初便是一個以業(yè)余歷史愛好者為主體的社會組織,而非學術團體。協(xié)會創(chuàng)始主席由阿什肯納茲猶太社群領袖、作家、商人兼外交官奧斯卡·施特勞斯(Oscar S.Straus)擔任,以其為中心組成14人的領導層,其中有8人是1905年禧年慶?;顒拥膬蓚€主要領導機構——執(zhí)行委員會(Executive Committe)和總委員會(General Commitee)的成員。協(xié)會的創(chuàng)始會員共135名,職業(yè)涵蓋拉比、銀行家、商人、大學老師、律師、法官和其他政府雇員等。③協(xié)會常務秘書兼財務主管賽勒斯·阿德勒(Cyrus Adler)曾說:“協(xié)會創(chuàng)立時,全國范圍內從事美國猶太史研究的人數(shù)甚至不足六人我們中間沒有人對猶太人在美洲大陸拓殖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充分認識”,甚至“一些最熱忱的成員也一度認為,數(shù)年功夫和幾卷書便足以揭示所有關鍵史實,屆時協(xié)會的使命將告一段落”。④協(xié)會成立后不僅推動了美國猶太史的研究,而且對美國猶太人的公共生活產生了重大且深遠的影響。1905年禧年慶祝活動便是該協(xié)會發(fā)揮社會影響力并積極推動的第一次全國性重大公共歷史敘事活動。
該協(xié)會創(chuàng)建者和成員很多屬于后內戰(zhàn)時期美國猶太人的精英階層或猶太社群的領袖,他們都有“雄心勃勃卻又缺乏安全感的矛盾的內心”。一方面,猶太精英開始感受到在美國的“歸屬感”,很多人已經成為在商業(yè)和各專業(yè)領域取得顯著成就的“成功人士”,熱愛美國并渴望被接納;另一方面,他們也不得不面對美國普遍存在的反猶主義。很多猶太精英仍被排除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俱樂部、董事會和慈善組織之外,其子女難以進人理想的私立學校就讀,并被一些知名大學和“兄弟會”等組織拒之門外。③在學術界,他們也遭受了普遍存在的“知識性反猶主義”(intellectual antisemitism)。美國社會甚至對猶太人的道德、心智及其是否有資格成為美國公民提出了質疑。①在這種形勢下,為了避免與非猶太人發(fā)生公開爭議與沖突,猶太精英們采取了所謂的“猶太防衛(wèi)\"(Jewishdefense)策略,即“個人可以公開反對美國國內的反猶主義,但是猶太社群作為一個整體,只有在面對海外的反猶情緒時,才會發(fā)聲”,強調“反猶主義在美國不應被單獨視為猶太人的問題,而應被視為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病態(tài)的一部分”。②
該協(xié)會宣布其工作是收集和出版有關美國猶太歷史的資料,“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猶太人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發(fā)現(xiàn)美洲的航行,荷蘭、英國、牙買加及其他國家的猶太人也參與了幾個殖民地的早期開拓。在大陸軍中有不少猶太人,還有一些人為革命戰(zhàn)爭慷慨解囊。自政府成立以來,有不少猶太人擔任了重要公職。這些人的家譜及其功績記錄一旦被匯集起來,對歷史學家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能為美國的歷史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協(xié)會成立的目的并非宗派主義,而是美國主義,誠摯邀請歷史專業(yè)的學生和所有對本協(xié)會工作感興趣的人士”。③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成立的目的,并非完全出于歷史學的研究和對話,而是通過搜集和出版猶太人在美洲大陸定居及其經歷的資料,來證明猶太人對美國歷史做出的貢獻。
創(chuàng)始主席奧斯卡·施特勞斯在1892年12月15日費城舉行的協(xié)會第一屆年會致辭中指出,“發(fā)現(xiàn)美洲距今400年,這有著深刻的意義。它有助于引導人們回到產生輝煌成就的起點,一個充滿新機會的新世界,致力于自由和人類發(fā)展。歷史是穿越千古的記錄,它既是前瞻性的,又是回顧性的,它是過去的探照燈轉向未來。我們需要回去,以便確定我們前進的方向”④他先后出版了《美利堅合眾國共和政體的起源》和《羅杰·威廉姆斯:宗教自由的先驅》等著作,強調了猶太人的信仰自由和猶太教的合法性,及其對美國的積極影響。正如施特勞斯1897年12月在紐約以馬內利會堂召開的協(xié)會第六屆年會上所強調的,“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肩負著對一個特定領域進行深入探索的任務”。③
賽勒斯·阿德勒作為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進行閃米特語的教學研究和在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任圖書館員期間,一直關注猶太歷史。③他于1899 年當選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第二任主席,此時協(xié)會會員共225人。阿德勒在1900年12月26日于費城威瑟斯彭大廳舉行的協(xié)會第九屆年會致辭中,像施特勞斯一樣,強調協(xié)會有一個專門領域需要重點探索,這是協(xié)會的“目的”也是“責任”,即“解開美國猶太史的線索”。③阿德勒于1901年為《猶太百科全書》的第一卷撰寫了“美洲”條目,不僅揭示了自15世紀末哥倫布時代起猶太人如何在美洲扎根發(fā)展,而且強調了他們在宗教寬容、政治參與和教育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重要貢獻。③
1893年協(xié)會創(chuàng)辦了會刊《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出版物》(Publications of the American Jewish HistoricalSociety)。從創(chuàng)刊到1905年該會刊共發(fā)表文章141篇,其中關于北美和美國猶太人的文章共 106篇。③這些文章將猶太人塑造成“美洲的探索者”、獨立戰(zhàn)爭和共和國建設的“貢獻者”,構建了猶太人忠誠、有擔當?shù)男蜗?。這種歷史書寫不僅回應了美國社會對猶太人“外國性”的質疑,而且成為猶太精英階層抵御外部偏見并強化內部認同的策略。協(xié)會會員為自己的“歷史偵探工作”感到自豪,并期待未來受過專業(yè)訓練的歷史從業(yè)者能夠在美國學術界和猶太學術界占有一席之地。①
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建立后,領導層沒有將視野局限于美國,而是重視與歐洲的聯(lián)系,先后邀請在歐洲學術界負有盛名的歷史學家梅耶·凱澤林(Meyer Kayserling)、阿納托爾·勒羅伊-博利厄(M.Anatole Leroy-Beaulieu)和弗雷德里克·大衛(wèi)·莫卡塔(Frederick David Mocatta)等人為協(xié)會榮譽會員。這些學者在研究中強調歐洲反猶主義的歷史與現(xiàn)實,肯定了在哥倫布大航海中猶太人的參與。其中,凱澤林受施特勞斯委托,撰寫了《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與猶太人參與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發(fā)現(xiàn)》,英文版于1894年出版。他認為,試圖通過公開信奉基督教來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反猶暴行的馬拉諾人,是歐洲人殖民美洲進程中的重要參與者,1492年與哥倫布一起航行的塞法迪猶太人路易斯·德·托雷斯(Luis de Torres)便是馬拉諾人。②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成員和大批猶太人將其研究結論視為歷史事實。協(xié)會認為歐洲學界的研究有助于構建猶太人在西方文明中所作貢獻的敘事體系,為自身的歷史定位提供更廣泛的學術支持。③
阿德勒任主席后,還嘗試將協(xié)會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或半通俗的形式,適度地呈現(xiàn)于公眾面前”。他于1899年12月26日協(xié)會第8屆年會上提議,辛辛那提的希伯來聯(lián)盟學院、紐約的猶太神學院和費城的格拉茨學院每年至少安排6小時的“美國猶太史”專題課程,給猶太拉比和學生提供了解相關研究的機會,以便將這些知識傳遞給猶太會眾;建議查塔奎講習會(Chautauqua)、猶太婦女委員會(Jewish Women's Council)、希伯來青年男子協(xié)會(Young Men's Hebrew Associations)及數(shù)量眾多的文學社團和校友會在其年度活動中至少抽出一個晚上,專門討論一項與美國猶太史相關的議題。協(xié)會成員活躍于上述活動之中,推動這些社團以通俗形式引介“引人人勝的美洲猶太史”。④
在1905年禧年慶?;顒优R近之際,東歐的屠猶暴行不斷,而作為猶太人移民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地,英國通過了《1905年外僑法》,宣布拒絕“不受歡迎的移民”進人英國。盡管該法令措辭含糊,但是外界普遍認為這一措施主要針對猶太人和東歐移民。③美國猶太精英階層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責任,既要駁斥反猶主義的攻擊,又要讓美國向逃離東歐的猶太人開大門。正因歐洲反猶情緒高漲和美國移民政策趨向收緊,猶太人處境日益艱難,此時即將到來的禧年紀念活動便成為協(xié)會施展“猶太防衛(wèi)”策略的重要契機:通過歷史慶典將猶太人塑造成美國歷史的積極建構者,以歷史敘事回應現(xiàn)實危機。
總之,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國內與海外普遍存在反猶主義的嚴峻挑戰(zhàn)和歐美移民政策日趨收緊的背景下,美國猶太社群的領袖和精英階層對美國的歸屬感日益強烈。1892年成立的“非專業(yè)的”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實際上承擔了明確的文化政治使命。正如施特勞斯所強調的,“我們協(xié)會的目標不是宗派性的,而是具有鮮明的美國色彩”,意在通過“光照美國歷史”的方式,將猶太人的歷史嵌人美國國家敘事中。協(xié)會的“非學術性”正體現(xiàn)出其“功能性”,它不僅匯集了關于猶太社群的歷史記錄,而且是一個參與構建美國猶太人身份的文化政治平臺。正是在該協(xié)會的努力下,猶太各界將1655年荷蘭西印度公司給予猶太人定居許可視為美國猶太人歷史的開端??梢哉f,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為1905年禧年盛典做了充分的組織準備、思想準備和人員準備。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創(chuàng)始會員共135人,其中57人后來成為1905年禧年慶典兩個全國性委員會的成員;①1904年該協(xié)會會員共265人,其中85人成為1905年禧年慶典兩個全國性委員會的成員,其他人也活躍在各地禧年慶?;顒又?。②猶太精英階層試圖對美國猶太人的歷史角色進行定位,通過集體參與公共歷史活動的方式,動員猶太群體思考自己的身份,并推動美國社會認識到猶太人在美國歷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三、1905年禧年慶祝的啟動與公共傳播
根據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檔案記載,1905年2月,紐約正統(tǒng)派的以色列余民公會和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幾乎同時提出舉辦“猶太人定居美國250周年”盛大公共慶祝活動的倡議:1905年2月27日,以色列余民公會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商討慶祝紐約猶太社區(qū)成立250周年的可行性,并邀請不同猶太公會和慈善機構的負責人于同年4月來到紐約,舉行公共會議進行討論;1905年2月28日,第13屆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大會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召開,指定協(xié)會的執(zhí)行委員會與其他組織合作,圍繞“猶太人定居美國250周年\"這一歷史事件開展紀念活動。③
無論以色列余民公會還是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皆屬猶太精英組織。如果說紐約以色列余民公會作為美國猶太人最古老的公會,是美國猶太教的象征性符號,那么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及其核心成員則在實踐上成為1905年禧年盛典的領導者和推動者。1905年4月9日,美國猶太社群的領袖們在紐約以色列余民公會聚集,由以馬內利會堂成員、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創(chuàng)始成員路易斯·馬歇爾(Louis Marshall)主持召開籌備會,確定在同年秋季舉行“慶祝紐約市猶太社區(qū)成立250 周年\"盛大慶典。會議一致通過以色列余民公會拉比亨利·佩雷拉·門德斯(Henry Pereira Mendes)的提案,任命一個執(zhí)行委員會和一個由猶太平信徒領袖與神職人員組成的總委員會,其成員覆蓋美國每一個州、領地與主要城市的代表和著名拉比,以協(xié)調和統(tǒng)籌禧年慶祝活動。④為使慶典成為真正的全國性盛事,執(zhí)行委員會選擇于1905年11月30日的感恩節(jié)舉辦總慶典,要求“所有猶太公會于1905年美國感恩節(jié)前的星期六(11月25日)舉行相應的宗教儀式”,并敦促“所有猶太安息日學校在感恩節(jié)前的星期日(11月26日)舉辦慶?;顒?,以使這一歷史性時刻銘記于每位美國猶太人心中”。⑤
1905 年4月9日的紐約會議,確立了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及其成員在1905年禧年慶典中的領袖地位。在由17人組成的執(zhí)行委員會中,包括委員會主席、銀行家雅各布·希夫(Jacob Schif)在內的14人皆為猶太歷史協(xié)會成員,其余3人分別是銀行家以撒·塞利格曼(Isaac N.Seligman)、礦業(yè)巨頭丹尼爾·古根海姆(Daniel Guggenheim)和投資銀行家兼礦業(yè)巨頭阿道夫·劉易森(Adolph Lewisohn)。③他們作為商界精英為籌備慶祝活動的資金通力合作。①在由234人組成的總委員會中,猶太歷史協(xié)會會員有71人。②由此禧年慶典活動執(zhí)行委員會和總委員會中的歷史協(xié)會會員共計85人,約占上述兩個委員會全體成員的三分之一。美國猶太裔歷史學者朱迪思·羅森曾評價1905年執(zhí)行委員會的成員兼具歷史洞察力和對猶太社群的“深切責任感”。③
1905年禧年慶祝活動相關籌備組織的顯著特點是改革派力量強大。從猶太教教派視角看,雖然正統(tǒng)派的以色列余民公會是禧年慶祝的發(fā)起者之一,但是正統(tǒng)派對活動的策劃、領導、參與及影響力遠遜于改革派。在執(zhí)行委員會中,有10人為改革派人士,還有2人出身正統(tǒng)派但是其思想傾向于改革派,而始終堅持正統(tǒng)派立場的僅有5人。雅各布·希夫雖出身于正統(tǒng)派家庭,但作為世俗社會活動家,傾向改革派,與改革派和保守派均有往來。此外,改革派拉比們在禧年慶祝籌備過程中非?;钴S,籌備禧年活動的兩個委員會有63位拉比,其中改革派拉比50位,正統(tǒng)派與保守派拉比合計僅十幾人。③由于猶太歷史協(xié)會核心成員在禧年活動中居領導地位,其中改革派人士又發(fā)揮了主導作用,因此從“猶太人定居美國250周年”慶典籌備之初,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和改革派人士就深刻影響了執(zhí)行委員會和總委員會的工作思路和行事方式,尤其體現(xiàn)在歷史編撰、公共話語塑造和政治目標設定等方面。
在各地猶太社團組織的積極參與下,禧年籌備工作采取了四類宣傳與推廣措施:第一,猶太歷史協(xié)會骨干成員和拉比們在各地猶太人組織的各類集會上發(fā)表演講,涵蓋波士頓、奧爾巴尼、紐約、費城、辛辛那提、芝加哥、新奧爾良和舊金山等美國主要城市和地方會堂。第二,加強與美國猶太出版協(xié)會等機構的合作,出版禧年宣傳品,③主要包括:重刊紐約希伯來文學社團“猶太人社”(TheJudeans)于1905年5月5日《美國希伯來人報》(The American Hebrew)和1905年5月《燭臺月刊》(Menorah Monthly)發(fā)表的聲明,因其“表達了1905年慶典所秉持的精神主旨”。③該聲明實際出于路易斯·馬歇爾之手,是他4月26日在該社團于紐約舉行的“慶祝希伯來人定居北美250 周年”活動上的演講:“盡管美國猶太人滿懷感激地享受憲法與法律賦予他們的公民自由,但他們并不將這些權利視為他人的恩賜,而是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的權利—因為他們的祖先是美國最早的開拓者之一,是國家發(fā)展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曾為美國的獨立而奮戰(zhàn),也持續(xù)不懈、竭盡所能地為國家的偉大作出貢獻”。① 在得到出版社的許可后,1901年至1906 年間出版的《猶太百科全書》中“美洲”條目的部分內容得以重印,并以小冊子形式獨立印刷發(fā)行阿德勒的短文《美洲猶太人》;著手收集與美國猶太歷史相關的基礎史料,發(fā)布小冊子《猶太人在美國定居250周年慶祝活動相關注釋》。②兼任《美國猶太年鑒》理事和編輯的阿德勒,于1905年5月費城美國猶太出版協(xié)會理事會議上,建議出版協(xié)會“同意負責出版并發(fā)行紀念猶太人定居美國250周年的??保@得理事會批準。③第三,在執(zhí)行委員會主持下,由正統(tǒng)派拉比亨利·佩雷拉·門德斯、保守派拉比所羅門·謝赫特(Solomon Schechter)和改革派拉比考夫曼·科勒(Kaufmann Kohler)等人準備一套特殊的宗教儀式流程,包含特殊的祈禱詞,供美國境內所有猶太公會、安息日學校和猶太社團組織在1905年感恩節(jié)之前的安息日慶?;顒又惺褂?。第四,在《紐約論壇報》《紐約晚報》《亞特蘭大憲法報》《波士頓郵報》《布魯克林之鷹》《丹佛共和黨人》《墨西哥城先驅報》《紐約環(huán)球報》《紐約商業(yè)雜志和商業(yè)公報》《紐約時報》《華盛頓星報》等英語報刊上,以“美國猶太人”“美國希伯來人”“美國第一批猶太人”“猶太人的慶祝活動”“猶太節(jié)日”“猶太人的感恩節(jié)”等為主題發(fā)表文章。這些文章與會議演講一樣,持續(xù)宣傳“美國猶太社區(qū)將適當紀念他們的‘朝圣父輩’(PilgrimFathers)來到美國250 周年”,向讀者發(fā)布各地和紐約感恩節(jié)總慶典的一系列活動安排及地點。④上述四類手段彼此呼應、相互強化,構建起一個囊括集會、布道、撰文與出版的多維公共傳播網,使這一紀念性的節(jié)慶活動演變?yōu)槿婪秶鷥鹊墓矚v史敘事與動員大會。
禧年總慶典于1905年11月30日感恩節(jié)當天,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扇菁{約5000人的音樂廳座無虛席,氣氛莊嚴肅穆,各猶太教派與猶太社群的領袖齊聚一堂,管弦樂、合唱團與領唱表演穿插其間。在拉比約瑟夫·西爾弗曼(Joseph Silverman)開場禱告和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雅各布·希夫對慶典活動進行介紹之后,前總統(tǒng)格羅弗·克利夫蘭、紐約州州長弗蘭克·希金斯(FrancisW.Higgins)、紐約市市長喬治·麥克萊倫(George B.McClellan)、費城法官邁耶·蘇爾茲伯格(May-er Sulzberger)、紐約教區(qū)助理主教大衛(wèi)·格里爾(DavidH.Greer)和正統(tǒng)派拉比亨利·佩雷拉·門德斯相繼發(fā)表主旨演講。會上宣讀了羅斯??偨y(tǒng)于1905年11月16日寫給雅各布·希夫的信件,以及副總統(tǒng)查爾斯·費爾班克斯(CharlesW.Fairbanks)的賀電。③
盡管總慶典活動如期舉行,但是因俄國各地發(fā)生屠猶恐怖事件的消息傳到美國而被蒙上陰影。僅1905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期間,俄國猶太人聚居的約300個城鎮(zhèn)和村莊被反猶暴徒夷為平地,約2.5萬猶太人死傷,財產損失達數(shù)百萬美元。最可怕的屠殺發(fā)生在港口城市敖德薩,俄國警方通告,敖德薩至少有約400名猶太人和100名非猶太人被殺,約300人受傷,超過1600間猶太人的房屋、公寓和商店遭到破壞。而據敖德薩市長德米特里·奈德哈特(DmitriNeidhardt)估算,傷亡人數(shù)約為2500人。俄國猶太報紙《日出報》(Voskhod)則報道稱,有800多人死亡,數(shù)千人受傷。①關于俄國屠猶暴行的具體信息比較混亂,相關報道在美國一直持續(xù)到11月中旬。這些消息令美國猶太人深感悲痛,他們迅速設立救濟基金,并舉行抗議集會和紀念儀式。11月12日,總委員會宣布,原來募集的“紀念基金”(Memorial Fund)轉為“俄羅斯救濟基金”(Russian Relief Fund),將用于“幫助我們不幸的兄弟們擺脫困境”。②
西奧多·羅斯??偨y(tǒng)在寫給雅各布·希夫的信中,表達了對海外受迫害猶太人的“深切同情”,并贊揚美國猶太人表現(xiàn)出了“公民的優(yōu)良品質”。他說,“鑒于眾多猶太人所遭受的可悲且可怕的苦難,作為美國人民的領袖,我認為有責任表達我對他們的深切同情。同時也要指出,那些來到這個國家并享有自由與平等之福祉的猶太人,展現(xiàn)了優(yōu)秀的公民品質。我深信,如果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民遭受壓迫,這種不公最終必將反作用于壓迫者—因為這是精神世界不可改變的法則,沒有人能在傷害他人后最終全身而退”。③
盡管有些城市因俄國猶太人遭受的苦難而取消了地方性的歡慶聚會,但是在1905年11月24日至12月10日期間,美國仍有71個城鎮(zhèn)在猶太會堂、禮堂及社區(qū)集會場所舉行了小型慶?;顒印K歇q太公會和安息日學校,都按照執(zhí)行委員會的要求和拉比制定的宗教儀式流程,舉行了特殊儀式。眾多猶太社團及其分會,如希伯來青年男子協(xié)會、猶太婦女委員會、希伯來互助協(xié)會(HebrewMutual Benefit Society)、猶大托拉孀婦會(Judah Torah Widow)和孤兒基金會(Orphan's Fund)等,都舉行了紀念活動。④波士頓于11月29日在有美國“自由搖籃”美譽的法尼爾大廳舉行了最具影響力的地方性慶?;顒?。③俄國屠猶事件使總慶典更具政治象征意義,禧年慶祝活動成為美國猶太人向海外同胞表達關切、強化猶太族群認同和宣揚社會正義的現(xiàn)實場域。
1905年禧年慶祝是全美猶太人參與的第一次全國性公共活動。在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和猶太教改革派的領導下,通過兩個委員會持續(xù)宣傳與推廣、全國猶太團體和組織的配合,以及各地媒體的持續(xù)報道,以當時美國乃至全球猶太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為中心輻射其他地區(qū),使“猶太人定居美國250周年”從一個先前猶太人都知之甚少的事情,成為美國猶太社群最重要的話題,最終演變?yōu)槿珖允录?。在相關活動陸續(xù)開展的數(shù)月間,美國各地數(shù)百家報刊(包括猶太人與非猶太人媒體)都對這次紀念活動的盛況做了報道。③1905 年禧年慶?;顒釉趪H上也產生了影響。英格蘭猶太歷史協(xié)會主席以色列·亞伯拉罕(Israel Abrahams)于1905年10月17日寫信給馬克斯·科勒,預祝美國禧年慶?;顒映晒Γ①潛P美國猶太社群“與猶太民族的古老歷史相比,你們的社群顯得年輕,但在思想和慈善事業(yè)領域,你們引領著社群在海外捍衛(wèi)受難者,在國內向所有人行善”,并將英國“盎格魯—猶太\"(Anglo-Jewish)社區(qū)250周年與猶太人定居美國250周年相比較,“250年前,美國和英國在國家和政治上是一體的,今日他們再次合二為一,心心相印”③
四、禧年活動中猶太精英公共歷史敘事的主旋律
??抡J為,話語即權力。他將話語從本質上界定為人類的一種重要活動,話語意味著一個社會團體可以依據某些成規(guī)將其意義傳播于社會中,以此確立其社會地位并為其他團體所認識的過程。①為了挖掘猶太精英大費周章所要傳播的思想及其意義,對1905年禧年慶祝活動的話語分析尤為必要。1905年禧年活動中的聚會多,演講與致辭亦多。禧年活動的領導者和參與者們主要表達了猶太精英公共歷史敘事的四個主旋律。
第一,樹立猶太人“開拓者”的形象,強調“猶太定居者的歷史地位與最古老的美國定居者同樣重要”。馬歇爾在1905年4月希伯來文學社團“猶太人社”禧年慶?;顒拥难葜v中指出,“有一種流行的錯誤觀念,認為猶太人是美國土地上的后來者,認為他們不愿經歷開拓者的艱難,不愿為工業(yè)和商業(yè)開辟新道路,認為他們進入我們國家的大門是得到了恩典和慷慨,認為他們的權利在歷史上不如其他種族和宗教群體”。在比較視野下,他強調“當我們回想起,詹姆斯敦定居點出現(xiàn)于1607年,荷蘭人定居新阿姆斯特丹是在1614年,朝圣者在普利茅斯巖定居是在1620年,而猶太人首次在紐約定居是在1655年,我們應該認識到,猶太定居者的歷史地位與最古老的美國定居者同樣重要”。馬歇爾將猶太人歸類為“美國的開拓者、國家建設的積極參與者,而非外來者或剝削者”,強調\"猶太美國人\"(Jewish Americans)這一稱呼。②
上述言論得到了禧年執(zhí)行委員會的肯定。在其大批印刷的小冊子里,執(zhí)行委員會試圖告訴讀者,“盡管每位美國猶太人都對在美國憲法和法律框架下與其他公民共享自由權利而深懷感激,但我們不應將這些福祉視為他人的饋贈——因為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的早期定居者與開拓者中間,他們積極參與國家建設,為獨立與統(tǒng)一而戰(zhàn),并以全部力量為這片土地做出貢獻,這些權利理應屬于我們”。③這也成為禧年慶祝活動中所有演講者的共識。
為了證明猶太人是美國最早的定居者,禧年演講者反復提到哥倫布與猶太人的關系,甚至將猶太人定居美洲的時間追溯至哥倫布抵達美洲之時。阿德勒在《美洲猶太人》中直接使用梅耶·凱澤林的觀點,“哥倫布得到了猶太人編寫的天文學著作的大力幫助,并使用了猶太人發(fā)明的科學儀器。路易斯·德·桑坦赫爾(Luis de Santangel)和加布里埃爾·桑切斯(Gabriel Sanchez)均為馬拉諾人,加上擁有猶太血統(tǒng)的胡安·卡布雷羅(JuanCabrero),他們都向伊莎貝拉女王強調哥倫布計劃的重要性,并在確保第一次和第二次航行的資金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后者的費用幾乎完全來自猶太人被沒收的財產”。④施特勞斯于1905年11月29日在波士頓的演講中,反復引述凱澤林的觀點,強調“西班牙猶太人的歷史結束的地方,就是他們在美國的歷史開始的地方;宗教裁判所是比利牛斯半島猶太教懺悔者的最后一章,也是他們在西半球大陸的第一章哥倫布有一半猶太血統(tǒng)”③與他同場演講的李·弗里德曼(Lee M.Friedman)進一步指出,“從哥倫布給他的猶太朋友路易斯·德·桑坦赫爾的信中首次宣布探險隊發(fā)現(xiàn)美洲的那一天起”,鑒于他得到了“猶太黃金”“猶太水手”和“猶太人”編制印刷的航海表等幫助,“猶太人在西方大陸的歷史和發(fā)展中發(fā)揮了光榮的、不平凡的作用”。①
禧年演講者的目的在于,讓全體美國人認識到猶太人在美國定居的歷史悠久性,認識到僅比五月花號移民晚34年抵達美國的猶太人的身份,其在美國的經歷與盎格魯—撒克遜清教徒一樣,都在美國建國和發(fā)展中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20世紀末美國猶太裔歷史學家喬納森·薩納指出,“在美國人心中,偉大的航海家已經成為國家理想的化身,是美國成就、進步與美德的象征?!蓖ㄟ^將自己與哥倫布聯(lián)系起來,“猶太人試圖象征性地將這些美德?lián)榧河?,將他們的美國身份與猶太身份結合起來,并顛覆性地展示出——在標準歷史敘事之外——猶太人在整個美國發(fā)展的事業(yè)中不可或缺的歷史作用”。②
第二,強調“猶太教與美國主義的一致性”,宣告猶太教信仰和猶太式生活的正當性。在1905年禧年演講中,拉比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將神圣天命的宗教詮釋和世俗的美國社會同時與猶太人聯(lián)系在一起,來錨定美國猶太人宗教信仰和猶太人美國身份的正當性。改革派拉比埃米爾·赫希(Emil Hirsch)在題為《猶太教與美國主義的一致性》的禧年演講中,沒有直接定義美國主義,而是從美利堅民族的本質性統(tǒng)一、族裔豐富性和愛國主義這三個維度分析美國的獨特性,指出“在愛國主義的奉獻下,表面的不和諧變成了有效的和諧。這一紀念活動是向其他的組成部分和貢獻者發(fā)出呼呼,它們之間不存在沖突,甚至是對美國獨特性的確認”。在此基礎上,他強調\"改革的猶太教完全理解自己的特質與美國的制度和靈魂的一致性”。結合猶太人的慶?;顒?,他指出“我們正在強調我們的美國主義…美國主義的自豪感占據了我們的內心這是我們對猶太教的忠誠的宣告…現(xiàn)在強調我們的美國主義時,我們發(fā)誓要更加忠實地履行猶太教給予我們的義務”,“猶太人因其宗教的崇高而神圣化地看待自由和法律,對人類不可剝奪的權利和義務的認識與支撐美國文明的獨特原則相一致”③在拉比赫希的語境中,猶太教和美國價值觀相一致,美國主義是美利堅民族和國家的統(tǒng)一性、族裔與文化的多樣性在愛國主義框架下的和諧統(tǒng)一,愛國主義使族裔多樣化的美國成為一體,“猶太美國人不是外國人”。④
為了證明猶太教和美國價值觀的一致性,禧年演講者將猶太人與“宗教自由的捍衛(wèi)者”緊密相連。費城拉比約瑟夫·克勞斯科普夫(Joseph Krauskopf)將1654 年乘坐“圣凱瑟琳號\"抵達新阿姆斯特丹的 23位猶太人,與1619年乘坐“五月花號\"抵達普利茅斯巖的清教徒相提并論,宣稱“在五月花號和圣凱瑟琳號的船艙內,孕育了1776年獨立戰(zhàn)爭所號召的那些原則他們對宗教和政治自由的渴望催生了《獨立宣言》和憲法,將教會與國家分離,將希伯來圣經的話語注入自由鐘聲中:‘給所有居民宣告自由'”。③這一觀點日后被其他學者一再引用??傊?,禧年演講者告訴聽眾:猶太教是符合美國主義的,是美國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模糊猶太教與其他宗教、猶太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差異,上述言論強調它們的一致性,主張猶太教是美國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宣告猶太教信仰的正當性和猶太生活方式的正當性。
第三,樹立猶太人“建設者”的形象,直抒猶太人對美國和美國政府的“忠誠”與“愛國主義”。1905年禧年活動中的每位演講者都強調猶太人對美國的熱愛和忠誠。醫(yī)學教授所羅門·索利斯-科恩(Solomon Solis-Cohen)在演講中強調,他們是“作為美國公民”來開展聚集和慶祝活動。施特勞斯也說,“美國猶太人,作為忠誠和忠實的公民,自愿經歷我們的國家從革命時期到現(xiàn)在所經歷的所有考驗,沒有人比他們更愿意做出真正的愛國主義所要求的一切犧牲”。①馬歇爾在演講中總是不忘歷數(shù)猶太人忠于美國的事跡,擲地有聲地宣告“在每一個關頭和每一次危機中,他們(美國猶太人)都把這個國家的事業(yè)當作自己的事業(yè),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現(xiàn)在是、過去也是美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05年禧年慶祝“并不是為了吸引人們從宗教層面關注猶太人,而是關注其美國公民身份組合中的公民元素”,“他是一個信仰和宗教上的猶太人,一個‘美國人’一詞所能代表的完全的美國人”②拉比赫希從猶太人在美國勞動建設中的貢獻人手,將猶太人塑造為美國的“建設者”而非“享受者”③拉比克勞斯科普夫進一步將猶太人的成就拆解為多個領域,賦予猶太人富有“智慧、企業(yè)精神與誠信”的形象:“在美國走向卓越的過程中,沒有一個民族比猶太人貢獻得更多。在工業(yè)與商業(yè)、藝術與科學、公共服務與私人生活中,猶太人都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就,建立了一座標志著智慧、企業(yè)精神與誠信的豐碑?!雹苌鲜鲅哉摬粌H直白地道出猶太人對美國的貢獻,而且以猶太人在各領域的卓越成就和道德品質,回應外界對猶太人商業(yè)行為的污名化。1905年禧年活動中的宣傳家們努力展現(xiàn)猶太人在美國歷史各個階段和重大歷史時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從美國獨立戰(zhàn)爭到國家建設,猶太人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將猶太人的美國身份的正當性錨定于具體的世俗實踐中,借以激勵猶太人向美國社會展現(xiàn)其自信與自尊。
第四,樹立猶太人“朝圣者”的形象,強調美國是一個給“正直、誠實的人”以“安全和保護”的國家,美國是上帝賜予的\"猶太家園”。施特勞斯在1905年11月29日波士頓的慶典中重點強調,第一批猶太定居者和清教徒一樣,都是“朝圣者”,他們都\"為爭取獨立和自由而斗爭”。清教徒建立的美國“以純粹的宗教和民主為基礎”,他們\"所捍衛(wèi)的公民自由的政治原則主要來自《舊約》”。而猶太朝圣者定居美國的意義是美國“將永遠成為窮人和受迫害者的庇護所”,③這句話日后不斷被他人引用。費城拉比克勞斯科普夫做了名為《猶太朝圣者的父輩》的專題演講,將1655年猶太人定居美國與1620年清教徒定居普利茅斯巖、1614年荷蘭人定居新阿姆斯特丹相提并論,認為在“以色列人漫長而悲慘的歷史中,最值得驕傲和最幸福的篇章之一\"就發(fā)生在1655年,由“猶太朝圣者揭開”。⑥
聯(lián)邦法官朱利安·麥克(JulianW.Mack)更進一步將猶太人對美國的忠誠,歸結于第一批定居新阿姆斯特丹的猶太人的契約精神。他在名為《美國猶太人的誓言》的演講中指出,荷蘭西印度公司給猶太人定居權的條件是“他們應該供養(yǎng)和‘照顧自己的窮人’(care for their poor),他們不應該成為社會的負擔”,這對第一批猶太定居者來說成為“契約”和“誓言”,“照顧自己的窮人”的觀念在美國猶太人中日益根深蒂固。麥克強調,“在宗教信仰上我們是猶太人,在‘照顧自己人’上我們是猶太人,但在所有其他方面,我們都是美國公民——美國公民身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是我們在250年前(甚至更早)所做承諾而換來的權利”③在1905年11月30日紐約禧年總慶典的開篇禱告中,拉比約瑟夫·西爾弗曼(Joseph Silverman)用宗教語言感謝上帝將美國賜予猶太人,使美國成為猶太人的家園。他禱告:“我們感謝你,你將我們的命運安置在美好之地,引導我們的祖先來到這片自由的土地,你使他們興旺。我們感謝你,你讓美國成為世界被壓迫者的避難所。我們感謝你,你賜予我們這個國家為永久的家園?!雹偎米诮陶Z言將美國定位為“新應許之地”,明示猶太人定居美國不僅是地理區(qū)位上的遷移,而且是神意引導下的救贖歷程。拉比考夫曼·科勒也在致辭中用《希伯來圣經》中的隱喻論證美國是“猶太人的家園”:“正如猶太人當年離開西班牙時一樣,其指向美國作為利河伯(Rehoboth)?!雹诳评諏⒚绹茸鳌袄硬?,表明美國是上帝賜予猶太人的寬闊家園。總之,拉比們在1905年不僅將美國的建國神話與猶太人“離散—回歸”的神諭天命相結合,強調猶太人定居美國的合法性,而且用神諭天命的宗教詮釋與猶太人在世俗世界的貢獻,證明猶太人美國身份的正當性。
上述四個主旋律,共同構成了1905 年禧年盛大慶祝中猶太精英的公共歷史敘事。在猶太人的現(xiàn)實世俗生活與神諭天命的雙重敘事下,美國猶太精英們不僅對美國猶太人的身份進行了定位,而且對美國猶太人的歷史進行了建構:猶太精英們將自己的族群視為與盎格魯—撒克遜清教徒一樣的群體,將猶太人定居美國的歷史置于與盎格魯—撒克遜清教徒的建國歷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以論證猶太人定居美國的合法性;傳播猶太教與美國主義的一致性,在迎合美國歷史與文化中居主導地位的盎格魯—撒克遜新教文化的同時,宣揚猶太教信仰的正當性,堅守猶太信仰與猶太人的生活方式;樹立猶太人開拓者、建設者、朝圣者和正直愛國的公民形象,用猶太人對美國所做出的貢獻論證“猶太美國人”公民身份的合法性與正當性;用神圣天命的宗教詮釋與猶太人對世俗世界的貢獻,宣告美國是猶太人的避難所和家園,給美國猶太人以自信,給海外猶太人以希望。美國猶太精英借助禧年慶祝活動和相關宣傳話語,建構了美國猶太人的歷史與現(xiàn)實地位。
結語
1905 年“猶太人定居美國250周年”的盛大慶典,是美國猶太人組織的第一次全國性公共歷史活動,使先前幾乎無人關注的23名猶太人定居美國的歷史事件轉變?yōu)槿珖约o念活動?;顒拥木壠鹋c展開、猶太精英階層與美國猶太歷史協(xié)會對猶太人的歷史定位與身份建構,多向度地揭示了美國猶太精英階層在20世紀初對其“猶太人”和“美國人”雙重身份的思考。1905年的猶太精英,將猶太人“開拓者”“朝圣者”“建設者”“正直誠實”“忠于美國”“忠于上帝”的公民形象,一次次呈現(xiàn)在猶太社群和美國民眾面前;構建了一個與盎格魯—撒克遜清教徒一樣歷史悠久、價值觀一致并在美國建國和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猶太美國人”形象,試圖將猶太人的歷史納人美國國家歷史記憶中,將猶太人置于美國國家歷史敘事的中心地位。但是,美國的猶太精英和猶太會眾始終沒有像英格蘭猶太歷史協(xié)會主席以色列·亞伯拉罕那樣用“盎格魯—猶太人”自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美國猶太人的現(xiàn)實困境。
當時的猶太人將1905年慶?;顒臃Q為“禧年慶?!?,視其為“美國猶太人舉辦過的最盛大、最隆重的聚會”,慶?;顒又械莫q太教圣歌被稱為“禧年序曲”(JubileeOverture),現(xiàn)代學者在研究中也用\"禧年”作為250 周年慶?;顒拥暮喎Q。③禧年慶祝以隱喻的方式昭示這一盛事更深層的意義。首先,1655 年猶太人的定居權表面上來自荷蘭西印度公司,但是在禧年的語境下,猶太人的定居權來自上帝,在上帝賜予他們的新土地——美國之上,猶太人成為這里最古老的定居者之一,因而享有這個國家及人民的一切權利。其次,禧年贖罪日號角“在給所有居民宣告自由”之時,也是上帝公義顯現(xiàn)之時。荷蘭殖民者授予猶太人定居權,宣告了猶太人在此地獲得自由,這也是上帝公義的顯現(xiàn)。
在20世紀初美國和海外反猶主義之殤的現(xiàn)實語境與17世紀猶太人在歐洲和中南美洲慘痛經歷的歷史語境之下,猶太精英們賦予“荷蘭殖民地當局給予猶太人定居權”以現(xiàn)代意義:第一,既然上帝已經把美國這片土地賜給貧困和受迫害的猶太人,給他們“安全和保護”,那么未來美國將“永遠成為窮人和受迫害者的庇護所”;第二,23名定居者作出“照顧自己的窮人”的誓言,既是他們與上帝訂立的契約,又是美國猶太人的集體誓言,美國政府和其他群體無須擔心猶太人可能成為美國的負擔。1905年美國猶太人向世界上其他處于困境中的猶太人承諾,將幫助他們共渡難關。他們相信塔木德所說,禧年是猶太社會更新的象征,與猶太人的救贖息息相關。對他們而言,1905年猶太人紀念其定居美國250周年的盛大慶典,不僅意味著美國猶太社群的更新,而且在宣告美國猶太人身份正當性和信仰正當性的基礎上,預示著未來海外猶太人也將得到救贖。禧年的意義由此得以彰顯。
責任編輯:鄭廣超
The19o5Jubilee Celebration andthe Public Narrativeof American Jewish History
GAO Song
(Center for History of World Civilizations,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JilinChina)
Abstract:Amid the intense nationalism and antisemitism in early 2Oth-century American society,Jewish elites led by the American Jewish Historical Society and the New York Congregation Shearith Israel spearheadedanationwide mobilization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in 1905.Through grandcelebrations and public historical narratives,they framed the 1655 setlement rights granted to 23 Jews in New Amsterdamas a nationally significant public commemoration and widely discussd issue.Constructing a dual narrative of divine purpose and secular contribution,Jubilee speakers portrayed Jews as pilgrims,pioneers and builders,aserting both thelegitimacy of their presence in America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Jewish belief and Americanism.This narrative fused Jewish and American into the identity of“Jewish American”.Through this public commemoration, Jewish elites sought to place Jews at the heart of the American national historical narrative,thereby shaping a distinctAmerican Jewish history to resist both domesticand international antisemitism.The19O5Jubilee thus signifiedarenewal of the American Jewish community,affirmed the legitimacyof both Jewish civic identity and religious faith,and became a symbolic expression of divine justice and Jewish redemption.
Key words:Jewish Americans;Jubilee;Jewish elites;American Jewish Historical Society;public historical narr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