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藝,以其獨特的方式,一直存留于歷史長河之中。凝結(jié)著匠人心血的每件器物,在時代浪潮的沖刷下印記愈加鮮明,勾勒出融合技藝、生活、美術(shù)相關(guān)的文化形態(tài),影響既深且遠。
已舉辦3屆的“三重階”展覽,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扇看見當代手工藝發(fā)展的窗口,它清晰地梳理出手工藝從古老傳統(tǒng)到當代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脈絡(luò)。這一次,從華夏大地尋跡到東亞文明;華南移民與東南亞馬來族群通婚所形成的“娘惹文化”,其具有獨特風情的手工藝也成為文明交流的印記;敘利亞藝術(shù)家在重慶江岸探尋石材的身影,則跨越了國別地域的界限,用畫筆書寫出手工藝多元的藝術(shù)語言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手工藝實踐,由點成線、由線成面地形成如今跨文化與文明的形態(tài)。
盛夏已至,清風徐來的扇子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這一懷袖雅物,濃縮了中華手工技藝的精華。盡管多年來我們不斷予以關(guān)注和探究,但依然難以窮盡其技藝之奧妙。從審美形態(tài)、文人雅趣、技藝雕琢,再到自然材料、人體工學、時尚創(chuàng)意,一點一滴的記錄與研究,亦是手工藝時代風貌的探尋與變化。
手工藝,就好似這把小扇,形制雖小,但影響深廣。
以纖微之物,凝深沉匠心,顯宏闊氣象,一柄扇、一件陶、一方石,莫不如是。手工藝作品,就是在實用與審美之間架起橋梁,承載著人文情感,見證了文明的交融,凝煉出藝術(shù)與科學的價值。器以載道,物以傳情——每一次技藝的傳承、每一次文化的碰撞,都讓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更廣、更深,亦更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