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藝術的多元圖景中,藝術家姜淼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視角和具有觀念價值的藝術實踐,確立了自身的藝術坐標。她的藝術實踐,植根于東北故鄉(xiāng)的生活經驗,發(fā)展于對藝術本質的不斷探索,最終聚焦于對宇宙秩序及其“真善美”內核的呈現(xiàn)。近日,在與筆者的深入交流中,姜淼分享了她的藝術理念與創(chuàng)作歷程。
姜淼的藝術啟蒙,源于東北故鄉(xiāng)的環(huán)境,特別是夜空中的繁星景象,深刻影響了她的早期認知。在姜淼看來,宇宙的本質是真善美,它如同光明,指引著人類文明前行的方向。而藝術,則是她個人“回歸宇宙的方式”。
姜淼的藝術探索伴隨著顯著的技法演變與哲學思考的深化。早期專注于黑白木刻,帶著青年特有的銳利,她篤信宇宙的極致色彩唯有純粹的黑與白。
歷經十年的黑白探索,姜淼開啟了一場色彩的革新:從單一的黑到雙色疊加,層層遞進,直至如今數(shù)十層的色彩覆蓋。每一層色彩都非現(xiàn)成,而是她基于當日獨特感受反復調和、探索、最終呈現(xiàn)的結果。這些濃郁強烈的色彩相互覆蓋、擠壓,最終在刻刀落下的瞬間獲得釋放。她強調,作品的最終呈現(xiàn),并非由最后一層或最后一刀決定,而是“過去可能失敗了的、未完成的、被否定的三四十層”共同塑造的。
而在“水·界”系列中,姜淼回歸平和的平涂技法,展現(xiàn)出更為內在與本初的心靈圖景。該系列孕育了她藝術中至關重要的情態(tài)符號——無限放射或斂聚的同心結構,其靈感正源自“水界里無處不在的漣漪”。這意象連接著她夢中反復出現(xiàn)的溫暖安全之地,一個融合天、地、人的“生命家園和補給”。畫面從伊甸園般的具象風景,逐漸融入兒時記憶中的宇宙山水,呈現(xiàn)出一種安靜包容的意境:水面漣漪輕泛,倒映云月,萬物在其中載浮載沉,孕育生長,彼此關聯(lián),構建起一個深邃的心靈宇宙。
姜淼的創(chuàng)作始終忠于內在感受的溫度與歸屬感,而非預設的圖稿。她甚至感覺“不是我在創(chuàng)作作品,而是作品一張張地在創(chuàng)作和塑造我”。她深刻地體悟到,“藝術和藝術家就是一個線索”,一條“草蛇灰線”,最終通向“宇宙這個真正的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