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陽陽下班回家后,臉色很不好看,我趕緊問她怎么了。她苦著臉說:“我被同事懟了,硬是一句話沒說出來。姑姑,你知道我從小就是個乖孩子,跟人吵架從沒發(fā)揮好過?,F(xiàn)在看來,這種性格太吃虧了,容易被人欺負。我得修煉得強勢一些,先苦練一陣網(wǎng)上的‘懟人術(shù)’,以后誰敢跟我吵架,我必定懟他個片甲不留!這不,我打印了不少懟人話術(shù)。”
我翻開陽陽的“懟人術(shù)”,發(fā)現(xiàn)里面全是懟人的尖刻語言??吹竭@些,我哭笑不得,對陽陽說:“你好歹也是大學畢業(yè)生,怎么搞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陽陽說:“姑姑,你不知道,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都在學懟人術(shù)呢。尤其是我這種嘴笨的,不會懟人總吃啞巴虧?,F(xiàn)在的人際關(guān)系可復雜了,你不強大真不行!”我搖搖頭,表示無法理解。
我覺得無論到了什么年紀,與其苦背“懟人術(shù)”,不如修煉“修心術(shù)”。一個人沒有良好的修為,言語上得理不饒人、沒理攪三分,注定會被大家厭棄。善于懟人并不是什么優(yōu)點,反而是最大的性格缺陷,甚至是修養(yǎng)的缺失。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其實,在人際交往中,無技巧才是最大的技巧。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人群中最受歡迎的人往往是那些寬厚善良的人。他們不逞口舌之快,不會靠懟人壓制別人,即使有理也從不咄咄逼人,反而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態(tài)度謙和,適當退讓,給別人留余地。這種做法可謂大智若愚,給別人留余地何嘗不是給自己留余地?老子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鄙普卟磺赊q,巧辯者不善。那些巧舌如簧的人,哪個是受歡迎的角色?
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最應該做的是修心。從本質(zhì)上說,懟人往往源于情緒的失控和內(nèi)心的狹隘。與人交往,難免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此時如果不假思索地懟人,就在彼此心上留下劃痕,即使事后努力去彌補也難以消除。好好修心,消除自己內(nèi)心的沖動和戾氣,退一步海闊天空,少說一句和為貴。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了胸襟和格局,才能化解矛盾于無形,贏得人心于不爭。不爭者贏,贏的是人心,是境界。如此為人處世,品性修養(yǎng)也會慢慢提升,逐漸成為內(nèi)心平和、寬厚溫和的人,人格魅力也會因此散發(fā)出來。
陽陽聽完我的分析,紅著臉不停地點頭。與其學習“懟人術(shù)”,不如以“修心術(shù)”涵養(yǎng)自己的品性,以平和之心對待他人,以寬容之心包容世界,收獲更好的自己。
編輯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