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說過:世上有一部永遠都寫不完的書, 那便是母親。
——題 記
人的一生,大凡從 40 歲開始,在這之前, 只是在做生命的探訪而已。而我的母親,生命 雖然停留在 41 歲的門檻上,但在我們心里,母 親卻是一本厚重的無字書。我是在讀母親這本 摸不著,看不見的無字書中成長、做人、做事 的。這本無字書,足夠我們一代一代賡讀下 去……
我的母親曹淑云,是宜川縣西坪塬村農(nóng)民 曹生華和張鎖子所生,外婆名字聽起來像個大 男人名字,是因為太姥爺和太姥姥一連生了幾 個男孩都夭折了,后接連生了幾個女孩。外婆 1910 年生于宜川上降頭村,淳樸厚道的太姥爺 一看是個女娃,心里頓感失落。太老爺請村里 一個識文斷字人給外婆起了個名字:鎖子,意 思是盼望鎖一個兒子來。后來太姥姥正巧生下 個男孩,外婆還真給太姥爺鎖住一個兒子來了。
但外婆命苦,她給太姥爺太姥姥鎖來一個兒子, 可她自己跟我外爺結(jié)婚后,生了幾個兒子都沒 有活下來。求神神,算卦卦,起名名,最后只 存活下來 3 個女兒。沒有辦法,為續(xù)香火,外 爺外婆決定將外婆妹妹的第二個兒子過繼為 兒,名叫曹尚德,老實巴交,一生務(wù)農(nóng)。
我母親的 2 個妹妹現(xiàn)在已到了耄耋之年, 子女們都很優(yōu)秀、很孝順,姨姨們生活安逸, 頤享晚年。我母親圓臉盤,大花眼,雖說斗大 的字認(rèn)不得一笸籮,但懂得好多做人做事的道 理,非常能吃苦,敦厚質(zhì)樸,賢惠善良,懿德 高風(fēng)。母親 38 歲患風(fēng)濕性心臟病癱瘓,1976 年 41 歲病故。在我的記憶里,母親雖然算不上一 個偉大的母親,但是一個吃苦耐勞、可敬可愛 的母親,是一個大寫的母親!在這母親節(jié)來臨 的日子里,回憶像是一團絲,愈抽愈細(xì),愈細(xì) 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錯亂而清晰……
一 v我母親是新中國成立后村上第一個入黨的 女人,非常能干,生產(chǎn)隊里累活臟活搶著干, 能吃苦,白天下地干活掙工分,晚上油燈下給我們紡線織布,縫衣納鞋,我們經(jīng)常睡到半夜 醒來,還能看到油燈下母親飛針走線的身影。
聽姐姐說,我和我哥中間還有個孩子,母親去 地里勞動時把剛會爬行的孩子,留給鄰居楊奶 奶照看,結(jié)果孩子爬地摔落到土炕沿欄下夭折 了,父母并沒有責(zé)怪楊奶奶,只是傷心大哭了 一場,病了七八天后,又振作精神投入到農(nóng)村 人民公社化運動當(dāng)中。待母親生下我下地干活 時,常常把我放在柳條編織的筐子里背到地里。 那時候農(nóng)村狼多,我們宜川縣北塬上曾有幾個 孩子被狼吃掉了,母親防止我被狼吃掉,就把 筐子掛在樹杈上,再干活去。干活休息時間, 其他人都席地小歇,母親小跑穿過莊稼地,到 樹邊卸下來喂我吃。時有母親干活走了,狼來 了,瞅著樹上筐子里的孩子,在樹下轉(zhuǎn)幾圈怏 怏地走了。后來家里養(yǎng)了一條大黃狗,母親干 活就連狗也牽上,拴在樹下,狼再也不敢來了。
母親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勞動積極分 子,干起活兒不輸男勞力,經(jīng)常受到大家夸贊。 聽哥哥說:“在他的記憶中,二十世紀(jì)的 60 年 代鄉(xiāng)村里每年都會放映幾次露天電影?,F(xiàn)在雖 說多少年過去了,卻成了自己心中對母親永恒 的記憶。一年多時間,每次村里來了放映電影 隊在放映前,廣播先表揚一段我母親熱愛勞動 的先進事跡,他感到很自豪,很驕傲”。
父母的婚姻,也是傳統(tǒng)的中國式婚姻。婚 前沒有見過面,遵循媒人之約、大人之命,我 的母親 18 歲那年嫁給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一 貧如洗,我的父親李文清。
我的爺爺去世早,后來,我奶奶張秀英, 宜川玉石村人,爺爺去世后改嫁到本縣阿石峰 村白金福,當(dāng)時父親 3 歲,便跟隨我奶奶在白 金福爺爺家里生活了 6 年。奶奶到白家后又生 了 2 男 3 女。
父親 9 歲的時候,從阿石峰村回到白浪堡 村,跟我的三爺李玉堂一起給人攬長工維持生 計。1941 年,三爺被國民黨抓壯丁走了,第二 年,二爺也被抓壯丁走了,家里就剩十來歲的 父親給人放牛放羊謀生??箲?zhàn)勝利后,二爺、 三爺都逃離國軍,千里迢迢,才回到村里。
三爺一輩子沒有結(jié)過婚,孑然一身,對農(nóng) 活技術(shù)也不大會干,大都干些攔羊放牛的活計。 1957 年村上登記上報“五保戶”時候,按說我 三爺符合條件,但我父母毫不猶豫地說:“我 三大(方言,稱父親或爸的意思)不登記五保 戶,我們當(dāng)侄子的負(fù)責(zé)給養(yǎng)老送終,有我們一 口吃的,就有三大一口吃的”。母親自從嫁給 父親后,相夫教子,對我三爺很孝順。1963 年, 父母就用家里全部積蓄,又賣掉些拆遷的房木 料和磚瓦石板錢,請了當(dāng)時宜川一位知名的木 匠,給我三爺制作了一副手工雕刻,人見人夸 的高質(zhì)量柏木料棺材。
后來三爺年齡大了,身體有病,我哥大學(xué) 畢業(yè)成家后,又肩負(fù)起贍養(yǎng)三爺?shù)闹厝?,直?1987 年冬天三爺去世。
我記得父親當(dāng)隊長的時候,有次給社員發(fā) 放公社撥下來的救濟糧,母親不讓我們?nèi)ヮI(lǐng), 說讓其他社員先領(lǐng),結(jié)果父親發(fā)放完回到家里, 家里一點糧食也沒有的,已經(jīng)揭不開鍋了,母 親毫無怨言,默默地煮了些土豆、白菜和糠麩 湊合著吃。后從茹坪村三姨娘家里拉了幾麻袋 玉米,使一家人度過了春夏之交的饑荒。隊上 社員知道后,給公社來的干部反映父親廉潔正 派,當(dāng)隊干部一心為集體,一心為社員著想。 不久,《延安通訊》宣傳報道了父親當(dāng)隊干部 的先進事跡。
另一件事,是在我 8 歲的時候,父親被派 工到縣上修筑公路民工連隊去了。一天夜里, 妹妹穎子突然高燒,村上有個姓牛的赤腳醫(yī)生 建議等天亮后到縣城醫(yī)院去看醫(yī)生。母親害怕 耽誤穎子的病,待牛醫(yī)生走后,她把我們 3 個 孩子放在人力架子車上,自己一個人拉上車, 在月光的照射下,連夜走了 40 華里路,上坡時, 我們下車在后面推著,幫助著母親。
當(dāng)走在一個崾崄口時,看見不遠處有一雙 刺眼的綠藍光在閃爍,母親說那是狼,狼晚上 眼睛發(fā)出的光是綠色的。母親為了我們幾個安 全,她讓我們坐在架子車上,她改拉車變成推 車,盡管這樣累,但我們幾個都在她的視線內(nèi), 她放心。記得天還沒有大亮,我們來到了縣醫(yī) 院,急診醫(yī)生檢查后說娃都燒成肺炎了,趕緊 住院,還說幸虧來得及時,再晚了就把娃燒歿 了。
給妹妹辦理完住院手續(xù)后,母親又到外爺 家、舅舅家、二姨家里借錢去了。妹妹穎子在 醫(yī)院住了一星期,母親也沒有通知我的父親。 我父親是 1948 年 8 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也是一 名勞動積極分子,母親怕我父親知道了著急或 影響工地干活情緒,她一個人堅強地扛著直到 穎子出了院,我父親才從別人口中聽說了這件 事。
二
還有一件令我記憶尤深的事發(fā)生在我黃口 小兒的時候。有一天,我們村幾個年齡小的跟 著海子一塊去田野里拾柴禾,因捆柴時發(fā)生了 矛盾打起架來。海子比我大 2 歲,加上營養(yǎng)不良瘦小的我,根本不是海子的對手。挨了一頓 打,鼻青眼腫地一邊背上柴,一邊傷心地哭著 回到家里把柴禾放下。
越想越氣,我又?jǐn)f到海子家,站在海子家 的窯背上,抱著土圪垯往海子家煙囪里灌土塊, 嘴里還吼喊,誰上來拉我,我就從窯畔上跳下 去,當(dāng)時的想法就是讓海子父親把海子打上一 頓,給我出口氣,告訴海子我也不是個好惹的, 以后再不要打我了。因為海子父母和我父母都 知道我這個娃的脾氣很執(zhí)拗,很犟,他們也擔(dān) 心硬上到窯畔上勸拉,弄不好從窯畔跳下來或 者摔下來事就弄大了。
大人無奈,母親只好告訴海子父母,不要 生氣,她負(fù)責(zé)挖炕疏通。事情鬧完后到下午了, 我和海子兩個都被雙方家長揍了一頓,屁股上 又遭到了幾棍子打,海子父親打海子,我父親 打我,還有一起拾柴的伙伴跑來看熱鬧。教訓(xùn) 結(jié)束后,海子說以后再不打我了,我也表態(tài)再 不給煙囪里灌土塊了。大人們讓我們提水,拔 麥尖,幫助他們干活、和泥、挖炕。在疏煙道 時,母親干得滿頭大汗,一會拿根長桿上到窯 畔煙道上往下捅,一會又下到窯里把捅下來的 土塊用筐子往外搬。在太陽偏西的時候,我父 母和海子父母才把煙道修補好。母親為了給兒 子贖罪,回家端了盤雞蛋來到海子家,不停道 歉說:“娃,不懂事,給你們家里添麻煩了”。
海子父母也很理解和開通,說娃小不懂事沒有 什么。晚上兩家人又說又笑地在一起吃了壓饸 饹。父親吃完飯又坐在村口碾盤邊跟社員閑諞 去了。
我跟著母親回到家,母親臉色沉著說,站 在鍋臺后面,好好想著,給人家往煙囪能灌土 塊嗎,就不怕腳下一滑,從窯畔上摔下去嗎? 人哪有不受氣的?說完,母親坐在煤油燈下又 納鞋底去了。
我站了一會兒,承認(rèn)了錯誤。母親說:“拿 上課本,在燈下學(xué)習(xí)去”。學(xué)習(xí)時候,母親不 讓我們趴的靠燈太近了,因為靠近了鼻孔眼睛 會被熏黑或被燈火把頭發(fā)燒一下。
那時農(nóng)村家里照明多是煤油燈。我家的煤 油燈,是母親把我們學(xué)習(xí)用完的墨水瓶蓋上鉆 個圓孔,用棉花搓成燈芯穿入瓶蓋的孔洞,上 部套個瓶蓋大小的圓鐵皮片疊放在瓶蓋上,瓶 里添上煤油,燈芯就點著了。家境好的或生產(chǎn) 隊部、飼養(yǎng)室使用一種名叫罩子燈或馬燈照明, 燈芯粗費油。
母親不識字,但十分羨慕讀書識字人。有 時候我們的作業(yè)本寫完了,母親就把院子打掃 得干干凈凈,讓我們兄弟把手電筒里用完的那 幾節(jié)干電池掏出來的石墨棒拿上,趷蹴在院子 里后倒退寫字,做演算題。
母親對紡線、織布、納鞋一道道工序爛熟 于心。她納鞋底時候,為了節(jié)約煤油,就把煤 油燈的棉焾燈芯用針戳得很低,屋里僅有一點 微弱的光,當(dāng)我們在燈下看書寫字時,她又用 針把棉焾燈芯挑高,家里一下子亮堂起來了。 母親在昏暗的燈光下一針針,一線線,都蘊藏 著深深的愛,蘊藏著勤儉持家的美德。
在我眼里,鞋底上那整齊劃一的線條,就 是詩與遠方,就是兒女們前行的方向。后來, 我雖然穿過什么皮鞋、涼鞋、老北京布鞋…但 母親做的老布鞋永遠刻在腦海里,心里有種莫 名其妙的鞭策,站得端,走得正,行得遠。 母親紡線的“嗡嗡嚶嚶”和織布的機杼來 回穿梭的“哐當(dāng)”聲雖說過去半個多世紀(jì)了, 但時不時在我的耳邊響起,就像一首唱不完的 歌謠。
紡線只是織布的頭道工序,還要經(jīng)過拐線、 漿線等工序,才能織成粗布。那時候,農(nóng)村人 穿的大都是粗布衣服,家里條件好的把織的白 布染成黑色或其它顏色,我家條件不好,買不 起染料,就直接用粗白布做成衣服穿。
那時候,農(nóng)村衛(wèi)生條件差,人身上肯有寄 生蟲虱子、蟣子和虼蚤。每當(dāng)我們脫衣服睡下 后,母親還要為我們在燈下捉拿藏在衣服褶皺 縫間的虱子、蟣子。村里不少人用一種“六六 粉”的農(nóng)藥撒在衣服里面縫間消滅虱子虼蚤。 我母親說那“六六粉”有毒,從沒有給我們使 用過。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真應(yīng)驗了一句 話:母愛都藏在細(xì)節(jié)的褶皺里。
有一年的一個深秋,地里的活計只剩下收 割套黍的零活兒。有個星期六晚上,在生產(chǎn)隊 飼養(yǎng)室記工時,隊長宣布,馬蓮畔的套黍活, 估摸打一百多捆,他對我父親說:“明天你帶 上幾個年輕人送公糧去,娃們星期天不上學(xué), 讓婆姨把娃帶上割套黍,割完拉到隊場里,記 三十個工分”。那時候,我們隊十個工分換算 下來價值三毛四分錢。三十個工分就是一塊多 錢了。說實在話,隊長這么派活是有意照顧我 們家的。我們家人口多,勞力少,每年年底隊 上結(jié)算下來,我家常是欠生產(chǎn)隊的份子錢,每 當(dāng)公布賬的時候,父母雖說都是爭氣人,在社 員中有威信,但家里勞力少,工分少,沒辦法, 頭彎得跟豆芽似的,因為心里明白,集體這口 吃飯鍋里,給你多舀幾勺,別人就少吃了些, 總感到虧欠大家的情。
雞剛叫頭遍,母親就起床了,她磨鐮刀的 聲音驚醒了我們。我們趕緊起床,母親把鐮刀磨好后,帶上镢頭、鐮刀等勞動工具,帶上玉 米面窩窩頭,水壺,還不忘把我們的課本也帶 上,推著架子車出發(fā)了。
到達套黍地里后,彎彎的月亮還高高地掛 在空中,就像母親手中的彎彎的鐮刀,星星不 知疲倦地眨著眼睛,套黍在秋風(fēng)中發(fā)出嘩啦啦 的響聲,散發(fā)出幽幽清香味,仿佛是在熱情地 等待收割人的到來,高高興興地坐上架子車一 起回家。
套黍,也叫高粱,是一種耐旱、耐貧瘠、 耐高溫的農(nóng)作物,它的生長周期長,一般要經(jīng) 過四個來月才能成熟。在這個過程中,套黍要 經(jīng)受各種自然災(zāi)害的考驗。人們把套黍看作為 一種有著頑強生命力和神秘力量的農(nóng)作物。
東方露出魚肚皮的時候,月亮仿佛完成了 自己的使命,榮光的等待太陽來接替,我們便 開始收割了。在一聲聲清脆的“吱嚓——吱嚓 ——”聲中,一穗穗套黍靜靜地躺下。彎彎的 鐮刀,就像母親彎彎的腰,鐮刀彎腰收割套黍, 母親彎腰收割希望。
母親說我們年紀(jì)小,割不了穗。高粱莛稈 要多留一節(jié),可做篦簾,鍋篦子、鍋蓋等。讓 我們將她割下來的穗子 5 根一把,5 把一捆,綁 在一起就行了。
中午,我們就在套黍地畔樹下吃著干糧, 喝著涼水。吃喝完歇腳的時候,母親又督促我 們靜靜地看會兒書。
下午的任務(wù)就是把割完穗子后的茬子打 完,用架子車一趟一趟往回拉。剩在地里的套 黍根就留著,等再犁地的時候會被挖出來可以 當(dāng)柴火燒。
在母親的帶領(lǐng)下,我們一直干到太陽落山, 牛羊歸圈的時候,才完工。
晚風(fēng)起,母親看著生產(chǎn)隊場里收割回來垛 起的套黍,忘記了困乏,一把將我們攬在懷里, 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三
回憶的絲線越抽越細(xì)。曾記得母親帶我們 兄弟,利用星期天,多次去村寨子咀、崾崄畔 挖野生中藥材甘草、遠志、柴胡,挖回來放在 院里晾曬干,一把一把綁好,拎著步行拿到供 銷社去賣。
一天吃過早飯,我們跟在媽媽后面一路小 跑。不知走了多久,我只覺得時間很漫長,終 于到了供銷社大院,看到地上有晾曬著柴胡、 遠志、甘草等中藥材。那時這些中藥材按規(guī)格 和品相分一二三個等級,等級不一樣,價格就 不一樣。
供銷社收購員是 2 個人,其中有個姓喬的 女人是我外婆的一個遠房親戚。她看見我母親 熱情地說:“姐,你來了,拿過來給你驗一下”。 我媽說:“你不要驗,咱們有親戚,讓那位收 購員過來驗收,咱不要落人閑話”。
等了一會兒,供銷社另外一個收購員,走 過來拿起我們家的柴胡、遠志捏了捏,扣了扣, 掰了掰,搓了搓,驗完貨,大聲地說:“這個 干著哩,不用曬了。甘草再分一下,把那幾根 顏色黑紅的拿出來按二等算,剩下的是三等, 柴胡、遠志二等”。
過秤、開票、領(lǐng)錢。一共賣了 5 塊 6 毛錢, 我們樂得臉上笑開了花。
領(lǐng)錢后,媽媽帶我們來到貨鋪,購了食鹽、 紅糖、點燈用的煤油,還有鉛筆、作業(yè)本、橡 皮擦等,還給留在鄰居家里玩耍的穎子妹妹割 了一尺紅頭繩等,總共花了 2 塊 4 毛錢。
媽媽又從供銷社姓喬的阿姨那里借了 1 斤 陜西通用糧票,高興地拽著我們說:“走,中 午你們都餓了,媽帶你們?nèi)ワ堭^吃飯!”
走進一家國營小飯館,媽媽給我們找了個 位置坐下,花了 2 角 6 分錢,4 兩糧票,買了兩 碗面條,她異常興奮地對我們說:“媽媽不餓, 媽媽看著你倆吃,要吃飽飽的。”我們點了點 頭,那白生生的面條上面,澆上水蔥葉雞蛋湯, 金黃的蛋絲,點綴在綠色蔥葉中間,實在是美 味。我們大口的吃了起來,面條真的很香,好 吃極了。吃飽了,看見坐在對面的媽媽,正微 笑著看著我倆吃,她那份滿足,那份喜悅溢于 言表。
我們吃完了面,放下碗,看見媽媽端過我 倆剩下漂著幾根面的殘湯,合在一塊連湯都喝 得凈光了。
見此情景,我忽然懂事地說:“媽媽,等 我長大掙錢了,給你買好多碗面條吃!”媽媽 笑了,笑容從未有過的燦爛。隨后媽媽頂著驕 陽,餓著肚子,拎上鹽油,帶領(lǐng)起我們踏上了 回家的路。
路上,媽媽還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她不 知道故事名字叫“瓜田李下”,更不知道故事 出自哪里,但講得很好。她給我們講:你們知 道媽媽為啥不讓你喬阿姨給咱們過秤。因為是 親戚,要避嫌。你們要記住,在瓜地里過,不 要彎腰綁鞋帶什么的,在果樹下路過,不要舉 手亂跳亂揚達,免得人家懷疑偷瓜摘果的。 我長大參加工作后,該用自己賺的錢報恩 了,可是媽媽早已離我而去了。當(dāng)年那句“媽 媽,等我掙錢了,給你買好多碗面條!”成了我永遠無法兌現(xiàn)的承諾。盡管這樣,不知是為 了紀(jì)念,還是為了當(dāng)年的“承諾”,有一種莫 名其妙、不清楚的動力促使我,有一年的一天, 我曾騎上自行車,來到了當(dāng)年的飯店舊街小巷。
改革開放后,盡管飯館在原址上另蓋起了 飯店、商店,物是人非,我還是在一飯鋪要了 一碗面條,說準(zhǔn)確點,要了一碗肉臊子面條, 坐在板凳上,吃了幾口,就放下了,再也沒有 第一次進飯館的那份欣喜,再也找不回當(dāng)年的 那碗面的美味,再也沒有當(dāng)年的幸福溫馨…… 滿腦子都是回憶,滿眼睛都是淚水,滿心靈都 是苦澀……淚光中再現(xiàn)了當(dāng)年的一幕:驕陽下, 媽媽帶著我們賣藥材的影子…… 烈日下,她重 負(fù)在身,往返在太陽炙烤的焦土路上,經(jīng)受了 怎樣的煎熬?。∽约阂环皱X都沒舍得花,餓著 肚子,可想而知!烈日,口渴,饑餓,勞累, 都被偉大的母愛淹沒了!如今,這如山似海一 樣的母愛,叫我們兄弟姐妹們連一點點報答機 會都沒有啊,有的只是禁不住地眼淚直往下 淌……
四
1971 年,那時母親已患上風(fēng)濕性心臟病了, 已難出院門,拄上棍拐還可以挪移到院門口外 的大槐樹下坐一坐,大部分時間在院子里爬行, 筋骨一旦疼痛起,滿頭大汗,直呻吟。 冬去春來,春天應(yīng)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 節(jié),也是一個美麗、神奇,充滿希望的季節(jié)。 然而陜北春天,春寒料峭,姍姍來遲,冷空氣 仍籠罩在原野,河冰未消,到處是斑斑駁駁的 殘雪,風(fēng)如刀劍,侵人肌骨。父親一過春節(jié)被 抽派到縣仕望河龍皮灣水電站民工連隊去了。
在那個年代,農(nóng)村人都愿意到外面工地干活, 因為有補貼。工地給每個抽來的民工離開時, 每天按十個工分開證明到所在生產(chǎn)隊,給每天 補助二兩糧食,粗細(xì)糧各一半;每人每天補助 兩毛錢的伙食費,一個工地好幾個連隊,一個 連隊一個灶,抽兩三個民工當(dāng)炊事員,兩三個 人砍柴,剩下的民工都到工地干其它活計去了。 那年代也時興上面往下派駐隊干部。記得 隊上來了駐隊干部落實九大精神,組織社員開 會學(xué)習(xí)舉旗抓崗促生產(chǎn)活動,母親因病出不了 門,又是黨員,學(xué)習(xí)不能缺席,有一天上午, 家里來了 2 個女干部,一個姓潘,她給母親照 本宣讀,潘干部讀一句,母親跟上讀一句,背 一句。讀背了一會,母親筋骨疼得厲害,說“我 不學(xué)了,麻煩死了,學(xué)什么學(xué),光把那本本成 天端在手里,喊口號背指示,能把病喊好嗎, 能背下糧食嗎……”,母親發(fā)起了牢騷。潘干 部說:“偉大的戰(zhàn)士邱少云同志火燒全身,爬 在地上比你疼吧”,接著就是指指點點奚落起 來,罵到氣憤處,拿起書本朝我母親臉上狠摔 了兩下,以顯示她與我母親勢不兩立。
年輕人,可能出手狠了點,母親反應(yīng)慢, 沒來得及躲閃,當(dāng)時被打的血從口角里流了下 來。潘干部和另一個女干部,一時也不知所措, 站起來甩門走了。
我說:“媽媽,等我長大了,找見那個姓 潘的干部,非還她兩個巴掌不行”!
出乎意料的媽媽含著淚說:“你潘阿姨罵 得對,打得也對著哩!媽這點疼比起火燒疼差 得太遠了。再說,咱們錯在前,人家打罵幾句, 還不是為了咱好嘛!如果你不聽話,做錯事了, 不好好學(xué)習(xí),媽媽氣得不行,敲打幾棍子,打 你幾笤帚把子,讓你聽話,你能記仇嗎?”我 只是點頭,表示聽媽媽的話。
其實,我心里還是挺不服氣的,給媽媽快 速把口角的血擦完后,咬了咬牙,攆到大隊部, 當(dāng)著潘干部和村干部的面,連哭帶鬧,后經(jīng)村 支書的勸說,我才返回家里。
一個多月后,媽媽渾身疼得不能動了,在 坑上翻個身,還得我們幫著挪動,上廁所也在 坑上。她為了兒女少打掃清洗,一天控制少吃 少喝,口干得實在不行了,讓我們用棉花小團 蘸上水在嘴唇上擦一擦。有一天,母親說:“公 社來的干部說將來住的是“樓上樓下,電燈電 話,家里還有廁所,媽恐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你們能看到”。從母親的話語里,嗅出母親對 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
半年以后,9·13 事件發(fā)生了。公社一位姓 吳的領(lǐng)導(dǎo),還有潘干部一行到村里來檢查秋田 受旱情況,在隊干部的帶領(lǐng)下,還登門給母親 就曾發(fā)生的事,潘干部做了道歉。母親對潘干 部的道歉一個勁地說:“沒事,過去的事了”。
并對吳領(lǐng)導(dǎo)說:“自己錯在前,不會怪罪年輕 人的,請領(lǐng)導(dǎo)不要批評小潘?!眳穷I(lǐng)導(dǎo)借機揭 開鍋,掀開面甕、糧囤,查看了我們家里的生 活,詢問了母親患病治療情況。
吳領(lǐng)導(dǎo)走了一星期后,公社給我們家撥發(fā) 了救濟糧 100 斤玉米,30 斤小麥,更為高興的 是安排母親到縣醫(yī)院看病。
得知母親要到縣醫(yī)院去看病,父親和村里 幾個叔叔用木棍做了一個臨時人工擔(dān)架,把母 親抬上,翻山越嶺到了縣醫(yī)院。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住院治療,出院后,在家 里吃中藥、艾灸等醫(yī)治,半年后,母親又能下 地挪著在院子里活動,大小便基本能自理了, 我又回到學(xué)校讀書了,遺憾的穎子妹妹上不成 學(xué),在家專門伺候母親。不過我還算個特殊學(xué) 生,班主任強茂堂老師宣布,我因家庭實際困 難,上學(xué)可以遲來早走,來不了不需要請假, 所以也就沒有固定的課桌,有時候去教室順手 從教室后面拿把掃帚坐著聽課。估摸下來,一 學(xué)期上課時間不到一半,大部分時間在家侍候 母親和自學(xué),到考試時候去學(xué)校參加考試。自 學(xué)時,有的字不認(rèn)識,題不會做,晚上把書本 拿到我村插隊的北京知識青年馮青、劉明惠住 的地方請教。因自學(xué)用功,待到考五年級時候, 作文題是《大戰(zhàn)寒冬》,我寫的作文在公社廣 播節(jié)目中還播出過,考試成績名列前茅,一時 在方圓傳為佳話。五年級就得離開村子到公社 所在地的牛家佃學(xué)校走讀生。入學(xué)后,班主任 袁質(zhì)萍老師還在班里給同學(xué)們讀過這篇作文。
母親得知后,曾拄拐在門口大槐樹下拉話 的鄉(xiāng)親們中,號啕大哭,那是激動的淚,那是 幸福的淚,那是得病幾年來心有余而力不足, 覺得愧欠子女太多太多的負(fù)疚感,讓兒子一下 子還上了的喧泄。不久,袁質(zhì)萍老師到我家里 做了家訪,鼓勵我克服困難,千萬不能輟學(xué)。 上初中后,我二爺?shù)膬鹤诱{(diào)到縣城一所學(xué) 校教書,為了我能安心讀書,父母決定讓我轉(zhuǎn) 到縣城去讀書了。
說實在話,我們兄弟幾個在母親患病這幾 年里,生怕因自己的學(xué)習(xí)成績不好,讓母親產(chǎn) 生是由于自身的疾病,耽誤了娃們的學(xué)習(xí)負(fù)罪 感,因此,平時學(xué)習(xí)更加勤奮努力,以好的學(xué) 習(xí)成績,回報母親減少病痛和心理壓力。我們 是這樣想的,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1972 年,上級黨組織給宜川縣派來一位名 叫牟玲生的副書記主管農(nóng)業(yè)和經(jīng)濟工作,全縣 在縣委書記劉志敏的帶領(lǐng)下,“抓革命,促生 產(chǎn)”,上下興起抓農(nóng)業(yè)打壩,改進農(nóng)作物套種 耕作模式、建設(shè)水電小高抽工程等。
父親這時候,當(dāng)選為村大隊黨支部書記, 他決心帶領(lǐng)大家吃飽肚子鬧革命的徙木立信之 舉,開始帶領(lǐng)群眾起早貪黑抓糧食生產(chǎn),開始 栽植蘋果樹,種植經(jīng)濟林木,在村里 2 條溝道 組織社員打起了 2 座水壩,修了幾百畝梯田。 父親在村干部崗位先后干了 20 多年,深受群眾 擁護,多次被公社和縣上評為先進工作者。
六
還有一件銘記在心間的事,就是有一次, 母親突然把我們兄妹幾個喊在她面前說:“媽 這病治不好了,兩腿一蹬,什么也不知道了, 這幾年看見癱的不能動,你們回來好賴有個家, 叫一聲媽還有個應(yīng)答的”。“媽生下你們幾個, 沒撫養(yǎng)大,就這樣把你們撇下走了,死了也合 不住眼的”?!凹依锔F,沒有供過你姐姐念過 書,早早就出嫁了,老是一塊心病”?!澳銈?要好好學(xué)習(xí),把書念好,將來就會有出息,活 得展展堂堂,不念書就是睜眼瞎子,一輩子走 不到人前頭”?!拔也×诉@么多年,耽誤了穎 子上學(xué),心里很難過”。“你大是隊支書,要 忙隊上的事,帶社員學(xué)大寨修梯田,給集體辦 事,顧不上管你們”?!耙院竽銈兇蟮囊疹?好小的,不要跟別人家孩子比,有什么吃什么, 有什么穿什么,衣服爛了自己學(xué)著縫縫補補, 處處讓著人,不管干什么,都勤快踏實點,有 困難自己想辦法克服,照料好自己,慢慢就長 大了”?!爸灰銈兒煤门W(xué)習(xí),將來有出 息了,媽媽在地下也安心了”。母親說著哭著, 我們哭著應(yīng)著,并安慰母親病一定會好的,會 站起來的……
有一天,我從二公里外的東溝里擔(dān)水回到 家,看見母親撫摸著坐在身邊妹妹穎子的頭, 口里哼著凄涼小調(diào):“小白菜,地里黃,兩三 歲呀,沒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時年僅 40 來 歲的母親是一種什么心情。
不久學(xué)校放假了,我們回到家里看見母親 突然精神狀態(tài)好了起來,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 回光返照吧。
有天早上太陽剛出來不久,她當(dāng)著父親的 面給我們派活計,讓這個去干這個事,那個去 干那個事。
我們按照母親的吩咐把派的活還沒有干 完,村巷里傳出哭聲,聽說母親走了。
原來是母親擔(dān)心我們年齡小,害怕我們看 見她離開人世那一瞬間痛苦的表情,而故意把 我們從身邊支開的。
聽父親說,我們離開后,他預(yù)感不大好, 便把鄰居的叔叔嬸嬸叫來陪著我的母親。他正 在做早飯,聽見母親斷斷續(xù)續(xù)地說:“她不行 了,要走了,再不能給家里和娃娃添拖累了”。
父親說,他放下舀水的馬瓢,只見我母親嘴角 在抽動,聽不清在說什么。
母親帶上深深的遺憾,帶著對兒女牽掛不 舍的心,直到停止了呼吸,眼睛還在睜著,雙 手還在攥著,父親和嬸嬸們一直給母親揉搓地把眼睛閉上,把手指掰開,讓母親放心地去了 另一個世界。
待我們得知,放下手里的活計,連哭帶跑 趕到家里,母親真的走了,永遠地走了,我們 一生一世再也見不到母親了。
我們哭得錐心的痛,淚水迷茫了雙眼,可 最小的弟弟對人的死亡還沒有概念,跑到炕邊, 對剛病逝的母親說:“媽媽,我餓了,你醒醒 呀”。
從此,我們回到家里,門上掛的只有一把 冷冰冰的鎖子和涼鍋冷灶了。別人家的孩子, 放學(xué)回家都有口熱飯吃,我們回家只能自己動 手做,熟一頓,生一頓,不想做飯了,就涼窩 窩頭就酸菜,湊合著吃喝。
七
母親去世不久,父親參加縣上組織的隊干 部到鄰縣觀摩修梯田現(xiàn)場會去了。有天做飯, 11 歲的穎子妹妹踩上凳子切菜時,把手指切得 血直流,我給用布條包扎完,吃過飯,帶上妹 妹和 2 個弟弟,拿了兩塊饃、燒紙和香火,跑 到母親墳里邊哭邊訴說:“媽媽呀,媽媽,您 為什么把我們丟下不管了,我們就像被折斷翅 膀的小鳥,不知道怎么辦呀”?“媽媽,您在 的時候,雖說癱瘓不能動,但嘴會說呀!會告 訴穎子切胡蘿卜的時候小心蘿卜滾動把手切 了”?!皨寢?,您就這么走了,沒有您的叮嚀, 我們的生活變得好冷清,我們有委屈連個說的 地方也沒了,放學(xué)一進家門,空落落的好孤單 寂寞害怕,心里難過,不想做飯,不想掃地, 就想哭想嚎”。
突然,從遠處飛來一只鳥兒落在墳?zāi)惯叺?樹上望著我們。妹妹穎子說:“這只鳥會不會 是媽媽變的”。我說:“咱們不容易,咱媽一 輩子更不容易,更苦!媽媽可能也沒有吃飯, 趕緊把饃放在供桌上,讓飛下來吃吧”。
一陣風(fēng)吹過,我們思緒漸漸冷靜了下來。 人死不能復(fù)生,活著日子總得過。我們兄妹站 在墳前前言不搭后語地對媽媽說:“媽媽,我 們又來看您啦!您在那邊還好嗎?媽媽,我們 真的好想您?。∧吡酥?,我們才知道什么 叫沒了依靠,沒有指望了”!“媽媽,愿您天 堂無病痛,愿您來生還做我們的媽媽”!
“媽媽,您的愛我們會永遠記在心里,我 們一定會好好學(xué)習(xí),互相照料,不辜負(fù)媽媽的 希望,一定活得爭氣出息,請媽媽放心吧”! 鳥兒至我們離開墳?zāi)箷r,沒有飛走,也沒 有飛下來吃,只是在我們將起身離開的時候, 才“吱吱”地一聲接一聲叫了起來,仿佛在說 冬天來臨了,你們回去學(xué)著做衣服,做鞋,拆 洗被褥,要堅強地生活下去…
母親去世百天后,妹妹穎子在村學(xué)校插班 3 年級上學(xué)了。沒傘的孩子跑得快,沒媽的孩子 學(xué)會了獨立,學(xué)會了堅強,兄弟姐妹不講吃不 講穿,勤奮努力,刻苦讀書,下決心用讀書改 變命運。
我曾記得有一次學(xué)校上體育課,我穿村里 人送的一雙大人穿過的舊布鞋,鞋大不合適腳, 上體育課穿上跑不動,便脫下鞋光腳跟上跑操, 跑完操不見鞋了,原來是上體育課梁老師看見 有雙爛鞋,總以為沒人要,順手拎起來扔到操 場邊草叢里去了。
1978 年高中畢業(yè)離校清賬時,我曾借的宜 川中學(xué)灶上 90 斤粗糧票、30 斤細(xì)糧票,無力歸 還,到總務(wù)處張老師辦公室寫了一張欠條。待 日子好轉(zhuǎn)后,我專程到學(xué)校總務(wù)處歸還這筆欠 賬時,張老師說:“你們畢業(yè)后,學(xué)校開會研 究過,給你們家庭特困生都免除了,不用還了”。 此時此刻對母校內(nèi)心充滿了無比的感激與溫 暖。
高考制度恢復(fù)后,我們兄弟們一個接一個 考學(xué)跳出了農(nóng)門,端上了公家飯碗,在父母的 言傳身教感召下,堅持勤勤懇懇工作,認(rèn)認(rèn)真 真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忙時不急不亂不躁, 閑時不懶不惰不廢。兄弟幾人在朋友和同學(xué)眼 里學(xué)習(xí)好、勤快、正派、清廉、實在、會干家 務(wù)活。1984 年我離開教育工作,從延安師范學(xué) 校調(diào)到延安地委落實政策辦公室開始從政工 作。20 多歲擔(dān)任科級干部,30 多歲擔(dān)任縣級領(lǐng) 導(dǎo)干部。如今一大家子幾十口人,有研究生、 博士,有領(lǐng)導(dǎo)干部、大學(xué)教授、有高科技工作 者等。三代人在父母堅韌不拔、勤勞善良的精 神浸潤下,接續(xù)奮進,承襲淳厚家風(fēng),過著熱 氣騰騰的日子。家國情懷薪火相傳,爭做時代 新人。
如今日子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十年前的一 天,85 歲的父親早上起床后提出要回老家,我 和妻子不同意,說五一放假孫女從北京回來帶 上去北京住一段時間。父親不從,堅持要回老 家。我們追問為什么非要回去呢?忽然看見父 親老淚縱橫,一邊收拾他日常在家用的東西, 一邊對我們說:“我昨天晚上夢見你媽了,得 回去看看她了!”
我因為一連有幾個重要會議脫不開身,趕 緊給我姐、我哥和我弟弟打電話,安排父親回 老家走一趟。我哥的女婿開車,我哥,我妻子 等陪上老父親回老家走一走,看一看,沒想到父親剛回到老家就安詳?shù)厝ナ溃教焯门c母親 團聚走了。
聽兄弟姐妹和我妻子說,父親走的時候, 他們都在身邊正在跟父親拉話,父親突然不說 話了,就像睡著了一樣走了。
在父母合葬時,我們將母親的墳?zāi)雇陂_, 表弟勝榮等人下到墓坑幫忙撿殮,遺憾那時候 家里沒有錢買尚好的棺材,湊合了一副槐木棺 材安葬,棺材已經(jīng)腐朽,摸著泥化的骨骼,傷 心累累,難以言喻。母親一輩子沒有照過相, 父母合葬時沒有照片,根據(jù)我們小時候?qū)δ赣H 的印象,找人畫了個母親相片,在裝框時吸收 村里老人和親戚的回憶,又在電腦上做了修復(fù), 替代用之。
在父親的葬禮上,我們哭得很傷心,我一 個姑姑走過來安慰我說:“好娃哩,不要哭了, 你們都很孝順,你爸這多年跟上你們兄弟姐妹 把福都享了,北京武漢,西安延安跟上你們吃 得好,穿得好…?!蔽艺f:“我哭我父親多半 輩子光棍漢帶娃不容易,更多的是在哭我恓惶 的母親,走的太早了”!
嗚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近 年來懷舊,多次提筆想寫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 但每次一提筆又心酸地寫不下去,一腔思緒繞 心頭……
八
緬懷母親,寄托哀思,傳承精神,砥礪前 行,目的是為了擁抱更加燦爛的明天。
父母一生清貧,雖然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 財產(chǎn),但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人 在這個世界上,別看人字寫起來一撇一捺簡單, 做起來真難呀!人一輩子,能有多長的路可以 走,生命的盡頭又在何方?沒有人知道“明天 和意外哪個會先來”。唯有好好堅定腳步,走 好每一步,既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條條 大路通羅馬,但有些人出生就在羅馬,但不管 是出生在羅馬,還是在趕往羅馬的路上,都要 靠自己發(fā)展,父母只是給了生命,人生的路還 得靠自己走。
我們現(xiàn)在處在一個充滿希望與挑戰(zhàn)的時 代,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對個人命運影響極大。 我們必須不斷學(xué)習(xí),與時俱進,勇毅前行。父 母的優(yōu)秀品質(zhì)是我們?yōu)槿颂幨赖陌駱?。人品?一個人最好的風(fēng)水和底牌。母親是我們的精神 燈塔,母親是一本永遠寫不完的書,讀不完的 書。孝為德之本,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決定一個 家庭的命運,子女床前端碗飯,勝過墓前千堆 灰。世上所有的驚喜和好運,都是一個人累積 人品和善良的結(jié)果。父母的精神遺產(chǎn)告訴我們: 好日子,從來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有奮斗出 來的精彩,就像《國際歌》中那句話:“世上 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 靠我們自己”。
值此母親節(jié)到來之際,念天地悠悠,獨愴 然涕下,我就把淚化作雨,讓雨滋潤萬千,謹(jǐn) 以此文緬懷我平凡而善良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