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拍照(pāizhao)、錄像(luxiāng)、文字記錄等手段(duān)時,如何讓遠古的信息留存(liucun)到現(xiàn)在呢?大自然自有方法:將植物或剛死去的動物掩埋(yanmái)起來,其他的,就交給時間。你有沒有見過大自然留給我們的遠古信一一化石呢?
三燕(Yān)麗蟾(chán)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蛙(wā)類,已滅絕,其化石發(fā)現(xiàn)于我國遼寧(Liáoning)。它的骨骼(gugé)與現(xiàn)今蛙類的十分相近,只是上頜(hé)還長有細齒(xichì)。
三葉蟲曾(céng)廣泛(fān)地分布在遠古的海洋中,如今已滅絕(miéjué)。三葉蟲化石倒是很常見。
從化石來看,海百合不僅名字像植物,樣子也像。事實上,它是一種海洋動物。與三葉蟲不同的是,它雖然“風光不再”,卻也堅強(jiānqiāng)地在地球上活了下來。
美麗依舊的海百合
大家還記得“紅紅”在2024年第5期的《猜猜我是誰2》中講到的角石硯(yan)嗎?這里的“角石”全稱是“震旦(Zhéndān)角石”,是一種古生物一一震旦角(已滅絕)的化石。震旦角石主要產(chǎn)自我國的三峽(xia)地區(qū)。
凌源(Lingyuan)潛(qian)龍雖然名字里有個“龍”字,卻并不是恐龍的近親,而是一種水生爬行動物。
蕨(jué)類化石
化石顯示,它生活在1.25億(yi)年前的遼寧西部的淡(dan)水中。它四肢(zhi)短(duan)小,頸部(jingbu)和尾(wei)部長而有力,以水中的魚蝦為食。
至于化石上的這兩種植物,上億年過去了,時間并未能讓倔強(juejiang)的它們改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