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TP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碼:1672-7274(2025)05-0206-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new positioning of 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for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ofthedigitalage,analyzestheconnotationand functionof thedevelopment-orientedfundingandeducation system foruniversities,explores the keystrategies forbuildinga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foruniversities empowered bydigitalization,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universityfunding and education work,and achieves precise, structured, and connotative construction.
Keywords: digitalization;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and education
1 數字化技術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未來趨勢和賦能作用
1.1數字化技術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未來趨勢
數字化技術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未來趨勢指向更加高效、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模式。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將經歷重大變革,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提升教育質量。
未來的數字化資助系統(tǒng)將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系統(tǒng)能夠根據學生的學業(yè)表現、參與活動和財務狀況等數據進行綜合評估,自動識別需要資助的學生。這不僅提高了資助效率,也確保了資助的公平性和準確性。
大數據分析將在資助育人工作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課程選擇和參與社團活動等信息,高校能夠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教育和輔導服務。
1.2數字化技術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體現
1.2.1提升資助效率與精準度
數字化技術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手段,能夠實現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識別與幫扶。通過構建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數據庫,結合學生的消費行為、學習成績等多維度數據,高??梢愿訙蚀_地判斷學生的資助需求,實現資助資源的精準配置。同時,數字化技術還可以優(yōu)化資助流程,減少人工審核環(huán)節(jié),提高資助工作的效率[1]。
1.2.2促進資助育人功能的發(fā)揮
高校發(fā)展型資助不僅關注學生的物質需求,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數字化技術為資助育人功能的發(fā)揮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搭建在線學習平臺、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等數字化平臺,高??梢詾閷W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和心理支持,幫助學生在知識、技能、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此外,數字化技術還可以促進家校溝通,增進家長對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1.2.3推動資助工作的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技術是推動高校資助工作轉型的重要力量。通過構建智慧校園、數字化資助平臺等,高??梢詫崿F資助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這不僅提高了資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還為高校提供了更加全面、準確的資助數據支持,為高校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資助政策提供依據。
2 數字化技術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面臨的挑戰(zhàn)
2.1數據孤島與信息碎片化問題
在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體系中,數據孤島是一個突出問題。不同部門,如學工部、教務處、財務處等,往往使用各自獨立的信息系統(tǒng),導致數據無法有效共享和整合。這種分散的數據存儲方式不僅增加了數據管理的復雜性,還使得學校在制定資助政策、評估資助效果時難以獲得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持。
除了數據孤島,信息碎片化也是一大挑戰(zhàn)。學生在校園內外產生的各類數據,如學習成績、消費行為、心理健康狀況等,分散于不同的平臺和系統(tǒng)中,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和格式,使得數據的收集、整合和分析變得異常困難。信息的碎片化不僅降低了數據的可用性,還可能導致學校在資助決策時忽視某些重要維度,影響資助的準確性和公平性。
2.2技術平臺與工具應用的局限性
當前市場上雖然存在眾多針對高校管理的數字化平臺和工具,但它們在兼容性、可擴展性方面存在差異。一些平臺可能僅適用于特定場景或數據格式,難以與其他系統(tǒng)進行無縫對接。隨著高校業(yè)務需求的不斷變化,技術平臺的升級和維護成本高昂,且可能面臨技術淘汰的風險。此外,部分工具的功能單一,難以滿足復雜多變的資助育人需求。
技術平臺與工具的用戶體驗直接影響到師生的使用積極性。部分平臺界面復雜、操作煩瑣,導致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遇到障礙,降低了工作效率。特別是對于非技術背景的管理人員和學生而言,友好的用戶界面和簡潔直觀的操作流程至關重要。缺乏良好的用戶體驗,數字化技術在資助育人體系中的推廣和應用將受到嚴重限制。
2.3數據隱私與安全保護難題
在數字化時代,學生個人信息的保護成為首要問題。高校在收集、存儲和使用學生數據時,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然而,由于技術漏洞、內部管理不善或外部攻擊等原因,數據泄露的風險始終存在。一旦數據被非法獲取或濫用,將對學生個人權益造成嚴重侵害,同時也可能引發(fā)法律糾紛和社會信任危機。
隨著數據保護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高校在數據管理和使用上面臨更為嚴格的監(jiān)管要求。如何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實現數據的合法合規(guī)使用,成為擺在高校面前的一大難題。特別是在跨部門數據共享、數據分析與挖掘等場景中,如何平衡數據利用與安全保護的關系,確保所有操作符合法律法規(guī)要求,對高校的數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4育人理念與技術融合不足
盡管數字化技術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工作應用日益廣泛,但部分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育人理念尚未完全適應這一變化。他們可能更側重于傳統(tǒng)的資助方式和管理模式,忽視了數字化技術帶來的可能性。這種理念上的滯后,導致技術在實踐中難以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甚至可能產生誤解和抵觸情緒。
數字化技術的目標是提高資助育人的效率和效果,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技術僅僅被當作一種工具,而忽視了其背后所承載的育人理念。如果技術不能有效融入資助育人的全過程,與育人目標緊密結合,那么即使技術再先進,也難以實現真正的教育價值。因此,如何使技術與育人理念深度融合,成為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體系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2]。
3 數字化技術與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體系融合的策略與實踐
3.1構建統(tǒng)一的數據共享平臺
構建統(tǒng)一的數據共享平臺是實現數字化技術與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體系融合的基礎。該平臺旨在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跨部門、跨系統(tǒng)的數據互聯互通,為精準資助、個性化育人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對高校內部各類資助數據進行全面梳理,明確數據來源、類型、格式等,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再依據國家相關標準和高校實際需求,制定統(tǒng)一的數據標準,包括數據編碼、命名規(guī)則、存儲格式等,為數據共享奠定堅實基礎。
數據共享平臺應采用分布式架構,平臺應包含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展示等多個模塊,實現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平臺應支持多種數據接□,便于與現有系統(tǒng)進行對接,減少重復建設。
建立數據治理機制,明確數據管理職責、流程、規(guī)范,確保數據的合規(guī)使用。設立數據管理員,負責數據的日常維護、審核、備份等工作,保障數據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3]。
3.2優(yōu)化數字化技術應用體系
優(yōu)化數字化技術應用體系是提升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體系智能化水平的關鍵。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助力實現資助育人的精準化、個性化。
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生相關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發(fā)現潛在規(guī)律,為精準資助提供依據。如通過分析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學業(yè)成績、消費行為等數據,識別出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群體,制定針對性的資助政策。
開發(fā)智能化的資助管理系統(tǒng),實現資助申請、審核、發(fā)放等流程的自動化處理。系統(tǒng)應支持在線提交申請、智能審核、資金發(fā)放跟蹤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減少人為錯誤。
構建移動化的資助服務渠道,如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方便學生隨時隨地獲取資助信息、提交申請、查詢進度等。同時,通過移動平臺,可以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不斷優(yōu)化服務體驗。
3.3強化數據隱私與安全保護
在數字化技術與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體系融合的過程中,數據隱私與安全保護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高校應建立健全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確保學生數據的安全、合規(guī)使用。
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確保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實施嚴格的訪問控制策略,只有經過授權的人員才能訪問相關數據。
建立數據備份機制,定期對數據進行備份,確保在數據丟失或損壞時能夠迅速恢復,定期進行數據恢復測試,驗證備份數據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建立安全審計機制,記錄數據的訪問、修改、刪除等操作,便于追溯和排查安全問題,部署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測數據的安全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并處置潛在的安全威脅4。
3.4推動育人理念與技術深度融合
推動育人理念與技術深度融合是數字化技術與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體系融合的核心。高校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利用數字化技術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通過數據分析,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每個學生提供定制化的育人服務。如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職業(yè)規(guī)劃等,推薦適合的課程、實習、就業(yè)機會等。
利用數字化技術,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如開展虛擬實驗室、遠程實習等,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和視野。同時,通過數據分析,評估育人效果,不斷優(yōu)化育人方案。
在數字化育人的過程中,注重人文關懷,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等。利用數字化技術,建立心理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及時發(fā)現并干預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通過QQ、微信等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3.5提升工作人員的數字化素養(yǎng)與能力
提升工作人員的數字化素養(yǎng)與能力是數字化技術與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體系融合的重要保障。高校應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數字化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數字化應用能力。
定期舉辦數字化技術培訓課程,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授課,提升工作人員的數字化素養(yǎng)。同時,設立考核機制,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確保培訓質量。
鼓勵輔導員利用業(yè)余時間自主學習數字化技術,如參加在線課程、閱讀相關書籍等。同時,設立獎勵機制,對在數字化技術應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工作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
建立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團隊協(xié)作機制,鼓勵跨部門、跨專業(yè)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團隊協(xié)作,共同解決數字化技術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zhàn),推動數字化技術與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體系的深度融合。
4 結束語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高校發(fā)展型資助體系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通過構建數字化資助管理平臺、加強數據共享與協(xié)同合作、推動資助育人模式創(chuàng)新以及強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措施,可以實現對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體系的數字化賦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未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廣泛應用,高校發(fā)展型資助體系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前景。高校應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索數字化技術在資助育人工作體系中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為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人才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練崇權.數字賦能高校精準資助育人:職責、機制與路徑[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4(34):105-108.
[2]楊燕麗.數字化改革視域下高校精準資助育人能效提升路徑探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4,42(19):13-16.
[3]可佳欣,李瑞欣.數字化技術在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工作中的應用[J].山西電子技術,2023(4):61-63.
[4]馬圓圓,徐元元.數字化技術在高校發(fā)展型資助育人工作中的應用[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4,37(7):164-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