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同時對學生的智力、情感、社交以及身心發(fā)展都有深遠的影響。音樂是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學生通過學習音樂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心理疏導與情感引導,以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利用音樂故事幫助學生正確對待挫折與困難
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利用音樂故事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挫折與困難。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意義的音樂故事,通過講述音樂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音樂家如何克服挫折、戰(zhàn)勝困難最終實現夢想,以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深刻感受積極向上的情感。教師講述音樂故事時可以播放音樂家的著名樂曲,引導學生從樂曲中理解音樂家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以小學音樂蘇少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連綿白樺林》中的“波蘭舞曲 天鵝湖組曲(選段)跳蚤之歌”為例,這首作品由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在《天鵝湖》首次公演時,由于導演和演員的失誤,大部分音樂被刪減,致使公演失敗。盡管《天鵝湖》在公演失敗之后逐漸被大眾遺忘,塵封了十八年,但柴可夫斯基并未氣餒,他始終堅持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通過這個故事,引導學生思考作品背后的意義,鼓勵他們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學習音樂家的精神,勇敢面對挫折和困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他們的心理素養(yǎng)。
營造合適的音樂情境進行心理疏導與情感引導
在小學音樂教育當中,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更好地進行心理疏導與情感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挑選一些歡快的音樂,為學生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通過音樂的感染力緩解自己的壓力。教師可以結合音樂內容,教授學生簡單的情緒管理技巧,讓學生在今后遇到壓力時能夠自我調節(jié)情緒。
開展團隊合作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要求學生之間互相信任。教師可以通過積極開展合唱活動,促使學生學會溝通、協(xié)作和分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了確保學生在合唱當中能夠團結合作,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多樣化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強化團隊精神,同時增強對集體活動的責任感。
以蘇少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童聲中國娃》中的《草原贊歌》《好一個土娃子》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舞游戲,同時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教師在講臺上唱出一句歌詞,各小組成員根據歌詞的含義做出不同的肢體動作。通過這樣的游戲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釋放自身的壓力,同時增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課堂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大合唱,將草原贊歌的氣勢唱出來。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提升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