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1.(2024年山東青島卷)下面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送蘇尚書赴益州
◎〔宋〕宋 璟
我望風煙接,君行霰雪飛。
園亭若有送,楊柳最依依。
答:
【解析】本題考查詩詞情感賞析。前兩句寫詩人望著遠方風煙相接的朦朧景象,心中充滿了對友人即將遠行的不舍與擔擾。而友人即將踏上的,是一條風雪交加的艱難路途,暗示友人前途渺芒?!帮L煙”“霰雪”烘托出離別時的凄清氛圍,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后兩句通過想象園亭中若有送別之景,楊柳枝條隨風輕擺、依依不舍的樣子,以寄托詩人與友人的深情厚誼。“楊柳”常被用作離別的象征,“依依”則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詩人借楊柳依依之態(tài),表達了自己對蘇尚書即將離別的深深眷戀和不舍。
【答案】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我望風煙接,君行霰雪飛”描繪了詩人遠望友人離去的場景,“風煙”“霰雪”烘托離別時的凄清氛圍,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楊柳最依依”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楊柳以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楊柳依依惜別的情態(tài),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不舍之情。
2.(2024年新疆卷)古代詩歌閱讀。
雁門太守行
◎李 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二句用比喻和夸張渲染戰(zhàn)前敵軍壓境、我軍嚴陣以待的危急形勢和緊張氣氛。
B.三四句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寫出戰(zhàn)爭規(guī)模大、戰(zhàn)斗持續(xù)久,正面寫出戰(zhàn)爭的悲壯。
C.最后兩句用燕昭王招攬賢士的典故,含蓄表達將士們舍身忘死報效朝廷的決心。
D.這首詩把一場戰(zhàn)爭高度集中在晝夜的時間里加以表現(xiàn),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
【解析】本題考查詩詞內(nèi)容理解與賞析。B項“正面寫出戰(zhàn)爭的悲壯”有誤,三四句意為:號角聲響徹秋夜的長空,邊塞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為紫色。詩人沒有直接描寫短兵相接的戰(zhàn)爭場面,而是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烈的戰(zhàn)地氣氛,襯托出戰(zhàn)地悲壯、凝重的氛圍,側(cè)面寫出戰(zhàn)爭的悲壯。
【答案】B
3.(2024年黑龍江龍東地區(qū)卷)閱讀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請體會詩中結(jié)尾兩句的含義。
答:
【解析】本題考查詩詞主旨情感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字面意義是不怕層層浮云遮擋遠望的視線,實際上是借“浮云”這個意象,暗指奸邪小人、消極事物,它們可能會遮擋、阻礙人們向前看的視線。但詩人卻表示“不畏”,展現(xiàn)了他高瞻遠矚、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決心?!白跃壣碓谧罡邔印苯沂玖嗽娙瞬晃犯≡频脑?。這里的“最高層”,既指飛來峰上的高處,也暗指他的政治立場和人生境界。詩人站在最高層自然能看得更遠,不會被浮云所遮擋,也象征著他站在政治和人生的高地上,具有超越世俗、洞察一切的眼光和胸懷。據(jù)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這兩句詩寫詩人不畏困難和挑戰(zhàn)的決心和信念,表達了詩人高瞻遠矚、無所畏懼的豪情壯志,以及對政治前景和人生未來的樂觀和堅定信念,同時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具有普遍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