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永帥,人,1980年出生,1998年入伍,2002年入黨,海軍某部班長、汽車修理技師、一級軍士長。2006年榮獲原濟南軍區(qū)“全區(qū)車船裝備保障業(yè)務正規(guī)化建設先進個人”,2019年獲全軍優(yōu)秀士官人才獎,榮立集體三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2次,多次榮獲“優(yōu)秀士兵”“優(yōu)秀共產黨員殊榮。
從新兵到班長,對黨忠誠、敢為人先的底色沒有變;從國內到國外,使命如山、奮勇向前的誓言沒有變。海軍某部一級軍士長張永帥入伍27年來,雖然先后經歷數次改革、3次崗位變動,但心中“大能護國、小能護家”的責任擔當愈發(fā)堅定。他始終鉚在組織需要的工作崗位上,深耕細研、致力創(chuàng)新,在單位轉型進程中創(chuàng)造多個第一,為部隊裝甲專業(yè)的教學、訓練和保障工作作出突出貢獻。
千錘百煉的維修精兵
張永帥曾經是單位通用汽車維修的一把好手,憑借一身精湛的技術,解決過各種汽車故障問題。在這之前,他多次被調到新崗位,一次又一次體驗著“從頭再來”的磨煉。
而這一次,命運又跟他開了個玩笑。那年,張永帥成功晉升三級軍士長,卻因工作需要,被選派至裝甲修理崗位。裝甲裝備維修與汽車維修差異巨大,面對復雜精密的構造,張永帥起初完全摸不著頭腦。但他深知,這是組織對自己的信任,一定要干出成績,不辜負組織的培養(yǎng)。
一場攻堅戰(zhàn)就此打響。在毫無任何經驗、只有隨車配發(fā)的說明書和借來的理論教材的情況下,張永帥白天帶著團隊鉆研教材,一有空就泡在車場,臥車底、鉆車艙,從動力系統(tǒng)到武器平臺,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晚上,他一邊研讀裝甲維修手冊,一邊密密麻麻地記筆記。經過一番刻苦鉆研,張永帥終于掌握了先進的裝甲維修技術,逐漸從“門外漢”變成了裝甲修理的骨干人才。
在一次機動任務中,一輛裝甲步兵戰(zhàn)車的排氣孔突然冒出濃濃黑煙。駕駛員說:“申請返廠維修吧,我們沒有維修經驗?!睆堄缼浬钪?,一旦返廠維修,就會耽誤此次機動任務。于是他主動請纓試一試。逐一排查可能出現故障的部位后,張永帥發(fā)現一個關鍵部位的活塞出現了磨損。他小心翼翼地拆下故障部件,僅用不到3分鐘時間就將新的活塞安裝了進去。他又對整個發(fā)動機系統(tǒng)進行調試與檢測,確保一切恢復正常,車輛才重新啟動上路。
26年來,張永帥始終把“敬業(yè)”兩個字牢牢記在心里。他筆記本上的一筆一畫,不僅見證了一位修理專家的成長歷程,也記錄了一名忠誠戰(zhàn)士的敬業(yè)精神。
雖然取得許多成績,但張永帥始終沒有停下創(chuàng)新的腳步。近10年來,他牽頭遂行無數次任務,參與13項重點技術革新項目,創(chuàng)造了10余個省時省力的維修方法,自制工具80余種,其中“某新型戰(zhàn)車應急制動輔助裝置”“輪轂拆裝車”“輪胎拆裝車”3項技術革新項目得到應用推廣,發(fā)明的“便于固定的機械液壓裝置”成功申請專利,被戰(zhàn)友們親切地稱為“裝備神醫(yī)”“巧手技師”。
勇于奉獻的忠誠衛(wèi)士
作為單位服役年限最長的軍士,在大家與小家的抉擇面前,張永師始終堅守“黨叫干啥就干啥,黨叫干多久就干多久”的信念,對工作從來沒有怨言,不爭名不圖利,用實際行動帶動整個集體進步。他常說:“為了單位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委屈也值得,一級軍士長就應該這樣做?!?/p>
2024年,張永帥隨部隊在海外執(zhí)行任務。一天晚上,單位領導告訴他醫(yī)院打來電話說,他的母親查出小腦萎縮,生活無法自理,正在妻子的陪同下住院治療。聽到這個消息后,張永帥徹夜難眠。多年來,在妻子的支持下,他一直埋頭干事業(yè),很少顧得上家庭,虧欠家人太多太多面對領導和同事們的安慰,張永帥一面把內疚放在心里,一面積極調整狀態(tài),確保工作不因家事受影響。
結婚10余年,張永帥與妻子常年兩地分居,妻子焉麗青成了家庭的頂梁柱,一個人在后方照顧一家老小。在家庭生活的重壓下,妻子的身體每況愈下,患上了甲狀腺瘤。妻子明白,一旦自己出現意外,對家庭將是沉重的打擊,但為了讓張永帥能夠安心服役,許多委屈只能默默地咽到肚子里。這一切,張永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當單位了解到張永帥的家庭情況后,便著手為他解決生活問題一一在營區(qū)安排公寓房、為孩子在駐地辦理轉學手續(xù),全力保障一名老兵的后方。有人說“老兵躺著也是奉獻”,張永帥卻說:“老兵隨時都要準備上戰(zhàn)場,組織的愛是沉甸甸的,我要是躺下,拿什么回饋組織?”
作為兵齡最長的老班長,張永帥始終懷著對組織和集體的熱愛與感激。他常說:“我就像一顆種子,是部隊給了我成長的機會,我所擁有的一切都離不開組織的培養(yǎng)與關愛,我要把每一天當作新的開始,只要還穿著這身軍裝,我就會拼盡全力備戰(zhàn)打仗,為強軍興軍再添一分力量。”
(責任編輯: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