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跨荔枝,芳帙木蘭。懷蕊挺實,涵黃糅丹。鏡日繡壑,照霞綺巒。為我羽翼,委君玉盤?!边@首出自“江郎才盡”的南朝文學家江淹的《楊梅頌》,對楊梅的評價非常高,據(jù)說他是把楊梅入詩的第一人。五月楊梅上市,粒粒朱紅如瑪瑙,誰能不傾心?
楊梅是我國原產(chǎn)水果,別名圣生梅、白蒂梅、吳郡星郎,西漢時期開始人工栽培,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隋煬帝時期,將楊梅引入洛陽宮廷種植,唐朝時因“詩仙”李白的詩(玉盤楊梅為君設(shè),吳鹽如花皎白雪)而走紅。宋朝時楊梅得到廣泛推崇,因為南宋遷都杭州,浙江楊梅成為貢品,大宋頂級“吃貨”蘇軾就曾盛贊道:“西涼葡萄、閩廣荔枝,未若吳越楊梅。”
據(jù)說,蘇州人很愛吃楊梅。明朝人錢福曾題詩:“怪殺吳人不出鄉(xiāng),楊梅五月薦新嘗?!币馑际翘K州人都不上街了,原來是一窩蜂跑去吃楊梅了。自稱“老饕”的明末大文學家張岱也感慨:“強項楊家果,肯為荔枝奴?”
猶記得小學課本上王魯彥先生的《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起筆就把我們帶入詩意的江南:“我的故鄉(xiāng)在江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备壬拿枋?,我仿佛親見江南細雨里,一棵棵楊梅樹酣暢地吸納春天的甘露。先生在結(jié)尾說,“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p>
將楊梅放入鹽水中浸泡片刻后洗凈,拈一顆在手,輕咬一口,甘美的果肉、含芳的汁水瞬時浸染唇齒。而咬開的果肉絲絲沁白,如柱排列,又Q彈又緊致。我忽發(fā)奇想,或許楊梅果上的小刺就是汁水的開關(guān)吧,每一枚小刺下面連接著一小管清澈的汁,不管咬在楊梅果的哪個位置,汁水的開關(guān)都會被打開,然后侵占你的味蕾、喉腔,直抵肺腑間。而那酸里沁甜、甜里含酸、酸甜交互的口感,也會讓你味蕾回甘。吃一顆楊梅舌尖生津,吃兩顆意猶未盡,于是眼跟前滿滿的一盤楊梅,不知不覺間已見底。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支應(yīng)不到長安?!弊x宋代詩人余萼舒的《楊梅》詩,我才明白為什么當初嶺南荔枝紅遍大唐。原來是消息閉塞,楊玉環(huán)不知楊梅之美,否則風靡大唐的恐怕就不是荔枝了。
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李漁酷愛楊梅,并寫下《楊梅賦》:“南方珍果,首推楊梅。垂紅綴紫之詩,皮相可稱佳句;龍晴火齊之譽,名求亦自相當。脂美人之香口,繡學土之詩腸。”
楊梅之美都被李漁說盡了,你我還等什么呢?趕緊去買上一些,歡歡喜喜地吃上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