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骨質疏松患者已超過2.8億,其中30歲以下高危人群占比達 20% 。更值得關注的是,年輕群體骨密度異常比例逐年攀升,35歲后骨質流失速度加快,每年平均減少約 1% 。這表明,骨質疏松已成為威脅年輕人健康的重要隱患。
除了因年齡因素導致的骨質流失速度加快,年輕人患上骨質疏松的原因還包括不良的飲食習慣,其中,過量喝咖啡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咖啡豆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綠原酸、咖啡因、單寧等,在烘焙的過程中,這些成分經過一系列化學變化會形成咖啡獨特的香氣,這也是人們喜愛咖啡的原因之一。
不過,有研究發(fā)現,攝入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對鈣平衡有潛在的負面作用;還有研究發(fā)現,較高的咖啡因攝入量對老年女性骨質的負面影響在低鈣攝入人群中更為顯著。亞洲人因飲食習慣等因素,鈣攝入普遍不足(400一500毫克/天),更易受咖啡因影響;而歐美人群的鈣攝入較高(800一1200毫克/天),風險相對較低。
也正因此,由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CSOBMR)聯(lián)合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等權威機構共同制定并發(fā)布的《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2版)》提示,應避免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
那么,靠咖啡“續(xù)命”的年輕人就不能喝咖啡了嗎?
當然不是!現實生活中,不同種類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有所不同,雖然沒有國際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但是通常默認為每杯咖啡約含100毫克的咖啡因。在這個基礎上,《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2版)》指出,一名健康成年人(前提是鈣攝入量達到800一1000毫克/天)每日咖啡因攝入總量應控制在400毫克以下 (約3一5杯咖啡);對已確診患骨質疏松癥者以及高危人群,建議每日咖啡因攝入量進一步限制在300毫克以下(約1一2杯咖啡),以降低咖啡因對骨代謝潛在的不良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咖啡因不僅僅存在于咖啡中,茶、奶茶、可樂及一些功能性飲料中也含有咖啡因,因此,此類飲品也要適量飲用。
綜上可知,咖啡并非導致骨質疏松的元兇,關鍵在于適量飲用。在此基礎上,人們平時還應加強鈣和維生素D的補充,打好骨質“地基”。對于骨質疏松高危人群,應定期監(jiān)測骨質的健康狀況,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膳食鈣,并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每周3次負重運動(快走、爬樓梯等)以增加骨密度。對于已經患有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應盡量少攝入含咖啡因的飲品,保證每日攝入充足的鈣與維生素,并配合適度運動與規(guī)律日曬,必要時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規(guī)范的抗骨質疏松治療。
資助: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科技基金雅培食品營養(yǎng)與安全專項科研基金——(2021-M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