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熱衷于制作各種零食的女兒提出要用豬油制作糖果,于是,很長一段時間不食用動物油的我買回肥肉又煉了回豬油。當廚房里飄出那一縷縷久違的醇香時,瞬間勾起了兒時吃豬油拌飯的美好回憶。
20世紀70年代,我出生在一個小山村。那時,生活還不富裕,家里常常一個月才能買一次豬肉來加餐,每次母親都會把肥肉煉成豬油,讓我們吃油渣和豬油拌飯。
在我們家,熬豬油不亞于一場盛大的“美食慶典”。每當父親從集市買回色澤鮮亮、紋理細膩的肥肉后,母親便滿心歡喜地接過來,將其放在溫水里輕輕揉搓,去除表面的雜質(zhì)。接著,母親將洗好的肥肉放在案板上,拿起鋒利的菜刀,小心地把肥肉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塊,再放進干凈的鍋中。我則在一旁生火,灶膛里的火焰如熱情奔放的舞者肆意跳動,映紅了我稚氣的臉龐。隨著鍋里的溫度升高,漸漸傳來“磁磁”的響聲。起初,肥肉塊顯得有些生硬,慢慢地就開始滲出晶瑩剔透的油脂。不一會兒,鍋內(nèi)的油脂越來越多,肥肉塊也在高溫的作用下逐漸縮小、變黃,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豬油香,這時豬油也就熬好了。母親將澄清的豬油倒入早早準備好的瓷壇中,凝固后的豬油香氣撲鼻,在陽光下閃爍著溫潤的光澤,宛如一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
那些過濾出來的油渣也是我們眼中的無上美味,母親會特意留一些,撒上少許細鹽讓我們吃。輕輕一咬,“咔喀”一聲,油渣的酥脆與咸香瞬間在口腔中綻放,令人回味無窮。
最讓我念念不忘的,當屬那一碗豬油拌飯。煮好的米飯顆顆飽滿,似珍珠般散發(fā)著誘人的光澤,熱氣騰騰中裹挾著稻米特有的清香。母親拿起勺子,輕輕挖出一勺豬油,置于米飯之上。固態(tài)的豬油在熱氣的“輕撫”下緩緩融化,暈染出一圈圈夢幻般的油花,恰似一幅寫意的水墨畫。緊接著,母親滴上幾滴醬油,就如墨滴宣紙,迅速散開,為這碗飯增添了幾分深沉的色彩。最后再點綴些許翠綠的蔥花,讓整碗飯變得色香味俱全。用筷子攪拌均勻后,每一粒米飯都被豬油和醬油完美包裹。入口的瞬間,豬油的醇香、米飯的甘甜、醬油的咸香以及蔥花的清新交融在一起,帶來一場味覺盛宴。那一刻,仿佛所有的煩惱都被拋諸腦后,心里十分滿足。
父親和母親抓住我喜歡吃豬油拌飯的特點,就把它當作獎品激勵我努力學習。后來,我跳出“農(nóng)”門在城里安了家,還真少不了豬油拌飯的功勞。
如今,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各種珍饈美饌琳瑯滿目,豬油拌飯早已淡出了我的日常生活。然而,無論吃過多少美味佳肴,兒時那碗豬油拌飯始終是我心中最好吃的。它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歲月印記,承載著父母的疼愛、兒時的歡樂,以及我對故鄉(xiāng)深深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