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聽姐姐講故事
半導體在生活中發(fā)揮著大作用,很多電器里都有它的身影。
在我國,半導體事業(yè)離不開一個人。
他就是王守武。
他從小愛好科學、喜歡動手,從不起眼的“笨小孩”成長為了不起的科學家,創(chuàng)造了中國半導體研究的多個“第一”。
1919年3月,王守武出生在的一個書香門第。他從小體弱多病,不愛活動,也不愛說話。在哥哥姐姐眼里,他是個看起來笨笨的弟弟。
雖然外表安靜,但王守武的內(nèi)心滿是求知欲。
他對周圍事物很感興趣,腦袋里裝滿了“為什么”。
王守武鼓搗起父親平時用的工具和零件,有老虎鉗(qián)、銼(cuo)刀等。他將廢舊的燈罩做車篷(péng),把燈頭上的兩個圈做輪子,組裝了一輛小小的黃包車。
剛知道什么是變壓器,他和哥哥就把硅鋼片剪成一條條的,繞制變壓器
家里燈泡的燈絲燒斷了,他們就把燈絲箍(gu)在一起,燈泡又亮了。
有一次,保險絲燒斷了,爸爸給他們講了保險絲的相關知識,王守武因此對電產(chǎn)生了更大的興趣。
大學時,王守武在宿舍進行有關電的實驗,甚至制作了一臺可調(diào)速的直流電機。 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立志“科學救國”的他踏上了回國之路。他帶回來幾個沉甸甸的箱子,里面裝滿了工具和零部件。這都是做電學實驗必需的東西。1 N1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守武不僅修好了儀表,還掌握了氧化亞銅整流器的制作方法。
氧化亞銅是一種半導體材料。由此,他開始了半導體的研究之路。
FH
在他的努力下,我國建立了第一個半導體研究室。
在這間研究室里,他埋頭苦干,一干就是幾十年。
他領導研制了中國第一臺單晶爐、第一根鍺(zhé)單晶、第一臺半導體激光器……
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研制過程中,他認真檢查每道工序,仔細檢修每臺設備,反復測試基礎材料,使成品率大大提高。
由于動手能力強,他又被稱為“八級鉗工科學家”
爸爸媽媽看這里!
王守武:
“國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p>
更多科學家的故事,請您講給孩子聽。歡迎打卡科學家故事城堡。
(欄目編輯:陽丹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