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博物館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將博物館資源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已然成為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受地域因素、經濟條件以及家長觀念等因素制約,部分地區(qū)幼兒實地參訪博物館的機會相對較少。而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線上博物館資源涌現(xiàn),為幼兒園教育活動提供了幫助。線上博物館資源不僅能夠極大地豐富幼兒的學習內容,還能為其后續(xù)步入小學奠定堅實基礎。
一 、線上博物館資源運用存在的問題分析
源中蘊含的教育價值,致使教學活動效果不佳,無法有效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如在開展歷史文化主題活動時,不能很好地將歷史知識與語言、藝術等領域的教育內容相互融合滲透。
(二)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1.內容準確性和權威性問題。線上博物館資源繁雜多樣,來源廣泛且復雜,部分資源存在內容不準確、缺乏權威性的情況。這不僅干擾了幼兒對正確知識的獲取,也給教師篩選合適資源帶來了諸多困難,增加了教學準備的難度。
(一)教師能力不足
1.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在當今數(shù)字化教育環(huán)境下,部分教師在獲取、整合以及運用線上博物館資源方面存在技術短板。例如,播放互動視頻時可能遭遇技術故障,影響教學活動的流暢性;制作與線上資源相結合的教學課件時,操作生疏,難以充分落實資源的互動性與趣味性,降低了教學效果。
2.教育教學能力有待提升。教師需具備跨學科教學能力,才能將線上博物館資源有機融入教學活動。但現(xiàn)實中,部分教師在這方面有所欠缺,難以深度挖掘資
2.適齡性差異較大。不同線上博物館的資源開發(fā)初衷與服務對象各異,部分資源并非專門為幼兒園大班幼兒量身打造,這可能導致資源內容要么過于深奧晦澀,超出幼兒的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要么過于淺顯簡單,無法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與好奇心。例如,一些專業(yè)性較強的考古研究成果展示,對于大班幼兒而言理解難度過大,而一些低幼化的科普資源則無法激發(fā)大班幼兒的探索欲望。
(三)家庭參與不平衡
1.家長重視程度不同。部分家長對線上博物館資源教育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錯誤地認為這只是幼兒園單方面的活動,與家庭關聯(lián)不大。這種觀念導致幼兒在家庭中缺乏必要的學習支持與引導,影響了教育活動的整體效果。
2.家庭條件限制。一些家庭受設備、網(wǎng)絡等因素制約,無法充分參與到線上博物館資源的利用中。如偏遠地區(qū)家庭網(wǎng)絡信號差,無法流暢觀看線上展覽或互動視頻;部分家庭缺乏合適的電子設備供幼兒進行線上學習。
二、將線上博物館資源運用于幼兒園大班教育活動的策略
(一)依據(jù)幼兒認知與興趣選擇線上博物館內容
1.考慮認知水平。大班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因此,應挑選直觀、生動且易于理解的資源。在介紹歷史文化時,選用有簡單文字說明與生動的文物展示圖片,如介紹青銅器時,展示其精美的外形圖片,并簡要描述其用途和特點,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
2.契合興趣愛好。根據(jù)幼兒對自然、故事、藝術等方面的濃厚興趣,篩選相應主題的資源。如針對喜歡動物的幼兒,可選擇自然博物館中關于動植物的線上資源,如中國國家自然博物館的“恐龍世界”線上展覽,通過逼真的恐龍化石模型展示和有趣的科普講解,激發(fā)幼兒對古生物的強烈興趣。
(二)挖掘線上博物館教育資源
1.故事講述與討論。深人挖掘線上博物館資源中文物或展品背后的故事,精心編寫適合幼兒的故事,并引導幼兒展開討論。例如,依據(jù)民間藝術展品,講述其背后的傳說和創(chuàng)作背景,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如“你覺得這個故事里的人物會怎么做”,引導幼兒積極思考與表達。
2.手工制作與創(chuàng)意表達。緊密結合資源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手工活動。如在了解了民俗藝術類博物館的剪紙展品后,讓幼兒動手制作簡單的剪紙作品,親身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鍛煉手部精細動作與創(chuàng)造力。教師可以在幼兒制作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鼓勵幼兒發(fā)揮創(chuàng)意。
(三)創(chuàng)設互動式學習環(huán)境
1.利用技術手段增強互動。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線上博物館資源的互動視頻、音頻,讓幼兒身臨其境。
例如,播放自然博物館中關于動物叫聲的音頻,讓幼兒猜測動物種類,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與參與度。教師可以在播放過程中適時暫停,提問幼兒“你猜猜這是什么動物的聲音”,引發(fā)幼兒的思考與互動。
2.組織線上互動活動。鼓勵幼兒在觀看線上展覽或參與互動游戲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過幼兒園的在線交流平臺或班級群,讓幼兒用文字、語音或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及時給予反饋和引導。
三、實踐案例:科學探索活動一“蝴蝶的生命周期”
活動自標:助力幼兒精準掌握蝴蝶的生長過程知識;顯著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大力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現(xiàn)象的濃厚探究熱情。
資源選擇與運用:依托自然博物館的線上資源,選取有關蝴蝶生命周期的高清視頻與詳細圖文資料。通過視頻等資源,清晰地展示蝴蝶從卵、幼蟲、蛹到成蝶各個階段的變化過程,并運用圖文資料對每個階段的特征進行細致描述。教師需設計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問題與引導話題,如“蛹是怎么變成蝴蝶的”等。
活動過程與效果:引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播放蝴蝶生命周期的視頻,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每個階段的變化。幼兒們全神貫注地看著視頻,被蝴蝶神奇的變化所吸引。播放結束后,教師結合圖文資料,進一步講解蝴蝶生長過程中的細節(jié)。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幼兒們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教師通過啟發(fā)式提問引導幼兒深入思考與討論。隨后的戶外觀察活動中,幼兒們主動尋找蝴蝶和蝴蝶幼蟲,更加仔細地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這次活動不僅讓幼兒對蝴蝶的生命周期有了深刻的認識,還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許多幼兒在后續(xù)的戶外活動中表現(xiàn)出對自然現(xiàn)象更強的探究熱情與專注度。
未來,幼兒園應不斷優(yōu)化線上博物館資源的利用方式,積極應對各種問題與挑戰(zhàn),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多元、高效的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本文系2023年度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線上博物館資源在幼兒園大班教育活動中的運用研究”(課題編號:AH2023078)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