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期《求是》雜志,刊發(fā)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以下是文章部分金句摘錄。
1.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人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2.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fā)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3.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
4.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我們要認識到,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
5.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6.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7.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適用話題
(摘編自2025年1月31日微信公眾號“求是網\")
家庭、家教、家風、傳統(tǒng)美德、精神力量、夢想、和諧、幸福、民族復興、社會風氣、教育、成長等。
我國登月服、載人月球車名稱確定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公開征集評選,近日,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登月服和載人月球車名稱已經確定,登月服命名為“望宇”,載人月球車命名為“探索”。
登月服和載人月球車的名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和文化特色?!巴睢痹⒁膺b望宇宙、探索未知,與執(zhí)行空間站飛行任務的“飛天”艙外服相呼應,寓意在實現飛天夢想、建成“太空家園\"之后,中國載人航天踏上了登陸月球、遙望深空的新征程,也傳遞出中國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太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貢獻的堅定立場?!疤剿鳌痹⒁鈱ξ粗澜绲奶剿鲗嵺`,鮮明體現月球車將助力中國人探索月球奧秘的核心使命與應用價值,與“探索浩瀚宇宙、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的航天夢高度契合,彰顯中國載人航天勇攀高峰、不懈求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
(摘編自2025年2月12日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王剛、劉冠青/文)
適用話題
科技、文化、探索、夢想、追求、和平、命運共同體、勇氣、堅持、求索、創(chuàng)新、精神等。
送別黃旭華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5年2月6日在湖北武漢逝世。黃旭華為中國的核潛艇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核潛艇項目啟動之初,包括黃旭華在內的所有科研人員,都沒有見過核潛艇長什么樣。沒有計算機計算核心數據,他們就用算盤、計算尺,甚至用磅秤,來解決核潛艇的重心問題。1988年,“長征四號”核潛艇,在南海進行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參與深潛:“作為總設計師,我要為這條艇負責到底,我必須下去。\"在黃旭華投身核潛艇事業(yè)的30余年中,他一直沒有向父母透露自己在哪個單位、做什么工作。他曾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皳ぃS旭華已將個人所獲得的各級各類獎項的獎金約2000萬元,幾乎全部捐獻,用于國家的科研、教育及科普事業(yè)。
(摘編自2025年2月7日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楊惠珺、高少卓/文)
適用話題
榜樣、奮斗、突破、事業(yè)、志向、責任、擔當、愛國、貢獻、奉獻等。
2025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亮點
“春節(jié)”申遺成功后的首屆春晚,以“非遺”元素作為節(jié)目創(chuàng)排的重要靈感,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智慧與藝術巧思、先進技術相融合,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煥發(fā)勃勃生機。其中,開場視覺秀《迎福》,短短一分鐘展示了16種“非遺”,呈現了天南地北的年味民俗,為觀眾送上五福臨門的祝愿。中國傳統(tǒng)建筑創(chuàng)演秀《棟梁》通過美輪美奐的視覺特效,將2024年申遺成功的“北京中軸線\"在春晚舞臺上徐徐展開。在熱烈奔放的《潮起舞英歌》中,多名英歌舞傳人跳起“非遺”舞步英姿颯爽,唱響中華文明的自信豪邁,舞出中華兒女的勇武剛健。在創(chuàng)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機器人與舞者共舞,手絹花翻飛旋轉,為觀眾呈現一支別開生面的“賽博”秧歌。2025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用持續(xù)創(chuàng)新,呈上一道別開生面、振奮人心、情真意切的“文化大餐”,與全球受眾一同走進滿懷希望、吉祥福瑞的乙巳蛇年!
適用話題
創(chuàng)新、科技、“非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民俗、中華文明、傳承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與現代、文化與科技等。
(摘編自2025年1月29日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佚名/文)
優(yōu)績主義”辯證看
“優(yōu)績主義”,大意指一個人才能越高、越努力,獲得的外在回報就應當越大,即“能力+努力=成功”。近年,“優(yōu)績主義”屢屢成為國內輿論焦點。倘若把“優(yōu)績主義”定義為對奮斗的崇尚、對卓越的追求、對勤奮的肯定,這非但不是問題,還恰恰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但一旦用一把尺子量人,把成功物化或狹隘化,問題就出現了。比如在教育領域,“唯分數論”的評價機制,就忽視了孩子考試之外的才能和稟賦。地方發(fā)展中,片面追求單一指標,不考慮實際情況,就可能造成產業(yè)規(guī)劃同質化。在這個意義上,讓成功的評價標準更多元一些,少一些過于功利化的追求,我們的社會氛圍會更健康。
適用話題
評價、標準、功利、目標、追求、導向、理性等。
(摘編自2025年1月8日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孟繁哲/文)
(敏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