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卷二》中寫道:“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答案不言而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實乃治學之道。
讀萬卷書,構筑靈魂的居所。翻開《論語》,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躍然紙上。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會我們?yōu)槿颂幨赖纳屏寂c同理心,讓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懂得換位思考,讓我們的靈魂因這份體諒而更加柔軟且寬廣。美國意象派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在《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中提到:“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帶我們跨越千山萬水?!蔽覀兛梢宰x萬卷書,以文字為徑,到達精神的遠方。當我們被生活的瑣事束縛手腳,無暇行至萬里時,不妨將書作為靈魂的居所,隨其去往萬里之遙。
行萬里路,奠定實踐之基礎?!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毙煜伎鸵簧驹谒姆剑斑_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他從22歲開始游歷,三十余年間,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在考察過程中,他不畏艱險,用腳步丈量大地,用雙眼觀察山川地貌的細微差別。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詳細記錄下來,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散文游記《徐霞客游記》。正是通過這萬里之行的實踐,他才對地理知識有了遠超時代的深刻理解,也為后世的地理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由此可見,行萬里路從不是口頭上的宣揚,而是每一個認真做學問的人亦步亦趨的來路,終其一生而不悔。
讀書與行路相輔相成,“讀萬卷書”強調(diào)通過閱讀書籍來獲取知識和智慧,而“行萬里路”則強調(diào)通過親身實踐來積累經(jīng)驗和見識。我們在書中汲取到的養(yǎng)分,應當應用至生活實踐中。毛澤東早年所作《講堂錄》道:“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本驼宫F(xiàn)出實踐的重要性。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卷二》中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立成鄄鄂?!币参覀兗纫ψx書,增長才識,又要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增長才干,強調(diào)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書破萬卷寬眼界,行至萬里廣胸懷。讀書與行路,身體與靈魂,永遠行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