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時候需要心系一處,就是把自己的心力都傾注到一個地方,專心致志,有毅力能持久。而我說的“心系三處”,是在生活中把心思和精力分成三份,一份給工作,一份給家庭,一份給自己。我覺得人生如果這樣分配,算是最佳比例。
我們在工作中創(chuàng)造價值,收獲勞動成果,完成社會使命。從大的角度說,叫作“服務(wù)于社會”。工作不分高低貴賤,社會正常運轉(zhuǎn)離不開各行各業(yè)人的付出。所以即使再平凡的工作,也都是在為社會服務(wù)。我們在工作中跟形形色色的人建立聯(lián)系,撐起一張社會關(guān)系的大網(wǎng)。如果沒有這張大網(wǎng),一個人的生命價值便不會如此豐富。一個人用三分之一的精力來工作就夠了,因為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家庭也需要我們付出。
我們在家庭中扮演各種角色:父母、兒女、丈夫或者妻子。每一個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我們應(yīng)該至少抽出三分之一的時間來陪伴家人。有家人陪伴,才能享受愛的溫馨和溫暖,體驗更細致的情感,這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實人生的終極目的應(yīng)該是回歸家庭,在家庭的港灣里棲息自己的心靈。我見過很多打拼事業(yè)的人,到了一定年紀,便把生活重心轉(zhuǎn)移到家庭,享受天倫之樂。家庭是我們出發(fā)的起點,也是最終要回到的地方。
除了工作和家庭,別忘了留一份心力給自己。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卻最易被忽略。我們忙事業(yè),孝敬父母,養(yǎng)育孩子,愛另一半,但常常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說的“心系三處”,這最后一處應(yīng)該是重點。我的觀點是,給自己留一個精神世界,充分體驗人生在世的各種美好。這個精神世界里,有美麗的風(fēng)景、美好的藝術(shù)形式等。我們永遠都要記得,自己有一個獨立的領(lǐng)地,這是我們精神的后花園。這個領(lǐng)地,別人無法涉足,我們可以把它經(jīng)營得繽紛多彩。換句話說就是,人生在世總要愛著一點什么。愛著一點什么呢?一種健康的、美好的、積極的興趣,比如旅行、攝影、音樂、美術(shù)、舞蹈等。古人說,人無癖不可交,這個“癖”就是興趣,沒有癖好的人,沒有真性情,也沒有趣味。我們給自己保留精神領(lǐng)地,結(jié)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為了豐富自己。
我的生活中有書、有音樂、有風(fēng)景,這些美好的事物占據(jù)了我生命的三分之一,而且不僅僅是三分之一這么簡單。有了這樣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也變得有了特別的魅力和光彩。人生在世,是要給自己留點什么的。留點時間,留點精力,留點心思——給自己。
生活紛繁,歲月匆促,心系三處,人生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