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塑造是表演藝術的靈魂,角色塑造的優(yōu)劣、高低直接關系著劇目演出的成敗。因此,在戲劇表演藝術中,塑造角色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能考驗演員基本素養(yǎng)的一個方面。在我國著名的戲曲劇種——黃梅戲的表演過程中,塑造好人物角色對于劇目表演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要重視黃梅戲中角色塑造的質量和程度,確保角色塑造要恰如其分,符合劇情發(fā)展的需要和劇自的創(chuàng)作目標。
一、黃梅戲的概述
黃梅戲是我國的五大劇種之一,其起源于湖北省黃梅縣,后來在安徽省得到了發(fā)揚,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戲,黃梅戲的戲劇表達語言就是安徽當?shù)氐牡胤椒窖浴?/p>
黃梅戲在我國流傳歷史悠久并且受眾十分廣泛,究其原因,主要是黃梅戲的曲調委婉流暢、溫柔細膩,劇情扣人心弦,能夠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并喜愛。因此,黃梅戲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民間具有很高的傳唱度。
黃梅戲作為我國重要的地方戲曲,其內涵十分豐富,主要內容包括獨特的舞蹈動作、獨特的樂曲表現(xiàn)形式、獨特的文學內涵等。黃梅戲又稱為采茶戲、茶歌、秧歌等,剛開始出現(xiàn)在農村地區(qū),后來逐漸發(fā)展到城市地區(qū),流傳范圍十分廣泛。黃梅戲中最被人們所接受、傳唱度最高的戲劇劇目就要數(shù)《天仙配》了,正是因為《天仙配》的廣為流傳,黃梅戲才在大眾視野中出現(xiàn),并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甚至也傳播到了海外。許多國家的民眾都是通過《天仙配》認識了黃梅戲,并喜歡上了黃梅戲這種悠揚婉轉、活潑有趣的戲曲曲風。
著名的黃梅戲劇目還有《女駙馬》《牛郎織女》等,其主要是以愛情故事等作為主要內容,內容有趣、輕松,卻又跌宕起伏,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F(xiàn)在,黃梅戲這個戲曲劇種還被大部分年輕人所接受和喜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喜愛學唱黃梅戲。特別是在抖音等短視頻軟件火爆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短視頻上錄制自己演繹的戲曲劇目,這對于黃梅戲的傳承與弘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黃梅戲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梅戲所傳達的不僅僅是藝術享受,更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核,傳承黃梅戲也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黃梅戲中,角色行當非常多,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臉等。正是因為角色行當?shù)亩鄻有?,才讓黃梅戲舞臺熠熠生輝。同時,黃梅戲中也有很多故事人物,包括牛郎、織女、董永、七仙女、馮素貞等,這些人物角色是整個戲曲的靈魂,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包括服裝、語言、曲調、肢體等,只有把握住人物特色,才能將整個劇目演繹得如生,得到觀眾的高度認可。這也就要求黃梅戲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能夠把握住角色的特點,強練基本功,揣摩人物特點,并且加入自己的思考與見解,以此塑造好角色。
二、夯實自身基本功
黃梅戲對演員有著很高的要求,不僅體現(xiàn)在藝術效果方面,也體現(xiàn)在表演形式方面,需要演員擁有很強的唱、做、念、打等基本功,并且要能靈活運用基本功,展示出黃梅戲的魅力。為此,黃梅戲演員需要加強黃梅戲表演基本功的訓練,不斷夯實自身的表演技能,以呈現(xiàn)出更具感染力、繪聲繪色的藝術形象。
黃梅戲演員應加強基本功的學習,包括向優(yōu)秀演員學習、向電視上的演員學習、向民間藝人學習。在學習完成后,還需要加強練習,掌握基本功的關鍵要求,并且能夠駕馭、運用基本功完成表演。只有扎實了基本功,才能更好地駕馭戲曲中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才能將人物角色刻畫得栩如生。所以,基本功是塑造人物角色的基礎。
黃梅戲擁有悠久的歷史,所以演出技巧與形式非常多,需要黃梅戲演員不斷地學習和訓練,并且在具體的演出過程中加強揣摩和思考,以加深對基本功的學習和領會,進而促使自身具備夯實的基本功。但是,即使已經有前輩的表演作為借鑒,但是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時,仍舊是件不容易的事2。例如,在黃梅戲《女駙馬》中,馮素貞的父母嫌貧愛富,還誣陷自己女兒的青梅竹馬李郎。該劇目,馮素貞上場時就需要表現(xiàn)出情緒郁悶煩躁,演員應眼神迷茫、喉聲嘆氣。人在高興的時候,眼角需上揚;人在垂頭喪氣的時候,眼角需下垂等。這些基本功,都需要演員照著鏡子不斷地練習。同時,黃梅戲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該藝術形式起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基于此,黃梅戲演員在實際表演的時候,需要對生活進行相應的夸張與變形,并且通過對黃梅戲演出的生活化處理,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充分展示出來,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戲曲的時代意義。為此,黃梅戲演員需要注重各種基本功的訓練,加強對基本功中細節(jié)的處理,能在一招一式中體現(xiàn)出自己極高的功底,這樣才能保證高質量的表演,為觀眾帶來藝術上的享受。
三、分析人物性格
黃梅戲演員在戲劇舞臺上進行表演,必須要重視對劇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等內容的研究和探索。在黃梅戲的表演實踐中,黃梅戲演員要注重對劇情角色的研究,確保自己所演繹出來的角色符合劇目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要求,符合劇情中對人物性格的具體要求。因此,黃梅戲的演員必須要提前研習劇本,分析和研究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將這些性格特征與整部劇目的整體發(fā)展進度與內涵進行整合,然后確定好人物性格的基本基調,以確保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是符合藝術創(chuàng)作的具體要求的。另外,一些黃梅戲人物的性格比較隱晦,如果演員不能認真揣摩,可能把握不住其核心本質,在表演時,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極容易導致觀眾出戲。所以,分析人物性格,在表演時準確呈現(xiàn)人物性格,是黃梅戲演員最需要完成的工作[3]。
在具體的人物性格分析過程中,需要演員重點做好以下兩件事情。
一是需要仔細研讀劇本,掌握和了解劇本的具體內容,以此對角色的感受與思想進行充分的理解。例如,演員在表演黃梅戲《謝瑤環(huán)》時,謝瑤環(huán)拿出尚方寶劍想斬武宏的時候,其吐字須鏗鏘有力,且聲音如雷貫耳,雖為女兒身,仍滿腔熱血、目光如炬,充分呈現(xiàn)出凜然不可侵、堅貞不屈的氣魄,以促使武宏就范,下跪認錯,并對謝瑤環(huán)的膽識過人、睿智才華進行表現(xiàn)。
二是不僅需要研究劇本與參考歷史,還需要充分關注戲曲角色的主要特點,并且結合自己的理解去重新塑造這個角色,賦予其生命。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演員如果僅是書面化理解角色,就無法切實了解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黃梅戲演員需要深入作品中,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人物的生活背景,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例如,黃梅戲《天仙配》講述了七仙女不顧天規(guī),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夫妻,憧憬著美好的生活,但是最終被玉帝拆散的凄美愛情故事。本劇中的兩個主人公是七仙女和董永,演員需要了解董永因為家中貧窮,賣身傅家為奴,而七仙女是玉帝之女,同情董永,于是私自與董永結為夫妻,反映了當時的勞苦大眾被社會欺壓,僅有的幸福也不會長久,所以人物定位是苦命和悲慘。這就需要黃梅戲演員在表演時能以此為主線,才能正確把握人物性格,并演繹好作品。
四、領會人物情感
黃梅戲演員在具體表演時,關鍵是揣摩人物情感的變化,并將角色情感融入表演中,流淌在觀眾的心中,這樣才能實現(xiàn)情感上的共鳴。但是在現(xiàn)實中,一些演員在表演時,沒有更多的臉部情感、肢體情感的表現(xiàn),使得表演缺乏感召力,難以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所以,領會人物情感是黃梅戲演員演活作品的關鍵。在戲曲表演過程中,需要演員滲透豐富的情感,以此能保證戲曲故事的展開,人物形象才不會顯得生硬刻板,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從而呈現(xiàn)出鮮活生動的人物,帶給觀眾感同身受的感覺。觀眾在欣賞過程中,不需要演員賣力地表演,只需要情感的表露,就能引發(fā)觀眾對劇目的情感共鳴。在領會戲曲人物情感的時候,一定要融入具體的情境中,與真實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正確感悟到故事人物的情感,不會出現(xiàn)無病呻吟的現(xiàn)象,在表演中所表露出的情感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對于情感而言,需要觀眾與演員的情感實現(xiàn)融合,并且表演性與再現(xiàn)性也要統(tǒng)一。黃梅戲演員要想塑造好角色,需要領悟角色的情感內涵,并且在演繹的過程中去傳遞這份情感,這樣才能打動觀眾。在具體的情感領悟過程中,需要演員做好以下兩件事情:一是深入研讀劇本,加強揣摩故事人物的內心世界;二是人物情感要能打動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打動觀眾。所以,黃梅戲演員要去體會人物的情感世界,能夠結合人物的形象及處境進行表演。例如,演員在表演黃梅戲《季四光》時,既需要呈現(xiàn)出江玫對于丈夫之死的“悲”,也需要體現(xiàn)出江玫對國民黨迫害進步人士的“憤”。演員在表演時,需要步履緩慢,并且面無表情,但是內心卻有著無言的怒火,而且怒火在不斷地積累,最終進發(fā)出來。例如,在李四光詢問朱森的死時,江玫的情感雖然有怒,但情感的主線卻是“悲”,而在國民黨污蔑朱森時,江玫在“憤”的情感驅動下,毫無顧慮地揭露與控訴國民黨的惡行。同時,感情作為貫穿整個劇本的重點,即使在唱、做、打、念的各環(huán)節(jié),也需要充分呈現(xiàn)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同時,黃梅戲演員需要充分準備好各個環(huán)節(jié),揣摩所有環(huán)節(jié)中的情感,以確保在表演時更好地進行情感表達,并使觀眾充分感受戲劇的樂趣。
五、利用多種行當
隨著黃梅戲表演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統(tǒng)一劇本、形式、唱法、服裝非常有必要。黃梅戲演員在表演時,需要結合自己對角色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感悟,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人物,并且能夠運用合適的行當去演繹。因為角色人物的復雜性,不可能通過一種行當完全演繹出來,需要利用多種行當。黃梅戲與京劇不同,黃梅戲角色行當?shù)捏w制是在“二小戲”“三小戲”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上演整本大戲后,角色行當才逐漸發(fā)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花臉諸行。黃梅戲中不同角色有著不同的意義,形象塑造也大相徑庭,包括年齡、性格、身份等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年齡段的表演者,對角色扮演也有著不同的要求。這就需要黃梅戲演員把握人物的特點,然后通過化妝、服裝來呈現(xiàn)不同的神韻與神態(tài)。如果人物的性格比較多樣,還需要利用多種行當來深刻、全面地體現(xiàn)出人物角色的特點
同時,黃梅戲演員需要對表演的角色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新,不僅需要注重繼承傳統(tǒng),還需要將社會中的新鮮元素融入其中。在塑造人物性格時,適當結合時代發(fā)展的特征和受眾對人物的理解與期待,讓人物塑造更加豐滿,更加具有時代氣息,以促進黃梅戲的不斷更新和發(fā)展,從而使黃梅戲的影響力和傳唱度歷久彌新。例如,演員在表演黃梅戲《方以智》時,為了充分展示方以智的人物形象,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將方以智遵父志、為救世、圖復興九死一生的坎坷人生充分展示出來,可以進行守正創(chuàng)新。方以智角色年齡跨度大,不同年齡段需要呈現(xiàn)出不同的人物形象,需要演員的行頭隨之更換。這不僅對演員和道具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也能在行進式的表演中,充分展示出人物的形象,吸引觀眾人戲,讓他們時而沉默寂靜,時而掌聲雷鳴,這就是因為行當變化所帶來的表演效果。
六、結語
黃梅戲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具有很高的傳唱度,尤其是經典的人物角色深入人心。這需要黃梅戲演員能夠把握人物特點,塑造好人物角色。但是,要想實現(xiàn)對黃梅戲的精彩演繹,演員就必須注重自身表演技能和藝術修養(yǎng)的提升,并注重對劇自的研讀,對劇中人物的心理與性格特征進行揣摩,將劇中人物的性格及特點進行充分呈現(xiàn),以達到引起觀眾的共鳴,為觀眾帶來美的享受的戲劇效果。在情感共鳴中,在觀眾的感同身受中,深刻詮釋人物角色,帶給觀眾深層次的觀賞體驗。
【參考文獻】
[1]吳娟.黃梅戲表演中如何恰如其分地塑造角色[J].大眾文藝,2019(04):160.
[2]鄒榮學.意出天然語求肖似:黃梅戲《紅樓夢》唱詞語言的藝術風格[J].藝海,2015(06):36-39.
[3]沈瑞東.黃梅戲表演中如何塑造角色[J],山西青年,2020(03):298.
[4]陳琪.從研讀劇本談飾演角色的認識[J],黃梅戲藝術,2005(03):46.
[5]吳海蓉.淺談黃梅戲演員如何塑造角色[J],戲劇之家,2018(19):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