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亂同南去,時清獨(dú)北還……”走在山東平度街頭,唐人司空曙的詩句不停在腦?;仨憽V钡奖灰蛔J入眼簾的高聳建筑打斷思緒,走近一看,頂端為一只奔馳的銅牛雕塑,四個立面雕有火焰形狀。這一刻,猛然意識到,自己身在戰(zhàn)國火牛陣舊地,腳下土地就是齊國絕地反擊的即墨故城。
初知火牛陣,是電影《三毛從軍記》:幾頭水牛,牛尾巴綁上鞭炮,奇襲敵軍陣地。多年之后詳讀《史記》與《資治通鑒》,才了解了田單火牛計的來龍去脈,樂毅破齊與田單復(fù)齊兩幕大戲耐人尋味,火牛陣不過是這場攻防戰(zhàn)的高潮。
樂毅出身世家,自幼好讀兵書,先后效力趙、魏,聽聞燕昭王禮賢下士,轉(zhuǎn)投門下。燕國偏居北方,歷來被齊國欺凌,卻無力復(fù)仇。直至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與樂毅等來一個機(jī)會:燕、趙、魏、韓、秦五國聯(lián)軍伐齊。
這段歷史想必許多人耳熟能詳,樂毅率軍連下齊國七十城,只剩即墨、莒兩座城未降。憑此曠世奇功,樂毅一躍成為諸葛亮仰望的名將,順理成章躋身后世的武廟十哲。樂毅固然用兵如神,也要有齊湣王這個對手做襯托。若非這位好大喜功的君主急于與秦國爭立東帝西帝,若非貪得無厭出兵滅宋,也不會惹來五國伐齊之戰(zhàn)。
在決定命運(yùn)的濟(jì)西之戰(zhàn)打響之前,齊湣王居然威脅主將觸子“不戰(zhàn)斗,就滅你同族,挖你祖墳”,一場前線的潰敗在所難免,觸子不知所終。齊將達(dá)子收拾殘兵再戰(zhàn),請求犒賞軍隊,以激勵士氣、挽回敗局,不承想齊湣王又說道:“你們這些殘存下來的家伙,怎么能給你們賞金?”不出所料,又是一場潰敗,連都城臨淄都被樂毅攻占。
面對苦守兩座孤城的齊國,樂毅并未乘勝追擊,反而施展懷柔手腕:祭祀齊桓公與管仲,表彰賢良名士,禁止燕軍侵奪,寬免賦稅,革除齊湣王暴政,樂毅圍即墨而不攻,主動后撤九里安營扎寨,下令不準(zhǔn)襲擾出城謀生的即墨民眾,甚至放糧賑濟(jì)貧乏者。正因如此,齊魯之民頗為感念這位名將,燕軍駐扎之地,自此被稱為“樂毅城”,如今是平度市古峴鎮(zhèn)政府所在地。
然而,就在樂毅以懷柔政策徐徐圖之的時候,伯樂燕昭王離世,繼位的燕惠王中了反間計,聽信讒言,認(rèn)定樂毅心懷異志,他臨陣換帥,拉開齊國反攻大幕,一代名將田單閃亮登場。樂毅的春秋之義,贏得了后世諸多文人墨客的好感。但蘇軾寫過一篇小文,一針見血指出,即便燕昭王在世,樂毅也必敗無疑:“今以百萬之師,攻兩城之殘寇,而數(shù)歲不決,師老于外,此必有乘其虛老矣(軍隊長期在外征戰(zhàn),導(dǎo)致士氣低落,必有敵人乘機(jī)攻擊)?!碧K軾或許不懂領(lǐng)兵打仗,但頗能洞悉人心,也深諳歷史大勢,他并非譏諷樂毅,只是感慨他不合時宜,在風(fēng)云詭譎的亂世堅守春秋之義。相形之下,擅用詭詐的田單似乎更順應(yīng)時代潮流,在即墨登上歷史舞臺,成為這片戰(zhàn)場的主角。
樂毅乃將門之后,田單則是英雄莫問出處。雖與齊湣王同姓同宗,但田單這一代早已沒落,僅是籍籍無名的臨淄市掾(協(xié)助管理市場治安的下等官吏)。如果不是樂毅破齊,他可能永遠(yuǎn)無法在歷史之中留下痕跡。臨淄陷落后,田單拖家?guī)Э谔油鲂〕前财?,他的智慧在那里初露鋒芒。田單預(yù)感樂毅會乘勝追擊,他讓家人把車軸末端截斷,包上鐵皮。待到燕軍壓境兵荒馬亂,田單一家車軸短小堅固,涌向城外之際輕便快捷,逃出生天,避難至重鎮(zhèn)即墨。這時,齊湣王跑至莒城,在那里被殺,即墨大夫也戰(zhàn)死,齊人群龍無首,聽聞田單的先見之明,紛紛推舉他接過守城重任,這位市井小吏搖身一變,成了肩負(fù)千鈞的將軍。
" 武廟十哲
唐朝皇帝追尊姜太公為武成王,并設(shè)立武成王廟,簡稱為武廟,十哲為從祀。一般來說,武廟十哲的名單如下(按朝代順序排列):
田穰苴(春秋齊國):軍事家,著有《司馬法》,以軍紀(jì)嚴(yán)明著稱。
孫武(春秋吳國):兵家鼻祖,著有《孫子兵法》,其軍事思想影響深遠(yuǎn)。
吳起(戰(zhàn)國魏/楚):軍事改革家,在魏國創(chuàng)建“魏武卒”,在楚國推行變法。
樂毅(戰(zhàn)國燕國):統(tǒng)帥五國聯(lián)軍伐齊,連下七十余城。
白起(戰(zhàn)國秦國):長平之戰(zhàn)殲滅趙軍45萬,為秦統(tǒng)一奠定基礎(chǔ)。
張良(西漢):劉邦首席謀士,運(yùn)籌帷幄,助其建立漢朝。
韓信(西漢):背水一戰(zhàn)滅趙,垓下圍殲項羽。
諸葛亮(蜀漢):蜀漢丞相,六出祁山北伐,以治軍和謀略聞名。
李靖(唐朝):滅東突厥、吐谷渾,唐朝開國名將。
李勣(唐朝):破東突厥、高句麗,凌煙閣功臣之一。
后世常因火牛陣的奇謀,忽視田單步步為營的救國妙策,在用火牛陣絕地反擊之前,田單還做了一系列部署,將主動權(quán)抓在手里。首先,田單派人離間燕惠王,說樂毅之所以圍而不攻,無非是擁兵自重,將來自立為王。致使燕惠王以平庸的將領(lǐng)騎劫替換樂毅,自毀長城。隨后,田單要求城中齊人在開飯之前,必須祭祀祖先,庭院里擺放的祭品引來群鳥爭食。城外燕軍不明就里,只見數(shù)不盡飛鳥在即墨上空翱翔,似乎預(yù)示吉兇。即墨被困數(shù)年,尚有余糧祭祖,一來借了樂毅懷柔政策的光,二來也有沿海的魚鹽之利。與此同時,田單找來一個士兵扮演神師,讓齊人相信天神降臨,借他之口發(fā)號施令。
緊接著,田單故技重施,派人散布謠言,齊人最怕燕軍將俘虜施以劓刑,即割掉鼻子。燕軍中計照做,齊人滿腔怒火。田單又派人傳謠,齊人最怕燕軍掘毀祖墳。燕軍又照做,齊人激憤流涕,請纓出戰(zhàn)。最后,在決戰(zhàn)上演之前,田單沒有輕舉妄動,他對內(nèi)對外再添一把火。他令老弱女子登城巡邏,讓城外燕軍誤以為即墨已無人可用,又遣齊國富豪潛往敵營,以黃金千鎰賄賂燕將,懇求城破之時保全妻妾老小性命。燕軍上下放松警惕,篤信即墨唾手可得。田單繼續(xù)在城內(nèi)收買人心,把自家妻妾編入行伍,與士兵同甘共苦,又散盡家財犒勞三軍。有了這些鋪墊,名垂千古的火牛陣才算呼之欲出。
據(jù)說,田單差人在城中征收一千多頭牛,為它們畫上五彩龍紋,在牛角捆上利刃,在牛尾拴上葦草蘸上油脂,在城墻暗鑿幾十個孔洞。只待一個深夜,齊人點(diǎn)燃牛尾油脂,打開城門與孔洞,千余頭火牛猶如天降神兵,向敵陣奔去。燕軍前些日子看到飛鳥翔集,本就疑神疑鬼,待見到火光劃破天際,奔牛四處沖殺,頓時陣腳大亂。田單另派五千齊國勇士緊跟其后,借著火牛沖散營地,斬殺不知所措的燕軍,代替樂毅指揮大軍的騎劫也橫死于亂軍之中。田單趁勢收復(fù)故地,立下驚天之功。但后世對田單頗有微詞,暗諷樂毅不合時宜的蘇軾,也沒有稱頌田單:“田單使人食必祭,以致烏鳶,又設(shè)為神師。皆近兒戲,無益于事。蓋先以疑似置齊人心中,則夜見火牛龍文,足以駭動取一時之勝。”或許從文人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來看,田單計謀過于陰損,有違名將之風(fēng)。
火牛陣舊址今何在?似乎說法有二:一是牛齊埠,古名萬化山,位于如今青島即墨區(qū)東北20公里之外,清朝同治年間《即墨縣志》記載為“相傳田單火牛破燕軍處”;二是大朱毛村附近,距即墨故城附近,青島平度古峴鎮(zhèn)東南8公里開外。比諸史料,更傾向于后者。樂毅城就在古峴鎮(zhèn),火牛狂奔十?dāng)?shù)里,尚屬可信,如若奔向50公里開外的牛齊埠,只能說是神牛下凡了。時至今日,田單火牛陣依然為人津津樂道,游客依舊能在即墨古城(今青島市即墨區(qū)內(nèi))的城墻上欣賞火牛破敵的燈光秀,即墨故城吉祥物“墨小?!币嗍敲撎ビ诖恕;鹋S≯E,伴隨著傳奇故事、城市雕塑和文化形象,繼續(xù)在這片土地?fù)u曳著炫目火光。
(責(zé)編:南名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