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壽平與王翚,兩位青年才俊一見傾心,互慕才華,從此相交一生。王翚才情卓絕,擅繪山水,惲壽平家學淵博,詩書優(yōu)佳,二人合作了大量的書畫作品并流傳于世。王翚自認詩書不及惲壽平,畫作常讓惲壽平題跋;惲壽平自比山水畫氣勢稍弱,對王翚說:“是道讓兄獨步矣,格妄恥為天下第二手。”于是舍山水而專攻花卉,從此成為花鳥第一。
惲壽平祖籍常州府武進縣,崇禎六年生于書香官宦之家,惲壽平兒時就通詩律,鶴立同齡。明末清初,改朝換代,父兄帶著年齡尚小的惲壽平抗清,不幸在戰(zhàn)亂中兄亡父散,少年惲壽平成了俘虜。所幸清軍總督沒有孩子,見此少年眉清目秀、舉止文雅,便與夫人收養(yǎng)了惲壽平。更加幸運的是惲壽平隨養(yǎng)母去西湖靈隱寺燒香,竟然巧逢失散的父親。入清,惲壽平不應科舉,疏遠權貴,沉浸在詩書與繪畫中,即使名滿天下,對慕名而來的達官貴戚,他也多淡然婉拒,因此而得罪人,還好有王翚這樣相知的朋友來替他解圍,這真是命運對惲壽平的眷顧。
惲壽平(1633—1690)又名格,字正叔,號南田、白云外史等。早年畫山水,后改繪花鳥,遠師宋人徐崇嗣,極大發(fā)展了沒骨花鳥。惲壽平所繪花卉,以寫生為基礎,畫面活色生香,主張“惟能極似,才能與花傳神”;設色點染、渲染并用,營造出明麗淡雅,賞心悅目的氛圍。惲壽平在《南田畫跋》道出沒骨花鳥之精妙:“有處恰是無,無處恰有?!睂笫阑B畫的發(fā)展影響極大。
惲壽平傳世作品頗多,沒骨花鳥筆墨清潤秀雅,淡然天真,開一代新風,創(chuàng)“常州畫派”,追隨仿效者甚多,為清初“一代之冠”;惲壽平書法精妙,世稱“惲體”;長于詩文,為“毗陵六逸之冠”;詩、書、畫被譽為“南田三絕”。 有《南田詩鈔》《甌香館集》《南田畫真本》《南田集》等多部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