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導學
自主預習教材內容,完成下面填空。
1. “人告之以有過,則喜?!薄坝H仁善鄰,國之寶也?!薄暗嗡鳎斢咳鄨??!薄@些古語體現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______________,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________和行為方式,至今仍然散發(fā)著歷久彌新的魅力。
2.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體現了________的思想。我們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要從自身所處的________、________出發(fā),既懷抱夢想,又關注________,在實踐中探求真知。
3.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體現了惠民利民、___________的思想。在今天,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滿足人民實際的________,讓人民過上________的生活。
4.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長的生產生活過程中逐漸凝結為具有________、根本性意義的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要弘揚________、重民本、________、崇正義、尚和合、________等核心思想理念。
5. “仁者愛人,愛人者能生眾”體現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__________,要求我們“親親”“仁民”“愛物”,即愛自己的親人,愛___________的人,愛_____________。
6. 崇正義,要求我們堅持做__________的事,做符合________的事。在面對個人利益選擇時,我們應當將道義置于________,讓我們的言行合乎________。
參考答案:1.思想理念 思維方式 2.實事求是 環(huán)境 條件 現實 3.安民富民 利益需求 安定富足 4.主導性 核心思想理念 講仁愛 守誠信 求大同 5.講仁愛 全社會 天地萬物 6.正確 道義 優(yōu)先位置 道義
自主探究
教材P55:“探究與分享”
◎結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中華民族先賢堅守道義的理解。
◎在現代社會,我們如何堅守道義、弘揚正氣?
思路導引
解答第(1)問,要求我們認真分析孟子的觀點和文天祥的選擇,明確他們認識到了道義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的影響,從而作出了符合道義要求的選擇。道義,簡單來說,指的是道德和正義,是做人行事的約束、規(guī)范和規(guī)矩。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道義不僅是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也是國家和社會治理的重要原則。
第(2)問考查我們堅守道義、弘揚正氣的做法,只要符合題意要求即可。答案如下:堅持做正確的事,做符合道義的事;弘揚社會正氣,崇尚社會正義,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堅守民族大義;在面對個人利益選擇時,我們應當將道義置于優(yōu)先位置,讓我們的言行符合道義。
易錯點撥
1.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理念只影響個人的思維方式。(×)
點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理念可以為我們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啟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2.“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體現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點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體現了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
3.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主導性、根本性意義。(×)
點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長的生產生活過程中逐漸凝結為具有主導性、根本性意義的核心思想理念。
4.重民本是黨和政府的責任,與個人無關。(×)
點撥:黨和政府要承擔重民本的責任,個人也要站穩(wěn)人民立場,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5.守誠信要求我們不能說任何謊言。(×)
點撥:守誠信要求我們做到真實無欺、言行一致,但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并不違背誠信的要求。
素養(yǎng)專練
1. 對右圖漫畫理解正確的有( )
①人類的活動應該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
②黨和政府可以滿足人民的一切利益和需求
③黨和政府努力讓人民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④這些政策體現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仁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現代社會、國家、個人的發(fā)展,必須以“愛人”“成己成人成物”為前提與目的。下列對“仁愛”的理解正確的有( )
①講仁愛要求堅持做正確的事,讓自己的言行符合道義
②“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符合“仁愛”的要求
③關愛親人、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是仁愛的體現
④仁愛體現胸懷天下,牢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古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參考答案:1. D 2. C
拓展延伸
古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出處: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
解讀:這是《大學》最開篇的一句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這三個詞是整部《大學》的“三綱領”,由此可見這句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