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中都流淌著一條母親河,那是從生命深處涌來的河流,承載著我們太多的思念和眷戀。那條河無論闊大或窄小,不管清澈還是渾濁,都連接著生命中最溫暖的去處。就算走得再遠,也走不出母親之河的懷抱。
從遠古時代,人們便逐水而居,世代繁衍,古人今人若流水,不變的只有身畔的河流,送走數(shù)不盡的人歌人哭。無論身處何時何境,無論時光如梭如電,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到那條河的臂彎里,心似舊時,一如岸邊蘆葦叢中不變的月升月落。
母親的河流,我們流淌的血脈是她的一部分。于是在寂寂無眠的夜里,便能傾聽她依依的呼喚。有多久不曾哭過了?中年的我有一天這樣問自己。細細想來,在塵世的風霜中,似乎淚水也被凍結(jié)。有的時候,真的需要一種直入心靈的溫暖,讓生命里那塊無形的堅冰消融,化作滾滾的熱淚,輕撫麻木的臉龐。
流淚的時刻,是一個人最真實最美好的時刻,所有的面具卸落,所有的偽裝剝離,返還生命的本真。淚水不代表軟弱,麻木也不是堅強。欣賞于末路英雄在虎帳中泣下數(shù)行,動情于湘妃竹上斑斑的千年印痕,傷懷于送君南浦折柳而別的淚隨江逝,悲惋于去國離鄉(xiāng)悵然回首淚灑胡塵。那許多落淚的時刻,都會激起沉眠于心底的許多美好情緒,頓覺生活竟是如此多感,又是如此多情。淚水洗過的世界不染纖塵,淚水潤過的心田不起繭殼。所以珍惜著每一次流淚的片段,傷痛也好,悲愴也罷,都能讓心柔嫩如初。
井水已經(jīng)越來越淡出我們的生活,也許有一天會成為一種傳說。而那種最古老的水井,也已只是存在于記憶中的童年。它位于村中間,井臺已磨得發(fā)亮,每日的清晨,家家戶戶的人都來此擔水。那轉(zhuǎn)動的轆轤,搖起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朝陽。
在鄉(xiāng)下,全村人都喝著那老井的水。聽聞老人所言,飲同一口井中的水,便是至親,雖無血緣,卻情深無比。在千里之外若遇同鄉(xiāng),那份情感便會瞬間噴涌。鄉(xiāng)親鄉(xiāng)親,這份親就來自同飲一井水。就如同吃過一個母親的乳汁,有著一種動人心弦的手足之情。盛夏的時候,老井中的水極為冰凜甘澈,喝上一口,暑氣盡消,全身心地清爽通透。每年的伏天,都會有人去井底清除淤泥,下至井底,竟有晶瑩的冰存在。那樣的時候,嚼上一塊冰,實是賽過任何美味。而冰封雪蓋的嚴冬,唯一沒有被封被蓋的,就是那口老井了。白茫茫的大地上,井口如黑黑的洞口,俯視之下,水仍舊清澈靜然。許多年以后,在世事的風霜中穿行,常想起故鄉(xiāng)的老井,于是心中自有暖意,再冰冷的際遇也不能凍結(jié)一顆充滿希望的心。
在遙遠的西部探親時,正值盛夏,此處長年也沒有一場像樣的雨。有時滿天烏云低垂,降下的,只是一陣小雨,甚至連地面都未曾打濕。那里的人們卻極珍惜每場小雨的時刻,這讓經(jīng)歷慣了風雨起落的我很是動容。晴好的日子里,那里的孩子會提一桶水于空地中,把水向天上揚起,然后站在落下的水珠中,歡快地喊著“下雨了”。
是的,有的時候,生命干涸得久了,我們要學會自己制造一場降雨,不期望能漫流成河,那份喜悅卻能使生命豐盈無比。
洪水滔天而來,沖毀了大堤,淹沒了田地村莊。那一年的秋天,百年不遇的洪水侵襲著松花江兩岸。我作為搶險救災隊伍中的一員,乘船去那些沿岸的村莊,搜尋沒來得及撤出的鄉(xiāng)親。這一過程中見慣了凄涼的一幕一幕,深嘆天災之無情。而也感受到了許多危難時刻的大愛真情,讓我的心如洪水般久久不能平靜。
后來,我曾重返村莊。洪水早已退去,面對那些斷壁殘垣,心中涌動著無盡的傷感凄然。而那一張張笑臉卻映暖了心中的悲涼,鄉(xiāng)親們笑道:“只要人還在,一切都會好起來!”
是啊,只要心中的希望一直在,就算命運的洪水再大也不會恐懼絕望,一切美好必會依依重來!
【文本解讀】
與水為鄰,靈動的水裝點著我們的生活,賦予我們生生不息的活力:枕水而居,緩慢的水流聲讓人內(nèi)心安穩(wěn)踏實;記憶深處的老井,一如故鄉(xiāng)的親人,總是帶給我們內(nèi)心的滋養(yǎng);干涸的西部,下過一場雨,日子頓時隆重得如同過節(jié)……原來,水一直在參與我們的生活,借助不同的姿態(tài),向我們傳遞著生命的真諦——哪怕再大的洪水襲來,也不要放棄內(nèi)心的希望。時光流轉(zhuǎn),四季更迭,我們總有遭受打擊傾聲痛哭的時刻、在暴風雨中佇足不前的時刻,但,只要心中有希望,就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降雨”,讓生命變得豐盈而美好。
【文題延伸】帶著希望生長;溫暖的日子;____,讓生活更美好;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