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對浩瀚宇宙的探索征程中,月球宛如一座閃耀的燈塔,指引著我們邁向更遙遠的星際空間。月球不僅是人類首個實現(xiàn)載人登陸的地外天體,更是通往深空的關鍵跳板。
自20世紀中葉至今,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從未停歇。從早期的無人探測器到載人登月任務,從月球軌道器到月球表面的巡視器,人類對月球的認識逐漸深入。
中國探月之路始于2004年,通過“繞、落、回”三步走戰(zhàn)略,實現(xiàn)了從無到有、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嫦娥一號、二號探測器成功實現(xiàn)繞月飛行,嫦娥三號、四號探測器分別實現(xiàn)了月球正面和背面的軟著陸,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完成月球采樣返回任務,這標志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zhàn)略完美收官。
嫦娥六號任務更是中國探月工程的重要延續(xù)。它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qū),并在月球背面采集了1935.3克珍貴樣品。這些樣品不僅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月球地質活動和演化過程的關鍵數(shù)據(jù),還為驗證月球巖漿洋模型提供了新的證據(jù)。
未來,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探測器將在月球南極區(qū)域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這是中國乃至全人類探索宇宙的又一重要里程碑?,F(xiàn)在,人類基于已有的科學成果,正積極開展切實可行的目標化設計,邁向探索新高度。
面對月球表面無處不在的致命輻射,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我們腦海中浮現(xiàn):何不鉆入月球的地下世界,尋找一個安全的避風港?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月球上存在著巨大的熔巖管道,是火山活動在月球形成的空心管狀洞穴,它們深藏在月球表面之下,長度可達到數(shù)百公里,直徑與地鐵隧道相當。未來,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天然的管道建起地下城市,擁有溫度恒定在20攝氏度的居住艙、無土栽培的糧食和蔬菜,甚至是環(huán)形跑道和健身房。這樣的地下城市不僅能為我們提供抵御月球表面極端環(huán)境的避難所,還能成為科研和資源開發(fā)的基地。
能源從哪里來,難道要耗費巨額成本從地球運輸?shù)皆虑颍坎?,我們就地取材。月球土壤中蘊藏著一種神奇物質叫“氦-3”,它是由太陽風帶來的稀有氣體。目前,地球上僅有500千克左右的氦-3,而月球儲量約110萬噸。氦-3的特性異常卓越,清潔無污染,核聚變過程中幾乎不產生任何輻射廢料,而且能提供巨大能量(詳見《知識就是力量》2024年10月刊)。
水是人類生命之源,月球上有水嗎?答案是肯定的。月球上的水以氣態(tài)和固態(tài)存在,而月球南北極的永久陰影區(qū)溫度極低,水冰因此得以長期保存。據(jù)估計,月球極地水冰儲量可能超過6億噸,足以支持數(shù)千人的長期駐留。未來,我們可以遠程遙控人形機器人挖掘月壤,然后利用設備加熱水冰,使其蒸發(fā)并冷凝收集(詳見本期“特別策劃”)。
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本期《知識就是力量》就將帶領大家,手攬九天星河,展望未來月宮。雖然宇宙浩瀚無垠,但中國人的探索精神和勇氣同樣無邊無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