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文學(xué)地理學(xué)角度對《夢窗詞》進行探析。通過探討吳文英的出生地、經(jīng)行地的人文地理,分析它們對《夢窗詞》的影響,《夢窗詞》中除夢意象外,橋意象占比也較高。研究橋意象在《夢窗詞》中的情況,并深入分析橋意象所蘊含的情感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夢窗詞》;文學(xué)地理學(xué);夢窗;意象;橋;吳文英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13-004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13.013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夢窗終身布衣,《宋史》未為其立傳,生平朦朧迷離。存詞三百四十余首。清人周濟將其與辛棄疾、周邦彥、王沂孫并列為兩宋詞壇四大家之一。《夢窗詞》多有十載西湖、十年吳苑的描述和回憶,所以吳夢窗有客杭、客蘇的經(jīng)歷。本文主體部分詩詞及夢窗生平參考孫虹、譚學(xué)純校箋的《夢窗詞集校箋》。①嘉定十三年(1220年)或稍后,夢窗入袁韶幕中,開始了近十年的杭京游冶及游幕生涯。紹定四年(1231年),入蘇州倉幕,至淳,期間交游廣泛,創(chuàng)作了大量交游詞、宴飲詞等。淳祐四年(1244年),離開蘇州入史宅之幕中。淳祐九年(1249年),再度客居蘇州。開慶元年(1259年)夢窗入賈似道幕中,居鄂州(今湖北武昌)。寶祐年間(1232—1258年)入嗣榮王幕中。夢窗晚年再以韋布之身曳居宗親侯王之門。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后,夢窗再次歸客蘇州。
一、《夢窗詞》中的地理空間及要素
細觀其詞作,有著頗為豐富且值得探究的地理印記?!秹舸霸~》中有相當(dāng)一部分蘊含明顯的地理信息與獨特的空間特征,從創(chuàng)作地點來看,主要聚焦在蘇州、杭州、越州等地,這些地方或是其生活停留之所,或是任職之地,抑或是游歷之處,他在蘇州、杭州、越州等地停留時間相對較長,生活經(jīng)歷更為豐富,情感體驗也更為深刻,所以相關(guān)作品數(shù)量就多于其他地方。
再從地理要素角度分析,《夢窗詞》詞作中既能看到青山、梅花、煙柳等自然之景,又不乏亭臺、長橋、古寺等人造景觀。整體而言,在《夢窗詞》中常常能品讀出江南水鄉(xiāng)的溫婉柔美以及那種如夢如幻、含蓄蘊藉的意境,彰顯出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其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產(chǎn)生的深刻且直接的影響,讓他的詞作帶有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本文著重從地理意象入手總結(jié)分類《夢窗詞》中的“橋”意象?!秹舸霸~》中的地理意象有著獨特且典型的代表意義,是能夠承載詞人復(fù)雜情思的別具韻味的文學(xué)意象,對作者情感的表達起到了烘托渲染、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橋意象在《夢窗詞》出現(xiàn)的情況
“橋能滿足人們到達彼岸的心理希望,同時也是使人印象深刻的標志性建筑,并且常常成為審美的對象和文化遺產(chǎn)?!雹跇蛄涸谥腥A歷史的縱向發(fā)展中逐漸沉淀出特有的橋梁文化:涉水渡橋的交通功能;涉險設(shè)橋的攻防功能;涉難思橋的寄情功能。③橋梁最初出現(xiàn)在先秦時期文學(xué)作品中,見于《詩經(jīng)·大明》:“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雹軌舸爸械臉蛴兄鄻拥某尸F(xiàn)形式,諸如“灞橋”“河橋”等。橋意象為斷橋總計出現(xiàn)8次、河橋總計出現(xiàn)6次、灞橋總計出現(xiàn)5次、藍橋總計出現(xiàn)5次、溪橋總計出現(xiàn)4次、長橋總計出現(xiàn)3次。橋不僅可以作為人們溝通交流的紐帶,也可以作為人們情感抒發(fā)的紐帶。以下《夢窗詞》中具有代表性的“橋”意象出現(xiàn)的情況。
河橋風(fēng)暖。(《瑞鶴仙》)
河橋送遠。(《水龍吟·用見山韻餞別》)
柳暝河橋。(《應(yīng)天長·吳門元夕》)
佇久河橋欲去。(《三姝媚·過都城舊居有感》)
柳暝河橋。(《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
立河橋。(《夜游宮·人去西樓雁杳》)
盈灞橋岸。(《塞垣春·丙午歲旦》)
悵駐馬灞橋。(《絳都春·為李筼房量珠賀》)
三月灞陵橋。(《生查子·稽山對雪有感》)
數(shù)家燈火灞橋東。(《浣溪沙·仲冬望后,出迓履翁,舟中即興》)
斷橋相識。(《大酺·荷塘小隱》)
斷橋西堍。(《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游》)
斷橋南岸。(《夢芙蓉·趙昌芙蓉圖,梅津所藏》)
長記斷橋外。(《惜秋華·木芙蓉》)
斷橋直去是孤山。(《燭影搖紅·毛荷塘生日,留京不歸,賦以寄意》)
斷長橋、無限暮云。(《戀繡衾·頻摩書眼怯細文》)
西湖斷橋路。(《憶舊游·別黃澹翁》)
走馬斷橋。(《采桑子慢》)
煙鎖藍橋花徑。(《齊天樂·白酒自酌有感》)
望極藍橋。(《法曲獻仙音·放琴客,和宏庵韻》)
夢入藍橋。(《荔枝香近·七夕》)
藍橋去、還覓瓊漿一飲。(《洞仙歌·方庵春日花勝宴客,為得雛慶?;ㄎ藤x詞,俾屬韻末》)
莫道藍橋路遠。(《風(fēng)入松·春風(fēng)吳柳幾番黃》)
移酒小垂虹。(《風(fēng)入松·麓翁園堂宴客》)
溪橋人去幾黃昏。(《一剪梅·賦處靜以梅花枝見贈》)
瘦倚溪橋梅夜寒。(《一剪梅·贈友人》)
綠陰青子老溪橋。(《西江月·賦瑤圃青梅枝上晚花》)
旋移輕鹢,淺傍垂虹。(《聲聲慢·餞魏繡使泊吳江,為友人賦》)
催賜帶,過垂虹。(《江神子·送桂花吳憲,時已有檢詳之命,未赴闕》)
冰澌細響長橋。(《瑤華·分韻得作字,戲虞宜興》)
曾系長橋過艇。(《十二郎·垂虹橋上有垂虹亭,屬吳江》)
正試霜夜冷,楓落長橋。(《惜黃花慢》)
三、《夢窗詞》橋意象的情感抒發(fā)
意象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立象以盡意”,此后,經(jīng)過歷代文人墨客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意象逐漸成為中國古典美學(xué)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秹舸霸~》中的地理意象有著獨特且典型的代表意義,是承載著詞人復(fù)雜情思的文學(xué)意象,對作者情感的表達起到了烘托渲染、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此選取《夢窗詞》中出現(xiàn)數(shù)量較多的“橋”意象這一要素進行分析。
(一)相思之橋
橋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象征,貫通了物理空間與精神世界。自古以來,橋不僅是溝通兩岸、跨越障礙的工程構(gòu)造,更是文化與情感的深刻隱喻。它承載了連接與分離、跨越與過渡的多重意義,常被賦予人際關(guān)系、生命歷程及社會變遷等象征性意涵。在文學(xué)、藝術(shù)與哲學(xué)中,橋意象頻繁出現(xiàn),成為表達內(nèi)心世界、情感轉(zhuǎn)換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符號。這一多維意象的研究,不僅揭示了橋在人類認知中的普遍意義,也反映了人類對連接與超越的深層渴望。
在《夢窗詞》中,橋的周邊往往伴有煙柳、繁花等景致,構(gòu)成一幅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xiāng)美景。夢窗一生漂泊,所以對自然的感悟更加敏感。如《瑞鶴仙》:“晴絲牽緒亂。對滄江斜日,花飛人遠。垂楊暗吳苑。正旗亭煙冷,河橋風(fēng)暖。蘭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又爭知、吟骨縈消,漸把舊衫重剪?!币浴熬w”字開頭,煙冷點明正值寒食節(jié)。河橋是姑蘇的河橋,已是春風(fēng)暖人的季節(jié)??此凭渚鋵懨谰皩崉t因春色佳酒觸動離情別緒,追念當(dāng)日與佳人結(jié)伴同游,被相思折磨。《塞垣春·丙午歲旦》:“迎路柳絲裙,看爭拜東風(fēng),盈灞橋岸。髻落寶釵寒,恨花勝遲燕。漸街簾影轉(zhuǎn)?!贝嗽~寫于元旦,外面一片熱鬧景象,寫淑女如云,爭拜東風(fēng)的歡快,與詞人所憶之人已離去形成對比,映襯出夢窗的相思之情。
詞人倚橋生發(fā)的情感與思緒就不止于閑愁與愛情,更蒙上了一層命運之悲與今昔之嘆,夢窗在《夜游宮》中寫道:“人去西樓雁杳。敘別夢、揚州一覺。云澹星疏楚山曉。聽啼烏,立河橋,話未了。雨外蛩聲早。細織就、霜絲多少。說與蕭娘未知道。向長安,對秋燈,幾人老。”這首詞開頭借夢境憶往事,“聽啼烏,立河橋,話未了”,詞人借夢中與情人離別的景色,使詞人倚立河橋而生的情感承載著濃烈的相思的愁苦境地?!耳L啼序·春晚感懷》:“幽蘭旋老,杜若還生,水鄉(xiāng)尚寄旅。別后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fēng)雨。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dāng)時、短楫桃根渡。青樓彷佛,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澹塵土?!贝颂帯傲鶚颉币嘀肝骱锖鶚?。行于水上,重臨故橋,早已物是人非,抒發(fā)詞人對伊人的無限哀悼。
(二)憶昔傷今之橋
橋所在之處多是熱鬧繁華之所,或是游人如織的景區(qū),或是達官貴人往來的要道,然而詞人置身其中,卻常因羈旅漂泊、思念故人等情愫,使得這原本美好的畫橋成了觸發(fā)傷感的媒介。它所構(gòu)建的空間看似繁華熱鬧,實則詞人內(nèi)心孤獨落寞,“橋”承載的往昔歡樂時光與當(dāng)下的孤寂形成鮮明反差,進而被賦予了濃厚的感傷情調(diào),成為詞人抒發(fā)對過往美好追憶以及感慨當(dāng)下漂泊無依的重要地理空間依托。
“斷橋”在《夢窗詞》中也屢屢現(xiàn)身,斷橋的意象自帶一種殘缺、斷裂之感。從現(xiàn)實層面看,它或是因年久失修,或是歷經(jīng)風(fēng)雨侵蝕而有所破損,在外觀上呈現(xiàn)出一種不完整的狀態(tài)。在情感寓意上,它象征著阻隔與斷裂。夢窗在《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游》中寫道:“流水曲塵,艷陽酷酒,畫舸游情如霧。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斷橋西堍。垂楊漫舞??偛唤?、將春系住。燕歸來,問?繩纖手,如今何許?!边@里的斷橋是詞人內(nèi)心與所念之事、所懷之人之間無法順暢銜接的具象體現(xiàn)。又如《燭影搖紅·黃鐘商毛荷塘生日,留京不歸,賦以寄意》有句“西子西湖,賦情合載鴟夷棹。斷橋直去是孤山,應(yīng)為梅花到”,既寫出了西湖的美景與情韻,又通過“斷橋直去是孤山”點明了斷橋與孤山的地理方位關(guān)系,“應(yīng)為梅花到”則將斷橋、孤山與梅花這一意象相連,營造出一種雅致、清幽的意境,也暗示了對友人的思念與牽掛,期望友人能如梅花般高潔地歸來。詞人站在斷橋邊,望著遠方,那本應(yīng)連貫的道路、情感等皆被這斷橋截斷,往昔的美好仿佛在橋的那一端遙不可及,當(dāng)下只能對著斷橋空自惆悵,所以斷橋在詞作中常常承載著詞人深深的遺憾、無奈以及難以言說的愁緒,成為寄托其哀傷情感的獨特空間意象。
還有“虹橋“,在夢窗眼中,這虹橋見證的繁華有時卻如過眼云煙,當(dāng)繁華落幕,詞人回憶起虹橋邊的往昔歲月,便會生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如《十二郎·垂虹橋上有垂虹亭,屬吳江》有句“素天際水,浪拍碎、凍云不凝。記曉葉題霜,秋燈吟雨,曾系長橋過艇”,詞中開篇描繪了虹橋四周天水相連、凍云翻飛、濁浪拍岸的冬日景色。“曾系長橋過艇”一句回憶起曾經(jīng)在此停船的經(jīng)歷。虹橋所構(gòu)建的空間從熱鬧到冷清的變化,恰是詞人內(nèi)心對世事無常、人生變幻的深刻體會,虹橋也就成了詞人感慨時光流逝、繁華不再的重要載體,為其抒發(fā)傷今懷古等復(fù)雜情感提供了有力的空間線索?!皹颉币庀鬄椤秹舸霸~》營造出獨特的意境,細膩且深刻地傳達出詞人復(fù)雜而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
四、結(jié)語
橋處于交通要道之上,是人們分別的地方,人們折柳相送。橋所構(gòu)建的空間是一個充滿傷感與不舍的暫別之地,詞人站在橋上,望著即將遠行之人的背影,或是回憶起曾經(jīng)在此與親友分別的場景,內(nèi)心更是充滿惆悵與牽掛。而且橋間隔一段路程就會出現(xiàn),它見證了人們在旅途上一次次的聚散離合,也象征著人生就是這樣一段段有著分別又期待重逢的漫長旅程,成為詞人感慨人生漂泊、聚散無常的重要情感寄托空間。夢窗善于在詞作中構(gòu)建起多樣化的空間,其間涵蓋了山川湖泊、小橋流水、庭院軒榭等諸多元素。這些元素并非僅僅是對現(xiàn)實地理空間的簡單呈現(xiàn),而是在夢窗獨特的主體觀照之下,被賦予了豐富且多元的情感內(nèi)涵。夢窗一生游歷多地,常常處于漂泊不定的狀態(tài),他目睹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寞、變遷與永恒,那些所經(jīng)之處的山水景物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成為他詞作中空間構(gòu)建的素材源泉。從文學(xué)地理學(xué)的視角去探析《夢窗詞》,讓人們體會到詞中所蘊含的情感,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夢窗本人及其詞作的獨特藝術(shù)價值與深厚文化內(nèi)涵,仿佛能順著他所構(gòu)建的一個個飽含情感的空間,走進他那波瀾起伏又滿是詩意的內(nèi)心世界,去探尋那些隱藏在優(yōu)美詞句背后的故事與情思。
注釋:
①(宋)吳文英撰,孫虹、譚學(xué)純校箋:《夢窗詞集校箋》,中華書局2014年版。
②伊藤學(xué):《橋梁造型》,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版,第78頁。
③唐寰澄:《橋梁美的哲學(xué)》,人民鐵道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頁。
④(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子山集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11頁。
參考文獻:
[1](宋)吳文英撰,孫虹,譚學(xué)純校箋.夢窗詞集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4.
[2]錢鴻瑛.夢窗詞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吳夢窗系年[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
[4]夏承燾.吳夢窗詞箋釋序[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
[5]孟元老等.東京夢華錄[M].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7.
[6]杜范.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清獻集[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2005:5.
[7]伊藤學(xué).橋梁造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78.
[8]唐寰澄.橋梁美的哲學(xué)[M].北京:人民鐵道出版社,2000:56.
[9]陶文鵬,阮愛東.論夢窗詞氣味描寫的藝術(shù)[J].文學(xué)評論,2006,(05).
作者簡介:
湯淼,女,土家族,湖北宣恩人,湖北民族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詞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