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一千多年
牛河梁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5800年至5000年。在東西約1萬米、南北約5000米連綿起伏的山崗上,有規(guī)律地分布著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等遺址,并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珍貴玉器。這些考古資料證明,早在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晚期,社會形態(tài)就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文明古國階段。它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證,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
入選全國首批重要大遺址清單
目前,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對外開放區(qū)域有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第一地點(女神廟)保護展示館、第二地點(祭壇、積石冢)保護展示館及牛河梁紅山文化展示中心,是讓公眾共享考古科研成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研學游、文化游的極佳目的地。2023年12月,國家文物局發(fā)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牛河梁遺址被確定為中華文明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典型代表遺址。2024年年底,入選全國首批重要大遺址清單。
牛河梁遺址博物館
牛河梁遺址博物館集中展示牛河梁遺址考古發(fā)掘的成果。博物館設有序廳、紅山古國、文明發(fā)端、人文始祖、祈福圣壇、古國王陵、玉禮開端、臨時展廳八個部分,介紹了紅山文化的起源、分布狀況、類型特點、發(fā)展進程,以及牛河梁遺址“廟、壇、?!钡戎饕z跡和玉禮器的價值與意義,生動地再現(xiàn)了紅山先民時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筑形態(tài)、生產(chǎn)生活方式、喪葬習俗、宗教祭祀活動等諸多方面的場景,是了解紅山文化和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
第一地點(女神廟)保護展示館
牛河梁遺址第一地點(女神廟)保護展示館內(nèi)設有“古國神廟”主題展覽,系統(tǒng)地介紹了女神廟的考古價值和重要意義;設有“文明溯源之路——牛河梁考古40年”展覽,集中展示牛河梁遺址40年考古研究工作歷程和重要學術成果。
女神廟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83年,主體部分為七室相連的布局。廟為半地穴式土木結構,現(xiàn)保存的地下部分深近1米,堆滿遺物,其中除多種塌落的墻面、屋頂?shù)冉ㄖ埣?,主要有人物塑像、動物塑像和陶祭器?/p>
第二地點(祭壇、積石冢)保護展示館
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祭壇、積石冢)保護展示館內(nèi)分為“古國王陵”主題展覽和“漫說考古”輔助展覽兩部分,介紹了牛河梁壇、冢遺址的考古價值和重要意義。
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是牛河梁目前發(fā)現(xiàn)范圍最大的積石冢群。計有編號的單元六個,單元一、二、四、五、六為積石冢,單元三為圓形祭壇。二號冢與三號祭壇位于遺址的中心。二號冢有中心大墓,墓口砌有方形冢臺,墓壁起三層臺階,是牛河梁遺址已發(fā)現(xiàn)墓葬當中規(guī)格最高的墓葬。
玉豬龍主題廣場
玉豬龍主題廣場位于牛河梁遺址博物館綜合館南側,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廣場以玉豬龍雕塑為主題打造,雕塑高5.5米,含底座高8.1米,寓意著牛河梁遺址于1981年發(fā)現(xiàn)。雕塑周邊采用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器玉豬龍、玉鳳、勾云形玉佩為造型,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
廣場正前方立有“牛河梁遺址博物館”標志碑,重50噸,為一整塊花崗巖,采自北京房山區(qū)。館名由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張忠培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