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樹洞
我總是在準備寫作業(yè)時,想玩一會兒手機或者看一會兒電視,我想改正,但改正不了。請您幫幫我!
——四年級劉子豪
幫幫俠來支招
親愛的子豪:
你好!生活中處處有誘惑,與其說擺脫,我更想和你一起認識、面對它。因為一旦我們掌握應對誘惑的方法,無論未來遇到多少類似的挑戰(zhàn),我們都能堅守本心,不為所動。
首先,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誘惑的根源,這與大腦的獎勵機制有關。手機里的游戲、電視上的動畫片,這些都能讓我們的大腦分泌多巴胺——一種讓人感到快樂的物質。然而,這種快樂十分短暫,一觸即破。比如當你游戲通關的那一刻,可能會感到特別興奮,但游戲結束后,心里是不是又覺得空虛呢?同時,大腦的獎勵機制是不可持續(xù)的,并且依賴外界的刺激形成,刺激一旦離開,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就會減少或消失,快樂也就隨之消失。這種機制不但不能給予我們幫助,反而在我們需要學習時,讓我們產生依賴,甚至上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誘惑”,你明白了嗎?
認識誘惑的根源后,我想,你一定不愿意讓大腦的獎勵機制控制住你吧?那么,具體我們該怎么做呢?
1.用好的學習習慣打敗被“誘惑”的習慣
如果以前經常在寫作業(yè)前玩手機或看電視,那么你的身體可能已被這些“誘惑”所控制。這時,你需要在寫作業(yè)前,用新習慣來替代舊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制定計劃:準備一個小本子,把每天要完成的作業(yè)按科目和難易程度列出來。比如,先寫語文的生字抄寫,后做數(shù)學的應用題。給每項作業(yè)預估一個完成時間,比如語文20分鐘。在計劃里,還要給自己設定休息時間,完成作業(yè)后可休息5分鐘,但休息時間不能接觸手機和電視,可以去窗邊眺望遠方、伸伸懶腰。
設置隔離:寫作業(yè)前,把手機交給大人保管,或放在另一個房間。電視可用布蓋上,眼不見心不煩。
自我獎勵:當順利完成作業(yè)并沒有被手機和電視吸引,可以給自己一個獎勵。但要注意,獎勵不能與手機和電視有關,不然起不到擺脫誘惑的作用。
2.善用身邊的資源
和小伙伴形成契約:找?guī)讉€好朋友一起約定:寫作業(yè)時不玩手機、不看電視。如果誰做到了,就可以得到大家的表揚,誰沒忍住,其他小伙伴便要提醒他。
尋求家長支持:告訴父母,自己想要擺脫手機、電視的誘惑,讓他們幫忙監(jiān)督。
3.培養(yǎng)替代興趣
閱讀有趣書籍:挑選一些有趣的故事書,像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當你寫完作業(yè)休息時,書籍會帶你進入奇妙的故事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閱讀比使用電子產品更有意思,還能學到很多知識。
動手做手工:準備彩紙、膠水,利用休息時間做一些小手工,不僅鍛煉動手能力,還能減少自己對電子產品的渴望。
子豪,方法都已經告訴你了,只要你一一去實踐,就一定可以成功。當你做到后,你一定會很有成就感,對嗎?
你的好朋友:曾曉紅
心理學堂
糖果效應:做個有自制力的小勇士
“糖果效應”又叫“延遲滿足效應”“棉花糖效應”,是由心理學家薩勒提出,指的是通過培養(yǎng)延遲滿足的能力,我們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追求更有意義和價值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能忍住不吃眼前的小糖果,未來就可能收獲到更大的甜頭。小朋友們,在追夢路上,誘惑雖多,但只要我們學會做自己的主人,成為有自制力的小勇士,最終就一定能品嘗到成功的甜蜜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