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共和國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也是我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
除了以國之名給予的最為珍貴的榮譽外,他還受到國家、社會各界給予的獎金合計2000萬人民幣。對這筆巨款,黃院士怎么花呢?他完全可以像一些明星、“大腕”那樣,購買名車豪宅,享受生活;也可以把這筆錢存入銀行,每年拿不菲的利息,安享晚年。但黃旭華沒有這樣做,而是向中國船舶七一九所捐贈1100萬元。遵照黃旭華本人意愿,七一九所拿這筆錢設立了科技創(chuàng)新獎勵基金。還剩的900萬元,按理說可以自己用來養(yǎng)老,再留點給兒女家用。他還是沒有這樣做,而是在幾年時間內,陸陸續(xù)續(xù)把這部分獎金幾乎全部捐給了國家和受災地區(qū)。
回想當年,為盡快造出中國的核潛艇,黃旭華帶領第一代潛艇人,隱姓埋名,在沿海一個小島上秘密工作30年。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靠著一把算盤,腦想心算筆寫,硬是闖過一道又一道難關,攻破一道又一道難題,終于在1970年12月,讓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試航,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1988年初,核潛艇在南海進行深潛試驗,年過花甲的黃老堅持親自參加深潛。他說:“深潛不是冒險,我對它有必勝信心;更重要的是,萬一哪個環(huán)節(jié)有疏漏,我在下面能及時協(xié)助艇長判斷處置?!?/p>
1986年,黃旭華回到闊別30年之久的家鄉(xiāng),看見滿頭銀發(fā)的母親,禁不住失聲痛哭。他得知父親早已去世,自己未能回家看上一眼,感到非常難過。黃老深深體會到自己對父母虧欠很多,對孩子照顧幫助很少。有些親朋好友得知他隱姓埋名,在外打拼30年,為國立功受獎,榮獲獎金2000萬而不顧家用,不留給孩子,卻毫無保留地捐了出去的做法不太理解。
然而,黃旭華的人生抉擇和人生態(tài)度與眾不同。30年不回家鄉(xiāng),是為了保護黨和國家核心機密;捐出國家的巨額獎金,是為了幫助更多新一代年輕人投身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yè)。他看重的不是金錢,更不是名譽地位,而是國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我們一定要牢記黃旭華常說的一句話:“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的孝,對兒女的愛?!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