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案例是,夜經濟。
2024年11月,中國旅游研究院發(fā)布了《2024中國夜間經濟發(fā)展報告》,其中提到,國內夜間旅游需求正在持續(xù)上漲,2024年國內夜間旅游總花費將達到1.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7%。
即使你不從事與夜經濟相關的行業(yè),也可以把夜經濟的發(fā)展狀況當成一個指針,它能讓你看到一座城市的經商土壤。
長沙是國內夜經濟最發(fā)達的城市之一。對長沙來說,夜經濟的第一層地基,就是長沙這座城市本身。
首先,長沙是省會城市里少有的房價洼地。2024年6月全市的新建住宅均價還不到1萬元。長沙的教育資源分布均勻,全市各區(qū)域學校的數量和質量都比較均衡,家長也就不用砸錢拼學區(qū)。一個家庭最大的兩座山被搬走了,長沙人自然更愿意消費。
其次,長沙市政府打造夜經濟的意愿很強。比如,長沙的四方坪夜市是2021年火起來的。但在真正火爆之前,這個地方的夜宵排檔已經存在多年,時常出現擾民問題。
怎么辦?是驅趕商販還是統一管理?長沙市政府算了一筆賬。一來,一個攤位可能支撐了一家人的生計,單純地驅趕不可行;二來,即使趕走商販,他們也會分散到別的地方擺攤,到時攤位散落在各個街區(qū),管理難度更大;三來,這一帶已經有了不錯的人流量,商業(yè)基礎比較成熟,取締就太可惜了。
政府決定,以四方坪現有的攤位作為基礎,政府牽頭組織物業(yè)公司和第三方運營商,把這個地方打造成一個規(guī)范化的夜市。
你看,一座夜市,并不是東拼西湊的,而是在一套秩序里生長出來的。一座適合發(fā)展夜經濟的城市,或許也蘊藏著很多其他的機會。
第二個案例是,面包店。
為什么開面包店是個新機會?因為面包行業(yè)在2025年,將迎來大變天。這個變化來自新國標的正式實施。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guī)定,自2025年2月8日起,國內新生產的面包,將全面禁用脫氫乙酸鈉。
脫氫乙酸鈉是面包最依賴的防腐劑,對于細菌、霉菌和酵母菌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在我國,1998年被列入食品添加劑名單。我們之所以能在超市里買到保質期很長的面包,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它的存在。
現在,國內的人均面包消費量快速增加。雖然面包里的脫氫乙酸鈉含量不高,但人吃的面包數量增多,出于長遠的安全考慮,脫氫乙酸鈉將全面退出面包行業(yè)。
那么,這意味著什么呢?根據世界面包大賽冠軍朋福東老師的觀察,這項規(guī)定正式實施后,面包行業(yè)可能會走向兩個方向:一是會出現追求無塵空間、研究保鮮新技術的大品牌;二是線下的現烤面包店,會迎來一輪新的增長。
換句話說,面包行業(yè)也許會迎來一個二分天下的新局面:一邊是研究新保鮮技術的行業(yè)巨頭,另一邊是做社區(qū)生意的現烤面包店。
一個看起來很傳統的行業(yè),依然可能被意想不到的新變量攪動,而新機會往往就蘊藏其中。
第三個案例是,下沉市場的婚介所。
你可能會說,結婚人數下降,縣城的婚介所能有機會嗎?
你別說,還真有機會。2024年,我們調研了湖南省耒陽市的一家婚介所。耒陽是個縣級市,人口不算多,但是婚介所并不缺客戶。雖然本地的年輕人數量有限,但耒陽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從這里坐高鐵去廣州和深圳都只需要一個多小時。因此縣城里的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過節(jié)才回來,根本沒時間在本地找對象。
怎么辦?很明顯,他們需要相親。
這家婚介所會為來相親的年輕人拍攝一些經過設計的短視頻,發(fā)布在社交平臺上。這就相當于為每個人制作了一張電子傳單。即使年輕人不在當地,也能直觀地在網上看到相親對象的基本信息。
這家婚介所是一套組合業(yè)態(tài)。比如,它有自己的露天酒吧。露天酒吧成本比較低,而且很適合在夏天用來約會。同時,這家婚介所有一個專門做當地美食探店的社交賬號,冬天天冷了,他們會推薦顧客去他們探過的餐廳。
這些設計給了我們一個提示,就是近處機會的重要性。近處的市場未必很廣闊,但因為離用戶足夠近,信任的濃度更高,對需求的理解也更深,就更有可能集中力量去打透一個點。
第四個案例是,湖南長沙的一個老茶館。
這個茶館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的客戶群非常豐富,生意沒有淡季。光顧茶館的有鄰里街坊,有當地的年輕人,還有外地的游客。
其實很少有“網紅”店能同時吸引老年人和年輕人。這個茶館是怎么做到老少咸宜的?首先,茶館開在步行街附近的老社區(qū),可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因為老年人起床早,這就確保了早間時段的客流量。一旦附近的老居民聚集起來,茶館就有了人氣,這在年輕人看來,就是現成的煙火氣。
換句話說,第一層的客流,是第二層客流眼中的風景。旅游業(yè)一直有個說法——最美的風景是人。長沙人本來就談吐幽默,聽當地的老人聊天,也是非常有趣的體驗。
有了當地的老居民,有了外來的年輕游客,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做第三層設計。這就是網絡直播。
熱鬧的“網紅”茶樓,就是現成的直播背景。茶館里有主播全天候直播,再配合投流之類的手段,線上的流量就能跑起來了。流量跑起來,來的人多了,總營收就高,茶館就可以進一步控制好基礎品的價格,并且通過這些基礎品,吸引更多的附近居民。
這么一來,一個增長的循環(huán)不就跑起來了嗎?
第五個案例是,義烏零售。
你可能聽說過很多關于義烏的傳聞。有人說能從義烏的球星卡訂單推測出誰是世界杯冠軍,也有人說義烏是全世界最野的商學院。
實際上,今天的義烏已經不僅僅是零售集散地,更是零成本創(chuàng)業(yè)的試驗田。注意,是零成本。
比如,義烏現在有個衍生職業(yè),叫“走播”,也就是在各個攤位走動賣貨的主播。這個模式最早是在廣州出現的。目前在義烏,“走播”里有九成是女生,男生只占一成。他們拿著三腳架,穿梭在各個店鋪之間。每到一個店鋪,店主就會拿出一把椅子請他們坐下,然后原地開售。
注意,“走播”跟攤主之間不存在雇傭關系。你可以把“走播”當成是攤主的第一層零售商。
比如,你是攤主,我是主播。我在你的攤位前直播賣發(fā)卡,一共賣出去3000個。這就相當于我在你這里用批發(fā)價拿走了3000個發(fā)卡,然后用零售價在直播間賣出去。這中間的差價就是我賺的利潤。這是不是相當于零成本創(chuàng)業(yè)?
再比如,義烏有一群“義烏二代”,也就是從小在義烏商貿城長大的人。他們對義烏的情況特別熟悉,哪個行業(yè)什么東西暢銷,在哪兒能買到,他們全都知道。而這些“義烏二代”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就當起了商貿城的導游。一個導游一天的收費是350元,假如你只需要逛半天,就按半天收費。除了帶人買貨,這些導游還會推薦本地比較好的餐廳。
怎么樣?聽起來是不是有股濃濃的江湖味?就像武俠小說里的“包打聽”和“百曉生”一樣。
但我們要說的重點并不是這些案例本身,而是這些案例累加在一起,展現出來的一個清晰的趨勢——機會從哪里來?答案是,從具體行動中來。只要你的行動足夠深入、足夠具體,各個行業(yè)里總有意想不到的新機會。
(夏 過摘自“得到”App,王 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