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評時”為“平時”
考核檢查是衡量工作成效和檢驗干部能力的有效手段,充分發(fā)揮考核指揮棒、風向標作用,要堅持既看“評時”更要看“平時”,努力營造“考點”在年終、“考題”在全年的濃厚干事氛圍??茖W定“標”。堅持共性和個性、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原則,綜合考慮民主評議、群眾評價等因素,既橫向比差距,又縱向看進步。定期曬“榜”。實行考核積分制管理,將工作任務具體到人、細化到分,干多大成績記多少分,定期開展“季度之星”“最美工作者”評比活動,變年終算總賬為平時算細賬。
(孝感孝南 鄧趙)
注重實績導向
要了解基層實情。通過實地調研,充分了解基層的日常事務,召開座談會傾聽基層干部的心聲,明確下步整改辦法??茖W設置考核指標,采用“四不兩直”方式開展督查考核,注重實績導向,避免過度留痕,切實減輕基層迎檢迎考負擔。要完善問責機制。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對在改革創(chuàng)新、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出現的失誤錯誤,要客觀公正地進行分析,該容錯的要大膽容錯。要創(chuàng)新治理工具。推進政務信息系統(tǒng)整合共享,全面清理規(guī)范各類報表,取消重復填報,提高效率。" " " " " " " " " " " "(鐘祥 魏文毓)
加大深入基層調研的力度
基層,作為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過多的考核指標如同蜘蛛網,將基層工作人員緊緊束縛,這就導致基層可能為了達到某個指標,而搞突擊活動、做樣子,表面搞得風風火火,實則就是形式主義,起不到一點實際的效果,最終既浪費了資源,也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要加大深入基層調研的力度,減少不必要的考核、檢查。數據再漂亮,指標再突出,人民群眾的問題沒有解決,就是做虛功、搞花架子。 (黃石 藍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