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慶祝中意兩國建交55周年,由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文化處、中國國家畫院、意大利羅馬市文化局、帕拉博覽會特別機構(Azienda Speciale Palaexpo)、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MACRO)、中歐藝術基金會(China EU Art Foundation)合作舉辦,中國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生機盎然的世界——中國國家畫院作品國際交流展”(意大利展)于當?shù)貢r間3月14日晚在意大利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
受羅馬市市長羅伯特·古阿提埃里(Roberto Gualtieri)的邀請,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文化處參贊張凌霄,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所長陳明、交流合作部主任張楠,意大利帕拉博覽會特別機構負責人法比奧·麥羅西(Fabio Merosi)、董事會成員瑪努艾拉·維歐奈里(Manuela Veronelli),中歐藝術基金會主席王圣文、副主席保羅·勞迪薩,以及意大利藝術界、學術界知名人士共300余人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瑪努艾拉·維歐奈里主持,張凌霄、張楠、保羅·勞迪薩在開幕式上致辭。
維歐奈里首先向合作各方表示衷心感謝。她說,中國國家畫院是中國繪畫研究與發(fā)展的重要機構,致力于在歷史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間尋求平衡,鼓勵藝術家在堅守中國傳統(tǒng)美學原則的同時,不斷探索更加豐富多元的藝術語言。此次展出的55件藝術作品,不僅僅是對中國當代繪畫的致敬,更是中意兩國文化之間持續(xù)演進的對話與探索。
張凌霄在致辭中表示,自1970年中意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穩(wěn)步發(fā)展,合作不斷深化,在政治、經(jīng)濟、科技、人文等多個領域,建立了緊密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生機盎然的世界——中國國家畫院作品國際交流展”不僅是一場藝術的盛宴,更是兩國友好交往與文化交流的生動體現(xiàn)。
張楠在發(fā)言中轉述了此次展覽中方策展人——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徐漣博士對策展理念的介紹:中國畫向來重視表現(xiàn)生命力。無論是畫中的山水、人物還是花鳥,都“師法自然”,追求“氣韻生動”。中國繪畫不僅僅描繪事物的形象,更通過體味事物的內在節(jié)奏和張力,來表達生命的力量。靈動的山水、活潑的花鳥、神氣的人物——從古至今,無數(shù)精彩的作品都蘊含了世界的盎然生機。以“生機盎然的世界”作為此次展覽的主題,正是對中國畫本質的詮釋。
勞迪薩說,展覽為意大利觀眾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窗口,可以一覽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的發(fā)展狀況。眾所周知,中國藝術家一直以頂級的繪畫技法聞名世界。此次的展覽中,不僅可以在55幅佳作里飽覽以中國傳統(tǒng)水墨技法繪出的山水、花鳥和人物,同時還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國畫中所蘊含的獨特的中式文人意境。
當天上午,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還為此次展覽舉辦了記者招待會。陳明詳細介紹了本次展覽的策展理念、藝術特色及參展作品,并回答了當?shù)孛襟w記者的提問。記者招待會吸引了意大利30余家主流媒體到場,展覽的精彩內容和學術價值受到廣泛關注。
意大利《時代日報》(《il Tempo》)于次日以“融合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新中國繪畫來襲”為題向當?shù)孛癖娊榻B了此次展覽。文章稱,如一場出人意料的魔法,多年來一直以實驗藝術為主題的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場繪畫展,這也是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為彌補一直以來被忽視的多元化不足的一種嘗試。展覽的關鍵詞是“傳統(tǒng)”——在代際間傳承動態(tài)發(fā)展的經(jīng)驗,審慎而節(jié)制地引入漸進式創(chuàng)新,而非與過往一刀兩斷,尤其是對中國繪畫傳統(tǒng)工具材料的精湛運用:筆、墨、紙、硯,并輔以書法題跋和傳統(tǒng)印章。這些元素既講述著中國社會文化的發(fā)展,也記錄了自20世紀初以來中國藝術家們游歷歐洲、與西方藝術學院的密切往來。中國繪畫與當代歐洲藝術形成鮮明對照。此外,除表現(xiàn)日常生活場景的題材外,從一些作品強烈的創(chuàng)新和夢幻色彩中,還能窺見新的數(shù)字技術于繪畫藝術中激起的漣漪。(劉華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