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春馬鈴薯“冬季播種、準確灌水”和夏玉米“5335”復種模式,技術優(yōu)勢明顯,無爭時爭地矛盾,玉米籽粒完全成熟,持續(xù)高產穩(wěn)產,田間管理簡單,適于陜西寶雞川塬地區(qū)推廣應用。
關鍵詞" "馬鈴薯;夏玉米;高效復種
馬鈴薯與夏玉米輪作倒茬,畝產商品春薯" 4 000~5 000 kg、秋玉米籽粒500~600 kg,投入產出比1 ∶ 1.8~5。該復種技術模式由馬鈴薯“冬季播種、準確灌水”和夏玉米“5335”播種技術集成而來,全程機械作業(yè),田間管理簡單,兩種作物持續(xù)高產穩(wěn)產,無爭時爭地矛盾,技術優(yōu)勢明顯,社會、經濟和生態(tài)效益顯著,適合寶雞渭河流域和渭北旱塬區(qū)推廣應用。
1" "馬鈴薯生育特點及生育階段
1.1" "生育特點
1)喜涼怕熱不耐寒。全株(莖葉、塊莖)生長溫度7~30 ℃,低于7 ℃停止生長,0 ℃以下發(fā)生凍害,30 ℃以上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生長適溫15~20 ℃;塊莖休眠溫度0~4 ℃,塊莖發(fā)芽溫度4 ℃(須通過休眠),幼芽生長溫度5~7 ℃;塊莖5~10 ℃發(fā)芽期40 d,10~20 ℃發(fā)芽期15~25 d。
2)喜肥沃疏松、土層深厚的土壤。疏松、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huán)境和10~13 ℃的夜晚田間氣溫有利于地下塊莖形成與膨大。
3)喜鉀喜水怕澇。結薯期需總養(yǎng)分2/3,其中:地上和地下各需總養(yǎng)分1/3。平均每1 000 kg塊莖需純氮5 kg、純磷(P2O5)2 kg、純鉀(K2O)12 kg,氮磷鉀三元素吸收比1 ∶ 0.4 ∶ 2.5。
水分要求:結薯期需總水量2/3,其中:地上和地下各需1/3,要連續(xù)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即:手捏成團,落地不散),淀粉積累期積水3 d塊莖腐爛。馬鈴薯蒸騰系數(shù)400~600,即每形成1 kg干物質,需消耗400~600 kg水分,折每生產1 kg鮮塊莖需水100~150 kg(塊莖干鮮比1 ∶ 4)。
1.2" "生育階段
1)發(fā)芽期。從播種至出苗,歷時30~40 d,由種薯提供所需養(yǎng)分水分,完成地下主莖、芽眼根和匍匐根伸長。
2)幼苗期。從出苗至現(xiàn)蕾,歷時15~20 d,形成4~8條白色匍匐莖,主莖頂端現(xiàn)蕾,匍匐莖頂端膨大。匍匐莖類似地上主莖側枝,長8~10 cm,由地下主莖葉腋處發(fā)生,呈水平斜下分布。現(xiàn)蕾是塊莖開始膨大的標志。
3)結薯期。從現(xiàn)蕾→開花→黃葉→枯萎,歷時80 d,主要經歷塊莖形成、膨大和淀粉積累3個階段,是產量形成關鍵期。其中:塊莖形成期歷時30 d,從現(xiàn)蕾到開花,主側枝并茂、花迅速發(fā)育、塊莖形成(3 cm以下);塊莖膨大期歷時20 d,從開花至黃葉,塊莖快速增大增重,花后15 d內,日增重20~40 g/株,約60%產量在此期形成;淀粉積累期歷時30 d,從黃葉至枯萎,葉片養(yǎng)分向塊莖轉移積累,這一時期塊莖體積不再增大,重量繼續(xù)增加,約40%產量在此期確定。
2" "馬鈴薯“冬季播種、準確灌水”技術
馬鈴薯塊莖由地下匍匐莖頂端膨大形成。露地冬春茬馬鈴薯全生育期120~150 d,1月下旬至2月下旬播種,5月中旬至6月中旬收獲。
2.1" "冬季播種" "寶雞川塬地區(qū)1—2月土壤溫度能滿足馬鈴薯塊莖緩慢發(fā)芽出苗,冬季播種可增加馬鈴薯生育期60 d,增產50%以上。田間調查與公開資料顯示,寶雞川塬地區(qū)12月至次年10~20 cm土壤溫度2~5 ℃,20~40 cm土壤溫度5 ℃以上,覆膜條件下能提高地溫1 ℃以上;1—2月歷史氣溫平均高值6~8 ℃,平均低值-2~-1 ℃,2024年1月氣溫極端低值-8 ℃;3—5月歷史氣溫平均高值18~25 ℃,平均低值8~17 ℃,2024年3月氣溫極端低值-1 ℃,3月21日氣溫穩(wěn)定通過7 ℃(連續(xù)5 d≥7 ℃)。正常情況下,地溫高于氣溫1 ℃以上,1月地氣溫差1~1.3 ℃,4月地氣溫差1.7~4 ℃。
1)播前準備。冬春馬鈴薯播種越早產量越高,風險也越大。早春易發(fā)生低溫凍害,要適期播種。1月下旬至3月下旬(大寒至春分),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種最安全(雨水至春分)。整地施肥要在播種前2周完成,畝施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64%磷酸二銨20 kg+46%尿素50 kg+50%硫酸鉀120 kg,一次機械深翻30 cm,1~2次機械旋地,要求田間平整、無雜草和前茬作物秸稈。
2)播種。①平地開溝。按80 cm行距開溝,溝深10 cm。②播種。溝內按25 cm株距播種帶芽切塊種薯,播種密度3 300株/畝,塊莖芽須朝上擺放,畝用種薯200 kg,每切塊不少于1個肉眼可見的萌動芽。③平地起壟。順溝按20 cm高度起壟。④覆膜。壟面布通用滴灌帶,鋪厚0.015 mm、寬90~100 cm白色農用地膜10 kg,地頭及兩邊地膜應壓實壓嚴,務必不漏風不跑墑。
2.2" "準確灌水" "正常情況下,出苗前(1—3月)無需灌水,覆膜后深層土壤水分逐漸提升到0~20 cm土壤層,塊莖形成與膨大期(4—5月),地面蒸發(fā)與葉片蒸騰逐漸加強,須及時足量灌水1~2次。墑情數(shù)據顯示:2024年1—3月,0~4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17.24%~21.16%,土壤平均墑情83.58%~97.15%;4—5月0~4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14.48%~13.65%,土壤平均墑情68.69%~65.11%。灌水方法有兩種,一是地面壟間溝灌,40 m3/畝·次;二是膜下滴灌,10 m3/畝·次。馬鈴薯壟距為0.8 m,每畝用滴灌管834 m,滴頭間距30 cm,每畝有滴頭數(shù)2 780個,如滴頭流量為1.38,則每畝流量3.84 kg/h·畝,灌水時間2.5~3 h。
3" "夏玉米“5335”播種技術
5月下旬至6月下旬播種,11月收獲期,生長期150~160 d?!?335”播種技術是夏玉米播種環(huán)節(jié)的集成技術,由藥劑拌種、精量直播、種肥同播、分層施肥技術組成,采用“5335”復合式播種機械進地,一次完成耕地、播種、施肥、覆土、鎮(zhèn)壓5項田間作業(yè),包含畝密度5 000株/畝(行距60 cm,株距 20 cm),播種深度3 cm,10、15、20 cm深度3層施肥,5項田間作業(yè)一次完成4項內容。適合緊湊型耐密機收品種,如陜單650、豫單9953、農大372延科288、鄭單958等。
4" "效益分析
家庭經營不含人工費畝投入約2 000元,畝收入約10 000元,投入產出比1 ∶ 5;規(guī)模經營含人工費畝投入約5 000元,畝收入約9 000元,投入產出比約1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