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氣蓬勃的老年人,死氣沉沉的年輕人”,這是近兩年社交平臺廣為流傳的“特別現(xiàn)象”。相較于老一輩的活力滿滿,年輕群體的精力似乎總是容易耗盡,而這種看似消極的現(xiàn)象背后,或許隱藏著年輕一代職場人對自我的保護和抗拒過度內(nèi)卷的深刻理解。
年輕一代的“累點低”表現(xiàn)在盡管身體上沒有明顯疾病,但仍感到極度疲倦:什么都沒做,依然感覺像跑了5公里一樣疲累;睡再久,起床后依然覺得乏力,無法迅速振作;吃飯往往吃到一半也會因為“累”而中途停下……
這種疲勞感更多是源自社會、職場和自我期待的多重精神壓力。與老一輩的“多動動就好”不同,90后、00后更注重科學的休息方法,強調(diào)真正的放松,而不是形式化的活動。他們會研究睡眠的最佳時長,或者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進行有效的休息。這種對休息的重視,反映了年輕一代對精力管理的長期主義思考,其更希望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浪費在無謂的消耗中。
大部分年輕人“累點低”,并非身體機能受損,而是精力不足。為了補充精力,一些年輕人更加注重自我調(diào)節(jié),在工作間隙找到“充電樁”,隨時補充能量。在他們看來,累點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及時調(diào)整節(jié)奏。
從另一角度來看,“累點低”還反映了年輕一代對內(nèi)卷文化的抵制。自律博主和職場精英的高效生活方式常常讓其感到壓力和焦慮,尤其是那些展示完美日程安排的視頻vlog,更像是對普通人的一種精神霸凌。與其強迫自己在這種模式中掙扎,年輕一代更愿意坦誠承認自己的局限,不愿被外界的高效生活模式PUA。
值得關注的是,“累點低”并不等同于懶惰或缺乏斗志,而是年輕一代在面對現(xiàn)代社會壓力下的一種自我保護和適應策略。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職場要求的提高,這種看似“懶”的背后,其實是對工作與生活質(zhì)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對內(nèi)心需求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