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這座矗立于長江之濱的千年古樓,見證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悲歡離合,具有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它的一磚一石、一梁一柱,似乎都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讓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今天,我們將一起觀賞黃鶴樓的壯美景色,感受它的宏偉氣勢和獨特魅力。
「時文選粹」
登黃鶴樓
熊召政
古時的黃鶴樓是文人騷客聚首之地。五月登樓,望短笛之梅,落瓣于芙蓉雪浪;九月憑欄,看長亭之柳,系舟在米市漁街。登臨此樓,人們各有各的感悟。
如今登樓的人,旺季時如蟻聚。然而在這里發(fā)思古幽情的人,卻沒有幾個了。人們當然不必追尋漢朝的黃鶴究竟飛往何處,唐代的白云又飄向哪里。那些雞犬桑麻的往事,早已失落在繁華之中。夾在旅游的人群中,我也曾好幾次置身這高拔的仿古建筑,臨觀蒼茫河漢,回之望之,歌之嘯之。
倚樓西望,蒼茫一片,那是鶯飛草長的江漢平原。這云夢大澤的遺址,尚有碧水千湖。牧歌與漁歌揉成的水彩平疇上,更有一條江水橫穿而過。涌入楚地的長江,開始有了大氣魄。溯江而上,在進入南津關(guān),探奇二百里三峽,繼而去巴蜀買醉,天府搜神之前,不妨先來欣賞葛洲壩的水利樞紐工程。鬼斧神工,聳大江鐵門;經(jīng)天緯地,鎖高峽洪波,好一幅精美絕倫的智能風(fēng)景畫。更有旋轉(zhuǎn)于江心的巨型水輪發(fā)電機,讓你體會到現(xiàn)代化建設(shè)進程的宏偉。
憑欄東眺,拍天而去的長江早已掙斷了西塞山前的千尋鐵鎖。輪船穿梭在吳頭楚尾,往返穿過迷蒙煙雨,當然也有二十四番花訊。如果在黃花初吐,紫蟹才肥的季節(jié),長江三角洲的沖積平原上,大小游船便會如同過江之鯽般眾多。
在黃鶴樓上向北遠眺,胸中頓時涌起一股俠氣。在古時的中原大地,是誰在黃河的左岸磨劍?又是誰在蕭蕭的易水上放歌?自古以來,燕趙之地多出慷慨悲歌之士,他們的憂患意識凝為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情結(jié)。中原逐鹿,在歷史長河中,有多少人逐老了青春?
當我站在黃鶴樓上遙望南方,片刻間,一顆心已隨著呼嘯而去的火車,越洞庭煙波,過瀟湘峻嶺,載欣載奔,去到南粵的椰林蕉雨中,體會新世紀的大氛圍。南國多山,山生霧,霧生神秘,神秘而生智慧。智慧則如南國山外的海。在這片海中,中原之鹿化身為撥浪長鯨。在世界經(jīng)濟的大潮中,它儀態(tài)萬方,錦鱗游泳。飆風(fēng)回溜,概莫能阻。
置身黃鶴樓頭,眼界寬,心界更寬。與樓相對,漢陽的龜山之側(cè),是俞伯牙碎琴謝知音的古琴臺遺址。龜蛇對峙,控扼大江;一琴一鶴,隔江呼應(yīng)。然而,我眼前翩躚的,不再是那一只漢朝的黃鶴;我心中彈奏的,也絕非春秋時代的那一張古琴。在今天,恐怕沒有人愿意當跨鶴巡天的仙人了。要么做中原大地的逐鹿英雄,要么當大海上的騎鯨勇士。至于我,雖不能逐鹿騎鯨,卻甘當勇士們的知音,自覺幸甚至!
(選自《文明的遠歌》,文章有刪改)
「快樂演練」
1.作者分別從西、東、北、南不同方位描寫黃鶴樓的美景,請你簡述不同方位的景色各自的特點。
2.本文重點寫登樓所見,可文章很多地方卻談古道今,這樣寫有何作用?
3.“然而,我眼前翩躚的,不再是那一只漢朝的黃鶴;我心中彈奏的,也絕非春秋時代的那一張古琴?!苯Y(jié)合全文分析,作者通過這篇散文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4.請簡要分析本文的寫作技巧或表現(xiàn)手法方面的特點。(請逐條說明)
「參考答案」
1.作者分別從西、東、北、南不同方位描寫黃鶴樓的美景,各方位的景色特點如下:
西望:景色蒼茫,展現(xiàn)出江漢平原的自然風(fēng)光、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雄偉壯麗。
東眺:長江上船只往來頻繁,在吳頭楚尾間穿梭,還有四季不同的美麗花訊。
北眺:胸中充滿俠氣,聯(lián)想到古時中原大地上英雄人物的豪情壯志和慷慨悲歌。
南望:跟隨著火車越過洞庭湖、瀟湘峻嶺,展示出南國的景象,由此感受到新世紀的大氛圍,聯(lián)想到中國在世界經(jīng)濟大潮中的作為。
2.作者通過古今對比,賦予了文章厚重的歷史感。這種對比不僅拓寬了讀者的視野,也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到歷史文化的深厚韻味,從而謳歌了黃鶴樓在新時代的新氣象。
3.作者通過這句話表達了“我”對古代文人情懷的深切感受,并且傳達出“我”對當代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成就的贊美,對社會快速進步的熱切期待。
4.對比手法:文章多處運用古今對比,如用古時登黃鶴樓的人與如今登樓的人進行對比,將古代的文人情懷與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進行對比等,使文章層次分明,情感表達更加豐富多彩。
引用典故:文章多次引用古代傳說和歷史故事,如“俞伯牙碎琴謝知音”等,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又增強了表達的感染力。
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寫自然景觀的同時,還融入了個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讀寫鏈接」
選文以黃鶴樓為寫作對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歷史韻味與現(xiàn)代氣息交融的境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如方位描寫、古今對比、引用典故等,描繪出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讓讀者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到黃鶴樓的魅力。
1.方位描寫法
作者分別從西、東、北、南不同方位描繪黃鶴樓的美景,例如:“倚樓西望,蒼茫一片,那是鶯飛草長的江漢平原”“憑欄東眺,拍天而去的長江早已掙斷了西塞山前的千尋鐵鎖”“在黃鶴樓上向北遠眺,胸中頓時涌起一股俠氣”“當我站在黃鶴樓上遙望南方,片刻間,一顆心已隨著呼嘯而去的火車,越洞庭煙波,過瀟湘峻嶺,載欣載奔,去到南粵的椰林蕉雨中,體會新世紀的大氛圍”。作者通過對不同方位的描寫,不僅全面展示了黃鶴樓及其周邊的美景,還賦予文章一種空間感和立體感。這種描寫方法,讓讀者能夠跟隨作者的筆觸,在黃鶴樓上領(lǐng)略四方的壯麗景象。
2.古今對比法
選文中這樣描述,“人們當然不必追尋漢朝的黃鶴究竟飛往何處,唐代的白云又飄向哪里。那些雞犬桑麻的往事,早已失落在繁華之中”“在今天,恐怕沒有人愿意當跨鶴巡天的仙人了。要么做中原大地的逐鹿英雄,要么當大海上的騎鯨勇士”。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古今對比法,將古代的文人情懷與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進行了對比。這種對比不僅突出了時代的變遷,還表達出作者對社會進步的贊美。同時,增強了文章的深度,使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系和差異。
3.引用典故法
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引用古代傳說和歷史故事,如“與樓相對,漢陽的龜山之側(cè),是俞伯牙碎琴謝知音的古琴臺遺址”“在古時的中原大地,是誰在黃河的左岸磨劍?又是誰在蕭蕭的易水上放歌?”這些典故的引用,不僅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和趣味性,還使得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同時,也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
「素材手賬」
黃鶴樓的傳說
黃鶴樓是三國時期吳國孫權(quán)建造的軍事瞭望臺,關(guān)于它的由來傳說很多,今天我們就選取其中的一個講一講。
相傳,有個窮道士多年在辛氏開的飯店吃飯賒酒,辛氏從沒嫌過他窮,一直熱情地款待他。一日,道士說:“叨擾貴店多年,承蒙盛情款待,今天我要回報你?!闭f著他便用手中的橘皮在飯店的墻壁上畫了一只鶴,并告訴辛氏,這只鶴只要聽到客人拍手唱歌,便會從墻上飛下來起舞助興。人們聽說此事后,都心生好奇,爭先恐后地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黃鶴起舞的風(fēng)采。因此,飯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沒幾年辛氏便富甲一方。
多年以后,道士復(fù)來,辛氏熱情款待。席間,道士取出一只玉笛吹奏起來,那只黃鶴聞聲便從墻上飛下來。隨后道士跨上鶴背,黃鶴帶著他展翅騰空而去。辛氏為報答道士并紀念這段奇遇,在飯店原址上修建了黃鶴樓,這便是“橘皮畫鶴”的故事。
文人最愛黃鶴樓
從古至今,歷代文人登臨詠唱,創(chuàng)作了與黃鶴樓有關(guān)的詩詞千余首。從黃鶴樓南門進來,有一條長長的石碑廊,多位書法大家都在此書寫了關(guān)于黃鶴樓的詩詞名句。以下,我們就選取幾首一起誦讀吧!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夢武昌
〔元〕揭傒斯
黃鶴樓前鸚鵡洲,夢中渾似昔時游。
蒼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鋪七澤流。
鼓角沉雄遙動地,帆檣高下亂維舟。
故人雖在多分散,獨向南池看白鷗。
菩薩蠻·黃鶴樓
毛澤東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文題亮相」
中華名勝古跡,是悠悠歲月的見證者:石階輕踏,回響著千年的步履聲聲;古木參天,掩映著歷史的滄桑面容;一磚一瓦,鐫刻著往昔的輝煌與夢想。你看,山川之間,廟宇樓閣巍然屹立;云霧繚繞,宛如仙境落入凡塵。碧水繞村流,古橋映月影。故事在風(fēng)中低語,訴說著不變的情意。
你曾經(jīng)游覽過哪些中華大地上的名勝古跡?這些名勝古跡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深刻印象?請以《我心中的____________》為題,寫一個你曾經(jīng)游覽過的名勝古跡。
要求: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②文中不得透露個人信息,如需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請用××代替;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寫作思路」
確定寫作對象。我們需要選定一個曾經(jīng)游覽過的中華名勝古跡作為寫作對象。這個名勝古跡可以是給我們留下過深刻印象的地方,也可以是對“我”而言,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
描述名勝古跡。我們還要詳細描述所選名勝古跡的特色和魅力,可以從自然景觀、建筑風(fēng)格、歷史文化等多個角度進行描繪,以便讀者對這個名勝古跡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表達個人感受。在文章中,我們還要結(jié)合游覽的經(jīng)歷,表達真實的情感和感受。在文章中分享游覽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以及名勝古跡給我們的心靈帶來的震撼,讓我們受到啟發(fā)。
挖掘文化價值。在文章中,我們還應(yīng)該深入挖掘名勝古跡的文化價值。可以探討它的歷史背景、文化內(nèi)涵、藝術(shù)價值……讓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名勝古跡的魅力和意義。
結(jié)尾總結(jié)升華。我們在結(jié)尾部分還應(yīng)對全文進行總結(jié),強調(diào)名勝古跡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深切感受。同時,表達“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高分習(xí)作」
我心中的黃鶴樓
楊悅晨
在我心中有一座樓,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種情懷,一種文化的象征,它就是位于武漢的黃鶴樓。
初次聽聞黃鶴樓,是在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句中:“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痹娭械碾x別之情,如江水般綿延不絕,深深地觸動了我。于是,黃鶴樓便成了我心中一個神秘并向往的地方。
終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我踏上了前往黃鶴樓的旅程。還未走近,我便已遠遠望見那古色古香的樓閣矗立在江邊,如同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者,靜靜地訴說著千年的故事。走進黃鶴樓,一股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樓內(nèi),一幅幅精美的壁畫和詩詞碑刻,仿佛在訴說著黃鶴樓的傳奇故事。窗欞上雕刻著各種精美的圖案,既有飛禽走獸,又有山水人物,每一處細節(jié)都表現(xiàn)出匠人的精湛技藝和對美的追求。
登上黃鶴樓的最高處,我極目遠眺,長江如一條巨龍蜿蜒東去,江面上有船只穿梭,繁忙而有序。遠處的武漢三鎮(zhèn)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派繁華景象。此時此刻,我仿佛能夠聽到歷史的回聲在耳畔響起,黃鶴樓的歷史與變遷,如同一幅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黃鶴樓,你不僅僅是一座樓閣,更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歷史的見證者。你見證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在這里的悲歡離合,也見證了江城的滄桑巨變。你的存在,讓這座城市有了靈魂,更有了文化的底蘊。
離開黃鶴樓時,我心中充滿不舍。但我知道,黃鶴樓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成為我心中一道永恒的風(fēng)景。每當我想起黃鶴樓,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對歷史的敬畏,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亮點解析」
作者通過敘述自己游覽黃鶴樓的經(jīng)歷,生動地描繪了黃鶴樓的壯麗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語言流暢,情感真摯,充分展現(xiàn)出作者對黃鶴樓的喜愛和敬仰之情。
在描寫黃鶴樓時,作者巧妙地運用了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黃鶴樓的獨特魅力。同時,作者還通過引用古詩詞進一步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使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
編輯:欒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