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電視直播讓全世界觀看了美國白宮的一出鬧劇,到訪的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副總統(tǒng)萬斯發(fā)生了激烈的公開爭吵,擬議中的美烏礦產(chǎn)協(xié)議沒有簽署。這一鬧劇,被媒體稱為“現(xiàn)代外交史上的一樁罕見事件”。事件一出,歐佩克+突然宣布增產(chǎn),3月5日,布倫特原油跌破70美元/桶大關,創(chuàng)下2021年以來新低。
競選期間,特朗普就夸下海口,能在24小時之內結束俄烏沖突,快上任執(zhí)政前從24小時改口為6個月。后又表示,希望在復活節(jié)(4月20日)前確保俄烏沖突停止。為了兌現(xiàn)夸下的海口,特朗普大力推進與俄羅斯的談判。不同于拜登,特朗普將美烏關系扯上滿滿的銅臭味。2月24日,特朗普表示,烏克蘭必須與美國在關鍵礦產(chǎn)、稀土等方面達成協(xié)議。
作為二戰(zhàn)后歐洲最大、已進入第四個年頭的俄烏沖突,給烏俄雙方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損失,也嚴重地沖擊了世界經(jīng)濟,使得國際局勢更加混亂。當前俄烏兩國都很難再加大資源的投入,擴大沖突的規(guī)模。對于烏克蘭來說,結束沖突的訴求和條件非常明確,但不可能在大片領土被占領的情況下簽署協(xié)議。對于俄羅斯來說,也不可能退出占領的烏克蘭領土結束沖突,否則巨大的犧牲無法向俄人民交待。為此,筆者認為,以實際控制線實現(xiàn)事實上的停止沖突是有可能的。但長期來看,俄烏沖突極大可能進入較長時間里的打打停停狀態(tài),與以色列多年里控制的加沙地帶局勢可能將高度相似。
此次談判破裂后,3月3日,歐佩克宣布,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等8個國家自4月1日起啟動增產(chǎn),國際油價大跌。3月3日至3月5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合計下跌了3.88美元/桶,跌幅為5.3%,3月5日跌破70美元/桶大關,跌至2021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等8個歐佩克+自2023年11宣布自愿每天減產(chǎn)220桶以來,雖然多次宣稱逐步恢復減產(chǎn)但一直變卦。本次8個國家突然宣布增產(chǎn),特朗普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打壓國際油價并降低國內通膨,是特朗普頭號政策目標。1月23日,特朗普向達沃斯世界經(jīng)濟論壇年會發(fā)表視頻演講時,敦促沙特及歐佩克增加產(chǎn)量,“你們必須把油價降下來”。
沙特和俄羅斯是歐佩克+事實上的領導者,承擔了減產(chǎn)80%以上的份額,這兩個國家的增產(chǎn)是對特朗普的回報。不過,沙特和俄羅斯增產(chǎn)及其對國際油價的影響都將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有:一是2023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xù)下行,沙特財政日益困難,不得不通過舉債解決赤字問題;三年多的沖突以及美國等對其的制裁,俄羅斯經(jīng)濟已十分困難,兩個國家都無法承受油價的大降。二是美已是世界最大油氣生產(chǎn)和出口國,油價太低對油氣生產(chǎn)造成沖擊,控制通脹的同時,特朗普需考慮油氣利益和對經(jīng)濟的影響。三是沙特和俄羅斯等8國自愿減產(chǎn)的恢復是漸進式的,將根據(jù)國際油市進行調整。
因此,筆者認為,本次油價下跌的底線是布倫特期貨價格65美元/桶、WTI60美元/桶,再往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以上油價水平也是短期行為。
責任編輯:周志霞
白宮鬧劇和歐佩克+的突然增產(chǎn),短期內打壓了國際油價。長期來看,油價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王能全專欄
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期從事世界能源和石油問題研究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