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運動,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和歡迎。我國擁有大量球迷,足球比賽成績總能產生大量輿論話題。社交媒體上信息與意見的傳播,影響著受眾對于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以下簡稱“中國男足”)的形象認知,因此,構建有利于體育賽事和社會發(fā)展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意義重大。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對卡塔爾亞洲杯期間中國男足相關微博發(fā)帖的關鍵要素進行編碼和分析,從而提出引導網絡輿論的策略,旨在維護網絡輿論場生態(tài)平衡。
關鍵詞:網絡輿論;中國男足;微博;內容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 G206. 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8122 (2025) 03-0036-04
基金項目:云南省社科規(guī)劃重大委托項目:“加強和改進輿論斗爭策略研究”(TBWT202006);云南省社科規(guī)劃社會智庫重點項目:“新征程上宣傳思想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研究”(SHZK2023423)。
一、引 言
人們的日常生活向著深度媒介化的方向發(fā)展,截至2024年2月1日,全球社交媒體日均使用時長為2小時23分[1]。在這個媒介化的時代,用戶能自由地表達觀點,廣泛參與公共事務,導致輿論環(huán)境更為復雜??ㄋ杹喼薇ㄒ韵潞喎Q“亞洲杯”)比賽期間,足球相關的話題占據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的搜索榜單。中國男足一場未贏、一球未進,產生了網絡輿論。新聞媒體的報道、社交媒體的評論等信息與意見的傳播,影響著用戶(和球迷)對于中國男足形象的認知[2]。本文對網絡輿論的特點進行總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網絡輿論引導策略,旨在構建有利于我國體育賽事和社會發(fā)展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在新浪微博實時抓取亞洲杯期間與“中國男足”相關的全部內容,經去重、刪除無意義發(fā)帖后,共獲得6338條有效數據。為提高數據分析的可操作性,通過系統(tǒng)抽樣方法選取126條樣本,并對其進行編碼,分析信源情況、文本內容、感情色彩等。
結合李彪等學者概括出的微博發(fā)帖特征和預編碼的實際情況,最終確定了信源類型、話題討論等七個類目為一級編碼內容,認證機構、認證個人等23個類目為二級編碼內容,由三名編碼者對126條數據進行編碼。為保證編碼者測量標準的一致性,需測量三位編碼者的肯德爾和諧系數。在顯著性水平(P)設定為0. 05的情況下,將編碼結果導入SPSS軟件進行計算,得到的P值為0.043。偶然性造成差異的概率較小,數據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系聽柡椭C系數為0. 788,表明不同編碼者之間的一致性較高,編碼結果有效。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主體關鍵要素識別
通過識別研究對象的主體關鍵要素并分析其關聯(lián)性,可揭示文本中不同主體潛在的行為傾向。微博發(fā)帖主體關鍵要素的編碼結果如表1所示。
在微博發(fā)帖中,未認證用戶的比例超過70%,說明用戶在社交媒體上“自發(fā)熱”的積極性較高,在足球的趣緣連結下主動參與內容生產。其中, A1、A2與B1的重合數據有32條,認證用戶作為微博中的“意見領袖”,通過帶tag或話題參與討論獲取曝光量,從而傳遞消息、引發(fā)討論、引導輿論。
在微博上發(fā)布的帖子中,除了原創(chuàng)帖外,近三成內容是從微博、微信和短視頻平臺搬運而來的。經過計算分析, 31條搬運內容與其信源并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搬運內容包括同平臺搬運,如截圖某一微博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也有跨平臺搬運,如將公眾號推文截圖、聊天記錄截圖或短視頻轉發(fā)至微博。
(二)文本關鍵要素識別
文本關鍵要素識別是連接文本“原始材料”與“科學結論”的核心橋梁,能夠通過量化將模糊的文本內容轉化為可操作的研究對象。微博發(fā)帖文本關鍵要素的編碼結果如表2所示。
在亞洲杯期間,微博中關于“中國男足”的發(fā)帖中,多數人使用了陳述句。D1與E1、E2、E3無明顯相關性,表明陳述觀點的帖子感情色彩無明顯傾向性,用戶使用陳述句表達積極、中立、消極三種不同的情緒。D2、D3分別與E3呈現(xiàn)顯著相關性,表明用戶多用疑問句和感嘆句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
在“中國男足”相關的微博發(fā)帖中,多數帖子情感色彩較為消極。情感色彩為“積極”的發(fā)帖多為情感支持,少有對足球技術的理性分析或對中國男足表現(xiàn)的客觀描述;而感情色彩“消極”的發(fā)帖則多從技術等方面進行分析。
(三)群體極化分析
若態(tài)度極端程度大于20%,即視為群體極化?!皬娏曳磳Α焙汀皬娏抑С帧币暈闃O端態(tài)度,“反對”“中立”和“支持”視為非極端態(tài)度。本研究中,對態(tài)度極端程度的編碼結果如表3所示,計算得態(tài)度極端程度為23. 8%,數值大于20%,存在群體極化現(xiàn)象。
在“中國男足”相關話題中,球迷的情緒化表達使微博成為情緒宣泄的渠道,發(fā)帖言辭較為激烈。表現(xiàn)出“極端態(tài)度”的30條數據之中,持“強烈反對”意見的球迷比率高達96. 7%,他們多是點評中國男足、教練甚至國內解說;持“強烈支持”意見的數據僅1條,其內容多是對其他用戶消極情緒的批評。
四、網絡輿論環(huán)境呈現(xiàn)新特征
(一)角色轉換:受眾化身新生產者
新媒體賦予球迷即時互動的可能,滿足了受眾的分享欲,也激勵他們繼續(xù)參與社交媒體的內容生產。同時,接觸媒介的門檻降低,為球迷提供了多樣的信息獲取途徑,也成為了他們表達意見的重要渠道。
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受眾不再是傳統(tǒng)輿論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單向接收者,而是集輿論信息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為一體的新型主體。這種轉變重塑了輿論生態(tài)系統(tǒng)。受眾將觀點、訴求訴諸于網絡信息的生產當中,成為了網絡輿論的新生產者、輿論倒逼現(xiàn)象的發(fā)動者和輿論風向轉換的推動者。
(二)高效運轉:平臺成為信息中轉站
社交媒體的連接可供性,即社交媒體提供的連接和溝通能力,加強了受眾之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了各平臺的信息共享。球迷在討論“中國男足”這一話題時,存在搬運行為,個體的意見和態(tài)度以聊天界面截圖的方式發(fā)布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引發(fā)熱議。這種跨平臺的信息“搬運”行為,使媒體平臺成為了信息的“集散地”“中轉站”。
信息從私人領域向公共領域的“搬運”,如將聊天記錄、朋友圈截圖等私域流量池的內容發(fā)布到微博等公域流量的廣場上,使得信息傳播的范圍擴大,形成網絡輿情。相反,由公共領域到私人領域的“搬運”,如將微博上的熱門話題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使得信息的接受度上升,也會對事件產生影響。但相較于公共領域,私人領域中“點對點”的傳播反饋更及時,信息的傳遞更精準。
(三)虛雜失序:內容偏向迎合受眾
無論時代如何,新聞媒體都應保持“內容為王”,秉持客觀性和真實性的原則,對信息嚴格把關、保持中立。然而在新媒體時代,個別新聞媒體強調“流量為王”,競相追逐受眾注意力這一寶貴資源。為了“引流”,社交媒體上涌現(xiàn)出大量以迎合受眾為導向的信息,利用標題、“擦邊”等手段來吸引用戶“眼球”,從而將閱讀量、點贊量等數據變現(xiàn)。獵奇、夸張、虛假信息的增加,使得輿論環(huán)境變得雜亂無序。
輿論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變革,國家高度重視主流輿論場的建設,要求主流媒體承擔起傳播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重任[4]。意見領袖能夠引導輿論事件的走向,然而,社交媒體上不乏“網絡大V”,在感知了受眾對“中國男足”的意見氣候后,片面夸大個人作用,有意渲染負面情緒,未發(fā)揮正向引導的作用。
(四)一唱百和:群體極化與網絡暴力
網絡空間的匿名性使受眾能夠相對自由的地進行話語表達,導致各種信息充斥其中,無序雜亂的信息和部分沉默的受眾為群體極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受眾在匿名網絡空間中呈現(xiàn)去個體化的特征,他們在話題討論中強調“球迷”“體育迷”等群體身份,使得群體的統(tǒng)一意見相較個人意見偏向更加明顯,在網絡中呈現(xiàn)的情緒也更加偏激。亞洲杯期間,微博發(fā)帖態(tài)度極端程度達到了23. 8%,形成了較高程度的群體極化。
認同需求驅動用戶做出與集體一致的判斷,從而保持群體的活躍和情感共振。在群體極化影響下,會產生網絡暴力等亂象。如中國男足成績不佳激發(fā)了球迷的負面情緒,部分球迷涌向“中國足球隊”“中國足協(xié)”官方微博評論區(qū)宣泄情緒,甚至對球員進行人身攻擊,最終演變?yōu)榫W絡暴力事件。
(五)眾聲喧嘩:意見交織引導困難
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社交媒體的發(fā)展降低了自我表達的門檻,賦予受眾參與議題討論的能力。技術賦權一方面能夠使受眾通過社交媒體進行輿論監(jiān)督,參與公共事務,推動社會問題的切實解決;另一方面,嘈雜的網絡環(huán)境和帶有感情色彩的立場使得輿論失焦,輿論多元化、尖銳化的突出。
社交媒體用戶基數大,各種不同的意見都能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找到其擁躉者,不同意見的交織使得輿論場的聲音愈發(fā)嘈雜,輿論的“合意”更加難以形成。在訴諸情感而非真實的“后真相時代”,新聞反轉事件常有發(fā)生,輿論風向標容易受到多元主體的影響而變化,主流媒體進行輿論引導的難度加大。
五、先鋒·防御·突破:網絡輿論引導之策
在體育賽事中,網絡輿情容易被觸發(fā)。為了構建有利于體育賽事和社會發(fā)展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本文借助足球術語提出有針對性的網絡輿論引導策略。
(一)“長傳沖吊”:培養(yǎng)關鍵意見領袖引導輿論
長傳沖吊是一種足球戰(zhàn)術,指的是球隊進攻隊員在對方半場積極拼搶,要求前鋒隊員具有健壯的身體和較強的沖擊力以控制足球。關鍵意見領袖擁有大量活躍粉絲,具有較強影響力、傳播力,在輿論事件發(fā)生時應發(fā)揮“強力先鋒”的作用,對輿論進行引導。他們應跳出“人云亦云”“隨聲附和”的圈子,理性發(fā)言,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
主流媒體應成為關鍵意見領袖。一方面,應積極拓寬傳播渠道,借助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另一方面,需吸納和鼓勵“江湖式”話語,打造體察民情、反映民意的媒體品牌。此外,平臺還需培養(yǎng)一批能擔當大任的“民間”關鍵意見領袖。各社交媒體在扶植流量大咖、培養(yǎng)網絡大V時,應保持發(fā)言理性冷靜、立場公正客觀的聲量,對惡意引戰(zhàn)、傳播不實消息的賬號進行限流、封禁等處理,以確保輿論環(huán)境的健康發(fā)展。
(二)“籬笆戰(zhàn)術”:建立全時段輿論監(jiān)測機制
“籬笆戰(zhàn)術”在足球中指的是當對方罰任意球時,防守球員在自己半場內并肩站立,筑成“人籬笆”,幫助守門員封堵對方直接射門的部分角度。社交媒體為受眾提供了廣闊的言論空間,賦予其參與公共議題討論的權利。然而,“高度的自由必然存在失控的風險”。為了避免輿論倒逼事件發(fā)生,各大社交媒體應建立全時段輿論監(jiān)測機制,分階段對輿論進行引導。
首先,對于潛在的輿論風險應盡早研判。相關部門應通過人機協(xié)同對社交媒體上的輿情信息進行風險監(jiān)測,對風險點進行分析,為控制輿情風險做好準備。其次,在輿論事件發(fā)生后,牢牢把握事件的定義權,審慎、準確、快速地發(fā)布權威消息,避免因信息真空而導致流言叢生。再次,在輿論高漲時,精準打擊輿論中的負面因素,傳播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同時,精準追責并公布官方工作進展,對沖輿論焦點,緩和社會情緒。最后,應在輿情結束后對事件和輿論處置的得失情況進行整體評估,建設風險防范預案,避免風險性“框架”的形成與固化。
(三)“高位壓迫”:利用優(yōu)質信息搶占輿論高地
“高位壓迫”指的是球隊將防線提前,中前場有組織地破壞對方進攻體系,提高本方控球率并展開反擊,使對方有威脅的進攻遠離己方球門。類似地,社交媒體應主動發(fā)聲,設置議程,通過發(fā)布權威、優(yōu)質的信息搶占輿論高地。
針對突發(fā)輿論事件,主流媒體應建立及時回應機制,與政府各部門保持聯(lián)系,確保能在輿論事件發(fā)生時,發(fā)布客觀、權威、準確的信息。媒體所發(fā)布的內容應關注民生,能夠引發(fā)情感共鳴,有效促進二次傳播。同時,應及時辟謠以及追溯謠言傳播的源頭和賬號主體,并對傳播謠言賬號的影響力、緊急性進行等級分類,有針對性地處理謠言。此外,還應將辟謠內容進行精準投放,設置辟謠內容庫,以供受眾查詢。
六、結 語
近年來,媒介表現(xiàn)形式層出不窮,網絡輿論環(huán)境也隨之不斷變化。受眾主體地位顯著提高,內容呈現(xiàn)迎合受眾取向的趨勢,導致不時出現(xiàn)群體極化與網絡暴力現(xiàn)象。網絡輿論的引導,需要全平臺、全時態(tài),橫縱雙向的不懈努力,這樣才能塑造天朗氣清的輿論生態(tài)。我國社交媒體不僅要“防守”,做好輿論的監(jiān)測工作,也要“進攻”,進行正向的引導,從而為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生動展現(xiàn)體育強國建設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新京報.全球社交媒體活躍用戶數量破50億[EB/ OL]. (2024 - 02 - 01) [2024 - 03 - 01]. https:/ / news. sina. cn/2024- 02- 01/ detail-inafpmza5098704. d. html.
[2] 張?zhí)?,孫卉,劉米娜.為什么罵“國足”?——網絡評論的影響和了解程度的調節(jié)[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48(1):117-122.
[3] Yardi S,Boyd D. Dynamic Debates:An Analysis of Group Polarization Over Time on Twitter[J]. Bulletin of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2010,30(5): 316-327.
[4] 張鑫.自媒體時代主流輿論場的形成與鞏固[J].人民論壇,2020(3):100-101.
[責任編輯:宋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