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語料庫翻譯學二十年(2003-2023):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

        2025-03-25 00:00:00鄒更新黃立波
        關鍵詞:可視化問題對策

        [摘 要]文章借助CiteSpace工具,對近二十年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相關研究進行計量分析,并以知識圖譜加以可視化呈現(xiàn)。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發(fā)展成績顯著,許多方面幾乎與國外同類研究并駕齊驅(qū)甚至有一定超越,但也存在同質(zhì)化、個性化研究工具開發(fā)不足、跨學科交叉融合不夠等問題。文章認為,跨學科創(chuàng)新性研究將是未來一段時間語料庫翻譯學探索的熱點?;诖耍黝惪鐚W科語料庫構建、個性化工具開發(fā)、大數(shù)據(jù)及AI技術的應用必定會將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帶入又一個嶄新階段。

        [關鍵詞]語料庫翻譯學;國內(nèi);可視化;問題;對策

        [DOI編號]10.3969/j.ISSN.2095-0292.2025.02.018

        [收稿日期]2024-10-2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圍繞漢語的超大型多語漢外平行語科庫集群研制與應用研究”(21amp;ZD29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共產(chǎn)黨簡史》漢英雙語平行語料庫的建設及應用研究”(2022YJCZH279)

        [作者簡介]鄒更新,黑河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西安外國語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料庫翻譯學;黃立波,西安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翻譯學、語料庫語言學和翻譯文化史。

        廣義上講,語料庫翻譯學指以語言學理論為指導,以概率和統(tǒng)計為手段,依賴各類語料庫工具對翻譯相關真實語料(包括書面或口頭翻譯文本,如書面翻譯文本、口譯轉(zhuǎn)寫文本、音頻或視頻等多模態(tài)翻譯文本等)、翻譯過程(包括記錄翻譯行為的各類數(shù)據(jù)性“文本”,如有聲思維、鍵盤記錄、眼動、借助神經(jīng)科學手段獲得的誘導數(shù)據(jù)等)和翻譯功能(包括就翻譯行為或產(chǎn)品在目標語言文化中所產(chǎn)生影響進行討論或記述的各類準翻譯文本,如譯者訪談、譯評、讀者反饋等)進行歷時或共時描寫與解釋的實證性研究。狹義上的語料庫翻譯學,從研究理念上可包括基于語料庫的翻譯研究、語料庫驅(qū)動的翻譯研究和語料庫輔助的翻譯研究等幾類。從這個意義上,語料庫翻譯學作為語料庫語言學與描寫性翻譯學相結合的跨學科產(chǎn)物,不僅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個研究分支或領域,更代表了一種新研究范式。

        通常,學界將國外語料庫翻譯研究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如Vanderauwera 1985,Gellerstam 1986)。1993年,英國學者Mona Baker發(fā)表“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一文被譽為語料庫翻譯學的開山之作。實際上,語料庫與翻譯研究結合的相關討論最早主要是在機器翻譯研究領域,這一點在中國也不例外。同樣在1993年,楊惠中教授發(fā)表“語料庫語言學與機器翻譯”一文指出,“利用語料庫的研究成果開發(fā)機器翻譯的語件,可以大大提高語件的質(zhì)量和可靠性”(楊惠中 1993)。這是國內(nèi)將語料庫技術與應用翻譯研究相結合的早期探索之一。1999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徐一平教授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日對譯語料庫的研制與應用研究”,最終成果為2000萬字/詞“中日對譯語料庫”(CD-ROM)和《中日對譯語料庫的研制與應用研究論文集》(徐一平、曹大峰 2002)。2000年,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王克非教授獲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雙語平行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及其應用研究”,在此基礎上建成3000萬字/詞的“通用漢英對應語料庫”,產(chǎn)出了一系列語料庫翻譯學的奠基性成果(王克非 2001,柯飛 2002等),樹立了國內(nèi)語料庫譯學研究的里程碑。同一時期,國內(nèi)一些學者對國外語料庫翻譯學最新發(fā)展進行了綜述與介紹(如廖七一" 2000,丁樹德 2001,張美芳 2002等)。這些早期引介與探索為中國語料庫翻譯學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我們將2002年及之前的發(fā)展稱為預備階段。此后,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

        以2003為時間節(jié)點,經(jīng)過二十多年發(fā)展,我國語料庫翻譯學已愈加成熟,無論在研究課題拓展還是研究方法完善方面,均取得了矚目成績,許多方面幾乎與國外同類研究并駕齊驅(qū)甚至有一定超越。本研究采用多重檢索方式,采集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領域代表性文獻,利用CiteSpace工具對文獻進行計量分析,嘗試客觀勾勒中國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二十年的發(fā)展歷程,總結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特征,并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加以討論。

        一、研究工具與研究數(shù)據(jù)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利用JAVA平臺,借助科學知識圖譜分析工具CiteSpace 6.2.R4對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茖W知識圖譜具有知識圖形可視化和知識譜系串行化的雙重優(yōu)點,可展示知識單元或知識群之間錯綜復雜的網(wǎng)絡、結構、互動、交叉、演化和衍生等多重關系(陳悅等 2015)。CiteSpace工具可借助高頻節(jié)點、聚類知識群、高中介中心節(jié)點等方面的統(tǒng)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xiàn),對特定話題的研究熱點、前沿和趨勢進行探究(李杰、陳超美 2022)。根據(jù)本研究目的,我們對軟件相關參數(shù)閾值設置如下:標準區(qū)域設置為“Top 100 per slice”,時間區(qū)域設置為“2003-2023”,時間切片設置為“1”,節(jié)點類型設置為“Author”“Institution”和“Keyword”,確保數(shù)據(jù)采集的有效性。

        (二)研究數(shù)據(jù)

        為保證研究樣本的全面性、代表性及規(guī)模與質(zhì)量,本研究以CNKI數(shù)據(jù)庫北大核心和CSSCI來源期刊文獻為樣本數(shù)據(jù)。為確保不遺漏,我們運用高級檢索模式,分別以“語料庫”+“翻譯學”“語料庫”+“翻譯”“語料庫”+“口譯”和“語料庫”+“譯”等為檢索詞進行多重檢索。經(jīng)過篩選,刪除不符合要求的噪音文獻,最終獲得有效文獻1508篇??紤]到該領域代表學者部分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北大核心和CSSCI來源期刊之外,我們再以該領域發(fā)文量前20位作者為線索,檢索并篩選得到這些作者的非核心期刊論文54篇,最終得到有效文獻1562篇。然后,將1562篇文獻以Refworks格式導入CiteSpace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文獻發(fā)表總體趨勢

        首先,從發(fā)文量(如圖1所示)看,2003至2023年,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總體呈顯著增長趨勢。

        就學科覆蓋面而言,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覆蓋外國語言文字、中國語言文字、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和文藝理論等多個學科,這里前四個學科覆蓋所有學科的近88%。此外,語料庫翻譯學還涉及圖書情報與數(shù)字圖書館、高等教育、中國文學、世界文學、新聞與傳媒等一些學科,但發(fā)文量相對較小。其中,發(fā)文量最高的期刊主要為外語類核心期刊,《中國翻譯》發(fā)文量超過100篇,排在首位。其次分別為《外語電化教學》《上海翻譯》《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中國外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外語教學》等。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學者的語料庫翻譯學研究成果也發(fā)表在一些非外語類期刊上,如劉澤權、侯羽等利用語料庫對《紅樓夢》英譯本研究有相當部分成果發(fā)表在《紅樓夢學刊》。

        根據(jù)圖1,我們依據(jù)發(fā)文量變化中的兩個谷值為節(jié)點,將這二十年的發(fā)展劃分為發(fā)展期(2003-2008)、 成熟期(2008-2019)和繁榮期(2019-2023)三個階段。在發(fā)展期,王克非(2003)利用自建的大型英漢雙語平行語料庫,考察了英漢、漢英語句對應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英譯漢和漢譯英均呈現(xiàn)目標語文本擴增特點,且擴增程度與文本類型相關聯(lián),為大型平行語料庫的應用研究奠定了基礎。于連江(2004)將語料庫應用于翻譯教學,發(fā)現(xiàn)利用語料庫可對翻譯文本進行動態(tài)語境、文本等值概率、譯文風格、多譯本對比等多個方面進行研究,為語料庫翻譯教學研究指明了方向。2007年,上海交通大學主辦了“語料庫與譯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該會議不僅是國內(nèi)首次召開的語料庫翻譯學專題國際研討會,也是中國語料庫翻譯學進入迅速發(fā)展期的一個標志事件。2008年,浙江大學召開了首屆“用語料庫進行語言對比和翻譯研究”國際研討會,此次研討會已成為由中國學者發(fā)起、以語料庫翻譯學為主題的代表性國際研討會,至今已舉辦6屆??傮w上,這個階段主要還是對國外相關研究的引介,同類實證研究尚未大規(guī)模開展。但這些理論探討與應用探索為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的成熟期指明了方向。

        2009年,“首屆全國語料庫翻譯學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成功舉辦,之后每一屆研討會代表著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的最新進展與動向,目前已成功舉辦6屆。2012年,由胡開寶教授領銜的語料庫研究團隊舉辦了首屆全國語料庫翻譯學暑期講習班,此后每年定期開展相關研修活動,至今已有十余年,培養(yǎng)了一大批從事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的新生力量。以上學術事件客觀上促成了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第二階段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也為第三個階段的“繁榮期”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可視化呈現(xiàn)及分析

        (一)作者共現(xiàn)知識圖譜分析

        Citespace可提供三個層次的科學合作網(wǎng)絡分析:微觀的作者合作網(wǎng)絡、中觀的機構合作網(wǎng)絡和宏觀的國家/地區(qū)合作。節(jié)點字體大小代表了作者、機構、國家或地區(qū)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節(jié)點間連線代表了不同主體間的合作關系。二十年來,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研究領域作者間的合作如圖2所示。

        本研究所考察1562篇文獻共涉及1791位作者,我們將高產(chǎn)作者發(fā)文量的最低閾值設置為10篇,共得到16位作者。根據(jù)圖2可發(fā)現(xiàn),高產(chǎn)作者之間形成了十多個較明顯的合作研究群體,且不同群體間亦存在交叉合作。首先,以王克非教授為核心的合作群體最為顯著,中心性最強,影響力最大,與其有密切合作的研究者數(shù)量眾多,包括秦洪武、胡顯耀、李德超、戴光榮、黃立波、趙秋榮、龐雙子、劉鼎甲、符榮波、王金銓等,該群體的主要研究話題為“平行語料庫建設及應用”“譯者風格”“語言接觸”“人稱代詞”“翻譯文本顯化特征”“翻譯教學”等。其次是以胡開寶教授為核心的合作研究群體,與其有密切合作的研究者有李曉倩、盛丹丹、司莉、龐雙子、劉劍、李濤、李鑫、侯羽等,其主要研究話題為“莎士比亞戲劇”“外交話語”“數(shù)字人文視域下的翻譯”“記者招待會口譯”等。其他比較顯著的合作群體還包括:以劉澤權教授為核心同侯羽、劉鼎甲、劉艷紅、朱虹等組成的團隊,主要研究話題為“《紅樓夢》”“譯者風格”“翻譯顯化”等;秦洪武與王克非、王斌華、朱一凡、李蟬、夏云等形成的合作群體,主要研究話題為“平行語料庫的建設及應用”“翻譯語言”“翻譯教學”等;胡顯耀與王克非、曾佳、劉艷春等形成的合作群體,主要研究話題為“翻譯共性”“顯化”“翻譯漢語”“多維分析”等。此外,還有李德超與王克非、唐芳、楊曉琳等;趙秋榮與王克非、梁茂成等;劉群與李雅娟等;李生與呂雅娟、趙鐵生、劉挺等;戈玲玲與劉彬、何元建等;蘇依拉與仁慶道爾吉、高芬、趙亞平等;蔣躍與詹菊紅、韓紅建等之間的合作群體。群體內(nèi)部及不同群體間的交叉合作既能夠取長補短,發(fā)揮各自核心優(yōu)勢,又有利于資源整合及思維創(chuàng)新,豐富研究方法及研究話題,一些研究話題,如數(shù)字人文視角下的語料庫翻譯研究、語料庫話語批評、多維分析等,已經(jīng)趕上甚至超越了國際同類研究,很好地推動了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的發(fā)展。

        (二)機構共現(xiàn)知識圖譜分析

        語料庫翻譯學領域研究機構的情況如圖3所示,圓點代表發(fā)文機構,發(fā)文機構字號越大,表示發(fā)文量越高。

        結合圖3和CiteSpace自動生成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可發(fā)現(xiàn),就論文發(fā)表而言,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領域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機構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120篇)、北京外國語大學(107篇)和上海外國語大學(86篇)構成的第一梯隊;其次為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57篇)、西安外國語大學(36篇)、香港理工大學(31篇)、燕山大學(30篇)、西安交通大學(26篇)和南華大學(26篇)構成的第二梯隊。機構之間密集的連線體現(xiàn)出不同機構之間的合作比較緊密。最為突出的是以北京外國語大學為中心的機構群,與其有密切合作的機構有上海交通大學、曲阜師范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燕山大學、西南大學等數(shù)十所高校;其次是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中心的機構群,與其有密切合作的機構有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曲阜師范大學等十幾所高校;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合作機構多集中在上海,如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jīng)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

        眾所周知,學科建設與發(fā)展需要良好的科研平臺,良好的平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圍,從而促進學科的增長。北京外國語大學是我國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的發(fā)源地,該機構擁有眾多高水平、多元學術背景和研究經(jīng)驗豐富的語料庫翻譯學專家學者,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的中堅力量。上海交通大學相關研究起步較早,其在語言學、計算機科學、翻譯學等相關領域具有較好的學科實力和優(yōu)勢,為語料庫翻譯學提供了堅實學科支撐和交叉融合視角。2019年,上海外國語大學語料庫研究院的成立為上外進行基于語言數(shù)據(jù)的語料庫翻譯研究進一步拓展了空間。目前,我國語料庫翻譯學研究已形成以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為引領,全國各地多個研究機構齊頭并進的態(tài)勢。

        (三)關鍵詞共現(xiàn)知識圖譜分析

        關鍵詞是文獻主題的高度凝練和總結,高頻關鍵詞能反映某一研究領域的熱點。在科學知識圖譜中,中介中心度是用來衡量關鍵詞重要性的標準,可以反映一個關鍵詞在整個網(wǎng)絡中占據(jù)其他兩個節(jié)點之間最短路徑的能力(張繼光 2016)。關鍵詞中介中心度越高,代表其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作用越大。語料庫翻譯學領域的關鍵詞知識圖譜(如圖4所示)中,頻次以及中介中心度最高的20個關鍵詞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關鍵詞頻次與中介中心性排名基本一致。除與語料庫翻譯學學科背景直接相關的關鍵詞,如“語料庫”“翻譯”“翻譯研究”“英譯”等之外,頻次及中介中心性較高的關鍵詞包括“機器翻譯”“翻譯教學”“人工智能”“譯者風格”“口譯研究”“信息檢索”等。由此可見,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總體上更注重應用研究,著力探討語料庫翻譯學在“機器翻譯”“翻譯教學”“人工智能”“信息檢索”等方面應用的話題較多。鑒于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起步于機器翻譯,機器翻譯在語料庫翻譯學領域的地位依然舉足輕重?!皺C器翻譯”從語料庫翻譯學的發(fā)展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取得了顯著進展(張繼光 2016)??嘛w(2002)最早提出語料庫、網(wǎng)路與口筆譯教學之間的關系,為“翻譯教學”研究奠定了基礎。王克非(2004)指出,利用雙語平行語料庫和檢索工具,對學生“豐富翻譯感受”“提高翻譯能力”,以及“多途徑實現(xiàn)翻譯轉(zhuǎn)換”非常有益,在翻譯教學中具有廣闊前景和開發(fā)價值。馮志偉(2018)和郭明陽(2021)探討了人工智能對于提高機器翻譯效率、促進行業(yè)發(fā)展的新路徑。這些關注語料庫應用的研究豐富了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的研究課題。

        就口譯研究,語料庫翻譯學既關注應用研究,也關注其理論研究。王克非、張威、胡開寶、王斌華等學者開展了豐富的語料庫口譯研究。張威(2009)介紹了口譯語料庫建設的總體原則和注意事項,并提出口譯語料庫的開發(fā)與建設對“提高口譯研究質(zhì)量、促進口譯教學改革、完善機器口譯研究與應用有重大意義”。關于此領域的相關情況可參見李洋、王少爽(2016)。

        除應用研究,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領域的學者也十分注重理論構建,集中探討一些核心理論概念,如“譯者風格”“翻譯共性”“翻譯策略”“顯化”等。就“翻譯共性”而言,吳昂、黃立波(2006)提出,研究翻譯共性不應僅限于翻譯過程, 還需要從具體語言對、翻譯方向、譯者因素、文體類型等多個視角考慮。王克非、胡顯耀(2008)認為,“翻譯共性”對于“探索翻譯的本質(zhì),了解語言交往時的相互作用和研究譯入語在表達語言文化空缺時的創(chuàng)造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胡開寶、劉澤權、黃立波、侯羽、趙秋榮等學者就“譯者風格”開展了一系列研究。黃立波、朱志瑜(2012)用語料庫研究方法對葛浩文英譯中國小說的翻譯風格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利用語料庫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標準化類/形比和平均句長等并不能夠有效地將一個譯者與另一個譯者的翻譯風格區(qū)分開”。這些討論與考察包括對既有觀點的驗證,也有理念和方法方面的質(zhì)疑和思考,說明國內(nèi)的語料庫翻譯學已經(jīng)從引介和模仿逐步向探索與創(chuàng)新階段發(fā)展。

        (四)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分析

        僅僅通過關鍵詞很難對某個領域的研究做出全面總結。為了更精準洞悉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領域的研究情況,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軟件,通過LLR(對數(shù)似然算法)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共得到16個聚類(如圖5所示)。聚類標準由文獻中關鍵詞的共現(xiàn)關系和強度決定,具有緊密共現(xiàn)關系的文獻會自動歸為一個聚類。

        聚類模塊值Q值和聚類平均輪廓值S值用于表征聚類效果。本研究中,聚類后的Q值為0.7071,明顯大于聚類結構顯著的標準值0.3;S值為0.9311,亦明顯大于聚類結構合理的標準值0.5。綜上所述,圖5的聚類顯著且合理。聚類太多會導致研究內(nèi)容比較分散,通過進一步閱讀文獻和對關鍵詞聚類進行整合,本研究將聚類范圍縮減至機器翻譯、翻譯語言特征、口譯研究、翻譯教學、翻譯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譯者風格、文學翻譯、信息檢索8個主要研究主題(如表2所示)。

        根據(jù)表2,“機器翻譯”和“信息檢索”均以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學科為背景。“機器翻譯”主要涉及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機器翻譯可幫助構建多語言“翻譯詞典”,并能助力翻譯詞典自動更新。還可利用“多模態(tài)”,來提高翻譯的準確性和流暢度。將“信息檢索”用于平行語料庫的信息獲取、篩選以及術語提取,能夠有效構建“雙語詞典”及各類“學習詞典”。提高信息檢索能力是“專業(yè)譯員”提升翻譯能力的重要方法(王華樹、張成智 2018)。此外,通過對翻譯基本單位“語塊”的檢索、識別和翻譯,可提高翻譯的精確度。“翻譯語言特征”和“譯者風格”都是研究影響翻譯結果的因素。翻譯語言特征主要研究詞匯、短語、語塊、句段長度、語法、修辭等“顯化”,尤其是“翻譯漢語”中“人稱代詞”的顯化;“現(xiàn)代漢語”用法的歷時變化;“翻譯共性”,如顯化、簡化和范化等;漢語與其他民族語言“句法結構”差異;原創(chuàng)語言和翻譯語言的“一致性”;翻譯語言“文本特征”;“第三語碼”;“術語翻譯”等?!白g者風格”主要研究“不同譯者各自所有譯文表現(xiàn)出的整體翻譯風格差異”以及“不同譯者對相同源文本中特定語言現(xiàn)象在各自譯文中的規(guī)律性處理方式”(黃立波、朱志瑜 2012);體現(xiàn)“翻譯風格”的翻譯技巧和翻譯策略;不同“文本類型”的翻譯標準以及文本類型對譯者風格的影響等。

        “口譯研究”主要關注口譯教學、同聲傳譯、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及口譯中的詞匯、語法、語塊、修辭特征研究?!胺g教學”主要關注計算機輔助翻譯、翻譯記憶、翻譯技術、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翻譯策略等。“翻譯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主要關注語料庫翻譯學特定時期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熱點和前沿趨勢,并對未來值得關注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文學翻譯”主要研究基于語料庫或語料庫驅(qū)動途徑譯入與譯出文學文本的比較、文學翻譯教學研究以及特定文本的不同英譯本。

        (五)研究熱點演進知識圖譜分析

        關鍵詞時區(qū)圖是指“從時間維度上來體現(xiàn)知識演進的視圖”(陳悅等 2014)。時區(qū)圖能夠展示每個時間段所出現(xiàn)的最新關鍵詞。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研究關鍵詞的歷時變化趨勢如圖6所示,圖中關鍵詞字體的大小與其出現(xiàn)頻次成正比,并以其首次出現(xiàn)的時間分布在時間軸上。

        由圖6可發(fā)現(xiàn),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發(fā)展期(2003-2008)的熱點研究主題主要包括“機器翻譯”“人工智能”“翻譯教學”“信息檢索”“翻譯詞典”“外語教學”“機器學習”“翻譯共性”“基于實例”等,總體上側重于應用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新世紀開始的前十年,“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與語料庫翻譯學的結合在國內(nèi)相關研究中就已經(jīng)成為熱點話題。該階段的研究主題為后續(xù)的多樣化研究奠定了基礎,如“機器翻譯”與后續(xù)的“依存語法”“翻譯模型”“語塊”“深度學習”“代碼注釋”等主題密切相關;“人工智能”為“同聲傳譯”“口譯教學”“數(shù)據(jù)選擇”“對齊模型”等主題提供了技術支持。此外,“顯化”“文化轉(zhuǎn)向”“翻譯共性”等理論話題以及“文學翻譯”在該階段開始出現(xiàn)并引起廣泛關注。

        在成熟期(2008-2019),語料庫資源日益豐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不斷進步,如神經(jīng)機器翻譯技術大大提高了機器翻譯的質(zhì)量和效率,語料庫翻譯學與其他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越來越頻繁,使得其研究范圍和應用領域更加廣泛。該階段的研究主題以理論研究為主,如“譯者風格”“翻譯風格”“語義韻”“語塊”“翻譯規(guī)范”“術語翻譯”“敘述視角”等話題成為該時期的關注熱點。“口譯研究”“同聲傳譯”“漢英口譯”等兼具理論和應用特色的話題也在該時期占較大比重。

        繁榮期(2019-2023)的研究開始拓展到語料庫建設和管理、翻譯記憶庫技術、機器翻譯技術及翻譯質(zhì)量評估等方面,內(nèi)容更豐富,方法更完善?!皵?shù)字人文”“多模態(tài)”“第三語碼”“深度學習”“依存樹庫”“多維分析”“譯入”“譯出”“情感分析”等成為研究熱點。當前數(shù)字人文視域下的翻譯研究發(fā)展很快,但依然存在“研究對象有限、研究平臺單一、研究方法不夠多樣、理論框架尚未構建”等問題(胡開寶、王曉莉 2022);“多模態(tài)”語料庫“將多模態(tài)理論運用到翻譯研究中,打破翻譯的文本局限”(陳曦等 2020);“翻譯文本作為語言接觸變體對于‘第三語碼’的拓展,以及對于目標語語言發(fā)展的影響,是國際上語料庫翻譯研究的前沿課題”(龐雙子、王克非 2019);基于“深度學習”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機器翻譯,在技術上不斷推陳出新,算法上不斷優(yōu)化升級,應用越來越廣泛;“通過創(chuàng)建英語翻譯文本和英語母語語料庫及標注‘依存樹庫’,可以計算庫中所有文本的平均依存距離和依存方向”(蔣躍等 2021);“‘多維分析’”能有效區(qū)分文本的語域變異情況”,展現(xiàn)影響文本語域差異的語言因素,可廣泛應用于多譯本的風格定量描寫(趙朝永 2020)。通過定量分析“譯入”“譯出”文本的數(shù)據(jù),結合定性分析,可發(fā)現(xiàn)翻譯中常見的錯誤和問題,提高翻譯質(zhì)量。

        此外,CiteSpace還可通過一定算法,探測文獻或關鍵詞的突變系數(shù)(Burstness),即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若某一關鍵詞的被引頻次驟然增多,那么該關鍵詞就被稱為突現(xiàn)詞。突現(xiàn)詞可用于探測學科發(fā)展的新趨勢和變化。本研究中,“機器翻譯”“人工智能”“譯者風格”“翻譯風格”突顯強度最高,表明此類話題最受關注,文獻數(shù)量最大。“數(shù)字人文”“翻譯風格”“深度學習”“翻譯策略”“翻譯漢語”“第三語碼”“翻譯文本”“實證研究”八個主題不僅首次突現(xiàn)時間距今時間短,且突現(xiàn)狀態(tài)延續(xù)至今,因此前沿性也最強,這些代表著未來一段時期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的研究方向。

        三、問題與對策

        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發(fā)展,我國語料庫翻譯學已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從語料庫建設,到研究課題拓展,再到對方法論的不斷反思和完善,語料庫翻譯學已成為一種關注度較高的研究范式。語料庫翻譯學對翻譯學科最大的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其有助于更好地認識翻譯現(xiàn)象及其本質(zhì),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翻譯學科向前發(fā)展。同時,發(fā)展過程中也呈現(xiàn)出一些不足之處。

        (一)存在問題

        首先,研究存在同質(zhì)化,即總體上模仿性研究較多,創(chuàng)新性研究不足。具體表現(xiàn)在:一方面,研究內(nèi)容的相似性。許多研究都集中在諸如 “翻譯教學”“翻譯共性”“翻譯風格”“顯化”“口譯研究”“文學翻譯”等話題,這種研究內(nèi)容的同質(zhì)性限制了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研究方法的相似性。如量化研究中的指標趨同,質(zhì)性研究方法的相互參照,不利于研究方法方面的創(chuàng)新思維。此外,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研究多借鑒國外理論,缺乏本土視角的理論建構??傊?,這種同質(zhì)性限制了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第二,研究工具(包括軟件工具和概念工具)的局限。以漢語分詞為例,現(xiàn)代漢語分詞精確度相對較高,但缺乏對特定時期或特定類型漢語文本的專業(yè)分詞工具,如古漢語、現(xiàn)代白話文及專業(yè)化文本的分詞和標注。定量研究多局限于詞頻、類/形比、平均句長、詞匯密度等形式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方法上,多因素、多維分析還比較缺乏。第三,跨學科交叉融合不夠。語料庫翻譯學本身作為語料庫語言學和描寫性譯學相結合的產(chǎn)物,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特質(zhì),但現(xiàn)有研究依然將關注焦點放在語言、文本本身,對文本外社會、文化、歷史、意識形態(tài)等因素有所關注,但主要是從解釋層面,并未能真正將語料庫方法運用于文化學、社會學、歷史學等研究領域,達到翻譯學與其他學科真正的交叉融合。

        (二)相應對策

        首先,要打破研究的同質(zhì)性。研究內(nèi)容不應僅限于“翻譯共性”“譯者風格”“翻譯規(guī)范”等傳統(tǒng)話題,應積極拓展和細化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方法,如可以借助不同類型的語料庫對“譯者中介行為”“譯后編輯”“受限語言”等課題進行探索。方法上采用多元研究方法,如基于深度學習的方法、交互式分析法、參與式觀察法等定量定性研究方法。第二,依據(jù)研究目標自主研發(fā)個性化語料庫軟件工具。很長一段時期,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研究中使用的軟件多數(shù)來自國外,一些軟件對漢語文本兼容性不夠。近年來,一些高校與科技公司合作,在軟件研發(f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上海外國語大學語料庫研究院研發(fā)的可用于雙語或多語文本平行對齊SISU Aligner 2.0.0工具,北京外國語大學語料庫團隊開發(fā)的支持英漢兩種語言的語料庫檢索工具BFSU PowerConc。此外,統(tǒng)計方法應納入多因素、多維分析,且“有必要開展語料庫驅(qū)動的翻譯學研究”,以拓展該領域的研究深度和廣度(胡開寶等 2018)。第三,大力拓展跨學科研究。許家金(2018)提出,近年來翻譯共性研究選題的困境顯示,除翻譯語言外,還需結合跨語言、跨文化視角,以拓展選題空間。近年來,數(shù)字人文研究開始與語料庫翻譯學相結合,研究者們開始對各類翻譯文本進行數(shù)字化人文分析。借助計算手段,達到對翻譯文本的人文分析,具體可包括對文本的智能檢索、可視化分析、關聯(lián)分析、文本挖掘等等(黃水清 2019)。認知翻譯學與語料庫翻譯學相結合,應用于基于語料庫的翻譯認知加工過程研究,此類主要是“利用語料庫分析譯者進行雙語轉(zhuǎn)換時的認知心理過程和翻譯認知加工規(guī)律的研究”(胡開寶、李曉倩 2016)。此外,機器學習方法也被開始逐步應用于語料庫翻譯研究。

        王克非(2021)提出,“中國特色的翻譯研究需要逐漸同國際學術接軌”,建立獨具中國特色的理論框架。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學者在借鑒國外理論分析翻譯現(xiàn)象時,也應兼顧漢語特色,從而發(fā)掘和建構本土理論。

        四、結語

        本文借助CiteSpace工具,對國內(nèi)近二十年語料庫翻譯學文獻進行了可視化計量分析,通過考察不同發(fā)展階段、高影響力作者及機構、關鍵詞、關鍵詞聚類、研究熱點歷時演進等方面,對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二十年來的發(fā)展進行了總結。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整體上呈現(xiàn)快速發(fā)展趨勢,熱點話題涉及面較廣,既有“機器翻譯”“人工智能”“翻譯教學”等應用研究,也有“譯者風格”“翻譯共性”“顯化”等理論研究,呈現(xiàn)出應用研究和理論研究并存的特點。本研究認為,語料庫跨學科研究將是未來一段時間語料庫翻譯學探索的熱點。以漢語為中心的多語種翻譯語料庫的研發(fā)與應用,也會助力本土相關理論的構建?;诖丝紤],各類跨學科語料庫的構建、個性化工具的開發(fā)、大數(shù)據(jù)及AI技術的應用必定會將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帶入又一個嶄新階段。

        [參 考 文 獻]

        [1]Baker, M. 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A]. In M. Baker, G. Francis amp; E. Tognini-Bonelli (eds). 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3.

        [2]Gellerstam, M. Translationese in Swedish novels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A]. In L. Wollin amp; H. Lindquist (eds). Translation Studies in Scandinavia [C]. Lund: CWK Gleerup. 1986.

        [3]Vanderauwera, R. Dutch Novel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Minority” Literature [M]. Amsterdam: Rodopi.1985.

        [4]陳曦,潘韓婷,潘莉.翻譯研究的多模態(tài)轉(zhuǎn)向:現(xiàn)狀與展望[J].外語學刊,2020(2).

        [5]陳悅,陳超美,胡志剛.引文空間分析原理與應用:CiteSpace實用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6]陳悅,陳超美,劉則淵,胡志剛,王賢文.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研究,2015(2).

        [7]丁樹德.淺談西方翻譯語料庫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5).

        [8]馮志偉.機器翻譯與人工智能的平行發(fā)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8(6):35-48.

        [9]郭明陽,張曉玲,唐會玲,孟慶端,任龍波.人工智能在機器翻譯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

        [10]胡開寶,李曉倩.語料庫翻譯學與翻譯認知研究:共性與融合[J].山東社會科學,2016(10).

        [11]胡開寶,王曉莉.數(shù)字人文視域下翻譯研究:現(xiàn)狀、問題與前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2(6).

        [12]胡開寶,朱一凡,李曉倩.語料庫翻譯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13]黃立波,朱志瑜.語料庫翻譯學: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J].中國外語,2012(6).

        [14]黃立波,朱志瑜.譯者風格的語料庫考察——以葛浩文英譯現(xiàn)當代中國小說為例[J].外語研究,2012(5).

        [15]黃水清.人文計算與數(shù)字人文:概念,問題,范式及關鍵環(huán)節(jié)[J].圖書館建設,2019(5).

        [16]蔣躍,范璐,王余藍.基于依存樹庫的翻譯語言句法特征研究[J].外語教學,2021(3).

        [17]柯飛.語料、網(wǎng)路與口筆譯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3).

        [18]柯飛.雙語庫:翻譯研究新途徑[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9).

        [18]李杰,陳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第三版)[M].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22.

        [19]李洋,王少爽.基于文獻計量的中國語料庫口譯研究評述[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5).

        [20]廖七一.語料庫與翻譯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5).

        [21]龐雙子,王克非.從“第三語碼的拓展”看語料庫翻譯學動向[J].外語教學,2019(1).

        [22]王華樹,張成智.大數(shù)據(jù)時代譯者的搜索能力探究[J].中國科技翻譯,2018(4).

        [23]王克非.語言與翻譯研究并重的雙語平行語料庫[A].北京外國語大學校慶六十周年學術論文集(上)[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4]王克非.英漢/漢英語句對應的語料庫考察[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

        [25]王克非.雙語平行語料庫在翻譯教學上的用途[J].外語電化教學,2004(6).

        [26]王克非,胡顯耀.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漢語詞匯特征研究[J].中國翻譯,2008(6).

        [27]王克非.翻譯研究拓展的基本取向[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21(2).

        [28]吳昂,黃立波.關于翻譯共性的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5).

        [29]徐一平,曹大峰.中日對譯語料庫的研制與應用研究論文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0]許家金.語料庫翻譯研究遺珠[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2).

        [31]楊惠中.語料庫語言學與機器翻譯[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1).

        [32]于連江.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4(2).

        [33]張繼光.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狀況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1993—2014)[J].上海翻譯,2016(3).

        [34]張美芳.利用語料庫調(diào)查譯者的文體——貝克研究新法評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

        [35]張威.口譯語料庫的開發(fā)與建設: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J].中國翻譯,2009(3).

        [36]趙朝永.譯者風格對比描寫的多維分析途徑[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20(3).

        [責任編輯 張思雯]

        猜你喜歡
        可視化問題對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運行動態(tài)分析與可視化展示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54
        診錯因 知對策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維可視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融評”:黨媒評論的可視化創(chuàng)新
        傳媒評論(2019年4期)2019-07-13 05:49:14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水野优香中文字幕av网站| 亚洲女人的天堂网av| 男女裸体做爰视频高清|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九色|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在线| 内射少妇36p九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 网友自拍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超碰Av一区=区三区| 级毛片无码av|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亚洲三级中文字幕乱码|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高清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 76少妇精品导航|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aⅴ|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熟妇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一个人看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国产欧美日韩图片一区二区| 天堂av在线播放观看|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 中文国产日韩欧美二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 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丰满人妻av|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艳星nikki激情办公室| 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有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麻豆蜜桃|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天堂2019|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成人xx免费无码| 日本成人三级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