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以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要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評價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參與積極性和終身體育意識為目標開展體育教學活動,讓體育教學活動契合初中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保證體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力,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一)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生命在于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人體的力量、速度、耐久力、反應等機體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學生在體育課上進行戶外活動時,可以接觸自然環(huán)境,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擺脫亞健康,從而使其能更加專注地參與各項活動和學習,在增強免疫力的同時,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促使學生身體正常生長發(fā)育
初中生正處于身體快速成長發(fā)育的階段,適當?shù)捏w育鍛煉產(chǎn)生的應力能夠刺激學生的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拉長骨骼兩端的軟骨細胞,加快鈣化速度,加快縱向生長速度,拉長肌肉,對學生下肢肌體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使肌肉更加粗壯有力,同時加快細胞的新陳代謝速度,提高肌腱和韌帶的彈性,使關節(jié)更加堅固,降低在激烈運動過程中的受傷風險。
(三)推動學生的自我意識成長
初中體育運動以群體活動為主,在群體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與他人行為進行對比,然后正確看待自己體育運動能力的高低。教師在群體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改正自己認知和行為方面的錯誤,主動融入學校環(huán)境之中,進而成為一個具有社會屬性的人。
二、初中體育教學原則
(一)探究學習原則
體育新課標提出以學生為主體構建體育教學活動,因此教師需要堅持探究性原則設計體育活動,通過問題或任務等方式激發(fā)學生探究欲,使其在體育活動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特定的知識、運動技能和情感體驗等。
(二)激勵創(chuàng)新原則
體育新課標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單一、枯燥的體育教學方式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僅是按照教師的指導完成各類體育訓練任務,而激勵創(chuàng)新性要求的融入促使教師重新審視原有的體育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為其良好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
(三)愉快教學原則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令人悲傷、痛苦和不愉快的經(jīng)歷容易被知覺抵制而忘記,人們更容易回憶起愉快的經(jīng)歷。單純以中考為目標開展體育訓練活動不利于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因而教師要堅持愉快教學原則,重視學生感受,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及豐富體育運動方式等給予學生積極的體育活動體驗,使學生在身心合一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強健體魄,激發(fā)他們的體育學習興趣,助力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四)差異化原則
教師在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的同時,需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特征,結合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性設計活動內容、運動目標和評價方法等,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滿足學生自我發(fā)展需求。
三、體育新課標在教學中的展現(xiàn)
(一)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
體育新課標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滿足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培養(yǎng)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以輔導者、協(xié)助者的角色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助力學生完成各項體育鍛煉任務,掌握體育運動技巧。
在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認識到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參與體育鍛煉。以籃球運動為例,教師可以在體育課上播放有關籃球運動的視頻,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能直觀感受到籃球運動的競技性和技術性,激發(fā)學生的籃球運動興趣,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練習籃球技巧。教師在教學生籃球運球、過人、投籃、防守等技巧的過程中,可以將翻轉課堂理念引入教學,改變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傳統(tǒng)體育技巧講授方式,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學習籃球技巧,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自主學習和練習后,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照練習,觀察對方的技術動作特點并進行模仿,學生通過相互幫助,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的籃球技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當著輔助者角色,在課上穿插講解籃球運動的技術動作要點,在教學中做到講練結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各類技術動作的技巧所在,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質量。
技術動作練習過程較為機械、枯燥,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低,為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可以從學生需求入手,將籃球運動的自主練習過程轉化為小組合作練習,以小組為單位組織籃球對抗賽,通過激烈的籃球比賽激發(fā)學生參與籃球練習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比賽活動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之處,然后針對性地制訂后續(xù)的籃球技能訓練目標,主動參與籃球技能訓練活動。這種創(chuàng)新性的體育教學模式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
(二)游戲教學引入,實現(xiàn)“教”“玩”結合
體育新課標指出體育教學在堅持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同時,還要注意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使學生自主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十幾歲的初中生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愛動愛玩的年齡階段,他們的自制力較弱,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在充分結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游戲教學理念將體育活動游戲化,利用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鼓勵學生在游戲中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自主游戲活動中促進學生的成長。
中考中的重要考試項目之一是立定跳遠,傳統(tǒng)的立定跳遠訓練方式以反復起跳為主,訓練過程較為枯燥,導致學生缺少堅持訓練的動力,為此,教師可以將“一二三,木頭人”游戲引入教學之中,制訂游戲目標和游戲規(guī)則,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立定跳遠比賽,各個小組按照“木頭人”的指令進行接力式跳遠比賽,根據(jù)最終的跳遠距離確定獲勝小組,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參與體育活動的快樂,從而更好地助力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在“教”與“玩”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將各種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引入到體育課之中,使學生能夠結合個人喜好選擇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以鉛球投擲活動為例,在鉛球投擲的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的腰背力量和上肢力量,教師可以結合訓練目標組織沙包投擲活動。這種以沙包投擲代替鉛球投擲的活動可以突破場地的限制,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到投擲訓練活動之中,而且這類活動有效地提升學生腰背力量的同時,還可以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使學生真正地體會到運動的快樂。部分學生對投擲沙包不感興趣,只是單純地想進行投擲練習,這時教師就可以在投擲練習中引入目標要素和任務要素,在學生每次完成實心球投擲后用黃紙標記投擲點,要求學生在下一次的投擲練習中盡可能地超越自己已達到的投擲距離,使學生在圍繞目標進行練習、超越自己的過程中提升鉛球投擲能力,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練習帶來的成就感,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
(三)目標分層教學,滿足學生個體成長需求
進入初中后學生運動能力的差異性逐漸體現(xiàn)出來,同一個班級中不同個體之間的思維認知能力也存在一定差異。體育新課標提出教師在授課中要結合學生身體條件和運動技能方面的差異制訂層級化的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滿足學生的自我發(fā)展需求,這充分說明了“一刀切”的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當前的學習和成長需求。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為學生制訂學習目標,通過觀察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等,判斷教學目標是否契合學生當前的能力,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體育活動中收獲學習和成長的快樂。
以田徑運動為例,部分初中學生抗拒參加田徑運動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在運動中能夠直觀感受到自己與他人之間運動能力上的差距,而過大的差距會澆滅他們努力練習的想法,使其不愿意繼續(xù)參加田徑運動。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在田徑運動中采用分層教學法,組織100米速跑和3000米長跑測試,了解學生的基本田徑運動能力。按照學生田徑運動成績將其分為A、B、C三個小組,A組學生身體素質優(yōu)秀,田徑運動能力較強,B組學生身體素質較好,但田徑運動成績欠佳,C組學生田徑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較弱,運動成績難以達到及格標準。教師以小組為單位設置運動目標,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運動項目,A組學生身體素質和田徑運動能力超過平均線,運動目標以進一步提升田徑運動能力為主,教師可以選擇小組運動目標,要求他們每節(jié)課進行三次百米速跑活動和一次千米長跑,在反復的跑步鍛煉過程中提升學生心肺能力和下肢運動能力,每次跑步結束后記錄學生的田徑運動成績,對取得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后續(xù)的體育運動。B組學生身體素質過關但田徑運動能力有待提升,說明學生在田徑運動技巧的掌握方面存在一定問題,為此,教師可以在訓練項目中針對性地加入跑步姿勢對照和呼吸調整訓練,加強他們的心肺能力,使其能夠按照標準動作揮臂邁步,在反復訓練中逐步提升他們的田徑運動素養(yǎng)。C組學生的田徑運動成績較差,身體素質有待提升,教師在訓練目標的選擇上應以循序漸進提升身體素質及掌握田徑技巧為主,在內容設置上要求學生在課上完成百米速跑和千米長跑各一次,并在跑步結束后組織開展下肢力量練習活動,通過登山跑、靜蹲、單足支撐、直抬腿練習等方式增強學生的下肢力量,縮短單次練習時間,使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完成田徑運動目標,在循序漸進的成長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田徑運動能力。以小組為單位定期進行田徑測試,使學生收獲到努力后的果實,然后在成就感的驅動下積極參與體育訓練,在訓練中收獲健康的體魄。
(四)給予選擇自由,鼓勵自主練習
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此,教師可以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上增加自主學練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根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等選擇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在自主練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實現(xiàn)學練結合,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自主訓練積極性,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
教師在活動中需要注意的是,自選不是完全的自由活動和放羊式教學,教師需要在學生自主進行體育訓練的同時做好看護和指導工作,在選擇體育項目的同時為學生設置成長目標,以目標指導體育運動,提升學生運動能力。在自選體育項目的設置上,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學生的生理特點、興趣愛好及現(xiàn)有體育設備等設置可選擇的體育項目,初中的男生喜愛具有一定競技性的體育活動,對未知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準備八極拳、太極拳、籃球、足球、散打等運動項目,滿足男生多樣化的運動喜好。初中女生性格偏靜,教師可以針對性地推出健美操、羽毛球和踢毽子等活動項目,讓女生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進行練習。
為提升自主練習活動的質量,教師可以在練習中設置運動目標,如選擇太極拳的學生要在練習中掌握動作要點,能夠以緩、慢、圓的形式打出對應動作,參與籃球運動的學生能夠熟練運球,投籃命中率達到十投三中的水平,通過設置目標明確學習要求,并在下課前對學生進行測試,確保學生能夠嚴格按照要求完成自選項目,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
(五)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助力學生成長
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教學評價模式,強化評價活動的激勵性功能和發(fā)展性功能,重視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成長。為落實體育新課標理念,教師應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評價標準,將除體育運動成績以外的體能、知識、技能、運動參與積極性等要素納入體育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之中,使學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為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
以跳高類運動項目為例,在體育新課標背景下開展跳高練習活動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跳高動作是否標準、跳高成績及學生成長進步情況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入手進行評價,對學生取得的進步提出鼓勵和贊賞,如跳高動作較以往更加標準,跳高練習非常認真等,對學生在運動中付出的努力給予贊賞和肯定,通過鼓勵性評價使學生獲得運動滿足感,使學生在今后的體育課上能夠以更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體育練習。
教師通過評價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以立定跳遠運動為例,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跳遠活動中存在身體重心調整不及時及起跳角度不合適等問題時,如果直接指出學生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會打擊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自信心。為此,教師可以先用贊賞性的話語指出學生在練習中取得的進步,然后適當插入一定的指導意見,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次的立定跳遠成績與上次相比有一定進步,說明你練習得非常認真和努力,你在起跳之前適當彎曲上體,保證重心前傾再跳一次試試,起跳時注意擺臂,控制擺臂節(jié)奏,保持重心穩(wěn)定,再跳一次看看”。在給出激勵性評價的同時指導學生的練習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練習質量,助力學生的成長。
綜上所述,教師在體育新課標背景下進行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應以體育新課標要求作為基準組織教學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為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開發(fā)教學資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堅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體育課堂,定期觀察、分析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成長狀況,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入手安排差異化的內容,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在積極、快樂的課堂氛圍中組織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使體育課變得異彩紛呈。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