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子 點睛師:吳小蟲
點睛前:
一條偉大詩人的河流
在地圖上緩緩滑動
用八百頁重量,拖動一個人的一生
——徐徐向我走來
世界小如一片樹葉。揮動的筆
在一個人的思想上深耕
土地,牛羊,大豆和谷子
甚至愛與神——
地球的兩面,我們共通的東西
《河流之上》的賴特
是否也會和我一樣,一路向西
緩緩的河水,像深度意象
總在無聲地述說
點睛后:
河流之上
——致賴特
他揮動的筆,在我的思想上深耕
土地,牛羊,大豆和谷子
甚至愛與神——
點睛師評論:
看得出來,作者寫這首詩是讀了詹姆斯·賴特的詩全集《河流之上》,有感而發(fā)。但實際上,這并不是一首合格的詩,只是具備了詩歌的分行這個形式,在抵達詩、創(chuàng)造詩的層面上,并未有新的發(fā)現(xiàn)。
首先在邏輯上,第一,既然標(biāo)題為河流向“西”,全詩應(yīng)該去注意推動這一點,但作者沒有提起,只是在結(jié)尾的時候提了一下,讓本可以成為敘述的“點”平面化;第二,整首詩有前言不搭后語之嫌,上一句還是“世界小如一片樹葉”,接下來突然轉(zhuǎn)折到“思想上深耕”,沒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也無法構(gòu)成張力。
其次,語言。個人覺得,哪怕只是在語言上稍微精煉些,或者有個意外的句子,也能挽救這首詩。但這首詩從第一句開始,就稀松平常起來,一直到結(jié)尾。還有,第一句中的“偉大”,用在什么語境中,很考驗基本功。
這首詩我改了幾次,最后只保留了最精彩的部分,同時換了一個標(biāo)題。我的想法是,與其我們說了很多,不如簡短幾句,甚至沉默以對——那里有關(guān)于詩的巨大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