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云峰 點睛師:張二棍
點睛前:
進入三月之后
風,成為王者
先吹動屋脊殘雪,再吹動
還呆在杜家村的人
最后,才吹動飲馬河
風,想吹什么就吹什么
被吹過的事物
都若有所思
僅有的一棵樹,和母親在一起
也讓風吹
他們在一張紙上傾斜
彈出成群的麻雀
只為,用影子遞過來遠方的消息
風,并沒有停下來的想法
有人看見桃花回到枝頭
也有人,看到
一朵梨花,照耀母親
最小的孤獨
點睛后:
三月之后,風自立為王
先吹走屋瓦縫隙里的殘雪,再吹動
還呆在杜家村里,佝僂而行的人
最后,才吹醒了僵凍的飲馬河
……
點睛師評論:
我愿意把所有的藝術(shù),都理解成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異術(shù)或異數(shù)。尤其在詩人眼里,萬事萬物,無掛無礙,沒有界限。在雷云峰這首《哦,三月》里,“風,想吹什么就吹什么”,甚至將無窮的時空,也吹拂成作者腦海中的一幀幀淚目的畫面。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四節(jié)層層遞進,直到提及母親,以及母親的孤獨??傮w而言,完成度較高,寫得也情景交融,很有畫面感。我們說詩中有畫,實質(zhì)上就是詩人用詞語營造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幻境,而讀者則負責為不可測度的幻境填充各自心目中的色彩。這里,我對局部略作修改,與作者商榷,比如“進入三月之后”這樣的句子,還是顯得啰嗦,其實“三月”一個詞就足矣。我們寫詩,不能拖沓,如果覺得一個詞有點單薄,那就不妨給這個詞加一點別開生面、搖曳多姿的修辭,讓它立體起來、生動起來。再比如,“僅有的一棵樹”,如果是一個成熟的作者,會為這棵樹命名,讓它再讀者那里擁有可感可知的具體形象。我對第一節(jié)略作修改,與作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