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總有個聲音在耳邊響起,回家過年啊……
吉祥新年
在早年的春節(jié)前夕,母親總是早早地吩咐我們?nèi)サ亟牙锇岢黾t薯、芋頭等食材,這些都是為了新年準(zhǔn)備做糖肉和燉菜用的。所有這些準(zhǔn)備工作都必須在年前完成,不能拖延到年后。說年后不能下窖,下窖是一大忌諱。父親則會去泉溪邊,用桶底敲開冷硬的冰面,挑兩擔(dān)水回家把缸灌滿,父母說這是挑的金銀水,寓意來年家中進(jìn)財。然后再挑兩擔(dān)水潑在院子中,寓意金銀滿院。閑下來后,父母捧出一本嶄新的皇歷,捋一捋一家人一年的日子。
除夕,家中每個人都要把自己認(rèn)認(rèn)真真審視一遍,看看還有沒有遺憾和失誤。做完這些,父親才語重心長地囑咐我們,不管這一年我們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做好了還是做差了,比如學(xué)習(xí)好壞、成績?nèi)绾味歼^去了,得獎或沒得獎都為零。第二天早晨起來,就是新的一年,你們又長了一歲,歲月又翻了一篇,做任何事都是重新開始,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再學(xué)習(xí),爭取做好本職,做最好的自己。
兒時我們天天盼著新年,盼著香噴噴的年夜飯。那會兒物資匱乏,很少吃到有油有肉的飽飯,連做夢都在吃年夜飯。
除夕那天我們都起得特別早——母親總是早早將我們喚醒。那時母親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飯菜,燒好了洗臉的熱水。我們飛快地起床,興沖沖地跑到院子里,看看父親昨晚潑的水結(jié)冰了沒有——只見明亮的陽光下,冰面閃耀著絢麗的光芒。我們急急忙忙地在上面滑幾圈,在母親的呼喚聲中回屋吃飯。
除夕的早飯大多是幾個湯圓和兩枚雞蛋,寓意一家一年四季團(tuán)團(tuán)圓圓,有災(zāi)有難一滾就過去。若不夠就吃些昨日剩飯,俗稱隔年飯,表示上年有余有剩。中午要吃長面,母親把面板早早擦洗干凈,把面和好醒起,燒火時開始揉面搟皮。我們幾姊妹洗凈雙手,一早站在面板側(cè)邊,興奮地按著柔軟的“面皮子”,各扯各的,一人一根,一根就是一碗。父親這天大多要去左鄰右舍走走,給別人家拜個早年,疏通鄰里關(guān)系,打消一些隔閡。遞上一支煙,說句恭維話,檢討一番自己或家里哪些地方做得不對,請對方多原諒。往往在這個時候,別人都會給個面子,“咯咯”一笑問題就解決了。
晚飯大多吃餃子。稍微歇息一會兒,趁著肚子里有餃子的熱乎勁,母親總會端些零食出來——反正這一天肚子不會挨餓。父親會拿紙錢香燭帶我們?nèi)ソ油恋仄兴_,保佑新的一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一家健康安寧。趕上有月亮的夜晚,月光鋪滿了整個村莊,清瘦的樹影在近處輕輕晃動。我們沒有一點睡意,想盼到子時放鞭炮,但大多過不了多久,瘋玩一陣就呼呼睡著了。小小的心靈,陶醉于快樂之中。
總之,除夕這天最忙,忙煮飯,燉炒煎蒸;忙寫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忙掛紅燈籠貼福字,忙請門神貼年畫。左鄰右舍的伙伴們聽到笑聲,也三三兩兩地加入進(jìn)來,大家不再害怕大人怒吼,爭搶著某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父母跑來跑去,跑進(jìn)跑出,給孩子們制造幸福歡樂。笑聲此起彼伏,飛上老屋的屋頂,飛過故鄉(xiāng)的田野,一直飛到我現(xiàn)在的夢里。
馬馬燈鬧新春
20世紀(jì)的六七十年代,我在川東北老家過年,印象最深最好耍的就是看耍馬馬燈了。
馬馬燈,以騎彩馬、舞彩鞭、舞旱船為主,有文耍武耍兩種形式。文耍即詩、詞、歌、賦、對聯(lián)、拆字解謎,隊伍中常有資深教師或書匠(說書人)。武耍即集武術(shù)、雜耍、硬功、輕功于一體,耍頭是這支隊伍中文武兼?zhèn)渲恕?/p>
馬馬燈是一項綜合性極高的文娛演出活動,由德高望重的人負(fù)責(zé)組織,他的主要任務(wù)是聯(lián)絡(luò)演出地點、演出人員和發(fā)帖子,做承前啟后的工作。舞旱船要找一位文德武修的美麗姑娘擔(dān)任,在固定的曲調(diào)下,應(yīng)時應(yīng)景即興編詞入曲,不是一般姑娘能入座進(jìn)席的。她左右的馬兒童子,根據(jù)場地寬窄而定,四匹、八匹或更多,配合舞旱船的姑娘唱跳。鑼鼓鈸镲嗩吶為樂耍,又叫唱耍。耍馬馬燈的這支隊伍,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才能舞轉(zhuǎn)。
最初形態(tài)的馬馬燈是大年初六出燈,十五收燈。這期間耍燈的大多由各村早早預(yù)約了時間,就是巡回演出,沒工錢,純屬大家同喜共樂。后來土地包產(chǎn)到戶后,百姓手頭也寬裕了,出燈時間從初六變成初一,也有了給紅包收紅包的習(xí)慣,但也不多:八毛至一塊二,且耍到了各個院壩或各家各戶,隊伍便由大化小,分成了若干小隊伍。
但不論隊伍大小,演出該有的行頭一應(yīng)俱全,只要耍燈隊伍一進(jìn)村門,表演就算開始了。夕陽西下,入村隊伍打著燈籠火把沿路相迎,耍燈人彩妝出行舞著各自的道具,走在隊伍最前面,緊接著是樂耍踩著旱船姑娘腳步的鼓點:“哐嚓……哐嚓……”扭著八字緩步跟上。馬馬最前,旱船隨后,樂耍壓陣邊走邊舞邊唱,其中領(lǐng)耍的是位丑角,不是個短胖身,就是個瘦高個兒,手握芭蕉扇或杖或棍,扮演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之類,一路走一路跳,以嬉笑或猙獰面目示人,嚇得娃娃們狂奔亂躥驚聲呼叫……
看熱鬧的人特多時,馬兒高揚前蹄止步,瞬間鑼鼓嗩吶齊鳴,故意不前仿佛吊人胃口,其實是前面有主人布的陣,使得隊伍前進(jìn)不了,要等文耍、武耍前來破關(guān)解陣開路,因此不停地移動位次,你擠我嚷……
馬馬燈最為緊張的要數(shù)破陣了。川東丘陵地帶多山路彎,曲徑盤旋,這一路早早埋下重重障礙,大到拌桶、犁鏵、桌子、板凳、曬席,小到鋤頭、鐮刀、扁擔(dān)、撮箕、糞桶……大大小小因勢堆放的農(nóng)具,橫放道中,初看凌亂不堪,細(xì)瞧精心構(gòu)架,重新組合成了一組一組的圖案。這是主人家有意為之,就地取材擺設(shè)的關(guān)陣,每個陣前都放有一個大紅包(大團(tuán)結(jié)10元),破陣了收走,破不了該陣雙倍紅包由領(lǐng)耍單膝跪地奉上,請主人幫忙通關(guān)破陣。
這些陣大多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深入。
文耍大多即興表演,比的是心快口快手快,如三句半、快板書、對歌等,樂耍緊密配合。如三句半,姑娘童兒在唱,鑼鼓要巧妙穿插其中,不能漏了鼓點亂了陣腳。既是即興之作,文耍自然就有窘態(tài)百出的時候,現(xiàn)場笑聲此起彼伏。
武耍就不同了,具體分為軟耍和硬耍。比如常見的武耍表演竄天猴,是武耍中秘耍軟功。竄天猴是在道上豎放一床曬席,武耍破陣就要兩人上前用雙手緊箍曬席,第三人從抱緊曬席人的肩膀上爬上曬席頂部,再亮相展示幾個動作,在大家的驚呼聲、鼓掌聲、吆喝聲中,來一個猛子扎下,落入曬席中間。這主要考驗武耍人的臂力,讓圍觀人都要看到武耍人從曬席底下露出頭來為止。這當(dāng)然不算完,武耍人還得順著緊箍的曬席倒回到曬席頂部,再來一個蜻蜓點水一躍飛落到地上,這陣才算破關(guān)完成。
硬?!熬胖叵觥钡年嚫^。九張大方桌一一疊起,每層桌下坐一人,雙手雙腿并用,或抓或蹬四條桌腿,最上一層桌底朝天,在四條桌腿中間綁一根四米左右的木桿。武耍人上身穿一件汗褂子,下身一條紅色緊身褲,在這天寒地凍,人們用棉襖裹身都嫌冷的數(shù)九天,這身打扮精神抖擻,讓人眼前一亮。武耍人像猴一樣輕盈靈巧地爬上桿頂,又像一頭雄獅長嘯一聲,一個騰翻,一臂夾桿猛一昂頭,四肢平展騰飛,動作嫻熟靈動,特別是用雙手握桿、雙腿騰空的“太空慢步”十分搶人眼球,贏得全場喝彩,最后一個飛鷹展翅,從木桿跳下,觀者目瞪口呆,然后發(fā)出“嗬啊……”的驚呼聲。
每場破陣的出關(guān),樂耍會使出渾身解數(shù)開啟聽覺的盛宴。如高潮頭排嗩吶手,口吹,鼻子吹,耳朵吹,眼角吹,單支嗩吶雙支嗩吶,三支四支嗩吶一人同吹才叫高水平的樂耍。表演者大多像個鼓足氣的青蛙,讓人贊不絕口。整個馬馬燈隊伍在村民的簇?fù)硐乱慌上矚庋笱蟮刈呦蛳乱魂P(guān)。
耍馬馬燈不論文耍武耍樂耍,都是把一波一波歡樂浪濤推向高潮。至今我仍記得當(dāng)年的領(lǐng)耍是一名叫劉清泉的老人,他是我們建設(shè)鄉(xiāng)曉光村二社人,是非常親善豁達(dá)的一位長者。憶起馬馬燈,就會讓我想到他那慈祥和善的面容和充滿智慧的眼睛。
燒年火
小時候特別想過年,過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新帽、新鞋穿。家家戶戶貼對聯(lián),掛紅燈籠燒年火吃年夜飯,真是高興得不得了,小孩子們瘋狂地滿村躥到處跑。每當(dāng)學(xué)校一放寒假,便翹首等待這一年一度快樂時光的到來。尤其想到有好吃的,就特別期待。平時有什么好吃的,媽媽總說過年吃,沒洞沒疤的衣褲鞋帽,母親總說省著穿,過年才是新的。真到過年時,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他們哪還顧得上我們想要什么。媽媽和奶奶一大早就起床,將房子打掃得一塵不染,連房前的院子和屋后的雜草、落葉也都清理得干干凈凈。
采購年貨回來,就是母親灶臺上的活兒了。父親有點“才氣”,他便讓我們磨墨淘筆,寫幾副喜氣洋洋表達(dá)春節(jié)氣氛的對聯(lián)來,貼在每個房間的門框上。
午飯不太隆重,大年夜才是最喜悅熱鬧的。當(dāng)時雖然沒有電視看,更沒有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但一家人圍坐在燒得旺旺的火堆旁品嘗年夜飯,談家規(guī)家教,談耕讀傳統(tǒng),說說笑笑享受著一年辛勞的成果,一直坐到舊年過去,新年鐘聲敲響。小孩子們守著守著就入睡了,只有奶奶一直堅持守歲到天亮。她說守歲就是過年,她代表全家老小平平安安迎接新年的黎明。
那些歲月過年的規(guī)矩特多,“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燈”,家家戶戶都很注重遵守,這燈與火,都預(yù)示著來年的財,第二年的幸福,所以過年期間非常講究,除夕和元宵,家家戶戶都要盡最大可能把火燒旺把燈點亮。他們把一年到頭所積累的艱辛和勞苦,把對來年的美好向往,全融入黑夜里閃爍的火苗之中,這光亮最大限度地象征著人生的希冀和祝福。
對于鄉(xiāng)間記憶,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幾乎每年炎熱盛夏的六七月,家家戶戶都在準(zhǔn)備歲末燒的柴火。因柴與財同音,在鄉(xiāng)下便成了吉祥的東西。這柴不是樹丫樹枝樹梗,而是一個碩大的、根須完整的青杠樹或柏樹疙瘩。主人家早早在坡上看好樹疙瘩挖下來抬回家,放房后檐下讓其自然風(fēng)干。待到大年三十夜晚,將其搬到堂屋正中,到天黑點燃,名曰壓歲財。這一晚上的火是不能熄的,所以在準(zhǔn)備樹疙瘩時一定要大,要夠燃燒一個通宵,在噼噼啪啪暴跳的火光中結(jié)束年夜,那才是一年通亮完整的尾聲。不論大人、小孩,隨著年火的點燃,說話做事都非常小心柔和,這時,一家人才感覺到新年的真正到來。
燒燃年火,燙好燒酒,就著柴火上砂鍋里燉的大坨臘肉,等候著左鄰右舍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上門來辭年。這一天,通常一個院落,一個灣社呼大喚小相互走動,利用辭年的大好機會,消除一年之中的磕磕絆絆。在這樣喜慶的氣氛中,即使雙方平時矛盾再大,通過走動,坐坐談?wù)労缺瓱峋?,各自檢討一番,在笑聲中也就和好了。當(dāng)然,年輕人通常只是象征性地走走,孩子們則是湊熱鬧,但中老年人不同,一定要坐下來跟主家敘敘舊,談?wù)勔荒甑氖斋@,來年的打算??腿艘膊痪惺騻€盤腿坐火堆旁,喝著主家遞的酒,手抓著盤里的花生,說著吉祥的話,擺著龍門陣。這一夜小孩子們最活躍,幾個小朋友一碰頭,耳朵一咬,三五小伙伴一擠眼或用膀一靠,便偷偷跑到房外空地上玩脫引的火炮或花炮去了。
現(xiàn)在,人們對大樹有了新的認(rèn)識,不再砍樹,大年三十夜自然就沒了大樹疙瘩。多少年了,取而代之的是空調(diào)、電烤爐等一些現(xiàn)代化電器。但一些懷舊的老年人也守歲,一家老小圍在大彩電面前,津津有味地欣賞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F(xiàn)在物質(zhì)豐富,糖果琳瑯滿目,各種水果——時鮮的、反季的,都非常充足?;叵肫鹞覀儍簳r,生活貧困,食品缺少,過年時的文化生活只有打打撲克,滾滾鐵環(huán),玩燃燒的壓歲樹疙瘩,吃點豌豆、蠶豆、紅薯干也算過個年。利用樹疙瘩的旺火,燒紅薯,燒花生,燒蠶豆,燒玉米,燒出的清香,吃著有味。
現(xiàn)在想來,兒時的年雖遠(yuǎn)去了,但并沒有影響到當(dāng)今過年的火紅。只要我們心中的年火不熄滅,希望和企盼的祝福與吉祥便永遠(yuǎn)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