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唐朝詩人李白的詩家喻戶曉,連孩子們也能背得朗朗上口,說的是黃河浩瀚雄偉、一瀉千里的氣勢。
探索黃河,我從青海玉樹的黃河源頭約古宗列曲開始。沿西寧、蘭州、包頭、壺口、三門峽、洛陽、運(yùn)城、再到山東濟(jì)南,至東營黃河入??凇@是一趟跨越時間、空間的河流田野調(diào)查。我在5464公里的行程中,見識黃河的清澈碧翠,更被其濁浪滾滾,如蒼龍游走的形象所撼動,黃河以“雪原雷動下天龍,一路狂濤幾縱橫。裂壁吞沙驚大地,興云致雨嘯蒼穹”的氣勢注入渤海,創(chuàng)造了一個中國的黃金海岸。
蘭州城的黃河記憶
幾年前,我和女友林莉去甘肅蘭州旅行,在緩慢的綠皮火車上,透過車窗玻璃,不時看到一條大河跟隨我們。河面寬廣,大河逶迤東流,氣勢磅礴,濁浪滾滾。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黃河。
蘭州是全國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黃河在上游將蘭州城一分為二,蘭州是一個微型盆地,南北兩山夾河而立,黃河匍匐其間?!暗涂喟瑯逢?duì)”的《蘭州,蘭州》歌中唱道:“后山今夜悄悄落雨,為東去的黃河水,打上了剎那的漣漪。蘭州,淌不完的黃河水向東流。蘭州,路的盡頭是海的入口?!边@首民謠優(yōu)美動聽,氣息沉郁,打動了我。
蘭州是一座移民城市,自古滿城都是外地人。黃河文化、絲路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及軍事文化造就了與眾不同的蘭州。歌詞里的白塔、黃河都是蘭州的象征。蘭州與黃河密不可分,有河才有人,有河才有城。蘭州與黃河,城河相依才有粗獷與細(xì)膩兼?zhèn)涞幕旌蠚赓|(zhì)。
蘭州作家葉舟寫過一篇散文《漫山遍野的今天》,他曾以蘭州為起點(diǎn),畫了一個地圖:渡過黃河向西,是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玄奘走過,法顯走過,班超與霍去病走過,張騫走過。蘭州以南,是臨夏(舊稱為河州)。再往南,則是地處青藏高原北翼,被稱為“藏文化三大板塊”之一的安多地區(qū)。再往南,是藏傳佛教的最高學(xué)府拉卜楞寺。蘭州以北,穿越毛烏素沙漠與戈壁,便與內(nèi)蒙古的草海接壤。這是詩人筆下縱橫南北的蘭州地理。
傍晚,我和朋友們在蘭州的黃河邊散步,沿著南濱河路向西,逆著黃河水流方向走。河水渾濁,流速很快,水中不時出現(xiàn)一些漂浮物,一截樹枝或浮木、塑料、花花綠綠的雜物。河水湯湯,滔滔不絕,濤聲雄渾。我們來到黃河廣場,看到廣場上一尊側(cè)臥的黃河母親雕塑:白色花崗巖塑造的黃河母親神態(tài)嫻雅,秀發(fā)飄逸,微微含笑,看護(hù)身邊游泳的男孩。藝術(shù)家用這個雕像表現(xiàn)黃河對于兩岸人民的哺育之恩。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黃河比擬為母親。
黃河邊的游船碼頭停泊熙熙攘攘的游船。有水上餐館設(shè)在游船上,人們可以坐在船上一邊看著河水,一邊聊天喝啤酒。我靠舷窗而坐,感覺身邊的黃河像一幅巨大皺纈的黃色畫布,在畫布中她是流動的,用流動改變?nèi)怂J(rèn)知的一切。只有周圍的事物,天上的白云,岸邊行走的人,疾馳的車馬,高聳的大樓是靜止的,是為了配合這幅畫的宏闊氣勢而展開的一幅布景。在黃河流水的畫中,突然出現(xiàn)一個小黑點(diǎn),黑點(diǎn)漸漸放大,原來漂過來一個羊皮筏子,羊皮筏子上有一個穿救生衣的船工,或是漂流的勇士。在洶涌的激流中,只有這個羊皮筏子是活動的,它成為黃河上獨(dú)一無二的點(diǎn)綴。
羊皮筏子是黃河特有的一種船,它是用羊皮充氣后制成,堅(jiān)固耐用,是從前船夫的主要渡河工具,后來漸漸被淘汰,只有少量旅游項(xiàng)目里才能用到它。至今黃河上還有一些漂流者用羊皮筏子探險這條大河,我見到的黑點(diǎn)大概就是黃河漂流勇士。
朋友告訴我一些中國首次黃河全程漂流的事。1987年4月到9月,一群正處在“精神青春期”的年輕人自發(fā)組織河南黃河漂流探險隊(duì),與北京青年黃河漂流隊(duì)、安徽馬鞍山黃河漂流探險考察隊(duì)一起,從海拔5000多米的黃河源頭巴顏喀拉山北麓出發(fā),隊(duì)員們在山口宣誓:“不達(dá)入海口,誓不罷休!”,歷經(jīng)千辛萬難,他們得以成功完成中國首漂黃河。在漂流過程中,七名勇士壯烈犧牲,但黃河漂流與中國女排“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并稱為當(dāng)時中華民族的兩支精神催化劑。
這些黃河漂流勇士從黃河源頭出發(fā),在上游經(jīng)歷死亡的威脅后,仍然義無反顧到達(dá)蘭州、到達(dá)壺口、抵達(dá)黃河入???。他們高喊著“做了就不要后悔,要做就做到底”,沖刺在黃河的激流中。黃河上的這三支漂流隊(duì)伍,面對死亡、解散的重重打擊,仍不約而同走向一種近乎執(zhí)拗的堅(jiān)持。
英年已逝的詩人馬新朝,他曾以大氣磅礴的長詩《幻河》折取第三屆魯迅文學(xué)獎的桂冠。在這首長詩的背后,就是馬新朝跟蹤采訪首次“黃河漂流”時走過的歷程。1987年,而立之年的馬新朝跟隨黃河漂流隊(duì)到了黃河第一縣青海省瑪多縣,當(dāng)?shù)睾0?300米,嚴(yán)重缺氧,有些人不能適應(yīng)中途返回,而馬新朝懷著巨大的勇氣留了下來,正如他所說的,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黃河情結(jié),他要了解黃河,要踏進(jìn)自己的母親河,寫下這條河。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馬新朝和漂流隊(duì)員們沒有吃過任何熱東西,沒有洗臉?biāo)⒀?,在一段訪談文字中他說:“每次下船的時候都非常感動,因?yàn)橄氯ブ缶鸵馕吨灰欢芑貋砹耍墒顷?duì)員們還是爭著下去?!薄拔夷慷昧它S河漂流的全過程,黃河偉大而神秘的震撼力懾服了我的心靈。這改變了我的寫作方法,改變了我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由于和黃河漂流隊(duì)員們的朝夕相處,不僅看到了河,更重要的看清了人,人在生命危急狀態(tài)所表現(xiàn)出來的風(fēng)景?!痹娙藢S河的全程調(diào)查使我深受感動,這條湯湯大河神秘宏偉,力量巨大,值得人們與她親近溝通,建立血脈相連的關(guān)系。
在蘭州,我眼中所見的黃河與我在水鄉(xiāng)澤國的江南見到的任何一條河流都不相似,它的河面寬闊,河水仿佛將世間所有的泥沙都融入其中,濁黃的河水把蘭州城都染色了。河水流速極快,來不及猶豫,轉(zhuǎn)眼我們已經(jīng)看到另一條河流。“黃河浩蕩貫長虹,浪瀉濤奔?xì)鈩菪郏皇仙狡岭y阻擋,千回百轉(zhuǎn)總流東?!蔽以诎杜?,暢想黃河水一路洶涌奔騰,注入渤海。在這樣的河水中,我似乎讀到中華民族精神的閃光,那是“開拓、拼搏、奉獻(xiàn)”的黃河精神的一種真實(shí)寫照。
在蘭州看黃河已經(jīng)過去十年,我記憶中同游黃河的朋友再沒見過面,偶爾我會懷念那條游船,我們在船上喝著啤酒,看到漂流的羊皮筏子。我聽到一首粗獷的黃河號子在唱:“一條飛龍出昆侖/搖頭擺尾過三門/吼聲震裂邙山頭/驚濤駭浪把船行?!痹诩ぐ旱狞S河號子中,我仿佛看到當(dāng)年的漂流者仍在河水中拼搏前進(jìn),而身邊的黃河滾滾東流,早已一去不返。
九曲黃河第一彎
2017年夏末,我沿著青海湖環(huán)行,往祁連山行進(jìn),一條大河如影隨形,相伴左右,那是大通河——湟水的正源。以河長和水量而論,大通河都比湟水大,但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將大通河視為湟水支流。
我從海北藏族自治州到達(dá)祁連山八寶鎮(zhèn),翻越拉脊山,在通過巨石堆積的豁口后,來到山頂,站在山頂?shù)膩y石堆前俯瞰遠(yuǎn)方:面前是寬廣的草原,一條蒼蒼莽莽的大河奔向群山深處。河水黃綠,形若蒼龍,在青山綠水間緩慢游動。在山腰,我看見從群山之間流動著無數(shù)條細(xì)小的河流,她們織成一條細(xì)密的水網(wǎng),這細(xì)密的水網(wǎng)最終都匯入了大通河。
到達(dá)甘南藏族自治州,我們的車子從夏河縣??撇菰斍h的天下黃河第一灣疾馳。草野遼闊靜寂,平直的公路一直向前延伸,鋪開了無邊無際的蔥蔥綠意。草海翻涌,野花如潮,道路前方堆積低垂的白云。我走近,才發(fā)現(xiàn)那是游弋的巨大云影。高山草甸高低不平,像大海的波峰、波谷起伏不定。我在綠之海上航行,越野是一艘帆船,觸手可及的是綠色波浪,裝點(diǎn)白、紅、藍(lán)、黃的野花如浪花輕濺。時而有長翅黑頸的鶴飛過,在白云飄動的藍(lán)空下,響徹一聲聲鶴鳴,劃過一道道優(yōu)美的飛行弧線。
尕海是我途中經(jīng)過的一個無比美麗的高原湖,三千多米高的海拔,湖水呈瑩藍(lán)色,高原藍(lán)里裝著藍(lán)天白云。這座甘肅最大的淡水湖,把整個天空都分散放置在湖水里,并放任野草瘋長,用青綠鵝黃的邊界,將湖分隔成無數(shù)個草湖,大大小小的草湖里倒映著一片天空。
湖水、青草、藍(lán)天、白云、野鳥、游魚是構(gòu)成尕海湖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生機(jī)勃勃的力量。初秋,尕海的天氣轉(zhuǎn)為清涼,湖水清淺,野草變黃,水鳥南遷,迎來了新一輪的休湖期。湖岸濕地已對游客關(guān)閉,一人多高的鐵絲網(wǎng)圍成圍欄,將湖隔成一個與世隔絕的王國,只有游魚和水鳥自由出入,但有一群黑牦牛撕破圍欄,進(jìn)入這片豐美的濕地,它們安靜地吃草,時而抬頭看看湖水,沒有人將它們驅(qū)趕出境。
我不敢冒失闖入,只是向岸邊的牽馬人租借了幾匹馬,隔著鐵絲網(wǎng),沿著尕海湖岸騎行。我騎的是一匹青色小馬,年齡才兩歲,背長腰短,四肢粗壯,氣質(zhì)文靜。牽馬的藏族小伙告訴我,這是最有名的河曲馬,原產(chǎn)地就在瑪曲。每年八月中旬,秋高氣爽,正是草原水草豐美、牛壯羊肥的時節(jié),也是瑪曲一年一度的格薩爾賽馬大會舉行的月份。草原上的藏民多用河曲馬參賽。河曲馬善跑,它與內(nèi)蒙古三河馬、新疆伊犁馬被譽(yù)為中國三大名馬。相傳,格薩爾12歲時在瑪曲找到“神驥”——河曲馬,并在賽馬中一舉奪魁稱王,由此開創(chuàng)后來的格薩爾賽馬大會,而今已成藏族最高規(guī)格、最盛大的賽馬比賽。但今年夏天在瑪曲舉辦的第四屆格薩爾賽馬大會剛剛結(jié)束,我錯過了草原最熱鬧的一場賽事。
沿著公路往草原深處駕駛,我來到一個高高的山坡。劈開的山體一面掛滿五色經(jīng)幡,經(jīng)幡隨風(fēng)獵獵飛動;另一面是觀景平臺,從平臺上可以俯瞰瑪曲草原的遼闊風(fēng)景。平臺上聳立著一塊巨大的花崗巖石,上書幾個紅色大字:“忠克,天下黃河第一彎”。忠克藏語意為野牦牛出沒的地方,相傳這里是野牦牛最早棲息之處,此處的海拔已經(jīng)是3647米,我沒有明顯的高原反應(yīng)。
站在觀景臺上,眺望一望無際的草原,看見經(jīng)幡林和瑪尼堆,面前草地上撒滿了五色的風(fēng)馬紙,那些印著馬和經(jīng)文的方塊紙也叫“隆達(dá)”,是藏民為祈禱平安和外出順利而撒下的。草坡起伏,一群群黑牦牛像散落在草地上的黑珍珠。我看見遠(yuǎn)處有一條奔騰的大河,那就是黃河。
忠克在瑪曲境內(nèi),瑪曲為藏語“黃河”之音譯,瑪曲縣也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民族母親河命名的縣。黃河自青海巴顏喀拉山發(fā)源,后流入瑪曲,受到阿尼瑪卿山的余脈西傾山阻擋,河水掉頭,沿著兩山之間的谷地盤旋西北而進(jìn),在瑪曲東南的高原濕地完成最后的轉(zhuǎn)折,重新回到青海。它在瑪曲縣境內(nèi)蜿蜒,流經(jīng)了四鎮(zhèn)四鄉(xiāng)一場,流程433公里,形成了久負(fù)盛名的“天下黃河第一彎”。
因?yàn)辄S河水的滋養(yǎng),瑪曲已是一片水草豐美之地。我往縣城走,一路都是廣袤無垠的草原和濕地,到處遍布牛羊,濕地棲息野鳥??h城離忠克不過十幾公里,我到達(dá)縣城一個傳統(tǒng)的藏式餐館,喝了純正的牦牛奶茶,點(diǎn)了新鮮可口的甘南藏包,藏包以牛羊肉為餡,軟嫩可口,汁水豐富,讓我大快朵頤。
本來天氣晴好,忽然下起大雨,等我吃完飯準(zhǔn)備去天下黃河第一彎時,大雨停了,烏云低低懸在空中。天下黃河第一彎離縣城不過四公里,一座普通的鐵橋架在浩浩蕩蕩的黃河上。橋就是瑪曲黃河大橋,是1979年建立在黃河上游的第一座鐵橋,本來叫天下黃河第一橋,后來因?yàn)樯嫌蔚那嗪=⒘藘勺鶚?,因此改名?/p>
我以為過大橋駛往阿尼瑪卿山,登上山頂就能看見黃河奇妙的第一彎。車一直往山邊駛?cè)?,四周都是建有圍欄的草場,沒有上山的路,詢問一個牧民,他說在黃河第一彎處,并沒有高處觀景臺,可以看到黃河“U”型拐彎的那條曲線。
我折返,回到瑪曲黃河大橋,將車停在橋頭的平坦空地上。橋邊聳立一個巨大石碑,寫著“天下黃河第一彎”幾個紅色大字。橋頭立著一個較小的石牌,刻著瑪曲簡介和“瑪曲黃河橋”的名字?,斍S河第一橋有兩大景觀,一是“拱橋托日”:清晨日出時,立于大橋西側(cè),當(dāng)太陽升至拱面時感覺拱橋托起了太陽一樣,頗為壯觀;二是“長河落日”,黃昏時分,在橋東邊遠(yuǎn)望黃河之水,夕陽漸漸西沉,恰似落入長河之中。我來時是下午三點(diǎn),雨停了,風(fēng)很大,云層低垂,野草蒼黃,大河烘托周圍的一切,顯得遼闊而蒼茫。
黃河岸邊鋪有木棧道,我走上棧道,看見大河平緩地自東向西流去,轉(zhuǎn)黃的野草被大風(fēng)吹得彎下身子。天下黃河都是向東流的,只有瑪曲黃河向西倒淌。黃河在此轉(zhuǎn)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彎,這個大彎是在整個瑪曲境內(nèi)轉(zhuǎn)的,并非我目之所及的黃河小拐彎。我面向黃河站立,遠(yuǎn)處是連綿起伏的群山,近處是瑪曲黃河大橋石碑,大風(fēng)把我的頭發(fā)都吹凌亂了,我把手伸向河水流淌的方向,仿佛黃河水經(jīng)由我的指尖流經(jīng)我的身體,使我全身澎湃,奔涌出無名的力量。
黃河岸邊長滿齊腰深的野草,草地上零星散落著帳篷。身邊的黃河水滾滾西去,一去不返。我覺得,這條湯湯大河對于瑪曲格外恩寵,她特意改變流向,擁抱了美麗的瑪曲草原,才重新回到青海。
一個紅白相間的水文觀測臺立于江水中;一塊標(biāo)有“瑪曲”的水泥標(biāo)識碑被淹沒在無邊草海中;一群黑牦牛穩(wěn)穩(wěn)地走到橋上,趕牛漢子騎著一匹矯健的河曲馬;一片天藍(lán)色的龍膽草,與天一色,美不勝收;一群綿羊在河岸舔舐著甘甜的河水;一群美麗的黑頸鶴從草地上飛起,長翅掠過藍(lán)天。一首關(guān)于格薩爾王的史詩在瑪曲草原傳唱,歌中唱道:“美麗的姑娘在嶺國/她往前一步能值百匹駿馬/她后退一步價值百頭肥羊/冬天她比太陽暖,夏天她比月亮涼/遍身芳香賽花朵/蜜蜂成群繞身旁”。
也許,史詩中所傳唱的并非一位美麗的藏族姑娘,而是瑪曲草原匯入黃河的最小、最清澈的某條支流。
多聲部的黃河謠
2018年夏天,我去內(nèi)蒙古包頭做河流考察,原意是要去希拉穆仁草原,卻不料改變行走路線,來到黃河,撫摸到濁黃的河水,并未曾預(yù)料來到黃河“幾”字形的拐彎處,聆聽到了狂野與靜美、粗糙與細(xì)膩的黃河大合唱。
那天清晨,我和幾個當(dāng)?shù)嘏笥褟陌^市出發(fā),乘坐一輛小面包車,沿著黃河腹地的簡易公路行走,途經(jīng)黃河流經(jīng)的鄉(xiāng)村,麻池鄉(xiāng)、小白河、南海湖,沿途野草瘋長,水鳥成群,似乎都?xì)w屬這個中國最大的嚴(yán)寒高緯度國家濕地公園。黃河濕地公園由昭君島、小白河、南海湖、共中海和敕勒川五個片區(qū)組成,處于全球候鳥遷徙路線東亞和澳大利亞線上,同時也處在青海湖到三江濕地候鳥遷徙路線上。我們所到之地,連公路邊都長滿水草,最多的是蘆葦,其次還有齊腰深的艾蒿和菖蒲,不時見到水鳥撲騰飛動,且有咕咕嘰嘰的聲音從草叢深處傳來。我下車查看,驚起一群野鴨或是鷗鷺。往水草深處望去,隱隱感到不遠(yuǎn)處有一條大河強(qiáng)有力的脈搏在跳動,那就是黃河。
從包頭行駛到鄂爾多斯的達(dá)拉特旗約三十公里行程,到達(dá)史稱“金津古渡”的黃河岸邊。一條勇猛有力的大河鋪滿我的視野,河水濁黃,波濤滾滾,河面有一座連接兩岸的水上鋼鐵浮橋——昭君墳浮橋。傳說公元前33年,漢明妃王昭君就從這里渡過黃河,一路北上,繼續(xù)漫漫的和親路。王昭君是一位沉魚落雁的美人,自愿請求和親匈奴,換來了中原六十年的和平。昭君墳浮橋離昭君墳只有兩公里,昭君出塞六十年,“邊成宴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边@位美麗的女子為和平及中原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xiàn)。
黃河在此有幾百米寬的河距,岸邊長滿沒齊頭頂?shù)囊安?。我在這座鋼鐵浮橋上行走,向著遠(yuǎn)處停泊的船打招呼,在浮橋的鐵橋墩上留影,鐵索生銹,鐵墩巨大。我對著河面盤旋的水鳥拍照。腳下是一條湍急的河流,河水粗糲倔強(qiáng),精力無窮,卷起一個個濁黃的漩渦。人若不小心跌入河中,旋即就會被這股莽力卷走。我與河水那樣接近,彎腰伸手能摸到河水,心隨河水的流動激烈地跳躍。
一橋跨兩地,昭君墓浮橋連接包頭九原哈林格爾蘭桂村與鄂爾多斯達(dá)拉特旗昭君鎮(zhèn)。我從包頭的河岸過橋,不花十分鐘,就走到對岸的鄂爾多斯。在鄂爾多斯那邊,有一個刻有“黃河金津古渡”的石碑。相傳在北魏,黃河北岸有一條水量不大的小河,河床中夾帶金砂,由于受當(dāng)時條件所限,金礦未被開采,古人給這條小河起了一個“富有的名稱”——金津,附近的渡口也被稱作“金津渡口”。公元395年爆發(fā)燕魏之戰(zhàn),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被慕容寶追擊,越過此渡口與燕軍夾岸對峙。燕軍在黃河北岸苦熬數(shù)月,軍心疲怠,只得燒船撤軍。終于等來機(jī)會的拓跋珪急率兩萬輕騎越過金津古渡,尾隨掩殺。在一個叫參合陂的地方追上毫無防備的燕軍,一戰(zhàn)聚殲入侵之?dāng)?。此?zhàn)后,北魏打開了入主中原的大門,一個偉大的帝國在塞北草原冉冉升起。依黃河之力,金津渡口也成為重要的交通、軍事要塞,同時成為漢、胡重要的商貿(mào)集鎮(zhèn)。
劉禹錫在《浪濤沙》一詩中寫道:“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睆恼丫龎灨蛲献撸竭_(dá)一處高坡,從高坡上就能看到黃河“幾”字形的拐彎。人們常常將黃河形容為一條蒼龍,我以為,黃河拐彎處就像這條蒼龍的脊背,是“九曲”中的一曲。當(dāng)我在河橋上走過,想象自己是一個騎龍脊而飛的人,如果我把手伸入河水中,說不定能打撈出歷史的刀光劍影、鐵馬冰河。如果蒼龍振聲一飛,說不定我能看到黃河流經(jīng)的大好河山,如微型畫般濃縮在這片宏闊的風(fēng)景里。
走上河堤,透過沙棗林我看到了黃河的另一種模樣。黃河變得寬闊泛濫,河中心有一個長滿青草的河洲,像一條停泊水中的青草船,在大堤上能清晰地看到河流彎曲的弧度和曲折的流向,看到大河連接遠(yuǎn)處的丘陵和平原。她就像一條蜿蜒的巨龍,在平川游動,讓我感覺到力量,是在一部交響樂的多聲部合奏里出現(xiàn)的那個最強(qiáng)音——雄渾激昂,勢不可擋,這音色引領(lǐng)大河的飛翔。
沿著一條小路走下河堤,路邊野草叢生,河上空飛起一群蒼鷺。周圍有一片野棗林,林中安靜無人,粉色野棗花剛剛開敗,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野棗樹日夜看護(hù)河水,也被河水滋養(yǎng)。往前走,看見一汪青綠的水草,被圍在黃河邊的一片灘涂中,蘆葦高仰揚(yáng)花的頭顱,空心蓮在河塘蔓延,黃菖蒲貼水而行,蓮花開在淺水中。淺粉淡紫,這是黃河灘涂發(fā)出的另一種聲音,這種聲音纖細(xì)溫和,顯得生機(jī)勃勃。我在黃河邊行走,蹲下身子摸到河水,在夏天的中午,烈日照耀著黃河,使這河水有了溫度,像一個人發(fā)燙的體溫。
對于我來說,黃河是真正有生命的一條河流,她有脈搏、有情感、有性格、有溫度、有歷史、有成長的軌跡,這是一條母性的河流,我在她身上感覺到了靜美與狂野,溫柔與粗糲的對峙,這種對峙是黃河多聲部合唱中不同的聲音,但是它們那么和諧,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完美組合。我覺得自己就是這條大河的一部分,就像大河中的水鳥野禽、蘆葦菖蒲一樣,只是河流生命的一種存在方式,我在黃河邊漫游,就要和這條大河融為一體,永不可分離了。
責(zé)任編輯 離 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