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狼行天下組織初六、初七南京游活動,也想在年后給孩子們以早春的感受,開闊視野,讀行同源,隨同往。
因高速擁擠,計劃四個多小時的車程卻走了六個多小時,甚是疲憊。
下午抵寧,游玄武湖,二孫子正為竟在游車上睡著了,抱著他送大巴休息,四里地的路程,壓得喘不過氣來,湖東紫金山蒼翠高遠,如重在肩。
隨游古雞鳴寺,晚上,游秦淮河夫子廟。
第二天早五點被導游叫醒,游明孝陵和梅山。謁陵和尋山,是白天的事,為何要夜行?且月黑風高,寒流剛至,天亮再游不好嗎?導游解釋說:六點前入園,可以免門票,并且游梅山越早越有味。集體決定,只能隨從。
二孫子昨晚游秦淮河瘋得不行,尚在夢中。幸來時帶了小褥子,裹了,在車上繼續(xù)圓夢。只有帶著他哥哥加入尋山的隊伍。
一種竊游的感覺。好在山門外早已人頭攢動,點名聲此起彼伏,眾多旅行團也是這么安排的。
山風習習,相逢不相識,但聞人語聲。我緊緊抓住正則的手,跟上前行的人流。
在黑暗的山道上摸索,清冷的晨曦中忽然聞到一股幽幽的清香。我忙止住腳步,問正則:“你,感覺到什么了嗎?”
“有一股香?!?/p>
“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襲來何處香,什么香呢?”
“是梅花的香吧?!?/p>
“你能用一首古詩來應景嗎?”
“梅花 宋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p>
“這四句中,只有一句是應景的,為有暗香來,寫梅花香的古詩詞還有哪些?”
“《卜算子·詠梅》,宋,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p>
“核心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是一首很多人都喜歡的詠梅詞,毛澤東主席也非常喜歡,還專門寫了一首和詞,是否還會背?”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p>
很為孩子厚實的基本功點贊。我補充說:“同樣詠梅,同樣用的擬人手法,詩人陸游筆下的梅是寂寞、無主、無意、妒忌,滿滿的失意。而偉人毛澤東卻寫出了梅花的猶有、報春、叢中笑的豪邁。更有氣勢,正能量滿滿。”
天漸漸亮了,才發(fā)現(xiàn),我們是置身于一個巨大的梅山之中,那漫山遍野的梅花掩映著一片片、一群群尋梅的靈魂。
梅花,無數(shù)國人心中的向往。只有她,在漫漫深冬中給予我們以春的希望,給無數(shù)失意人以孤芳自賞的感覺。
人們爭相和梅花合影,正應了陸放翁的那句詩:“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南京栽培梅花始于六朝,這一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歷史。
1929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后,當時的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決定在孫陵崗建中山陵紀念性花木區(qū),栽培了大片梅花,后來梅園面積不斷擴大,品種逐年增多,成為廣大游人賞梅勝地。孫陵崗一名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湮沒,代之而起的名稱是梅花山。
之后,梅園面積不斷擴大,品種不斷增加。如今,種植面積可達1533余畝,梅樹品種近400個,約4萬株。景區(qū)內梅園的主要亮點是品種獨特。來此賞梅的游客逐漸增多。最高峰時,人流量甚至達到了近10萬人。
梅花山因東吳大帝孫權葬于此處,原名孫陵崗、吳王墳。2006年,江蘇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利用精密磁測技術在山頂博愛閣南側地下發(fā)現(xiàn)大型地下建筑,極有可能即是孫權墓葬。
可惜,有關孫權墓葬的地上遺跡已蕩然無存,為了紀念這一史跡,1993年,陵園在梅花山東麓新建了一座孫權故事園。同時在孫權故事園中還引種了一百多種日本的梅品種,為梅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品種資源。
相傳朱元璋修建地宮時,主持建陵工程的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奉命把附近所有建筑遷往別處,孫陵也在這一范圍內。李新為慎重起見,就遷移孫陵的問題專門請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說,孫權是一位好漢,把他的墓留下來,給我看大門吧。這樣,孫陵得到完整保存。
《三國演義》正則早已讀了多遍,對孫權也十分了解,我就另出一題問他:“孫權是一位好漢,哪一首詞最能說明呢?”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孺子可教。我們也希望你成為孫仲謀一樣的人,報效祖國,氣吞山河如虎。
辛棄疾一直對孫權稱贊有加,是因為他生活在南宋偏安的時代,力主抗金,卻不被南宋朝廷任用。他還寫過一首贊孫權的詞:“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p>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p>
非常好,平時沒有白用功了。
埋于斯,與梅為伴,和群山共舞,當是人生幸事了。這,須是孫中山、朱元璋、孫權等有大成就的人才德配。
1944年,汪精衛(wèi)病死日本后葬于梅花山。1946年,國民黨政府即將遷回南京,何應欽下令將汪墓炸毀,汪氏尸骸在清涼山火葬場火化揚灰。汪墓原址上建起一座廊亭,北面橫額上有孫科手書的“放鶴”二字,“鶴”,鳥也。此處又名“觀梅軒”,倒是中聽。
這,當是第一梅山的唯一敗筆了,好在,有放鶴亭、觀梅軒壓著,那種污氣當不再溢,也就不愿再告知后人了。
梅花山頂,博愛閣金碧輝煌,居閣上俯視整個梅花山,千萬梅花簇擁著你,你,也是梅山花一枝了。
山頂,博愛閣旁,是一株壯碩的梅王。梅王尚在含苞,周圍千萬棵梅樹卻已競放。
紅梅映霞,白梅似雪,綠梅迎春,蠟梅凝香。
問正則,你能得出梅花象征著什么樣的優(yōu)秀品格嗎?
他斷斷續(xù)續(xù)地說:凌寒,不畏寒;報春,給人以希望;鮮艷幽香,給人以美好??傮w就是:高風亮節(jié),品格堅強。
為孩子點贊,此游收獲滿滿。
我補充說:梅的美和香是汲了寒的營養(yǎng),“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所以,要成就梅一樣的品格,就應該不畏嚴寒,勇于拼搏;堅持正義,高風亮節(jié)。
“閱盡好花千萬樹,愿君記取此一枝?!蹦暇┟坊ㄉ?,真真的,一座尋梅寄情的好去處。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笔茄剑钪猩俨涣耸б?,更不乏挫折,只要心中有這一樹梅花,有一縷清茶,就會有昂揚的情懷,洗卻塵埃向前去。
作者簡介:
王德增,男,山東省青年作協(xié)會員、濟寧市作協(xié)會員。曾任《微山湖文學藝術》主編,微山縣作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