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2024年秋季學期起,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在校課間時間由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戶外、走進陽光,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園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由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學院共同開展的2024年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場景式育人課程教學資源開發(fā)項目之課間微運動課程,以“借景習練”為核心,探究中小學課間微運動的方式與路徑,結合“場景式育人”的教育理念,開發(fā)了26套不同場景的課間微運動課程資源內容。
關鍵詞:課間活動;課間微運動;課程資源開發(fā)
中圖分類號:G6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2-0083-03
為落實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fā)的《優(yōu)化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在校課間時間指導意見》,深化對“課間一刻鐘”活動的理解認識,通過開發(fā)26套不同場景的課間微運動課程資源,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課程資源的開發(fā)遵循“無人出局”或“每個人都可以玩”的理念,強調時間短、難度小、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通過“場景式育人模式”將教育內容與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緊密結合,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育場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身體活動,激發(fā)運動活力,增進身心健康。課間微運動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是“借景習練”,結合校園場景,通過利用學校座位、走廊過道、墻面、操場空地等不同場景作為輔助器械,強化“久坐行為”的身體干預,調適學習心理狀態(tài),緩解壓力,建立同伴關系,發(fā)展社交能力。
一、課間微運動的特點
(一)久坐間斷和健康促進
課間微運動的本質屬于碎片化運動的一種,活動多為中低強度,對器材和環(huán)境要求較低。是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學要求、學校實際等,創(chuàng)造出更適合在學校推廣的身體活動方案。
(二)便捷性和高效性
課間微運動充分利用課間等碎片化時間,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身體活動,學生只要想動、想玩,隨時可以進行。周期性地應用碎片化運動可以改善心肺功能、肌肉功能和身體成分,作為久坐間斷地干預措施,碎片化運動能抵消久坐對心血管代謝的不良影響,并改善糖、脂代謝與血管功能。此外,短時間有氧運動可以調節(jié)認知情緒,對青少年的腦發(fā)育和適應能力都有積極作用。
(三)普適性和全納性
課間微運動的動作通常是幾個單一動作的組合,一般選擇動作簡單、器材較少、趣味性強、適合多數(shù)學生的運動方式,并且多數(shù)具備運動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完成,對于動作質量等可以給予較大的彈性空間。
二、課間微運動場景的設計基礎
從學生的角度,學校課間微運動的設計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生的身體素質、認知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設計考慮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提供個性化的鍛煉方案,鑒于學生在年齡、體能、認知和學習能力上的多樣性,方案應提供定制化的鍛煉選擇。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安排一些趣味型的微運動,音樂的選擇需要節(jié)奏明確,動作的設計要簡單易學。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應融入多種運動類型,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設計不同難度級別的運動任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運動中體驗到成功,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課間微運動場景的要素構成
在實際應用中場景選擇至關重要,要根據(jù)教室、走廊、操場等不同空間的特點,合理安排微運動的內容和形式。微運動的開發(fā)與空間息息相關,可將空間概念分為大空間、小空間和微空間,包括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體育場館、食堂、操場、過道、走廊以及校園內的綠地和休閑區(qū)等。如,教室內部設計一些不需要太多空間的座位微運動和過道微運動;學校的走廊空間可以開展游戲,亦可借助墻面開展的活動;在操場或空地上組織一些較為活躍的團體運動,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釋放活力;組合場景的空間可以設計或組織一套微運動內容。另外,在開展方式上,集體微運動可以共同提升團隊的向心力、個人開展微運動增強自我控制力和工作效率、小組協(xié)作開展微運動鍛煉協(xié)作能力等。
四、課間微運動場景的設計類型
課間微運動場景是基于學??臻g與形式組合而成的集合體,首先應考慮空間利用的優(yōu)化,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創(chuàng)造適宜開展的運動資源,通過對教室空間進行功能區(qū)與學習區(qū)的劃分,結合空間轉換策略、微運動的活動范圍、方法及功能,開發(fā)相應的課間微運動內容??煞譃樽晃⑦\動、走廊過道+墻面微運動以及操場空地微運動等,從學生關節(jié)活動的特點入手,通過突破動作、空間中的“限制”,運用空間、方位和動作力度、節(jié)奏等變化,改變日?;具\動路線和運動方法,利用音樂、節(jié)奏、律動、游戲等方法來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座位微運動是通過進行一些簡單的伸展、扭動、抬腿等輕微的身體活動來緩解肌肉緊張和疲勞,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少久坐帶來的不適感。走廊過道微運動旨在打破久坐或久站的靜態(tài)狀態(tài),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緊張,以及提高學習效率和身體健康。操場空地微運動利用操場或空地上進行的簡單、快速、便捷的身體活動;多場景應用微運動可以實現(xiàn)在多場景中練習和展示,可坐、可立、可單人、可小組、可適應在不同的場景中,在練習和互動中增進友誼,放松心情,疏解壓力。
五、課間微運動場景的研創(chuàng)要點
課間微運動課程資源應從教師教學、場景應用、創(chuàng)編方法、課間微運動功能及動作構成等逐層分解。教師教學層面,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習慣,設計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微運動課程。場景應用層面,要考慮到不同學校環(huán)境和設施的差異,提供靈活多樣的課間微運動方案,以適應不同的空間和條件。創(chuàng)編方法層面,鼓勵教師發(fā)揮創(chuàng)意,結合體育、舞蹈、游戲等元素,創(chuàng)作出新穎有趣的微運動項目。課間微運動功能層面,聚焦在趣味型、功能型、律動型、訓練型的課間微運動,明確其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緩解學習壓力,促進身心健康,以及增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動作構成方面,應確保動作簡單易學,安全可靠,同時注重動作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隨著對課間微運動課程資源研創(chuàng)與實踐的不斷深入,希望通過課間微運動不僅為學生打造一個充滿活力與樂趣的課間時光,更為他們的身心健康鋪設一條堅實的道路。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內容、豐富多樣的課間微運動資源,努力將課間微運動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他們學習之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課題名稱:北京教育學院2024年度重點關注課題:北京市四六八年級學生體質健康精準分析與靶向促進研究(課題批準號:ZDGZ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