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幾乎每一天都在失去著一些東西。而所失去的東西,對任何人都是至可寶貴的。
首先是健康。
如果有人看到我于今寫作時的樣子,定會覺得古怪且滑稽——由于頸椎病,脖子上套著半尺寬的硬海綿頸圈,像一條掙斷了鏈子的狗。由于腰椎病,后背扎著一尺寬的牛皮護腰帶。由于頸和腰都不能彎曲,一彎曲頭便暈,寫作時必得保持從腰到頸的挺直姿勢。僅僅靠頸圈和護腰帶,還是挺直不到頭不暈的姿勢。就得有夾得住稿紙的豎架相配合。小稿紙有小的豎架。大稿紙有大的豎架。大的豎架一立在桌上,占去半個桌面。不像是在寫作,像是在制圖。大小兩個豎架,都是一位退了休的老師讓人替她送給我的??梢哉{(diào)換兩個傾斜度。我已經(jīng)使用一年多了,卻還沒和她見過面。頸圈、護腰帶、豎架,自從寫作時依賴于這三樣東西。寫作之前,所做的預備,就如工廠里的技工臨上車床似的了。有幾次那樣子去為客人開門,著實將客人嚇了一跳……
于是從此失去了以前寫作時的良好狀態(tài)。每每回想以前,常不免地心生惆悵??匆妱e人不必“武裝”一番再寫作,也不免地心生羨慕。
朋友們都勸——快用電腦哇!
是啊,遲早有一天,我也會迫不得已地用起電腦來的。我說“迫不得已”,乃因?qū)Α肮P耕”這一種似乎已經(jīng)很原始的寫作方式,實在地情有獨鐘,舍不得告別呢!汲足一筆墨水兒,擺正一疊稿紙,用早已定形了的字體,工工整整地寫下題目,標下頁碼“1”,想著要從這個“1”開始,一頁頁標下去,一直標到“一百”“五百”,乃至“一千”,那一份兒從容,那一份兒自信,那一份兒騎手跨上駿馬時的感受,大概不是面對顯示字屏,手敲按鍵所能體驗到的??!
想想連這一份兒寫作者的特殊的體驗也終將失去了,盡管早已將買電腦的錢存著了,還是一味兒地惆悵。
健康其實是人人都在失去著的。一年年的歲數(shù)增加著,反而一年比一年活得硬朗的人,畢竟是極少數(shù)。人也是一臺車床,運轉(zhuǎn)便磨損。不運轉(zhuǎn)著生產(chǎn)什么,便似廢物。寧磨損著而生產(chǎn)什么,不似廢物般的還天天進行保養(yǎng),這乃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活法。人到四十多歲以后,感覺到自我磨損的嚴重程度了,感覺到自我運轉(zhuǎn)的狀況大不如前了,肯定都是要心生惆悵的。
也許惆悵乃是中年人的一種特權吧?這一特權常使中年人目光憂郁。既沒了青年的朝氣蓬勃,也達不到老者們活得泰然自若那一種睿智的境界。于是中年人體會到了中年的尷尬。體會到了這一種無奈的尷尬的中年人,目光又怎么能不是憂郁的呢?心情又怎么能不常常陷入惆悵呢?
全世界的中年人本質(zhì)上都是憂郁和惆悵的。成功者也罷,落魄者也罷,在這一點上所感受到的人生況味兒,其實是大體相同的。于是中年人幾乎整代整代地被吸入了一個人類思想的永恒的黑洞——人生的意義究竟何在?
中年人的憂郁和惆悵,歸根結底也體現(xiàn)著社會的某種焦慮和不安。中年人替少男少女們,替青年們,替老者們,也將社會的某種焦慮和不安,最大劑量地默默地吞咽到肚子里去了。因為中年人大抵是做了父母的人,是身為長兄長姐的人,是仍身為長子長女的人,這是中年人們的一種本能,也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中年人成熟了,又成熟又疲憊。咬緊牙關扛著社會的焦慮和不安,再吃力也只不過就是眸子里隱藏著憂郁和惆悵。他們的憂郁和惆悵,一向都是社會的一道凝重的風景線。誰叫他們,不,誰叫我們是中年人了呢……(微信公眾號“民國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