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感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質。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觀察和家長的反饋,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責任的認識太過局限,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學習,但學習又缺乏專注力、持續(xù)性、自覺性和計劃性;大部分孩子的擔當意識不強;少數(shù)同學在看別人服務他人和社會時,略顯麻木,無法共情。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為夢想、人生助力,我開展了本次班會。
班會準備
教師準備:將學生分成6個學習小組;準備教案、課件。
學生準備:推選責任之星,并撰寫頒獎辭;收集關于責任與擔當?shù)拿嗣?、故事等?/p>
班會過程
(導入:課前一支歌,全體學生大聲唱學校校歌《最美的心愿》。播放火車站提醒乘客的音頻,引出班會主題——責任。)
師:同學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乘坐“利川思源”號列車,我是202120次列車的列車長簡嬋玉,本次列車的始發(fā)站是“家庭站”,已經(jīng)于2021年9月1日發(fā)出,本次列車的終點站是“夢想站”。為了抵達“夢想站”,本次列車會為大家提供單程“責任車票”。
本次旅途中,為了讓大家充分認識到“責任車票”的價值,為夢想和人生助力,特召開本次主題班會?,F(xiàn)在我宣布,“踐行責任,助力夢想”主題班會正式開始。
環(huán)節(jié)一:知責在心
師:請同學們推選優(yōu)秀的責任之星,簡述他對自己、集體、家庭負責任的優(yōu)秀事跡。
生1:今天我要推選的是小慧同學。小慧不僅將對學習負責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更將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在校期間,你可以看見她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下課后,你又能看到她課間10分鐘認真做作業(yè)的模樣?!敖袢帐?,今日畢”是對她每日言行的最好詮釋。最后我想說,責任心是做任何事的必要條件,謝謝大家。
生2:我要推薦的這個人,也許大家對他的印象會停留在“運動”上。在校運動會期間,有一個身影一直活躍在運動會賽場上,他播報運動會每一個項目。第一天,我聽到他的嗓子都喊啞了。我以為他第二天會休息一下,但是第二天他拿出了一個喇叭,更大聲地為運動員吶喊。我心里非常感動,他真正把自己當成了我們這個集體的一分子,盡他自己應盡的責任。大家猜一下這個人是誰?
生(異口同聲):小涵!
生2:接下來,請同學們觀看我們小組制作的關于小涵的視頻。
……
(教師將相關學生請上講臺,為其頒發(fā)小紅花。)
師(采訪推選出的3位責任之星):你們認為什么是責任?
生3:我認為,責任是一種自律。對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絕不拖延,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拿出作業(yè)寫。這是我認為的自律,也是我認為的責任感。
生4: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我認為責任就是我們應該說到做到,為自己攬下的事情負責。即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犯了錯誤,也要勇于承擔。我想為大家分享一件令我非常感動的事情——班主任膝蓋疼,走路非常困難,但是依然堅守崗位。(班主任的故事此處省略。)
(師生相擁,彼此感恩。)
生5:我認為責任是人生的一份保障,更是完美人生最好的證明。我是一名學生,我在學校的責任是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我不僅要承擔這些責任,周一、周三、周五還要去搬牛奶,這是我對班級應盡的責任。
【設計意圖】 讓學生從身邊的人和故事中尋找閃光點,啟發(fā)學生人人都有應承擔之責任。學生通過尋找班級中的責任之星,由人及己,思考自己身上的責任是什么。
環(huán)節(jié)二:擔責在身
教師給學生提供5個角色,結合不同場景和生活實例,分析不同角色的責任。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集中展示不同角色的責任與擔當。
第一小組學生闡述如何對自己負責。)
生6:我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生命來之不易,我們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沖動,做出不理智的事。三思而后行,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是我們每個人應踐行的責任。
生7:我們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積極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我認為也是一種負責任。想要做到這一點很簡單,只需要多做文明的事情,比如少說臟話。
生8:對自己負責也體現(xiàn)在做事上。當我們承擔一些任務的時候,就要竭盡全力去做好這些事。例如,老師問小瑞,你能把教室衛(wèi)生打掃好嗎?小瑞說“能!”于是他每天都認認真真打掃教室,把教室打掃得一塵不染。
……
[第二小組學生闡述如何對集體、國家負責。
學生用“疫情快訊”的方式引發(fā)大家思考。【疫情快訊】2020年10月22日,果果村的村民江某從疫情重點防控區(qū)恩施州麻麻村返回利川后,隱瞞自己的行程,本應居家隔離15天,卻視疫情防控如兒戲,走街串戶,導致果果村居民檢出10例陽性?,F(xiàn)在,疫情防控單位已經(jīng)對該村實行交通管制,對江某等陽性病例實行集中隔離。(地名、人名均為虛擬,新聞也為虛構。)
小組成員扮演評論員,發(fā)表各自看法。]
小組總結:對國家負責聽起來遙遠,但實際上與我們息息相關。如果我們都沒有集體主義精神,那么中國不用多久就會陷入舉國惶惶的狀態(tài)。疫情之下,聽從國家安排,遵守國家的防控要求,不給別人添亂,就是對國家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我很喜歡學校的一句校訓,“博學力行,志在家國”。博學力行,即自己學到的知識要通過行動投身到國家建設中去,履行我們對國家的責任。
【設計意圖】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交流,發(fā)現(xiàn)不同的角色應該承擔的責任,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懂得責任的多樣性。
環(huán)節(jié)三:履責于行
(學生即興演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一部大片。
學生依次上臺發(fā)表演講。)
【設計意圖】 即興演講是對責任意識的加強,為日后真正擔責明確方向,有利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意識,為下一步的行動奠定基礎。
師(總結):同學們,我們回味了踐行責任過程中的不同風景。接下來的旅途中,我們還會經(jīng)過困難、挫折、失敗、成功、痛苦等一系列站臺,但是,只要我們緊握“責任車票”,時刻把責任放在心中,我們終將抵達夢想的車站,也終將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班會延伸活動
1.教室里設置“責任樹”,學生在卡片上寫下自己在學校應該承擔的責任,懸掛在“責任樹”上時刻提醒自己。
2.利用暑假,開展“我是家中責任人”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做一些家庭日常勞動,比如“我為長輩做壽宴”“我的創(chuàng)意小菜”“我為家居清潔出妙招”等,在勞動中培養(yǎng)責任擔當意識。
3.建立班級志愿服務隊。參加學校的各種公益活動,比如“廢紙的收集”“校園除草隊”“防溺水”公益宣傳等活動,讓學生踐行擔當,承擔家國責任。(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