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周,歐洲肯定不好受。特朗普入主白宮后首次派高官踏上歐洲大陸,就開啟了“敲打”模式,而且還分工明確,直擊要害。
2月14日在德國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的演講猶如一顆震撼彈,震驚全場。在這個歷來以討論國際安全問題為特色的高端會議上,與會者尤其是歐洲的代表們,本想聽聽特朗普政府對結束俄烏沖突會拿出什么方案,但萬斯對這事幾乎是只字未提。
他講話的主要內容都是在告訴歐洲人,你們的內部出了很嚴重的問題?!瓣P于對歐洲的威脅,我最擔心的不是俄羅斯,不是中國,也不是任何其他外部角色。我擔心的是來自內部的威脅,歐洲在某些最基本的價值觀上退卻了?!比f斯說這話后,還舉了一些例子,比如主流政治排擠右翼政黨勢力、壓制言論自由等。
萬斯這話,往輕里說是“干涉歐洲內政”,往重里說是在指責歐洲“非我族類”——你我之間在價值觀上有分歧。無論是輕還是重,如果這樣的表態(tài)成為特朗普政府對歐政策的基調,定會引發(fā)“血雨腥風”。
從歐洲內部來看,2020年大選特朗普敗給拜登后,歐洲政治的右翼勢力崛起勢頭曾經(jīng)放緩了一段時間。歐洲總體上還處于萬斯所說的“主流政治”的掌控之下。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右翼勢力喊出了“我們是主流”的口號。美國一場選舉就能決出誰是主流,歐洲大陸不可能做到跟美國同步。所以,“主流之爭”的必然結果將是一個更加分裂的歐洲。
從歐美關系來看, “價值觀問題”能把歐洲驚出一身冷汗。二戰(zhàn)結束以來的歐美關系從來不缺分歧,但從未涉及價值觀問題。在說到跨大西洋關系如何堅如磐石時, “共享價值觀”向來都是最堅硬的那一塊,就像空氣一樣不需要質疑它的存在。萬斯開的這個先例,可以說是在搖晃歐美關系的根基。
萬斯在內部“放炸彈”,赫格塞思從外部“掄大錘”。這位剛剛走馬上任的美國國防部長,首個海外出訪地點是位于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他的公開講話,除了對俄烏沖突的表態(tài)如預期般與歐洲的想法存在巨大落差,更能制造驚嚇的,是再次施壓北約的歐洲成員國把防務支出的GDP占比提高到5%。
2014年的北約峰會上,提出了防務支出的GDP占比達到2% 的要求。當年,達標的歐洲國家只有英國和希臘。2017年特朗普第一次就任總統(tǒng)后,強大的施壓加快了達標的步伐。2024年北約的歐洲成員國(30個)達標的有22個國家。
歐洲累得氣喘吁吁地夠上標準線后,特朗普把線又往上抬了一大截。雖然美國自己的占比(2024年是3.38%)離5% 也有距離,但這并不妨礙它對歐洲提出高要求。提要求時赫格塞思撂下了重話,“你們不能假設美軍在歐洲的存在會永遠持續(xù)下去?!?/p>
對于自主防務能力尚處于幼年期,又因俄烏沖突而與俄羅斯心結加深的歐洲來說,赫格塞思這話無疑會讓歐洲人頭皮發(fā)麻。據(jù)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已經(jīng)在評估美國全球駐軍的調整問題。短期內駐歐洲的美軍不會全部班師回朝,但先走一部分試試,特朗普完全可以做到。
去年特朗普贏得大選后,媒體形容歐洲感覺到寒意來襲?,F(xiàn)在看來,這描述顯得太輕。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稱是遭遇“電擊”,并呼吁歐洲人從對美國的戰(zhàn)略依賴中清醒過來。
擺脫戰(zhàn)略依賴尚需時日,歐洲的當務之急是別讓自己被“電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