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存量垃圾場;危害;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X820.4 文獻標志碼:B
前言
存量垃圾指的是在非規(guī)范生活垃圾堆放場所有及不符合標準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中累積的生活垃圾。存量垃圾占用了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并可能對環(huán)境產生嚴重污染。利用存量垃圾篩分土配制植物生長基質,運用到采石場跡地植被修復中,能夠將存量垃圾減量化。存量垃圾場騰空后,按照正規(guī)垃圾填理場標準進行改造,不但能夠防止環(huán)境污染,而且能夠提高新生城市垃圾的處理效率。
存量垃圾的組成成分具有地域上的差異性,與城市發(fā)展水平有關。中國垃圾分類回收系統(tǒng)不完備,城市垃圾組成復雜,其中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病原菌等可能對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對動植物體造成危害。在資源化處理現(xiàn)存垃圾篩分土之前,必須對利用價值和各種潛在風險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評價。此外,在存量垃圾的開采、篩分和轉運過程中,必然對其結構造成破壞,存量垃圾篩分土的結構松散、壓縮性高,在應用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水土流失,并具有其他安全隱患。
《“十三五”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和《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十三五”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均強調:要加快建立危險廢物、生活垃圾填埋設施防滲層滲漏預整系統(tǒng),加強對垃圾滲瀝液處理處置,對非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進行整治。
1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按照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生態(tài)環(huán)境部下發(fā)的《關于開展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的《存量垃圾場風險等級評估表》(如表6所示)是一個評價指標體系。最終按照高、中、低三個檔次確定各存量垃圾場的風險等級,60分以上為高,30分~60分之間為中,30分以下為低。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明確:風險等級為高(60分以上):表明對污染源實施徹底治理;風險等級為中(30分~60分):需由選擇性的實施徹底控制或采用有效管理手段;風險等級為低(30分以下):暫時可不考慮治理。
2存量垃圾場危害風險評估
2.1評估流程
垃圾填埋場危害風險評估對存量垃圾治理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根據評估所得出的風險等級才可確定具體的治理技術方案。垃圾場環(huán)境風險評估涉及對環(huán)境影響的評價以及對地下水污染風險的評估。風險評估的主要方法是根據非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污染特點和所在地區(qū)水文地質條件,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廢棄物危害指標和地下水污染因素進行分類研究,從而形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得出評估結論。
2.2存量垃圾場位置敏感性評估
磨盤山垃圾場啟用于2011年,于2019年終止使用,服用年限為8年。
磨盤山垃圾場不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常發(fā)生區(qū)域,無地質斷裂帶及褶皺,無坍塌地帶,位處于磨盤山源保護區(qū)。屬于特殊保護區(qū)域,因此,根據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中存量垃圾場所處位置,該項得分為5分。
2.3對環(huán)境危害風險評估
環(huán)境危害風險評估因素涵蓋:垃圾填埋場內有機物質比例、封閉時間以及垃圾堆積量。
2.3.1垃圾中有機質含量
當非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中的有機質含量低于5%時,該垃圾基本達到了穩(wěn)定狀態(tài)。依據對非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中垃圾成分的研究以及各類垃圾處理設施產出物質成分的調查,將垃圾中有機質含量劃分為四個等級:小于5%、5%~10%、10%~20%、超過20%。
因為磨盤山垃圾場所處地質環(huán)境與產生垃圾類型與望奎縣城南垃圾場相似,故此項目類比望奎縣垃圾場內垃圾取樣數據,垃圾樣品有機質含量為13.2%。因此,此項目有機質在垃圾中的比例處于“10%~20%”的范圍內。
2.3.2填埋場封場時間
眾多勘測研究揭示,垃圾填埋時長可作為填埋物中可降解污染物所處狀態(tài)的指標。隨著填埋時間的延長,堆積垃圾中的可降解污染物含量逐步減少,危害性也逐漸降低。因此,在設計垃圾填埋場的封閉時間策略時,將其劃分為四個等級:低于3年、3~5年、5~10年以及超過10年。
五常市山河屯林業(yè)局旭日垃圾場于2019年封場,封場時間屬于“小于3年”級別。
2.3.3垃圾填埋量
隨著垃圾填埋量的增加,非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產生的污染物亦隨之增多。目前,廣泛采用的規(guī)模分級策略為:大型垃圾填埋場的容量超過50000立方米、中型垃圾填埋場的容量介于5000~50000立方米之間、小型垃圾填埋場的容量低于5000立方米。
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非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的填埋量超過了5萬立方米。因此,可以建立一個超大型填埋場,填埋規(guī)模分級增加了30萬立方米的填埋量。垃圾規(guī)??煞譃樗膫€等級。
五常市山河屯林業(yè)局磨盤山垃圾場填埋量為150000噸,按照國家規(guī)定垃圾的密度約為488.85kg/m3估算,實際垃圾填埋量約為30684m3,經估算垃圾填埋量屬于“中型”級別。
2.3.4對環(huán)境危害風險分級的判定
2.3.4.1分級方法
有機物質含量、填埋場封場時間、垃圾填埋量三個評估因子分別對應不同的因子權重,因子分值與因子權重相乘,為該因子分值,所有分值之和即為風險判定分值。風險分值F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
2.5.2含水層敏感性
垃圾場含水層敏感性分級的評價因子為含水層介質,含水層介質包括砂礫石、礫卵石等大粒徑中粗砂粉土和粉細砂,這些材料的敏感性分級為高、中、低。
磨盤山經營所涉及的含水層介質為粉質黏土,相應的含水層敏感性評定為“低”。
2.5.3地下水污染風險分級的判定見表4山區(qū)地下水污染風險的分級方法。
污染物侵入垃圾體下伏第一含水層的可能性較大,風險等級為高。此外,含水層的敏感性相對較低,但在特定條件下仍存在潛在風險。
五常市山河屯林業(yè)局磨盤山垃圾場的污染物進入垃圾體下伏第一含水層可能性為“中”,含水層敏感性為“低”,則地下水污染風險分級為“中風險”。將非正規(guī)垃圾堆場對生態(tài)危害風險等級和對地下水污染風險等級整體,A級表示必須有選擇性的徹底治理;B級需要有選擇性的實施徹底治理或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如封閉、頂部防滲等;C級風險可暫時不治理。通過表5確定垃圾填埋場的危害分析評估結果。
磨盤山垃圾場危害分為“B級”,需有選擇性的實施徹底治理或采用有效控制技術,如封場、頂部防滲等。(見表5)
2.6存量垃圾場管理狀況評估
磨盤山垃圾場啟用于2012年,于2019年停止使用,使用年限為7年。在使用過程中,因地質原因,侵入巖為花崗巖,形成了天然的對垃圾滲濾液等的防滲措施,無惡臭處理設施,有專人看管,因此存量垃圾場管理狀況評估得分為4分。
2.7風險等級判定
風險等級判定將五常市山河屯林業(yè)局磨盤山垃圾場各項指標與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標準進行對照《中國存量垃圾治理技術綜述》,判定五常市山河屯林業(yè)局磨盤山垃圾場風險等級,風險等級評估結果見表6。
3結論
經過對現(xiàn)場的實地踏勘及調研以及對基礎資料的搜集整理,確定此項目存量垃圾場環(huán)境危害風險等級為“中度危害”;地下水危害風險等級為“中風險”。最終確定五常市山河屯林業(yè)局磨盤山垃圾場危害風險等級為B級。建議五常市山河屯林業(yè)局磨盤山垃圾場進行經濟、技術比選,需有選擇性的實施徹底治理或采用有效控制技術作為整理方案,降低存量垃圾場帶來的污染。治理工作結束后,建設單位需建立完整、長期的場地監(jiān)測、管理體系,最終實現(xiàn)土地再利用,實現(xiàn)土地價值。